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数学] 巧算 [打印本页]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5 10:26     标题: 巧算

小儿今年二年级,这学期数学在教巧算,有哪位妈妈知道应该怎样教他,有啥好的方法?.
作者: 妍君妈    时间: 2009-9-15 12:15     标题: 回复 1#恺恺宝宝 的帖子

巧算就是凑整十啊。
比如;32+56=    先把加数32减去2变成整十数30,同时,另一个加数加上2变成58,即∶30+58=88

,不知道你明白没?.
作者: jyma    时间: 2009-9-15 12:40

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加法是一个加多少一个就要减多少,而减法是一起加或是一起减。.
作者: milu33    时间: 2009-9-15 13:00

我倒是觉得对有些题目是画蛇添足, 32+58, 直接算答案还更快一点..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5 14:11     标题: 回复 2#妍君妈 的帖子

我知道,我就是这样教他的,他就是算的比较慢。.
作者: APPLE_ZZY    时间: 2009-9-15 14:14

就是呀,直接加好了,还不容易出错。要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吗?.
作者: 卿卿MM    时间: 2009-9-15 14:32

二年级数学内容不深,就是搞脑子,本来老简单的加减法偏偏要搞的复杂计算,还说是巧算,真是晕.
作者: 妍君妈    时间: 2009-9-15 16:18     标题: 回复 5#恺恺宝宝 的帖子

大概孩子理解这种巧算也需要一个过程,既然孩子会做就没问题了。
我其实也不要求孩子速度的。.
作者: TONY-SH    时间: 2009-9-15 17:04

引用:
原帖由 jyma 于 2009-9-15 12:40 发表
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加法是一个加多少一个就要减多少,而减法是一起加或是一起减。
我也是这样教儿子的,让他掌握巧算的原则,往整十数靠。加法时一加一减,减法时同加同减。.
作者: DZMM    时间: 2009-9-15 17:58

这个巧算不知道谁想出来的,纯粹搞脑子。前几天的作业36-34这种题目也要用巧算做,真是有空的!课改不知道在改写什么东西!.
作者: DORA2001    时间: 2009-9-15 20:21

直接算还不容易错,这样的巧算一不小心就会算错,一点都不巧!.
作者: 多多多妈    时间: 2009-9-15 21:17

引用:
原帖由 jyma 于 2009-9-15 12:40 发表
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加法是一个加多少一个就要减多少,而减法是一起加或是一起减。
我也是这样教儿子的,刚开始还有错,现在基本上不会错了.
作者: blue_wind    时间: 2009-9-15 21:33

引用:
原帖由 DORA2001 于 2009-9-15 20:21 发表
直接算还不容易错,这样的巧算一不小心就会算错,一点都不巧!
同意,如果真是巧算不会只有一种方法,怎样算得快算得准就行,象32+56直接算更快,根本不适合用巧算.这样死板的巧算会把脑子搞坏!.
作者: 赵蒙蒙妈    时间: 2009-9-15 22:16

引用:
原帖由 DZMM 于 2009-9-15 17:58 发表
这个巧算不知道谁想出来的,纯粹搞脑子。前几天的作业36-34这种题目也要用巧算做,真是有空的!课改不知道在改写什么东西!
我儿子就对这个巧算特别没想通,他说明明可以直接算,干吗要折腾,我只能举例特别复杂的数字,让他明白意义就行了,从二年级到三年级都有这个..
作者: 小蛇女    时间: 2009-9-15 23:17

数学二期课改的精髓就是把简单的运算过程复杂化,还美其名曰“巧算”。.
作者: amy妈妈    时间: 2009-9-16 08:57

这个是一开学老师就教的,小女回来就背口诀给我们听,估计是老师反复强调的:加法一加一减,减法同加同减,还强迫她爹当学生做了几道.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9-16 09:15

我当年没有学过巧算,但是我口算速度很快的,现在不自觉的就用到了巧算的方法;我当年没有听说过奥数,但是解决起来一般的题目不在话下;我家女儿已经被这些糊涂了,总之我归结为没有学会走就要求跑并且跑得快,只能是摔跤并且很痛苦。

推荐新教材全解给你看,我是二年级看了这个,再倒过来把一二年级的教材彻底的看了几遍,终于得到女儿的评价,给老师讲的一样的。我们要把教材的内容让七八岁孩子能明白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不容易,所以我并不强求女儿接触到新的知识就马上掌握的很好。

