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基督徒与文化使命

基督徒与文化使命

基督徒与文化使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5413060/

李健安牧师

教会非常清楚并看重主耶稣所赐下的【福音使命】(太廿八16-20),但鲜有基督徒晓得有【文化使命】—— 关係基督徒活出光与盐的使命。

福音使命
福音使命即是马太福音28:16-20主耶稣命令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使万民作祂的门徒的命令,这是基督徒的生命使命,也是教会的首要使命。教会藉着福音把罪人从世界中拯救出来,然后把他们带入教会。基督徒在教会中如鱼得水,活得非常悠然自在。但,当基督徒踏入世界时,却感到无所适从,浑身不自在,不晓得如何在世界中过生活。这是因为教会缺乏教导文化使命;教导基督徒如何在世界中生活的使命。

文化使命
福音使命的果子是基督徒。而基督徒乃是在世上,而不是天堂(或只在教会中)过他的成圣生活,有如主耶稣在马太福音5:13-16所吩咐: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a) 伊甸园与文化使命
在伊甸园中神赋予亚当一个管理万物的命令:「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一28)这就是文化使命。亚当还未犯罪以前,人类只有文化使命没有福音使命。犯罪后,神把福音使命赐给教会,命令教会藉福音把罪人从世界中(堕落的伊甸园)拯救出来。进而,透过被拯救的基督徒在世上把光和盐的功效与价值,在生活中活出来,以影响改变社会,使神的主权与荣耀得以彰显。在新天新地中(也就是更新后的伊甸园),再不需要福音使命了。那时,基督徒将与基督同作王,管理宇宙万物;这是文化使命的完整、全然落实。(参看来二5-8;罗八18-25;林前十五50;彼前一3-5)

b) 今日社会与文化使命
神的主权彰显在每一寸的空间、每一刻的时间;神是超时空的,神对任何时代、任何文化领域:政治、经济、教育、宗教、艺术等都有话说。这就是【文化使命】的内涵。基督教信仰对当今社会是切合的、是有意义的。信仰对今天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教育......等所有文化活动层面,都有所关联、教导、指引、影响、启明等,这就是基督徒的文化使命。文化使命是神藉着基督徒行使祂的主权,展示祂对今日世界的管治权柄,以彰显祂的荣耀。

结语
福音使命是生命的使命;文化使命是生活的使命。没有福音使命的基督徒是有躯体没有灵魂的基督徒;没有文化使命的基督徒是有灵魂没有躯体的基督徒。

(上文转载自唐崇荣国际佈道团香港办事处STEMI News 2010 Jun.).

TOP

《大使命》上有一篇李牧师的文章有更详细的论述:

http://www.gcciusa.org/Chinese/b ... GCB/2012/Jun/12.pdf

基督徒与文化使命


Great Commission Bi-monthly No.98 June 2012
普世宣教

引言

華人教會向來都非常內向;只關心教會內的事,對教會外的事,不重視,或不聞不問,甚或有時採取敵對的態度。教會這種的心態乃因認為在教會四堵牆壁之內的是屬靈的,而在教會牆外的是屬世的,是不屬靈的。文化是教會外的事,其範疇包括:政治、經濟、教育、藝術等等,這些是屬乎世界的不屬靈文化活動,是教會所不須、不屑,也不應該問津的;再不然,至少教會不會感興趣的。

這種一向在教會中所教導、所固守的屬靈傳統,把基督徒陷入一種屬靈生活的張力:禮拜天是主日,是敬拜神的日子,因此是屬靈的;而星期一至星期六,信徒活在不屬靈的世界裡,因為世界是屬撒旦的。

「文化使命」因此是教會聞所未聞的,更說不上是教會的使命了。

這一切是由華人教會所固有、固守的錯誤屬靈觀所衍生而來。

一、華人教會的錯誤神學與錯誤屬靈觀

傳統的華人教會一般持有三元人性觀,相信人乃由靈、魂、體三部分組成。再以這樣的人性觀衍生的屬靈觀透視孰為「屬靈」,孰為「不屬靈」。

三元論的人性觀基本上是二元論的邏輯必須結論。希臘二元論認為靈是善的,物質是惡的;因此靈與物質是相對立的。這兩者不能直接相通,需要一個媒介作橋樑。

三元論認為靈是善的,是至高的,魂次之,體則是最低下卑賤的。因此,在靈與身體之間須有魂成為兩者溝通的管道;靈與體需透過魂才能有交通。三元人性觀因此是二元論的邏輯必須產品。

世界是物質的,因此按希臘二元論的教導是惡的。再加上魔鬼是「世界的王」,這世界與神國因此是相對抗、對立的。這樣的世界觀,在教會與世界之間建立了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以致教會與世界如楚河漢界,分得一清二楚,彼此之間井水河水互不相犯。凡在教會四堵牆內的,是善的,是屬神的;在此之外,是惡的,是屬魔鬼的。因此不少基督徒擁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世界上的事物一概
不可碰,免得成不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蓮。

三元人性觀與錯誤的世界觀,所衍生的屬靈觀是有偏差的,但卻長時期深深地緊抓著華人教會的神學信念,影響華人教會的屬靈觀至深至遠。

二、正確的基督徒屬靈觀

基督徒的正確屬靈觀應該建立在正確的神學基礎上;這正確的屬靈觀要指引、影響及塑模基督徒與教會幾個重要層面的生活。

1. 屬靈觀的神學基礎

a. 聖經的人觀
正確的「人觀」對建立一個正確的基督徒屬靈觀是重要的。按照聖經所提供的資料,聖經對人性的構成的教導是「二元整體觀」;人乃是由「靈魂」與「身體」組成。

有關人性的結構組合,聖經所給我們的並不是三元人性觀的教導。聖經這樣記載:「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二7)「......鋪張諸天、建立地基、造人裡面之靈的耶和華說......。」(撒迦利亞十二1)

