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回忆马拉松式的大学之旅(1)由红子鸡想起——中学毕业七年间,一直敲着大学门

回忆马拉松式的大学之旅(1)由红子鸡想起——中学毕业七年间,一直敲着大学门

静安的MM有些烦人的哦——不依不饶。
偶们这一代人,有着吃不到“读书苦”的“苦”
大跃进年代出生,后来的一些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无可选择,在劫难逃:
该长身体的时候——三年自然大灾害,吃不饱
该长知识的时候——十年文化大革命,没书读
该进大学的时候——大学只对工农兵,不让进
于是乎,花前月下就变成了灯下苦读。我用了七年时间,才走完中学校门到大学校门这一段路——原本是直通的大路,总算吃到了“读书苦”的“苦”。
更多的同龄人,用了十多年都未能走完,灯下苦读倒是免了,但第二个“无可选择”和“在劫难逃”等着他们——“有情人”送来的一纸“无情书”——下岗通知书。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2 00:30 编辑 ].

TOP

回复 2#母子同行 的帖子

往事不堪回首,静安MM硬要偶“忆苦思甜”,准备好餐巾纸哦。.

TOP

回复 7#KITTY_MM 的帖子

哪里不像?我自己真的是其中一分子。
生于、长于这个年代,大势所在,难逃厄运;与命运挣扎了一番,方才稍稍脱离苦海;算不得很优秀,所幸也未落得太平庸。.

TOP

01-77年恢复高考——敲了回门,但门未开,也许是没有念对“芝麻开门”的暗语

我是1976年中学毕业进厂工作——四年制中学,算不上高中,也比不得初中。
1977年恢复高考,我在厂里的职工学校报名参加高考,进行复习。我自己感觉语文还可以捡起来,数理化那个头大呀。
中学里,数学学过代数、几何,函数根本没教好,我也没学懂,理化更惨了——学的是工基(工业基础知识)、农基(农业基础知识),到工厂“学工”三次,到农村“学农”一次。真是嗒嗒滴。
千方百计借到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从头看起,懂多少,算多少。
77年高考考过之后,惊喜地算是通过初试,拿到了体检通知,但体检之后,就杳无音信。或许是体检真的不合格——当时查出来有心律不齐,或许是被挤走了——坊间流传有后门挤占,或许是有比率选拔而我正在拔剩下的那堆里。
老三届,比我们惨——赶上了上山下乡,但老三届毕竟还读了几年正规的初中或高中,所以在77年高考时占有优势;而我们新三届,上山下乡没有全摊上,但中学的四年,读些啥呦。
刚进中学,短时间抓过一段教育质量,我的语文和写字作业在年级公报栏里展出过,在年级里出了一回名;但好景不长,不久就转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思潮复辟”,我在年级大会上被点名,由高年级的红卫兵拎出来,当作“白专道路”的典型受批判,在年级里又出了一回名。
冰火两重天,恍若隔世。.

TOP

回复 5#母子同行 的帖子

上班地方N多了,要扳扳手指头——工厂的车间、单位的办公室、黄浦区的办公楼、市中心的花园洋房、陆家嘴52层的银行大厦、近外滩的办公楼。
在陆家嘴的那幢办公楼是上海顶级的,一头观赏黄浦江的转弯处,一头观赏陆家嘴中心花园。.

TOP

回复 11#英君妈妈 的帖子

我工作几年后,离开了那家厂子,至于原因,后几集会谈到。
当年工作的地方,后来变成了一度红极上海的红子鸡餐饮。如果一直“顺流而下”——要么转岗,到红子鸡楼下去看停车场;要么协保,到马路边练摊,要么提前退休,到十字路口当协管员摇小旗子。.