有的时候,孩子会绕到那个弯转不过来的,所以慢慢来。

三年级乘法中也讲巧算:
比如:4*8*25         5*640.
作者: 果酱妈妈    时间: 2009-9-16 10:48

昨天检查儿子的数学卷子,一下子没搞清楚巧算什么意思,然后儿子很耐心的跟我讲清楚了巧算是怎么回事儿 可是让我昏倒的是,他讲的头头是道的,卷子上这道题全部做错.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9-16 10:57

引用:
原帖由 果酱妈妈 于 2009-9-16 10:48 发表
昨天检查儿子的数学卷子,一下子没搞清楚巧算什么意思,然后儿子很耐心的跟我讲清楚了巧算是怎么回事儿 可是让我昏倒的是,他讲的头头是道的,卷子上这道题全部做错
呵呵,大概老师后来讲了吧,不过我觉得你这种方法很好的,就是真的不会或者假装不会,让孩子做小老师,他能够讲出来,印像就会深刻,理解的就会进步一层。

三年级讲到多连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看了冲刺100分上面的题目,我也不会做的,呵呵,幸亏放暑假我看过,否则真要让女儿讲给我听了。.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9-16 10:59

引用:
原帖由 amy妈妈 于 2009-9-16 08:57 发表
这个是一开学老师就教的,小女回来就背口诀给我们听,估计是老师反复强调的:加法一加一减,减法同加同减,还强迫她爹当学生做了几道
孩子自己没有理解出为什么这样,靠死记硬背,那么灵活性通常不会高的,所以我不强调女儿用这种方法,她见到的题目多了,慢慢就会感悟的。.
作者: linda_hyl1180    时间: 2009-9-16 12:56

多做题方法会熟练,但是一粗心就容易出错~我让孩子用巧算做题,用常规方法检验。.
作者: 晨风妈    时间: 2009-9-16 13:07

我还以为我们小孩苯,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原来你们小孩也是.可能我太性急了..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6 13:31

谢谢楼上的几位妈妈,现在二年级的数学就这样搞脑子,其实也是在搞大人的脑子,真想不通,我们现在两位数的巧算好像好多了,就是像48-32+12这种需要巧算的还是不熟,教了几次还搞懂,你不说巧算到会做,说了要巧算反而搞不清,现在小孩真的很可怜.
作者: 果酱妈妈    时间: 2009-9-16 13:57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9-16 10:57 发表

呵呵,大概老师后来讲了吧,不过我觉得你这种方法很好的,就是真的不会或者假装不会,让孩子做小老师,他能够讲出来,印像就会深刻,理解的就会进步一层。

三年级讲到多连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看了冲刺100分上 ...
对阿,以后给孩子辅导功课之前是要好好看看书才行了。不过装不懂的方法虽然比较奏效,但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儿子在小公园玩时告诉小朋友:我妈数学一塌糊涂,.
作者: rr0001    时间: 2009-9-16 14:18

个人感觉巧算真是多此一举,我家的小朋友都是直接算好答案,再算回去,汗.
作者: 晟宝他妈    时间: 2009-9-16 16:33

巧算肯定不是多此一举,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的呀。而且在生活中也常能用到。
只是可能以前不是二年级这么早就学了,现在的孩子学习上有时走路还不利索,就开始要求跑了。。。.
作者: yunyunlee_ya    时间: 2009-9-16 16:45

对于减法好像还只能把减数调整为整十数。.
作者: duzhip    时间: 2009-9-16 16:56

算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吧,也没什么不好。.
作者: 珂珂coco妈妈    时间: 2009-9-16 21:07

毫无意义的算法,巧算有很多种方法,但让老师打勾的只有书上那一种,郁闷中!!.
作者: enjoy_lu68    时间: 2009-9-16 21:39

做加法时因为是多加了,所以有一个加数要减去多加的部分,做减法时减数多减了被减数就要加上多减的部分,如果是少减了,被减数就要减去少减的部分,道理讲清楚再叫小孩做时,慢慢体会,然后再提醒他加法一加一减,减法同加同减,道理不讲清楚,是要糊涂的。.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00:19     标题: 回复 1#恺恺宝宝 的帖子

学校上课不是会教的吗?还需要妈妈再教吗 我女儿也是2年级哎.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9-17 07:27     标题: 回复 31#庭庭妈 的帖子

呵呵,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学前基础,以及对某门学科的理解程度。说实在的,有些东西的确超出了这个年龄孩子的理解能力,对于家长来说,猛一见也未必立马能够解决出来,除非一直熟悉学习的进程。.
作者: ostrichbaby    时间: 2009-9-17 09:27     标题: 回复 19#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这个多连块我还是不太明白。女儿那天不舒服,没有上课。当然我也也不敢指望老师。自己剪多连块拼成长方形。有更好的方法吗?