人的構成因此是兩部分:身體和靈魂,但這靈魂與身體是整合不可分隔的。聖經所教導的人性觀是「二元整體人性觀」。

人被造時是整體的;身體和靈魂是在一起的,也只有當身體和靈魂在一起時,人才稱為人。當亞當犯罪墮落後,「死」因此進入了世界。只有在人死的時候,才有靈魂離開身體這回事。然而,靈魂沒有身體,不是人,在神學上稱為minimal man;而身體沒有靈魂,也不是人,稱為「屍體」。

人的結構組成雖是兩部分,卻又是整體的,缺一不成人;沒有靈魂的人不是人(雅二26),沒有身體的人也不是人(路十六19-31)。

另一方面,神拯救的不是人的「靈魂」,而是拯救整個人,包括靈魂與身體。因此,我們如今因信基督,死時靈魂即刻與基督同在
(路二十三43);這是救恩已經完成的層面(already)。但,我們的救恩還有另一個未完成的層面(not-yet),我們還要等待這會朽壞的身體被贖(羅八19-25)。身體的被贖,是當基督耶穌再來時,我們都從死裡復活,得到一個榮耀不朽壞的身體(林前十五42-44)。若主耶穌再
來時,我們尚活著,那麼,我們的身體會在霎時得以改變,成為榮耀不朽壞的身體(林前十五50-54)。在那復活的時刻,我們那因死亡暫時分離的靈魂與身體,如今再次結合,我們的救贖也因此完整、完成了(帖前四13-17,五9-10)。這是聖經所教導的「人性觀」與「救贖觀」。

因此,把人「二元化」或「三元化」都是錯誤的,人是整體的。也因此,雅各教導我們真正的救贖觀,也包含關懷別人「肉體」上的需用,而不單是關心別人「靈魂」上的需要。

b. 聖經的世界觀

以貶抑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偏差的,是不符合聖經的。當神創造宇宙時,神看一切所造之物都是美好的(創一31)。這世界是神所創造的,是美好的,是屬神的。當人犯罪後,世界並沒有因此落入撒但的手中,屬乎撒但;世界只不過成為屬靈爭戰的場所。魔鬼在神的許可之下,成為「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弗二2)、「幽暗世界」的掌權者(弗六12)、「世界的王」(約十二31,十四30;約壹五19)、「世界的神」(林後四4)。這四方面對撒但與世界的關係之描述,都清楚地透視出「救贖」的含義。從屬靈爭戰的角度透視,以人為依歸點而論,世界成為神與撒但屬靈爭戰的場所與焦點。但撒但在這場屬靈的爭戰中最終的命運早已成定局,只不過在牠被消滅的時刻尚未到來時,神許可牠在神的世界中作「困獸之鬥」。以「掌權」與「作王」的觀點而論,撒旦只不過暫時對世界享有「擁有權」,而並不擁有最終的「主權」。這有如非法屋居民在別人的地上擅自蓋建的房屋,雖享有「非法」擁有權,但最終還是要被逼遷,因為土地的「法定」主權不屬乎他們。撒但最終的去處是「火湖」,是「地獄」。

這是天父的世界;是我們所應當積極去加以關心、保護、熱愛的世界。

2. 正確屬靈觀與生活
a. 基督徒與個人靈命

基督徒靈命的成長並不是一種「二分」的成長,一種只關心「靈」的成長,而忽略其他層面的成長。人既然是整合的,那麼,基督徒的成長也是包括各個層面的整合性成長。任何方面的偏重,都是一種的偏差。正確屬靈觀不會因強調所謂「靈命」的成長,而實行「禁慾主義」、「苦修主義」,或看輕一切有關操練身體以及供給肉身需用的正當活動與關顧。任何觀念與行動若為了栽培「靈命」,而貶低那些構成完整的人之其他生活層面的活動,都不是正確的屬靈觀。正確的屬靈觀關心「靈魂」,也關心「身體」;關懷人的整體。

b. 基督徒與社會
傳統基督教的教導把教會與社會之間的界線劃得非常清楚,切割如楚河漢界互不侵犯。錯誤的世界觀把教會內的定為屬靈,教會以外的屬社會的,定為不屬靈。教會因此長久以來不但不熱衷於社會以及社會參與,甚至嚴重地排斥、敵視社會。反過來,社會也發現與教會格格不入,不但不能接納教會為社會的一個成員,甚至排擠、輕看教會。教會所採取這一種「自我抽離」姿態與所面對「他人隔
離」的境況,從深層分析來說,都是錯誤屬靈觀所造成的。正確的屬靈觀使教會不但對社會有「福音使命」,也同時有「文化使命」。基督徒應該走出教會的大門,實際的進入社會,以便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更是把「愛的鹽」與「真理的光」帶到社會,去調劑、照亮社會,以免成為失去鹹味的鹽與放在斗底下的燈,無用而被世人所唾棄,所踐踏。

3. 教會的兩大使命
一般教會都非常清楚並看重主耶穌所賜下的「福音使命」(太二十八16-20);但鮮有基督徒曉得「文化使命」,這關係基督徒活出光與鹽的使命。

a. 福音使命

「福音使命」即馬太福音二十八16-20主耶穌命令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使萬民作祂的門徒的命令,這是基督徒的生命使命,也是教會的首要使命。教會藉著福音把罪人從世界中拯救出來,然後把他們帶入教會。基督徒在教會中如魚得水,活得非常悠然自在。但當基督徒踏入世界時,卻感到無所適從,渾身不自在,不曉得如何在世界中過生活。這是因為教會缺乏教導「文化使命」,缺乏教
導基督徒如何在世界中生活的使命。

b.「文化使命」

「福音使命」的果子是基督徒。而基督徒乃是在世上,而不是天堂(或只在教會中)過他的成聖生活,有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五13-16所吩咐:「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i. 伊甸園與「文化使命」