TOP

回复 14#阳光儿子开心妈 的帖子

我当时在厂里的师傅——比我大几岁,找了车间的纺织女工,成家生孩子,当时双职工在上海还算好的——大工厂的产业工人,而且纺织行业还是当时上海的支柱产业和创汇大户。
若干年前,上海纺织业转型,工厂关停并转,师傅和师母的境遇就可想而知——没有文凭,年龄渐长,沦落到哪个岗位,或许连岗位都没有;而孩子现在应该是读大学年龄,至少是读高中,真的不敢去想。.

TOP

回复 18#小黑妈 的帖子

侬也来静安圈内溜达啦?
偶年纪大了,乘记性还好,留下几段。.

TOP

回复 21#shuaishuaimm 的帖子

小黑妈自投罗网,留爪被“套住”啦。.

TOP

回复 26#笑叶子 的帖子

侬这四点总结得好,一直作为努力方向。谢谢指路。.

TOP

回复 24#shumi1 的帖子

已经过了半年多了,现在是怕过生日。.

TOP

回复 25#阳光儿子开心妈 的帖子

下次静安联合再有聚会,欢迎舒米的开胃蛋糕。.

TOP

回复 23#英君妈妈 的帖子

这个故事是十年以后了。已经换了三个单位,到花园洋房办公的时候了。.

TOP

02-78年恢复高考——没敲进正门,却敲进边门,犹豫之后放弃了——是对是错?

77年高考未录取,有些郁闷的,我一直认为是体检没过关;之后,语文还是继续学着,但数理化没有继续捡起来。
没想到78年又有一次给历届中学生的参加高考的机会,这时我担心体检还是过不了关,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语言和文学;报名截止后若干时间,厂校的唐校长找到我,说高考报名时间延长了,动员我第二次报名参加高考,我就报了名,把数理化自学丛书又拿起来啃了一些内容。
考完后,成绩下来了,206分,录取线是220分,距离录取分数线14分,又没有机会了。由于这次是公布考分和录取分,所以,我也就死心塌地了,自己理科基础实在太差,上不了大学了。
过了几天,唐校长又找到我,说是大学新开了两家分校,我的考分可以进大学分校,记得当时一家是复旦分校,还有一家不是名牌大学的分校,而我当时的分数进不了复旦分校,能进的那家分校在奉贤,很远,要住读。
如果能进复旦分校,我是不会犹豫的,而进的是不太知名的大学分校,路又远,我有些犹豫。我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表示,要进大学,最好是进名气好的;要走文学研究道路,像他那样通过长期自学也是可以的,学到一定阶段,可以争取调到专业单位工作。我就听了父亲的建议,放弃了这次进大学“边门”的机会。
后来不久,听说两家分校合并成立了上海大学,那时后话了,是对是错,难以深究了。
之后几年,主要是按照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先自学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父亲指定一部分书籍,我自己买了一部分教材。但“大学梦”有时也会在脑子里闪过,尤其是跟厂校的周老师接触多了,他在厂校教语文,参加华东师大中文专业的函授课程,经常“忽悠我”一起去读函授课程或业余大学,然后,争取让厂校唐老师调我去当语文老师——呵呵,从食堂炊事员到厂校语文老师,可真是“鲤鱼跳龙门”哦。.

TOP

回复 34#shuaishuaimm 的帖子

现在回想一下,78年那次大学分校应该去上的,这样可以在82年本科毕业,而我自学考试在84年大专毕业,即便接着用两年考出本科,也要到86年。
当时没有WW,否则发个求助贴,相信静安圈子会给出好建议的。.

TOP

回复 38#shuaishuaimm 的帖子

H爸快成了WW上MM整顿LG的“修理工具了。”.

TOP

回复 42#哈里老妈 的帖子

以后有活动,偶要先问MM们的LG有没有来——戴好藤条帽预备挨砸。 .

TOP

回复 47#云雀 的帖子

论坛,就是要有“论”有“谈”,偶话说的太多了,要弄件马甲穿穿了 。.

