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莱尔主教笔下的巴克斯特

莱尔主教笔下的巴克斯特

莱尔主教笔下的巴克斯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微信、脸书做不到!告诉你如何一晚上结识数十位杰出基督徒领袖!

2015-09-23 我爱报佳音

各种社交媒体大行其道时,我们常常忘记另一种与人结识的方式。这种方式或许不那么快捷却更为深刻、优雅——阅读。藉着阅读,你可以轻松地与数世纪之前的领袖对话,而且是一对一的交流!你可以从容地进入他的时代、语境,了解他的思想、为人。

跟对一位传记作者,可以结识许多优秀的灵魂。让我们跟随久负盛名的向导——英国的莱尔主教,他要藉着名作《旧日光辉》引领我们与数十位英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基督徒领袖相识。

在下面这段书摘中,莱尔主教要为我们介绍被称为“斯图亚特王朝最杰出的清教徒之一”的巴克斯特。如果你读过巴克斯特的《圣徒永恒的安息》,你会赞同我们对他的介绍绝无夸大。那是一本满溢着圣灵恩膏和牧者心肠的杰作,指引你默想天国,过在地如天的敬虔生活。书摘过后,是一个超值购书活动。


莱尔主教笔下的巴克斯特


文/莱尔
巴克斯特是斯图亚特王朝最杰出的清教徒之一,也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忠心的福音工人之一。当然,相信这份概要还可以无尽地扩充。但我只能把注意力放到几件首要的事情上。如果我讲得不够,那并不是因为没话可讲。如果有人想知道为何巴克斯特的名字在英格兰伟人中占据如此高的地位,就请花一点时间,让我来讲原因。

其一,巴克斯特个人极其圣洁。
少有人像他那样活在公众眼目下五六十年,却誉满天下,毫无瑕疵。……他看起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所处的各种环境下都圣洁:身为儿子、丈夫、牧师、朋友都保持圣洁。顺境中圣洁,逆境中也圣洁;病痛中圣洁,健康时也圣洁;年轻时圣洁,年老时也圣洁。俄姆在巴克斯特的传记中说得好,他是极其“不属世”的人。他与神、与基督同行,天堂、死亡、审判和永恒都一直浮现在他眼前……

他是个真正的谦卑人。有人写信给他,表达对他的仰慕,他回复道:“你是在倾慕自己所不认识的人。要是认识的话就不会犯这样的错了。”考虑到巴克斯特忍耐了惊人的试炼,这个国家绝少有他这样的基督使者了。请记住巴克斯特的这一优良品性。对世界而言,没有什么论据比圣洁、一以贯之的生活更有恒久的说服力了。记住,达到这样圣洁水平的人也是跟我们一样性情的人。愿巴克斯特的榜样能鼓励我们。愿我们记住巴克斯特的主、他的神并未改变。

其二,巴克斯特是英格兰教会历史上最有力的传道人之一。
他似乎拥有成为完美的“大众导师”应有的全部恩赐。他有惊人的口才,海量的记忆,清楚明白的叙述方式,强有力的命令,简明扼要、强调式的表达真理的方式,特有的动人嗓音,像急流般席卷一切的热忱。他常常说:“要让人认真听、认真遵守,讲道就必须认真。”他有一句名言,表现了他的品格:“我讲道时就好像再也没有机会讲道一般,就像将死之人讲给将死之人听。”……

他的讲道产生的效果就是福音的效果,福音一直有效,将来也会有效。拉蒂默和怀特菲尔德的讲道发挥了什么作用,巴克斯特的讲道就发挥了什么作用。在达德利,贫穷的制钉工人挤满了教堂,甚至有人爬到窗子上,外面的屋檐下也都是人。在基德敏斯特,为了容纳会众,不得不修建五个新的楼座。在伦敦,他讲道时人山人海,有时去听讲道甚至会有危险,经常挤不进去……

有一次,他去舰队街的圣顿斯坦教堂给一大群听众讲道。证道期间发生了事故,于是他就借着这件事故进行了引人注目的讲解。教堂尖顶上掉下来一块砖,于是有人发出警告,说老朽的教堂就要塌了。几乎就在警告发出的同时,一根长凳承受不了上面站的人的重量,断了,于是现场更加混乱。许多人涌向门口逃命,慌乱不堪。有个老妇人大声祈求神赦免她又来到教堂的罪,并许愿说,如果平安出去,就再不来教堂了。所有人都慌了神,但巴克斯特从容镇定,不为所动。秩序恢复之后,他起身说道:“我们是在聚会敬拜神,以预备我们自己,而这个世界将要毁灭,那时天都要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所以应当对这世界的大喧嚣无所畏惧。”这就是巴克斯特,这就是他不仅有神的恩典,而且有恩赐和勇气去做的事。他说话的口气总是像一个看到神、感到死亡就在背后的人。