在伊甸園中,神賦予亞當一個管理萬物的命令:「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一28)這就是「文化使命」。亞當還未犯罪以前,人類只有「文化使命」而沒有「福音使命」。人犯罪後,神把「福音使命」賜給教會,命令教會藉福音把罪人從世界中(墮落的伊甸園)拯救出來。進而,透過被拯救的基督徒在世上把光和鹽的功效與價值在生活中活出來,以影響、改變社會,使神的主權與榮耀得以彰顯。在新天新地中(也就是更新後的伊甸園),再不需要「福音使命」了。那時,基督徒將與基督同作王,管理宇宙萬物;這是「文化使命」的完整、全然落實。(參來二5-8;羅八18-25;林前十五50;彼前一
3-5)


ii. 今日世界與「文化使命」

神的主權彰顯在每一寸的空間、每一刻的時間;神是超時空的,神對任何時代、任何文化領域如政治、經濟、教育、宗教、藝術等都有話說。這就是「文化使命」的內涵。基督教信仰對當今社會是適切的,是有意義的。信仰對今天社會的政治、經濟、藝術、教育等所有文化活動,都有所關聯、教導、指引、影響、啟明等,這就是基督徒的「文化使命」。「文化使命」是神藉著基督徒行使祂的主權,展示祂對今日世界的管治權柄,以彰顯祂的榮耀。

結語

「福音使命」是生命的使命,「文化使命」是生活的使命;沒有「福音使命」的基督徒是有軀體而沒有靈魂的基督徒,沒有「文化使命」的基督徒是有靈魂而沒有軀體的基督徒。

先有生命,才可能有生活、行善的生活。故此「福音使命」在先,然後帶出「文化使命」;而這兩個使命的目的又同歸於一:歸榮耀給神。

「文化使命」與「福音使命」有實質上之區分,但又有同一個終極目的;故此,二者有區分,但又是不能分割的。有生命之後,必須有行為,也就是生活,如同雅各書所說,信心與行為是不能分割的。故此,生命與生活是一致的,一裡一外不可分割。「福音使命」帶出生命,因此在前;而有生命之後才能有生活,「文化使命」因此在後。但又藉著「文化使命」使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歸榮耀
給我們在天上的父,帶出「福音使命」的果效。故此,這兩個使命是合一的循環整體,是不可分割的。

讓我們領受「福音使命」,讓我們活出「文化使命」;這才是健全基督徒的生命與生活,也是教會整全的使命。

(作者為馬來西亞福音文化中心會長).

TOP

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熊璩

(原载OC《举目》杂志)

  一. 思潮的交锋

  人类的思潮和理念(idea)是主导历史,决定人类命运的动力。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人类思潮交锋的历史轨迹。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的理念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影响不仅限于生物科学,即使在物理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人类价值观,甚至在政治的制度和潮流上,都是非常深远的。

  基督徒思想家,监狱事工创办人寇尔森(Charles Colson)指出:“真的基督信仰不仅是个人与耶稣基督的关係……它也不仅是相信一组关于上帝的教条。真正的基督信仰是一套了解,透视所有真实(reality)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世界观。”(注1)换句话说,基督信仰不祇是一个私人灵修,或是感性的、经验层次的投入。它建筑在非常深厚、广大、和谐,而且完整的理论基础上。这个信仰影响了我们思想、行为的每一个层次。不但如此,它也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的脉膊息息相关的。我们的信仰主导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寇尔森并认为控制历史走向的,基本上就是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自然主义的世界观,一种是圣经所传达的神本的世界观。寇尔森的这种观点虽然似乎很难理解,却包含至理。或许有人认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是权力意志,有人认为是经济分配,有人认为是人类的贪心加上一隻不能看见的手,有人认为是爱心。但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却还有更深一层的主导思想,这种思想赋予了人生命的意义和活力。这种主导思想就是寇尔森所谓世界观的层次。

  已故的《世界文明史》钜着的作者威尔杜兰也曾说:“这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共产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不是欧洲与美洲的对立,也不是东方与西方的对立,它乃是人类是否可以离开上帝而生活。”

  代表自然主义世界观最贴切的,莫过于已故的天文学家卡尔塞根(Carl Sagan)。他在美国大众广播台“宇宙”节目的开场白便是:“这个宇宙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他并说:“从最深层的意义而言,我们都是这宇宙的儿女。”自然主义事实上是一个排它的,独断的前提假设,它甚至神圣化了自然,拒绝了任何其它真理的可能性。由自然主义延伸的各种思想便深深影响着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圣经《创世记》第一章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又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这种从上帝赋予的高贵品质与地位,给了人类清晰的道德秩序,也给予在生活中挣扎的人类肯定的目的感,并且给与人类以恩典和爱为出发点的生命泉源。在历史上,这种神本的世界观便成为带动人类文明的另一种动力。这两种世界观的消长就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完全遵照这种神本的世界观而生活,但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认清楚这个分野,否则我们就会永远活在一个分裂的价值系统底下而不自知。

  二. 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我们都很熟悉耶稣基督吩咐门徒的大使命:要到普天下去,使万民作祂的门徒。这使命不是去作社会改革家,而是去改变人心。许多以社会改革,文化建设为第一职责的信徒,最后都走到失望之途。

  那麽是否表示,信仰纯粹是个人的心路历程,是与社会道德无关的?不自觉地,许多的基督徒与教会都抱着这样的生活态度。例如,前纽约州长葛谟(Mario Cuomo),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1984年对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毕业生致词时说,他不希望用私人的信仰来影响他的公众政策(笔者认为这完全正确)。但他接着说,他也不愿意推动教会的道德立场(虽然他本人认为这道德立场是正确的,是代表真理),或寻求公众的支持,除非有其它更谨慎的论点来支持这些立场。换句话说,他不愿负起领导的作用来推动他认为是对的道德立场,他的信仰完全是他私人的事,与他人无关,也与他的公开立场无关(注2)。

  另一个例子是前美国总统卡特,他与他夫人凯萨琳,在2000年10月宣佈脱离美南浸信会,因为他们,认为该教会对妇女的立场过份保守,不符合圣经一般的教导与原则。这虽然是一个很有争论性的题目,教会内一定有不同看法,但作为社会良心的基督徒,我为卡特勇敢地站出来而鼓掌,不论他批评的是教会还是社会。