TOP

回复 54#云雀 的帖子

50后的,也不能一概而论的,也是各人自有个人福:
既有成才的作家或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也有小有成绩的各路豪杰;当然也有下岗归家而外出练摊的,或者拿着下岗工资却穿着睡衣上街而且手里还牵着一条价值不菲的宠物狗的奇特风景线.

TOP

回复 56#云雀 的帖子

60后现在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家庭的顶梁支柱,WW的生力之军。.

TOP

回复 60#哈里老妈 的帖子

对于出国热,当时也“心动”过,但之后没有“行动”起来,主要是“三力”欠缺:
1、体力不行。
2、财力欠缺。
3、实力不够。到前进读了一期托福班,朱宝胜老师亲授——当时老朱有些托福教父的味道,只考了大概500分左右,有心闯关,无力回天,作罢。.

TOP

回复 59#JANNY的妈妈 的帖子

表瞎猜年龄,BB们也有不愿说年龄的时候哦。.

TOP

回复 58#云雀 的帖子

成功人士上波士堂和博士堂,小福即安的上WW写贴、跟贴、灌水、砸砖。.

TOP

回复 73#shuaishuaimm 的帖子

偶的老爸,一肚子古代典籍,自顾自做学问,老给别人做嫁衣——编书,只给偶难得几次的指点机会。.

TOP

回复 75#AnEchoOfNature 的帖子

[讲到偶为止,不再查三代啦!.

TOP

回复 84#bujiandan 的帖子

与时俱进,学学当代BBMM的高招为好。偶们当年那些套路——老土、掉渣、不合时宜。.

TOP

回复 95#哈里老妈 的帖子

我说我自己的求学经历,有点老土了,掉渣了,靠长期自学和业余学习,靠着“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很好,应该有着他们自己的成长方式。
小H的培养,首先是自己求上进,另外采取了组合方式——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和合理有效组合;但也有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托儿所和幼儿园主要考虑路近,没有找名牌或双语的。小学也是就近找了新招生的民办小学,没有东托西托地找世外小学。现在看来,有点不合时宜。.

TOP

回复 97#云雀 的帖子

按照同等年龄的学习能力相比,我们这代人比起子女那真是差远了,我自己的自学能力也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现在孩子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很有潜力的,只是学校功课太多,给她们选修喜欢的课程的时间机会比较少。到了高中或许会好些。.

TOP

回复 99#云雀 的帖子

“只拿了伊格三分之一精力来了读书”,就能读得噶好,赞一个!.

TOP

回复 101#shuaishuaimm 的帖子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方向和方法不只是一种。”这句话永远是对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只要不是拔苗助长,小时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包括选到好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孩子的成长可能会更好些。
我们当初选择幼儿园和小学时,似乎育儿论坛还没有哦,也只是从不多的渠道知道一些择校的信息,也就懵懵懂懂地决定了。
HELEN的盛大小学还是相当好的,除了英语跟世外小学有些差距外,其他都不错的,这点没什么后悔。.

TOP

回复 105#英君妈妈 的帖子

如果孩子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热情,那么送到顶尖幼儿园和小学是有益的。孩子的有些兴趣和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起的。我从两个学科来说:音乐和英语。
盛大的音乐教育,从当年普遍的钢琴教育,后来的合唱队、管乐队,如果学校不组织,家长在课外,让孩子去学钢琴这样的个人项目是可能的,要弄合唱和管乐,比较累一些。合唱队和管乐队外出参加演出和竞赛,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盛大的英语教育,本身牛津英语就提前一年学完,五年级另加英语教材;主要是学校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形成了很好的参赛氛围,我在听力培训和小作文报名点,都听到主办方老师称赞盛大小学组织参赛很周到,得奖面也广。.

TOP

回复 107#英君妈妈 的帖子

小学里学校音乐教育的好处,是放在平时课时上和课后,即便水平不高但参与的机会也有,而且是班级、年级的同学一起参与。
上音和中福会,水平肯定高,但要求肯定高,机会难得。.

