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4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点击》系列-《现代文品读》六年级-读后心得

【初中语文阅读】《点击》系列-《现代文品读》六年级-读后心得

跟着八年级、九年级和中考的点击系列,我买齐了六年级和七年级的《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就六年级(上)的《现代文品读》,谈些读后感。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10-3-2 15:01 编辑 ].

TOP

00-教材课文的单元辅导

【前言摘登】现代文品读部分按每课一练的形式对教材中所有的现代文作言简意赅的分析,使之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主旨,形成阅读思路。

【读后心得】这套《点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有的学校直接作为课外辅导读物发下来,有的学校从中复印若干内容作为测验和考卷。
如果给孩子配了这本《点击》作为辅导材料,最好的跟着学校进度,同步用这本《点击》进行课文巩固。
我看了《点击》设置的三个复习巩固模块,基本上落实了新课标的初中语文能力培养要求;预初孩子直接用中考点击,在文章深度和难度上都不适应。还是先从本年级的《点击》先用起来,到七年级下和八年级起,再选择性地加进《中考-阅读-点击》的部分章节——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项衔接会更有效些。.

TOP

00-品读《点击》上每单元的“提要”——让孩子自己也练练笔

【原文摘登】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的“提要”如下:
家,也许是一座五彩斑斓、充满神奇的花园,也许是一幅祖孙同行、其乐融融的画面。有时,一顶金色的大斗笠就代表了它;有时,它又像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但,家永远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地方。这里,总有温馨、真挚而感人的亲情之歌在回响。

【读后心得】语文教材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是“有家真好”,由四篇文章组成:1、萧红《祖父和我》;2、高风《金黄的大斗笠》;3、契科夫《凡卡》;4、莫怀成《散步》。教材课文部分的“品读”中,每单元都有一段“提要”,我看后感觉写得不错。点到了本单元的篇目,又写得比较有文采。
用这本书的孩子,在读过每个单元后,不妨自己也写上一段“单元提要”,然后将《点击》上的单元“提要”摘抄在旁边,作为互动和对比,从仿写到自由抒写。.

TOP

00-品读《点击》上教材课文的“提要”——让孩子自己也练练笔

【原文摘登】
第一单元-第一课《祖父和我》“提要”
《祖父和我》以生动的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了情趣的祖孙生活的画卷。作者捕捉到了孩子特有的心理感受,将花园中的景物描写得细腻精彩,将祖孙间浓浓的亲情演绎得趣味盎然。

第一单元-第二课《金黄的大斗笠》“提要”
本文是一幅极其优美而又浓郁的人物风景画。画面的中心是一个风雨中的“大蘑菇”。“大蘑菇”外露出的是“一条小辫”、“一只胳膊”和“四只光脚”,“大蘑菇”里隐藏的确是两颗满怀温馨的纯洁心灵。字里行间充满生活的情趣,洋溢着姐弟间真挚的手足情深。

第一单元-第三课《凡卡》“提要”
《凡卡》写于1886年。作者借凡卡给爷爷写信一事,描述了9岁学徒凡卡的悲惨生活。文中以回忆、联想等形式穿插了凡卡与爷爷在一起的快乐生活、乡村冬夜美景等内容,表现了凡卡爱爷爷、强烈渴望摆脱目前窘困的处境,回到家乡过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感。

第一单元-第四课《散步》“提要”
散步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而普遍的事,但本文作者却以饱满的激情,怀着儿子对母亲的孝心、丈夫对妻子的关心、父亲对儿子的爱心,以散步为主题唱出一曲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读后心得】这些摘要都是老师们写的。如果换作孩子们自己写,就不要求他们写得如此概括凝练,文笔老到,可以从自己最为新鲜、最受触动的阅读感受写起。
可以先从段落归纳开始,然后提炼成文章提要。
可以先“说成”或“写成”文章概述,然后慢慢提炼,写成文章“提要”。
写“概述”或“提要”,也是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落实到平时阅读中,效果最好,功底最扎实。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9-11-22 10:37 编辑 ].

TOP

01-每课训练之一:基本积累

【原文摘登】每课训练由“基本积累”、“熟读精思”和“能力展示”三方面构成。······
“基本积累”重在引导学生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查找资料、参考注释、及时交流的习惯,并促使学生在读读背背、读读想想的过程中,摘抄并运用自己有感受的字、词等语言材料来组词、组句、组段,在动态中识记语言材料。.