  当年马丁路德的观念是,这世界是被撒但污染的,基督徒应当弃如粪土。但加尔文却认为,这世界是上帝的创造,它还可能成为基督的国度,基督徒的责任便是尽量努力,使它成为遵守上帝法律的处所。他是继奥古斯丁以来第一个注重文化使命的基督徒,他以圣经的真理作出发点,应用在世俗生活上。基督教虽然不是从事社会福音的宗教,但对时代与社会有深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注3)。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很多,例如英国的伟人韦伯佛斯(William Wilberforce),在信主以后穷毕生之力(四十五年之久),推动废奴运动,并其它社会公益,如寻求提高印度人的知识水平,与强势的既得利益者奋战,不屈不挠,成为英国历史上一颗光辉的明星。

  美国第一次基督教大复兴是在十八世纪,当时以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为首的许多基督徒领袖都学识渊博,有些人还做了耶鲁与普林斯顿等大学的校长。这个运动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大革命。美国第二次大复兴是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北方,它影响了奴隶解放运动。第三次大复兴是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它奠立了罗斯福总统新境界(New Deal)的道德基础(注1)。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基督信仰仍然是马丁路德金恩的道德力量源泉。这些都是基督徒文化使命的表彰。

  在思想上,自加尔文以降,美国归正教会的荷兰改革宗开伯(Abraham Kuyper),牛津大学教授鲁益师(C. S. Lewis),基督教思想家薛福(Francis Schaeffer),以及监狱事工创办人寇尔森,都是认识到文化使命重要性的基督徒知识份子。文化使命是基督教的预工,更是基督徒信仰活出的影响。

  我们的信仰不祇是我们个人的私事,它也不仅是个人经验与感性层次的活动,它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我们的文化使命,第一便是在我们周围活出一个尊基督为主的世界观,而且是建立在神的主权和基督爱的基础上,而不是站在高人一等“我比你好”的优势地位上。第二是建立沟通管道,让人认识,基督的信仰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符合人类需要的。第三是用这种信仰的道德规范为基础,改变我们的社会环境。

  寇尔森说,当他听到一个很受人尊敬的牧师告诉会众,教会的使命就是“祷告,查经,崇拜,交通与见证,以预备基督的再来”的时候,他推动文化使命的意念便更为坚决了。寇氏申明,并非这些训练有什麽不对,但是如果信徒只注重这些,就必然忽略了拯救周围文化环境的责任,信仰与道德感便局限于私人的范围,与公开的生活无关。使得我们在学校、公司的所做所为呈现出一种生活方式,而礼拜天上教堂,又呈现出另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基督教近年来最大的错误便是没有认识到,基督信仰是一个全面性的生活体系,它掌握一个人生活的每一部份(注1)。

  “基督与文化”是一个非常有争论性的题目。从圣经和历史来看,基督告诉人祂的国不属于这世界。祂似乎否定了整个犹太的宗教与文明。基督徒当时也鄙视罗马文明,而只嚮往天国。神学家尼布尔(Richard Niebuhr)早年曾对基督与文化的关係做了很仔细的分析(注4)。其实,基督信仰与文化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基督信仰可以成为文化转换的动力。

  三. 前景

  这几年,福音派的确从“社会边缘人物”的观感中开始走了出来,从偏颇、论断、不合理性,甚至反理性的大众印象中走了出来,寻求将我们所信仰的真理,应用到价值观溷乱的多元文化社会里,以给予人类新的盼望,新的方向。有些基督教思想家非常乐观地指出,这廿多年来福音派运动,已经开始认识心(heart)与脑(mind)的并重。麦格拉(Alister McGraph)称这个新潮流为“福音派的文艺复兴”(注5)。

  在科学的领域,也有一批推动“智慧设计”的学者摆脱了早年创造论者的死胡同,在学术界造成了强有力的震波。我们因此期望看到文化使命能更加从开放的和多角度的方向前进,使得基督的真理更广、更有效地影响这个知识(knowledge)挂帅的时代。作为中国基督徒知识份子,面对着广大无神论者的园地,这文化使命应该也是我们的责任。

  《举目》杂志将藉着这个“思潮交锋”的系列,从社会制度、教育、法律、对生命的态度、科学主义、心理学、政治学、福音派的心理转换等角度,分析和检讨这些主要思潮的历史轨迹,其世界观的交锋,和对社会的冲击。我们希望,第一,能够洞察历史的教训,第二,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并能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这或许也是所有讨论“文化救国”的人不可忽视的课题。□

  注1:"How Now Shall We Live," Charles Colson & Nancy Pearcey,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Sept. 1999

  注2:"Kingdom in Conflict," Charles Colson, Zondervan Book, 1987

  注3: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 Calvin's Intellectual Formation and Spirituality

  注4:"Christ and Culture," H. Richard Niebuhr, Harper Torchbooks, 1951

  注5:"Evangelicalism and the Future of Christianity," Alister McGraph, InterVarsity Press, 1995.

TOP

另请参考反面的意见(请注意康牧师也是改革宗神学背景):

康来昌《基督徒没有社会责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90c95901015cwt.html

基督徒没有社会责任    康来昌
(2011-12-03 11:46:57)

康来昌

  为方便计,本文所说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等层面,和流行的「文化使命」也在其中。因此,这裡「社会」与「教会」相对,而相当圣经中的「世界」。

  今天说基督徒没有社会责任,是违反潮流的。长老会、新约教会团体积极参与鼓舞社会活动,固然有目共睹,保守教会使劲维护保守政治势力,更是参政不后人。参与参与,关怀关怀,这类字眼时髦响亮。说基督徒没有社会责任,是犯大忌、冒大讳,自居过街老鼠找挨打。

  不过,冒犯是一回事,对错是另一回事。我承认功力学识平庸,也不敢自命「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只是同意王明道等老一辈的看法,就是「基督徒(教会)对社会只有传福音的责任」。至于改良更正社会,除非能见证主,否则价值不大,更不用说建立「桃花源」、「美丽新世界」、「地上天国」。

一.    社会责任的根据

  在说明基督徒没有社会责任之前,先看主张基督徒有社会责任的九项论点:

(1)神要人「『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一28)。这就是社会责任。

(2)「基督已经复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I8)。「凡事」,当然包括社会。因此,我们不能只说,基督是教会的头。我们还要承认,基督也是这世 界、社会的头(Cosmic Christ)。基督既然在教会、社会上都是王,都居首位;那么,身为基督僕人,基督徒也要在主人王权所及之处,替基督工作。神国和世界不必分,教会和社 会是一体。「世界就是我的教区」,这不是社会福音提倡人或解放神学家说的,这是约翰卫斯理的话。因整个宇宙都要与神和好:「既然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 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祂叫万有,无论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一20)

(3)耶稣指出,「门徒是世界的盐和光」(太五13、14)。这显示基督徒有社会责任。

(4)耶稣引《以赛亚书》的话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 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8、19)最早的解放神学(释放即解放)以其中之「报告被掳的得释放」和「叫那被压制的得自由」两句话,作为解放的理 由。因此,身为基督徒,怎么可以不效法基督,也去救助世界上的苦难者:「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十一1)。这是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5)「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十35-37),就是要基督徒打破宗教、种族的畛域,视人人为邻舍。这有社会责任的含义。

(6)《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一46节说,审判的时候,关心人间疾苦的人蒙福,不关心的人受责罚。在《马太福音》七章22-23节也记着:「当那日,必 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祢的名传道,奉祢的名赶鬼,奉祢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 的人,离开我去吧。』」这裡虽然没说,从事社会工作的人蒙福;但至少提及,单单传道、行异能,有被指责为「作恶」的危险。

(7)旧约先知对罪恶的斥责,不限于「教会」之内。因此,今天基督徒也有责任,指责社会不义。

(8)「信徒皆祭司」,每个基督徒都是神的僕人。他在世界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是神呼召祂儿女从事的。社会上的士农工商等职业,与教会中的祈祷、传 道,一样是基督徒的责任。事实上,如果没有从事「世俗」、「社会」工作的「平信徒」,所有「神职人员」的薪俸及推动教会工作所需的资金,都将无着落。说基 督徒没有社会责任,是自断教会生路。

(9)教会裡乌烟瘴气,根本不能有什么建树;在社会上工作,还能发挥一点理想。

我希望上面列出的理由详实公正。

二.    分析论证:

  以下是逐条讨论:

(1)在人堕落以前,神的确给人治理、管理的命令。在堕落以后,人仍须在世界、社会工作:「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裡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餬 口。」(创三17、l9)但这工作是以果腹为目的。它的责任似乎只有消极地避免飢寒的作用,至于积极地治理、管理的成份则不见了。把人在伊甸园中尚未堕落 时,神对他们说的话,与堕落后,神对人说的话对照,二者的不同十分清楚。

堕落前:「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一28)
堕落后:「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创九1、2)

  两段经文,绝对不同,只有生养众多那句话,有点类似。但也只是类似,不是相同。前面说「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后面说,「生养众多,遍满了地」。我以 为,在人遍满了地之后,这个命令就已经完成,无须多生养,反要节育。再要多生养,就是过多,就是越命违令。除了这个类似外,前者的确是「命令句」,责成人 管理、治理;后者则是「叙述句」,描写人堕落后,人和生物界相处的状况。

  这段文字显示,上帝在人堕落后,对人治理地球的能力深表怀疑,因而删去了这个责任。人类历史,也的确证实,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一旦碰上了人,就 只有「惊恐、惧怕」,被消灭殆尽的分。所以,我们不能根据《创世记》一章28节说人有社会责任,因为那是堕落前命令,不适用于今日。

  至于,《诗篇》八篇8节:「祢派他管理祢手所造的…」与此地所讲的,并不冲突。因为那裡前呼上帝创造人的心意,后应耶稣作王的光景(参:林前十五27;来二8),而不是讲述人堕落的状态。

(2)《歌罗西书》及新约其他书卷都有提到,基督作王,天国已临。由此推说,基督徒在基督主权所及之处,有社会责任,是合逻辑的。不过,我们细看经文,会 发现事情比较複杂。《歌罗西书》一章18节,那裡说的不是「使祂在凡事上居首位」,而是「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可以」二字,就说明了王权没有完全 伸张。从《希伯来书》二章8节,我们找到证据:「既叫万物都服祂,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祂的。只是我们如今还不见万物都服祂。」在圣经神学上,这叫「已而未 至」(Already but not yet)。就是说,随着基督的来临,「天国及末世已经到了」;但是距离「基督的掌王权」、「天国及末世的实现」,又还有一段距离。

  对天国尚未至的讲法,一般信徒都很熟悉;而已临的部份,则较疏忽。我列一些显著的经文如下:

「我若是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十二28)
「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太十一12)
「神的国,就在你们心裡。」(路十七21)
「这正是……末后的日子。」(徒二16、17)
「……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就在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十一21)
「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来九26)
「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来十二28)
「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雅五3)
「基督…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彼前一20)

 这些经文都有「末日已临,天国已至」的含意。但我们必须把这些经文与其他提到「末日还没来、天国还没到」的经文平衡才行(等候天国来临的经文太多,大家熟悉,此处从略)。

 不论末日天国来了没有,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天国完全是基督的工作,基督带来的。天国不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人手可以促成的(参但二44、45)。基督徒可以关怀社会;但如果以为,基督徒可以藉着立法、教育,或其他非福音的办法,把这个丑恶的世界改变成天国,那绝无圣经根据。

  王明道在这方面说得很多。如果认为王明道粗糙、无神学素养,那么,公认「促使教会改造社会文化的导师」加尔文怎么说:

「信徒岂不是受主的教诲,明瞭自己在来世也有更美满的生命。所以,对今世不加重视,而默想来生。」(《基督教要义》2,9,I0)
「现世的生活是不安……不幸……无 常……空虚的……若我们想到冠冕,就当注视天国。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并没有媒介,要嘛我们必须视世界为邪恶,要嘛我们对这世界有无穷的爱好……我们必须以 最大的努力,解除现世的束缚……人生如泡影……可是没有其他的事比这话更容易被遗忘的。我们计划一切的事,彷彿我们将在世上为自己建立一种不朽的生 命。」(同上,3,9,1-2)
「不论我们在世上当中的情况如何,或是在那一国的法律下生活,都无关重要,因为基督的国不在乎这些事」(同上,4,20,1)