TOP

回复 108#JANNY的妈妈 的帖子

也没什么对不起的,当时都有种种因素决定了孩子的教育选择,只要不是家长偷懒就行了。.

TOP

小学实施“愉快教育”,这个我也同意,关键是怎样理解“愉快”两个字?
如果“愉快”仅指只完成教学大纲之内的教学内容,那么,进入民办初中就会不愉快。
如果“愉快”仅指周一到周五去上课,而课外一点都不增加拓展提高内容,那么,小升初弄简历时就会不“愉快”了。
“愉快”不完全在于课外不拓展或少拓展,愉快也可以来自读书本身,只要孩子读得开心、有所收获、有成就感。.

TOP

回复 115#shuaishuaimm 的帖子

只要家长愿意在愉快教育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就没问题。
就怕其中的“不坚定分子”,小一到小四一路放松,到小五上了WW,万分焦虑,然后抓狂,上多个小五班,到处等考和竞赛,苦了孩子,然后上贴发飙,赚心软MM们的眼泪哦。.

TOP

回复 121#英君妈妈 的帖子

英君妈妈送来好帖子,欢迎还来不及。
顺其自然,我不反对;家长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还是需要的。.

TOP

回复 124#英君妈妈 的帖子

孩子小的时候,纯凭兴趣,喜欢上也快,扔掉也快。
好的兴趣,需要耐心培养才能成为特长。英语兴趣和特长培养是很“划算”的,既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主课,又是将来求职就业的重要技能——H爸还是有些功利的说。.

TOP

回复 127#shuaishuaimm 的帖子

“要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什么对自己的孩子最重要,对于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差了多少,用什么方式去最省力得够到它。一样是要用心的啦。”
WW上不泡上几年,很难得到这么透彻的认识。.

TOP

回复 132#不二周助 的帖子

那时的中学是四年制,工作比较早,先求生存,后求发展。
代沟,免不了的;没有代沟,社会也不进步了。.

TOP

回复 149#哈里老妈 的帖子

偶这叫无奈。“先天”(小学和中学)不足,“后天”(工作以后)失调,“后后天”(工作多年后)才慢慢补上半吊子。.

TOP

回复 147#不二周助 的帖子

偶家小H属于先飞的小笨笨——下的死功夫,好在英语的确需要一点死功夫的。
偶是挑她上山以后,自己不能撒手不管,也就上了贼船,不是天生勤劳,而是被套牢——自己买套。.

TOP

回复 144#shuaishuaimm 的帖子

用词要讲究一点哦,“回帖积极”跟“××××”还是有区别的吧?.

TOP

回复 155#不二周助 的帖子

谢谢鼓励!
世外初二有16名进科普英语复赛。明年跟不二妹妹一起并肩作战。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5 21:50 编辑 ].

TOP

回复 161#shuaishuaimm 的帖子

“附带”是笔误,应该是“复赛”。
科普英语进复赛很难,进决赛更难。.

TOP

回复 165#shuaishuaimm 的帖子

偶讲了嘎许多,侬都飘过了,怪老揭没道理的。.

TOP

回复 167#shuaishuaimm 的帖子

还找理由。我在暑假里就写了科普英语的帖子: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ghlight=&page=2
那时候,新概念还没开新贴。.

TOP

回复 174#jennymama 的帖子

故事早就结束了,两次考大学都擦肩而过,接下来就是参加自学考试:大专——本科——学士,先写的那个帖子讲过了,这个帖子是补叙前面一段。.

TOP

回复 176#jennymama 的帖子

还有两个专题——华师大读研究生班和攻读硕士学位,财大读管理研究班和复旦园游读EMBA课程,明年春节放假在家写。.

TOP

回复 177#jennymama 的帖子

空间里的设置,网管改过了。看这张目录贴,分类清楚一些: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83432-1-1.html.

TOP

回复 181#shuaishuaimm 的帖子

侬正规大学功底深厚,偶自学考试比较肤浅一点,再加加工。.

TOP

 54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