这样的人不可能讲不好。这样的人不会缺少听众。凡是有谁想知道神会借着他的灵为一个亚当的后代行作怎样的事,就应该把这样的人存记在心里。这样的人当受颂扬。

其三,巴克斯特是有史以来牧养教区和会众最成功的牧者之一。
他来到基德敏斯特时,那是个黑暗、无知、败德、不敬虔的地方,也许有三千居民。十四年后他离开时,成功地把该教区的情况颠倒了过来。“他来之前,”贝茨博士说,“这里就像一块干旱贫瘠的土地;但他的劳苦得到了属天的祝福,使得这里有了乐园的风貌。坏人变好,好人更好。”定期领圣餐的人平均有六百人,巴克斯特说:“这些人中,我不能对其真挚抱有美好盼望的人,不超过十二个。”教区居民完全尊重并遵守主日……

巴克斯特用来达至此等惊人的成功的手段是入户探访和定期的个体牧养。这种方法无疑带来了巨大益处,尤其是在当时,这是件新鲜事。不管怎样,比起巴克斯特在基德敏斯特所采用的方法,现代最精细的教区组织也没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我相信,真正的原因在于,没有哪个教区有巴克斯特那样的中流砥柱。有些神职人员还在为主教制和长老制争论不休,或者为遗弃和自由意志咬牙切齿之际,巴克斯特却总在挨家挨户走访、劝诫。当别人涉足政治,在今生的瓦砾中“埋葬他们的死人”之时,巴克斯特却在过十字架的生活,每天传讲福音。我怀疑他是英格兰曾出现过的最好、最聪颖的教区牧者,是许多当代的教区长和教区牧师应当效法的对象。我再说,难道我没有权利呼吁大家不要让这么闪光的器皿生锈暗淡,遭人遗忘吗?这样的人当受颂扬。

其四,巴克斯特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勤恳的属灵作家之一。
很少人对巴克斯特在自己活跃的五十年里写下的海量神学作品有些许的了解。据估算,他的作品加起来足有六十卷八开本的书,至少有三万五千页,而且字还很紧密。当然,这些作品并不都有同样价值,许多并不值得精读,就像他施来的船只,不仅有金银和象牙,也有许多猿猴和孔雀。然而,不管怎样剔除次品,巴克斯特的作品总的来说包含海量的坚固真理,而且经常以一种出众、精妙的方式来讲述这些真理。巴罗博士的话可谓中肯:“他实践性的作品从不需要修正,他的辩论作品绝少能被驳倒。”威尔金斯主教也说:“他在所讲论的每个题目上都造诣匪浅,要是他活在古代,定能成为教父。一个时代有一位巴克斯特那样的人就足够了。”……

巴克斯特写下了三部大师级作品,没有谁能说其他人的哪部作品一定优于这三部:《圣徒永恒的安息》、《改革宗牧者》和《呼吁未得救者》。我相信这些书已经造福了成千上万人的灵魂,仅此就足以令其作者位列顶级属灵作家的行列。《呼吁未得救者》一年印了两万册,有六兄弟读了这本书同时得救。宣教士艾略特非常看重这本书,将其译为印度语言,是他在《圣经》之后翻译的第一本书。的确,要是我们考虑到巴克斯特的所有作品都是在繁重的工作、严重的逼迫和缠累的病痛下完成的,就不仅会惊叹他竟然如此多产,而且作品竟然如此优异。像他这般殷勤、珍惜光阴,真是世间罕有。我再说,难道这样的人不应受颂扬吗?

其五,巴克斯特是英格兰有史以来为了良心的缘故最能忍耐的殉道士之一。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像我国的更正教改教家那样以鲜血见证自己的信仰。但他也曾受逼迫、下监,这跟流圣徒的血一样是“折磨至高者的圣民”。他也“终日被杀”,在某种意义上比死在火刑柱上还要糟。如果有什么事能试炼信心和忍耐,我相信一定就是像巴克斯特人生最后二十九年里不断遭遇的那种迫害。他没有抢夺任何人,没有谋杀任何人,没有伤害任何人,没有信奉异端。他相信《信纲》的全部内容。然而,今日没有哪个盗贼和重刑犯像这个好人那样遭受无耻地对待。要列举他被传唤、罚款、禁言、下监、驱逐有多少次,恐怕难以穷尽……

本文选自莱尔,《旧日光辉》,九州出版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