  马丁.路德也如此相信,他说:

「人若冒险用福音管治社会,就像牧人把豺狼、狮子、鹰和羊草都放在一个圈中……世界是不能用祈祷来统治的。」(《路德全集》〈书信〉,365)

  清教徒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说:

「今生和一切属今生的事,都是由万物的创造者使人过渡到来世而预备的。神创造了这个世界,作为人达到来世的准备处。神赋予人必死的生命,为要使他准备好进 入来生。……太阳照耀、雨露下降、地面产生百穀,都是为着这个目的。一切国家、教会、家庭和个人的事务,都是创造万物者替我们安排的……。我们理当将世上 的万事,都放在天国之后。」(《爱德华兹选集》,130)。

     如果说,加尔文、马丁.路德、爱德华滋是落伍的基要派,语不足採;那么请看这二十年来,德国天主教神学家中最积极从事社会改革的Hans Küing的话:

「在 耶稣的讲道中,天国不是人力可及的,而是神大能的作为。天国的宴席,人不能不请自到,只有神有权来邀。天国种子的生长,全赖主恩主能,国度是祂的,不是人 的。人只能遵守主的吩咐,祈求『愿你的国降临』(太六l0);昼夜呼喊(路十八7);求神的国(太六33);设法进入(太十三44);枕戈待旦的等候(太 二十五1-13);不眠不休的儆醒(路十二35-37)。但国度的『加给』,不在乎人而在乎神(路十二3l),是神『赐』的(路二十二29),是神决定的 (太五3、10)……人只能像孩童一样领受它(可十15)。」(意译自 "The Church" , p.49)

  如果说,Küing是神学家,对圣经的瞭解不足服人,那么,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新约学者布特曼怎么说:

「天国的来临是一桩神蹟奇事,是神支手回天,人不能拔刀相助的。」(Bultmann, "Theology" I:4)

  这不是布特曼的创见。稍有水准的新约学者在别处有异议,但对天国是神赐的恩典,非人力可蹴,却有一致的共识。

  一位著名的非基要派天主教学者Schnackenburg的话:

「圣 经所有的描述,都显示天国是未来的拯救恩惠,只有神能施与。天国是神为人做的,是神赐人的福泽,是优惠,也是挑战。天国绝非人能控制,不受人的勉强,不待 人持守;现在流行的说法:『建造神的国』,『为神国努力』,『扶助神国』都绝非耶稣的话。」(Schnackenburg, "God’s Rule and Kingdom" ,1962:85-6)

  不论基督已经作王或将要作王,我们都不能说,基督徒可以因着基督作王,而把社会改造成天国。

(3)「基督徒是世界的盐和光」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明确。盐有防腐、调味之用,光能照明;要做到这些,基督徒得传福音给世界、还是得兴学行医,主持正义?经文本身没有说,以此作为社会责任的根据,隔了一层。

(4)主的就职演说和祂的工作,都顾到肉身现实的需要。但如何顾法?「传福音给贫穷人」,耶稣和门徒的做法是传「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的福音,而不是劫 富济贫,或用温和改良的方法,重新分配财富。撒该把一半所有的给穷人(参:路十8、9),但耶稣没有要门徒皆如此。Theisen、Oakman、 Courtryman、Hengel等人,用社会学方法,研究「耶稣运动」。他们认为耶稣和其门徒的作为,与巴勒斯坦的穷人,关係密切;但没说耶稣是社会 的改革者。解放神学家Gutierrez和Miranda,想尽办法把耶稣与奋锐党拉在一起,把早期教会涂上社会主义的色彩。不过,新约学者和真正的马克 思派史家Ste Croix,都不赞成这种曲解。

  至于,「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受压制的得自由」,最字面的解释,也是指医病、赶鬼,如:「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旦捆绑了这十八年, 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路十三16)耶稣没有从事社会运动,改变当时经济结构的作法:「在初期基督教的作品中,不管是在新约以内或以外的……绝对 没有关于社会问题的任何提示。」(特尔慈,《基督教社会思想史》,p.15)

  耶稣在《路加福音》四章18、19节中最有改革或革命色彩的是:「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因为,禧年是「在这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之年(利二十 五l0);是人畜土地,休养生息,不操作、不劳累之年(利二十五1l、12);是买卖彼此不可亏负之年(利二十五l4、17);是房地产归回穷人、奴隶被 解放之年(利二十五28、3l、33、41、54)。不过,禧年这制度,以色列是否行过,颇多可疑(参:尼五1-12)。耶稣传道生涯中,也只提了那一 次。他并未推行其内容。因此,这话用来支持医疗传道,悬壶济世尤可;用来作社会改革的根据,尚嫌不足。

(5)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是从律法师的一个问题开始的:「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了?」(路十25)耶稣答:「爱神、爱邻舍。」(路十27、28) 律法师跟着问:「谁是邻舍?」耶稣说了这个故事,然后反问谁是邻舍。律法师回答:「是怜悯他的(好撒玛利亚人)。」(路十37)。这最简单的逻辑,明白的 告诉我们:得永生就要爱邻舍,就是爱好撒玛利亚人。教父们对这个故事的解释,几乎全部说是要人爱(信)耶稣;近代学者,则一致排斥这种寓意解经,而认为故 事的目的是要人「泛爱众」。

  我反对教父们过分的寓意化。但就字面和「信耶稣得永生」的基要信仰来看,把撒玛利亚人解为耶稣,实在无懈可击。不过,这个故事的确也有「泛爱众」的社 会意义,因为耶稣最后的话不是「你去爱他吧!」而是「你照样行吧!」所以,用这段经文来讲社会关怀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和「得永生的救恩」分开。

(6)《马太福音》二十六章,关爱的对象是「弟兄」(40节)。因此,这是基督徒对肢体的责任,不是对社会的责任。《马太福音》七章的恶人,是未遵行天父旨意而被斥(21节),和传道、社会关怀不一定有关。圣经没有明言,又不能推论出讲法,不宜採信。