TOP

02-每课训练之二:熟读精思

【原文摘登】每课训练由“基本积累”、“熟读精思”和“能力展示”三方面构成。······
“熟读精思”主要从认读、感受、理解、分析阅读材料,不仅促使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探究行文思路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表述自己的见解,逐步形成鉴赏、评价能力,为达到个性化鉴赏的目的奠定基础。.

TOP

03-每课训练之三:能力展示

【原文摘登】每课训练由“基本积累”、“熟读精思”和“能力展示”三方面构成。······
“能力展示”是在熟读精思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内化已经获得的知识,综合思考并表述自己的阅读感知与体验。.

TOP

04-每单元的“扩展迁移”

【原文摘登】新教材是以主题构成单元的,根据主题要点我们在每单元后编了“扩展迁移”,“扩展迁移”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一般选三个同作者或同题材的语言材料,从“相关链接”、“记诵积累”、“感知体验”等方面设计训练题,检测学生的内化、迁移能力。.

TOP

05-“扩展迁移”的文章选读

【原文摘登】“扩展迁移”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一般选三个同作者或同题材的语言材料。

【读后心得】同作者或同题材的文章选读,可以说是一种“滚雪球”式的组团扩展,可以让教材的主题单元再“厚实一些”。
我是比较赞同这样的拓展方式,在我自己读《古文笔法详析》和《精彩阅读》时,也试图将多篇文章形成一个主题单元进行阅读。
孩子们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再度扩展,多多益善。.

TOP

06-“扩展迁移”的“相关链接”

【读后心得】扩展迁移文章选读之后,有的在篇后增加了“相关链接”,给予读者一定的知识补充。
比如,第一单元《有家真好》“扩展迁移”(二)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节选),在“相关链接”中简要介绍了王安忆和她的主要创作。.

TOP

07-“扩展迁移”的“记诵积累”

【读后心得】扩展迁移文章选读之后,每篇都有“记诵积累”。
我看了几课的“记诵积累”,做了一些题,跟参考答案对照一下,觉得这部分题目的设计,主要在于巩固语文基础——“字、词、句”。.

TOP

08-“扩展迁移”的“感知体验”

【读后心得】扩展迁移文章选读之后,每篇都有“感知体验”。
我看了几课的“感知体验”,做了一些题,跟参考答案对照一下。
觉得这部分题目的设计,还是有助于梳理文章脉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关键要有时间、恒心,在读完教材本单元后,接着阅读《点击》同单元的“扩展迁移”,在细读文章后做些题。
做题的答案不一定很贴合“标准答案”,但做题者不要很纠结于此;有自己理解和感悟就行。阅读后的感知和体验是很个性化的,因人而异,保留着自己那份纯真的阅读感受,不要被所谓的标准答案弄得才气全无。.

TOP

回复 13#yifei 的帖子

我是在广东路亚光书店买的,很多教材书店都有,大路货的书。.

TOP

回复 13#yifei 的帖子

七年级的明后天写上来;《点击》的体例都一样,七年级同学可以学的更深、更活一些,不限于《点击》上提示的内容。.

TOP

回复 14#小蟹妈妈 的帖子

谢谢鼓励。我主要是关注初三学期的现代文和古诗文《点击》以及中考语文的三本《点击》。六年级和七年级属于带带过,买齐了一起琢磨一下。.

TOP

回复 15#云雀 的帖子

明年升到高中版,拿着笔记本向学哥学姐的家长请教。.

TOP

回复 21#西鼠妈妈 的帖子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我已经写过一张帖子了,链接过来:http://ww123.net/baby/thread-4687424-1-1.html.

TOP

回复 31#洋洋妈yangyang 的帖子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光明日报出版社。.

TOP

回复 34#洋洋妈yangyang 的帖子

数学我很不行,请其他家长帮帮忙。.

TOP

回复 38#女宝妈 的帖子

阅读理解,需要生活阅历、思考深度和语文功底,是个综合性的活儿。
孩子的用心、家长的启发和老师的带教,都是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10-3-3 00:03 编辑 ].

TOP

回复 41#雨璁妈妈 的帖子

我在广东路亚光买的,有答案配的(另外付钱,3-5元一本)。.

TOP

回复 44#小宝70 的帖子

江西中路的东侧。.

TOP

回复 47#BillGu妈妈 的帖子

这三本点击是《文言文》一本、《阅读》一本和《作文》一本,每年都会修订,到初三再买也来得及。.

TOP

回复 49#女宝妈 的帖子

我手里的一本是《2010届-初中语文教与学-写作》光明日报出版社,侬需要就过来拿。
2011年估计会出新一版的。.

TOP

回复 49#女宝妈 的帖子

《2010届-初中语文教与学-阅读》光明日报出版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