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小四数学题

(24+10)/(10-8)=17条船

17*8+24=160人
或者(17-1)*10=160人.

TOP

TOP

就1#这题来说,坐10人,空一船的话,就是少了10个人;而坐8人,多了24人;也就是说相差的24+10人是因为每船相差了两个人,那么共多少条船能相差34人呢(每一条船相差2人)
34/2=17条.

TOP

四年级没有学方程,其实也是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的。
设一个X条船
那么8X+24=10X-10
所以X=17
一共的人数是
8*17+24=160人.

TOP

回复 8#hxy007 的帖子

所以一个题目能用N种思路去想,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每道题都尝试用三种以上方法去解决问题吧。

我没有教给女儿这些,呵呵,如果书上出现典型题目,我想适当的时候,我会点拨思路的。

思考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更看重的是能力的锻炼。不参加考证,做做题目还是可以的。所以我不会去超越题目之外太去评价一种考试的优劣的。那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题目本身。.

TOP

回复15#
我比起同学来说,做的题目少多了,我还是比较喜欢玩的,尤其我努力学习是从初三开始的,由于一些因素,我的高中学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连续(这是我自己走的弯路,我早已经看开,但是不想再重复讲了),所以很多东西我是在补的过程中。觉得最受益的是高三那一年,我的数学老师们(代数几何是两个老师讲的,都教的很好)让我们反复做课本,当时立体几何是很小的一本,一道题目用N种方法来解(前面所学的所有的数学方面的知识都可以综合起来用了),所以以课本为大纲这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也许我会再扎实些的,虽然说不上后悔,当时的我的确是自己的百分之八十的努力都没有用上。

现在我的语数外的基本功仍旧是在大学前完成的,上大学的时候,英语方面得到了些提高(框架结构仍旧是当年的,只是能接触到的观点和材料丰富了),其余方面,我个人认为,还是当年的功夫。所以学习其实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拥有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在于当时做了多少的题目。.

TOP

画线段方法,其实归根结蒂,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方程的解法也是要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的。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的,其实归根结蒂也算是一种方法的。

画线段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如果你能用语言精确的描述出来过程,那么就说明是真正的理解了数量关系,做为方法多样性来说,我不会厚此薄彼的。

已经不记得当年老师如何讲的了,至少是高中之前的没有印象了,因为当时的我,上课不大听的,并不是因为会,而是刚开始并没有学习目标,就是不太学,成绩也能中等以上,努力的话,就在前列了(也就是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的人不踏实 ).

TOP

现在的小学课本上,我发现图形方面还是很重视的,尽管当年我学过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之类的,也没有现在我女儿的空间概念好。

比如六连块的三十五种组合,以及能组成立方体的十一种组合,我最近在画着玩呢,颇受益。

昨天女儿数学老师作业是加强拆移补训练,我让女儿做小老师讲给我听,她说自己会了,没有讲给我听,呵呵,所以我也不知道老师讲的具体内容。所以平时一点点的积累,最后才能形成整体、综合的能力。有个有浅入深,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而不是每题都要讲到学生才能考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