(7)先知斥责社会罪恶,是基督徒入世的最佳根据。有人说先知的时代,政教合一,骂以色列社会,就等于牧长责备会友。今天政教分离,所以先知作法不适用今 日。这个批评不太正确。阿摩司、俄巴底亚、弥迦、那鸿、哈巴谷、西番雅几位先知都不只责备以色列人,对不信主的外邦人,也多次斥骂(新约《雅各书》继承这 传统)。因此,先知们是社会关怀的最佳根据。

(8)信徒皆祭司,本是改教运动时,路德攻击天主教弥撒(圣餐)制度的口号。路德认为,把圣餐解释为献祭是错误的。神职人员(祭司)的工作,不再是献祭, 因为基督已经献完祭(来九I2)。神职人员的责任是施行圣礼和宣扬圣道。有人跟着说,不仅信徒可作神职人员(祭司)的工作,双方的工作同样神圣,双方身份 也一样神圣。再极端点的乾脆说,不仅「信徒皆祭司」,根本「俗人皆圣徒」,教会、社会无别。Ranner就说:「非基督徒是隐名的基督徒。信徒皆祭司是对 圣餐解释产生的话,现在已成了最好的橡皮擦,把所有的信仰、工作、身份的差别都擦去了。」

  信徒皆祭司是历史的产物。如果这句话是说,每个信徒都可藉着基督与神和好,不须假教会之手,又有使别人与神和好的责任;那很合圣经,可以接受,因为祭 司就是使人神和好的。但是现在流行的「信徒皆祭司」之说,只是世俗化,名曰世俗工作与教会工作一样神圣,其实把神职视为俗物,甚至是教会有钱有势之辈使唤 牧师的藉口:非反对不可,不仅教会不可这么做,世界社会不能如此,谁敢说学生皆教授、员工皆老板、士兵皆司令。这种荒唐的平等主义,任何教会或世俗团体都 不可能,也不应当实行。

(9)教会腐化,这是信徒跃跃欲试社会责任最大的原因。我同情,但不能同意,因为没有圣经根据。

  这样看来,基督徒关怀社会的根据,只有(5)「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和(7)「先知的榜样」够强烈。虽然不多,但绝不能否认。所以,我可以同意基督徒应关怀改进人间不仁不义的现象。但我仍坚持,这是个人责任,不是社会责任。人不欠社会什么,基督徒关怀社会是对神负责,是要荣耀神,不是要回馈社会,也不是要把世界改良。从事这样工作的基督徒,要随时提醒自己,「我是为了主,为了主的呼召在做这事,还是有其他原因?」现在「关怀社会」的人,不论是不是基督徒,绝大多数没有异象,只因这是「流行」,就跟着跑,那不会有持之以恆的毅力,也不会有单纯的奉献心志,其败可立而待也。

三.    圣经对世界的看法

  这个悲观反动的论调,有太多圣经根据,却又太为人所忽略,这裡要多列一些圣经对世界的看法: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世界就恨你们」(约十五19)。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僕
必要争战」(约十八36)。
「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林前七3l)
「此等不信之人,被世界的神弄瞎心眼」(林后四4)
「我们…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争战」(弗六12)。
「(神的儿女)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来十一38)。
「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人也听从他们。我们是属神的」(约壹四5)。
「全世界都趴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弗二1、2)。
「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弗四22)。
「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弗五8)。
「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

  这些经文都告诉我们,世界是世界,会过去,会朽坏。如果一艘船,破了,漏了,无药可救,注定要沉下去;那么,该做的是搭救乘客上救生艇,而不是去粉 刷、修补这艘沉船。如果一幢危楼,摇摇欲坠,必将倒塌;那么,应该做的似乎不是在裡面开音乐会、办画展,推动「文化使命」,而是想尽办法劝告、警诫,抢救 裡面的居民到不会朽坏的新天地去。

  难道基督徒除了传福音,以福音救人外,什么都不必做了?不是。我们可以开音乐会、办画展、主持正义。如果这些作为是福音使命的一部分;如果这些作为能见证荣耀上帝,能劝告、警诫人弃旧就新,则文化使命可以继续。可是,目前文化使命似乎是独立的。

  「教会与世界」的关係,好比「救生艇和沉船」吗?这些年来,不少美国福音派反对这种说法(非福音派早就反对了)。有的主张,神没有丢弃世界,藉着基督 的代赎,世界基本上已与神和好。(意思:这艘船基本上已修好了,不会下沉。)有的主张藉着圣灵的工作,世界会悔改归正。这些说法太多一厢情愿,不多圣经支 持,难以说服人。不过得承认,沉船和救生艇现在是在一起的,什么时候分开了,也许再过一天,也许再一千年。那么,船上、艇上的生活有重胁处是不能避免的, 食衣住行等生活层面是会有交互的影响;这些影响若有助于福音,(例如:船上治安、伙食、交通改善,使基督徒传福音更便利,)那就可取和有价值的。

  但那些只有作为工具、媒介的价值,本身没什么意义。比如台北市交通的改善,照我这理论来看:只在方便基督徒聚会和见证主的上面,有意义,有价值;至于 其他,使人上班、上学、做生意、炒股票、金融流通、反政府人士的集结、镇暴部队的移动更迅速等,并无可取。因为,传福音、见证主(当然是广义的)之外的任 何活动,都是「放纵肉体的私慾,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的做法(弗二3),都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 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具彼此相恨」的表现(多三3)。

  这是一个堕落的世界,任何的「进步、改善」,都无可避免的提供罪人在犯罪效率上「进步、改善」。相对的,这是一个神仍然完全掌管的世界,任何的「堕 落、败坏」,都无可避免的彰显出独一真神的「良善、公义」。基督徒不论以传道或改革社会为志,都必须是顺服神的引导为动机、动力。

  这种主张,与其说是人消极悲观,不如说是人看不起世人。但我认为,这是圣经基本而一贯的立场,十 字架的道理,是叫人「讨厌的」(加五11),因为把人贬得太低,无良善,只能靠恩典,只能因信称义。基督徒「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来十一38)。若不是 神宽容,给基督徒多一点时间去荣耀祂、见证祂,等候世人悔改,世界早就毁灭了。世界还存到今日,是托基督徒的福。可叹多数基督徒反自觉不配有世界,处处去 巴结依附世界,求世界的肯定,其愚不可及。

