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减负,倒底减的什么?

减负,倒底减的什么?

周三晚,参加了家长会。这学期,女儿学习有感觉,也挺努力的,最起码功课都做好的,还要做父母布置的课外训练。周末还要学舞蹈、画画和英语。如此的努力,如此的负担,换来的是不算好的成绩。我不知现在的教育,为的是什么?

一直叫嚷着减负。对于小学生,该减的,是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考试难度,而不是平时的训练量。对于一个逻辑推理能力还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任何一样新知识,都必须化比大孩子多几倍的时间和训练量才能让他们理解。可是,减负,减去的只是平时的训练量,减去了学期中间的一个阶段考试。到了期末的最后一次大考,难度没有降下来,甚至还超出了平时练习的题型,加大了题目的数量,短短45分钟要完成2大张考卷。更难以理解的,一次期末考试,考的是整个学期的内容,而考试之前的复习时间,仅仅只是一周,而在这一周内,并不停课,学生还要应付课内的教学!

这就是现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老师严格按照教学规定,不敢多发放一张练习卷,否则面临的可能是下岗。而期终考试,一张市或区统一的考试卷子,又总是要超出课本出现过的题型。试问,没有做过的题型,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通过推理解答出来(他又不是经过十年学习已是成人的大学生),怎么可以要求一个小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无奈之下,家长只能去买教辅书,或者请家教,让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外为自己的孩子加些小灶。繁荣教辅市场,这难道是教育改革中减负政策的目的吗?

我们的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挤得满满的学习时间,最终因不得要领(毕竟因为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家长在做功夫),拿到手里的还是不好的成绩。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一次次的成绩,要么是一次次翘起大拇指,说着:你是优秀的!要么是一次次竖起小手指,说着:你不行,你要努力。对于不过十岁的小孩子,心智还没成熟,他们往往需要家长、老师、得到的成绩对他们的正面认可才能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可是,在学校,他们拿到的成绩,总是不理想,或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拿到一个稍微象样的成绩。遥想当年我们的童年时光,大部分课外时间都在弄堂里玩,在学校里还总是拿九十分以上,所以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可是,现在的孩子,可能都认为自己不聪明,因为很难轻松拿到理想的成绩。童年就充满着不自信,如何让他们有信心地面对未来?

请抓教育的官员们,不要每天只是高高坐在办公桌前,也不要敲锣打鼓地到学校视察一番,而是要放下架子,做个便衣侦探,去学校第一线看看:
现在的孩子,需要减负----- 减书本的数量
                         减书包的重量
                         减课本的难度
                         减考试的难度。
这样,才能相应地减平时的训练量。不然,从表面上看,学校的训练量是减去了,但其实呢,看一看铺天盖地的教辅材料、忙得无法周转的家教,说明真正的训练量转移到学校外了!

抓教育的官员们,请好好斟酌一下:考试的真正目的何在?考试,难道只是为了挑选优秀学生进入名牌学校而一次次地被当作分类学生的工具吗?我想,我们需要的考试,是对于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本的内容,就能拿到好成绩,因为学会了,掌握了。考试,是对学生以前学习成果的总结,而不是非得从中区分谁优谁劣。

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我对孩子的未来设定,成功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只希望他充满自信,快乐成长;希望他能够在学校,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希望他觉得学习是一种本能的渴望,而不是被迫的驱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