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牛津大学面试问题揭晓

回复 6#jane1972_cn 的帖子

也许人家就是对中国感兴趣,到这里来游学,教书只是副业,可以增强与中国社会的联系,更加了解这个地方。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0-10-23 11:36 编辑 ].

TOP

找到一篇文章,关于牛津大学的招生

《国际高等教育》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第3卷第3期,2010年8月
(本期译自Number 60,Summer 2010,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Boston College)

精英大学的全纳性:以牛津大学为例
Anna Zimdars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变迁学院研究员




        环绕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和法国“大学校”等精英大学的神话是:这些学校极难进入。并非所有希望入校的学生,都可以被录取。在各种国内和国际排名中都位居榜首的哈佛大学,招收的本科生数量不足申请者的1/10。英国古老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招生数量约为申请者的1/4。   
        为了说明精英大学在本科生招生中面临的三大挑战,可以以牛津大学为例进行分析。这三大挑战分别涉及规范(哲学)、实证(社会研究)和政策层面:这些最富声望的精英大学应该招收哪些学生?实际招收的是哪些学生?如果要改变招收模式,我们可以怎么做?虽然不同国家对上述问题的具体答案可能不同,但这三个问题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应该招收的学生   
        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哪些人应该获得成功的观念,大学是顺应的。在英国的政治或媒体里,对社会阶层的讨论占主导地位。人们普遍的观念是,一个人出生在父母都是专业人士而非体力工作者家庭这一偶然性事件,不应该决定其人生的机遇。但是,让很多人和政策制定者失望的是,父母的职业仍然影响子女的教育成就,更富裕的家长通常不选择公立中学,而是让孩子通过私立教育得到优势。在英国,私立中学的学生数量不到中学生总数的1/10,但是中学会考得高分的学生、被最牛津和剑桥这样最好大学录取的学生,有1/2都来自私立中学。   
        虽然这样的情况可能只出现在英国,但是社会出身和教育成就之间存在一些相关性的事实,令人不足为奇。经合组织最近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表明,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中和了学校教育和阶层背景的影响。但英国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英国政府成立了监管大学招收不同类型中学毕业生数据的部门,即公平入学办公室(Office for Fair Access)。该机构给各个大学设立招收公立和私立中学学生比例的目标,以便提高公立中学毕业生的大学入学机会,增强教育的公平性。  
        人们希望大学不要加剧基础教育的弊端,可能还应该对这些弊端进行谴责,从而给每个孩子的学术潜能发展提供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英国的大学招生关注的焦点是公私立中学和社会阶层,而美国的大学招生非常关注种族问题。人们可能会期待每个国家具体的多元化情况(无论是种族还是社会阶层),应该影响到实际的大学招生。        
        实际招收的学生情况
        政策并一定总是能够实现全面平等,因此2002年牛津大学针对自己的招生遴选过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发现学校是否兑现公平选择的承诺,即不论申请者的阶层背景、来自私立还是公立中学,只根据其能力和潜能进行招生的原则。种族和性别在招生中的影响也被纳入研究范围,但是研究团体对其兴趣较小。   
        研究发现,申请牛津大学的个体情况有所倾斜:与中学毕业生总数相比,来自工人家庭和公立中学的学生比例较低。考虑到来自工人家庭和公立中学的学生占优秀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不高,那么两者间的差距就减少了。少数民族学生通常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过高,但是在牛津大学申请者中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申请者的性别分布基本均衡。  
        对于申请成功者,研究根据申请者之前的考试成绩,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者在此发现,在成绩一样的情况下,牛津大学的招生人员偏好来自公立中学的申请者而非私立中学的申请者。这种偏好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大众所知,因为私立中学申请者的成绩通常略高于公立中学的申请者。对成绩相同、种族不同的申请者进行比较后,发现非白人处于劣势。  
        正在改变的大学招生
        从牛津大学的这个研究中,政策制定者将会同时看到一些好的和坏的消息。好消息是改变大学招生模式的可能性。几十年前,人们认为牛津大学是一个特权的堡垒,但是内部和外部力量使学校出现了唯能力至上的变革,现在考试成绩是招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公平入学办公室设定了需要招收的公立中学毕业生比例后,对牛津大学的招生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提高被录取者中公立中学申请者的比例,现已取得成功。在做出实际的招生决定时,对成绩一样的申请者,招生人员判定公立学校的申请者比私立学校的申请者更有潜质。这个趋势符合增加英国最富声望大学中公立中学毕业生数量的政策。   
        但是坏消息是,遭受社会不平等、没有同样公共影响力(public salience)的个体,可能将仍不被关注。牛津大学的招生人员既没有被培训也没有被监督,以确保招收申请者中成绩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牛津大学面对面的招生过程可能会容易造成一些自我复制的倾向。因此,占多数的白人招生人员可能会无意中根据自己的形象进行筛选。这种自我复制过程在心理学和招聘中的记载很多。
        如果政策制定者力求增加英国一流大学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他们可以通过提高招生人员的这种意识来开始这个进程。在美国,对种族问题的公共讨论,有助于国内一流大学中相对较高的少数民族招生比例。但是同时,这一特定政策的成功,可能会让其他不平等现象影响教育结果,比如就读的中学不同。
        牛津大学的例子说明,大学对其所在的社会环境是顺应的。本科招生可以考虑政府和社会的愿望:精英大学的招生有可能更具全纳性。但是,在决定今后要向哪些群体进行政策倾斜时,可能要根据全民对值得拥有国家最精英大学教育的群体的共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