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基督徒]
敢不敢彼此劝勉
[打印本页]
作者:
yingyinc
时间:
2019-6-15 12:39
标题:
敢不敢彼此劝勉
敢不敢彼此劝勉
https://mp.weixin.qq.com/s/tRpFEFbWva9q8ki6ZDA5dw
敢不敢彼此劝勉
原创: 穆桑 穆桑的帕米尔 昨天
上个主日,牧师讲到撒母耳的告别。临别之际,德高望重,劳苦服侍了一辈子的撒母耳,呼吁以色列人来审察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恶待他们,如果有,他一定悔改。
牧师由此引申开来,劝大家也常常将自己交给弟兄姐妹来判断,主动邀请弟兄姐妹给自己提提意见。如果有什么过犯,可以被大家劝醒,早早悔改,如果有什么不足,可以及早发现,努力成长。
这个应用非常对症。
圣经明确吩咐我们,要彼此劝勉。这是要藉我们的彼此劝勉,来保守我们,免得我们离弃正道,偏行己路。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自尊”和“感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理要在我们中间显大。
然而事实却是,我们都带着敏感的自尊和骄傲。彼此劝勉,往往是高风险的举动,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反击和反怼。
本质原因无疑是骄傲,是我们的观念和内心没有被福音更新。表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
有一种表现,没有别的,就是骄傲。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我就这样,怎样。
或者,我们没这么嚣张,但我们容易陷入争论或者辩论。你觉得圣经是这么吩咐的,但我不这么觉得。你看,我是这么想的。这种情况下,非常明确的教导容易被无视,我们自己的观点容易被高举。我们可能是不甘心承认,我们是需要被劝勉的,于是以慎思明辨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甚至想要自欺,想用这种方式让大家相信,自己是有义的。
或者,我们过度挑剔劝勉的方式。似乎我们是在追求属灵的完全,其实我们是在有意无意地逃避,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
或者,我们过度在意他人的动机。我们可能很轻易地认为劝勉的人太骄傲了,是教训别人,所以不接受劝勉。如果是这样,我们仍然在躲避真正的问题。
当然,绝不是说劝勉的方式和动机不重要,事实上非常重要。不过劝勉者的方式和动机如何,这是劝勉者要在神面前反省和思量的。我们要做的是,为自己的问题负责。
我们千万不要过度挑剔他人,抓住别人或许不存在的问题来掩盖自己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拒绝劝勉的表现,肯定还有很多很多,没法儿一一考察。无论我们采取哪一种方式来拒绝劝勉,严重到一定地步,可能他人就不敢或者不会来劝勉我们了。
想到《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阮裕有一辆漂亮的马车,无论是谁开口来借,他都会答应。有一个人要为母亲办葬礼,想借阮裕的马车,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阮裕听说之后,叹道:“我有马车,别人却不敢来借,我要这马车有什么用?”于是一把火把马车烧了。
平心而论,那个人不敢借,有他自己的原因,怎么能怪阮裕啊。可是阮裕对自己的品德就有这么高的要求,如果我真的乐于助人,慷慨大方,怎么会有人不敢张口,一定是我于德有亏,阮裕就是这么想的。
类似的道理,如果有人不敢劝勉我们,那我们一定要多想想,如果我足够谦卑,怎么会有人不敢劝勉我。
如果有人不敢劝勉我,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人不能自然轻松地来劝勉我,每次张口还要鼓足勇气,那可能是我的羞耻。
在房角石有六七年了,我劝勉过别人,别人也劝勉过我。我劝勉别人的时候,别人几乎都谦卑地听了,双方的关系几乎没有受到挑战。
我有时候会下意识地以为,这是大家尊重我,我的劝勉也合宜,换句话说,就是归荣耀给自己了。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这种想法是极其幼稚,极其要不得的。更值得尊重的,分明是接受劝勉的一方,更显出美好生命的,分明是接受劝勉的一方。
我总觉得,提出一个正确观点,甚至好为人师地劝劝别人,很多时候,是很容易的。而谦卑接受劝勉,却非要有归正的生命不可。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想。
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被福音更新,要看这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谦卑受教。
一群人在多大程度上被福音更新,要看这群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彼此劝勉。
我们越是容易彼此劝勉,就越是表明,福音真在我们中间。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