我都要摆弄一下图形了,不明白孩子凭脑子空想怎么弄。大概是我数学忘记了。结果lg当年高考数学满分,看了题目说这个要靠脑子想是比较难的。我认为出在教材里肯定是有方法的。不然三年级怎么会做?.
作者: 飞驰的列车    时间: 2009-9-17 10:03

引用:
原帖由 ostrichbaby 于 2009-9-17 09:27 发表
这个多连块我还是不太明白。女儿那天不舒服,没有上课。当然我也也不敢指望老师。自己剪多连块拼成长方形。有更好的方法吗?

我都要摆弄一下图形了,不明白孩子凭脑子空想怎么弄。大概是我数学忘记了。结果lg当 ...
我也觉得现在的数学挺搞脑子的。多连块有一题我也半天没做出,倒是女儿自己在那里比比画也做出了。自这题目后我感觉我辅导孩子的数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了。.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03     标题: 回复 31#庭庭妈 的帖子

学校里可能没听懂吧,就像楼下妈妈说的有的小孩接受能力快有的就比较慢,我们就属于后一种,所以比较头疼呀.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09     标题: 回复 32#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我本来的意思是老师会讲解的,我觉得不用妈妈操心教.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09     标题: 回复 35#恺恺宝宝 的帖子

为什么说没听懂?是回家做题目不会吗?.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12     标题: 回复 37#庭庭妈 的帖子

也不是这样了,就是做的比较慢,他不肯用巧算直接就算出来.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15     标题: 回复 38#恺恺宝宝 的帖子

呵呵,那应该没关系的,只不过是不习惯
反正考试的时候时间总归来得及的吧.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18     标题: 回复 39#庭庭妈 的帖子

你不知道我家那位动作是慢的不得了,我真急死了.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19     标题: 回复 39#庭庭妈 的帖子

做题目粗心的不得了,不动脑筋,不读题,看见数字就写.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23     标题: 回复 40#恺恺宝宝 的帖子

动作慢,思维不慢不就行了
上学期黄本子上20道的口算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24     标题: 回复 42#庭庭妈 的帖子

这个到还行,时间也不长,就是稍微要转一下弯的就搞不清.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26     标题: 回复 43#恺恺宝宝 的帖子

要对自家宝宝有信心.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27     标题: 回复 44#庭庭妈 的帖子

好的,我会继续让他多做练习的.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31     标题: 回复 45#恺恺宝宝 的帖子

不是吧,学校作业完成还不够啊.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33     标题: 回复 46#庭庭妈 的帖子

我是说双休日抽一天,没办法只能多练.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36     标题: 回复 47#恺恺宝宝 的帖子

可能每个学校的作业不同吧,象上学期学校已经要求每天黄本子视算1组,磁带的听算1组,周末是1张卷子,我觉得已经够多了,所以我家只完成学校的作业,我从来没给她另外再做过题目.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1:39     标题: 回复 48#庭庭妈 的帖子

真是个好妈妈,你们也是男孩吗.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1:57     标题: 回复 49#恺恺宝宝 的帖子

不敢当
我们是女孩子.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9-17 12:15     标题: 回复 33#ostrichbaby 的帖子

我的方法是在草稿纸画出略图,比如5*5的,然后把图形放入进行,先做标致出来,这样就简单多了。
你老公说的没有错,只凭空想象的话,会有难度的。我女儿当天也是等我回来才做的多边块,其实掌握了,也就简单了。空间想像能力的锻炼吧。.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2:55     标题: 回复 50#庭庭妈 的帖子

那她成绩肯定不错的.
作者: babbiemama    时间: 2009-9-17 13:36

有一个口决:加法是:你加我减;减法是,你加我也加,你减我也减。.
作者: cathyericpeng    时间: 2009-9-17 13:45

引用:
原帖由 milu33 于 2009-9-15 13:00 发表
我倒是觉得对有些题目是画蛇添足, 32+58, 直接算答案还更快一点.
同意。.
作者: 成wen    时间: 2009-9-17 14:19     标题: 回复 1#恺恺宝宝 的帖子

越改越复杂,是现在教育流行病。.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7 14:24     标题: 回复 53#babbiemama 的帖子

记住了,回去也让他这样记.
作者: 庭庭妈    时间: 2009-9-17 15:45     标题: 回复 52#恺恺宝宝 的帖子

数学还可以,我好象不用去关心学校里学的是什么
不象语文需要陪着默生字,英语有的时候还需要纠正她的发音.
作者: 恺恺宝宝    时间: 2009-9-18 11:01     标题: 回复 57#庭庭妈 的帖子

那你这个妈妈蛮轻松的.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9-19 19:14     标题: 巧是巧算的灵魂

作为三年级的爸爸提醒楼主,二年级的巧算是为了三年级的巧算以及以后的四则运算打基础的。

巧算不是为了减少计算量
整数的运算规则在1-9的数字上都可以运用,但是1-9的计算没必要运用这些规则,或者这些规则太简单,大家可能觉得不重要。可是如果不在1-9这些简单数字上加加减减,我们便无法去做大数字的加加减减。

不要小看貌似简单的计算题
下面有一个简单的命题:
在1、2、3、、、9这9个数字中有1、2、3、5、7共四个质素,有4、6、8共三个偶数,大家可以发现1-9间之间的除2以外的任何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素的和。在9以上的整数中,这个规律仍然存在吗?

这就是传说中的歌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却在几百年中,耗费了无数世界上最顶尖数学家的脑袋,数学家们也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地推进数学思想的发展,无论最后是否证明了这个猜想。

“巧算”的关键在于“巧”
在于同学们在计算中是否有对“巧”的探索欲望,是否对司空见惯的计算有新的发现,是否动了脑筋。所以,相对于其它被指定了计算方式的题目而言,巧算才是真正能体现同学们聪明才智的地方。

例如:
9 X 9 - 8 x 9 = ?

按部就班地去做可以这样:
9 x 9 - 8 x9 = 81 - 72 = 9
闭上眼睛可以这样做:
9个9 减去 8个9 = 1个9
表达成巧算的算式可以这样做:
9 X 9 - 8 x 9 = (9 - 8) x 9 = 9
就这道题而言,巧算并没有减少计算量。大家可能觉得这种巧算没什么意义。那么让我们来试试下面这道题吧:
123456789 x 9 - 123456788 x 9 = 9

不教而教
曾经听妈妈言道:“我已经发现了这道可以巧算,可孩子却怎么也发现不了,我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演示给他巧算的方法,让他记住吗?”我个人以为这种教法是最不好的。如果孩子没动脑筋,就没有达到巧算的目的。即便是他动脑筋理解了记住了,在他的脑子还会有这样的疑问:“BBMM想到了,我却没有想到,是我不够聪明吗?以后碰到别的巧算,我自己能想得出来吗?”不解决这样的疑问,孩子对数学的自信便无法被建立起来。我认为正确的教法应该是“不教而教”。

首先,鼓励孩子动脑筋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这实际上是孩子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是孩子在数学王国中蹒跚学步的过程,任何其他人的演示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他自己勇敢的迈出第一步、第二步,摔倒了又爬起来,他才会达到前面不远处的目标,这时BBMM要做的是不断地鼓励,欣赏孩子其中做出的努力。
其次,孩子们可能会碰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例如二年级的小朋友就很难想到这样的巧算:
99 + 101 = 100 - 1 + 100 + 1 = 200
89 x 5 = 90 x 5 - 5 = 450 - 5 = 445
这时,BBMM可以“旁敲侧击”,用图形。玩具、生活事例等启发孩子的想法,而不要直白地去讲“应该怎么做”。
也许第一次孩子领会不了,也许这次领会了,下次又想不到,这些都不要紧,只要他们每次都动了脑筋,巧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无论如何不要把做题的结果定位在让孩子感叹BBMM之聪明,而是让他们觉得:“我真聪明啊,这么变态的巧算方法都想得到。”虽然他可能忘掉了期间的摔打,不知道BBMM不显山不露水的帮助,但是这却帮助他们建立了数学的自信,这才是BBMM真正想要的,不是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9-21 13:18 编辑 ].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9-21 11:48     标题: 回复 59#ccpaging 的帖子

对的,我发现教材是逐一深入的,一年级的十以内、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是后面两位数、三位数加减的基础,而前面的方法和技巧也在后面得到反复运用。


我当时的困惑在于孩子并没有真正掌握好基础,一看到题目就人为的去找规律,呵呵,其实也未必见得好。

不教而教是大智慧。.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