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美国有位神学家Philip Wogaman,在越战期间写了篇「反战」文章。二十年后,他回忆说:「我写那篇文章得到的稿费,有一部份纳税给国家,去打越战了;反战文章,反而为美军增添了屠杀的军火。」作者可以拒绝纳税,但那要坐监。作者不愿意,那只好让这个矛盾的现象缓续下去。

  这个现象,到处都有,我再举几个:

  文革时有句口号:「清官有罪论」。理由是,像包公、海瑞这样的清官,会维持一个腐朽暴虐王朝的生命。没有清官,坏王早被推翻,人民早喘气。所以,清官 之害要大于贪官。文革用口号整人是错的,但政治作用不谈,这话本身不无道理。四人帮如果当权,要不然就是共党政权早垮台了;要不然就是中共仍然百废待举, 生产力落后,但也没有大规模污染、色情、官商勾结的现象。四人帮如果没有上台,而是由一群「比较好」的共党执政,结果反而是延续了它的邪恶生命——较好的 经济、军事建设,也给邻邦较大的威胁。

  人活在世界,就难逃世界的控制。一个最热心爱主,诚实勤劳的中国农夫弟兄,可能生产最多的米粮给解放军吃。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大多数在替军火商和跨 国公司做事。他们的研究结晶,不是製造出更有威力的杀人武器,就是更有效的在破坏生态。反对毛泽东的小学老师,只要上一天课,就贡献一天的精力、时间,培 养毛主席好学生。反对国民党的学生,只要在台湾做一天事,纳一毛的税,就是在拥护国民政府。反之,如果民进党上台,那么反对党的人士,只要在台湾做一天 事,纳一毛税,就是在拥护民进党。这些例子不是在批评谁,只是在说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事实。

五.    历史的教训

  我不鼓吹社会责任、文化使命。另一个理由是历史的教训。

  讲社会责任、文化使命的基督徒,多是比较霸道的。他们喜欢用自己对圣经的片面了解,去查禁这本书、那幅画,一下说这种音乐不合真理,一下说那个思想敌 基督。这些基督徒一旦大权在握,文化沙漠、思想统制的现象就会产生。所以,基督徒不闻不问社会文化还好,一问就自暴其短:狭小、短视、专横的气质都显出 来,以教干政,甚至以教指政。

  如果有一天,柯梅尼、梁武帝式的人当权,要回、佛教徒履行文化使命。那么,不要说弥赛亚、《天路历程》没有了,连平剧、歌剧、轻音乐、李白、歌德、 《西游记》也消失了。全国上下只有梵音佛法或《可兰经》,那是多可怕的世界。讲文化使命,要基督徒把国家社会文化「基督化」的人,往往是朝这个方向走。

六.    结语

  我不认为,「看轻世界,盼望来生」会有消极不良的后果。教会历史上愈是存这样心的神秘主义者、敬虔派,在世上愈有积极的作为。二十世纪几个大规模要改 善世界运动,不论「共产主义」或六十年代的「嬉皮」,目前看来,都不成功。既有势力,不论是传统或现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都继续在堕落。不论世界改得好不好,基督徒都必须有出世之心。

  不用担心基督徒会因此不负责任,离弃索居,到山上等主:「人人皆道辞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世界对任何人,包括基督徒在内,都有无比的吸引力。今天 基督徒已经太关心社会,太入世了。看他们在比名校、比名牌,与世人一样,甚至更强烈的在往上爬、向外跑,在房地产、股票、学途、官途上拚命鑽营。这样的人 只会被世界改变、腐蚀,不能改变淨化世界。

  「各样美善是从众光之父那裡降下来的。」(雅一l7)基督徒要亲近天父,多渴慕来生,多看轻世界,才能给世界多一些美善。这是正本清源之道,不是歧途。

摘录自:《基督徒的最后试探》,康来昌著,雅歌出版

后记               

一.    基督徒唯一的社会责任:传福音、见证神

  基督徒是神的儿女,活在这个堕落的世界裡,是为要见证神的:「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僕人。既是这样,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 就是耶和华。在我以前没有真神;在我以后也必没有。」(赛四十三10)「你们不要恐惧,也不要害怕。我岂不是从上古就说明指示你们吗?并且你们是我的见 证!除我以外,岂有真神吗?诚然没有磐石,我不知道一个!」(赛四十四8)「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徒四33)「那从加利利 同祂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见祂,这些人如今在民间是祂的见证。」(徒十三31)「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 复活,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林前十五15)

  基督徒在世上唯一的责任、唯一的使命,就是福音责任、福音使命:「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九23)「就 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林前十33)「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 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9-20)「无论是少劝是多劝,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个 人,就是今天一切听我的,都要像我一样,只是不要像我有这些锁链。」(徒二十六29)

二.    基督徒为人的责任:家庭和工作

  基督徒并不是因此要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传福音、读经、祷告。刚好相反,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基督徒,不是全职传道人,他们的时间精神,大部份是要放在家庭 和工作上:「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没有 出嫁的,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我说这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 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没有分心的事。」(林前七32-35)

  这些基督徒服事人,包括服事不信主的世人,要像服事主一样:「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弗六7)因为这是主给他们的工作:「这样看来, 差我到这裡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并埃及全地的宰相。」(创四十五8)「在他们以先打发一个人去──约瑟被卖为奴 僕。」(诗一○五17)

  然而,这样的忠心并不是作个唯唯诺诺的奴才,而是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例如:

  大卫对扫罗,除了精明办事外:「大卫做事无不精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撒上十八14)困难时,也会求助王子约拿单(撒上二十章)和公主米甲:「米 甲将大卫从窗户裡缒下去;大卫就逃走」(撒上十九12)、先知撒母耳:「大卫逃避,来到拉玛见撒母耳,将扫罗向他所行的事述说了一遍。他和撒母耳就往拿约 去居住。」(撒上十九18)

  大卫装疯,「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鬍子上。亚吉对臣僕说:你们看,这人是疯子。为什么带他到我这裡来呢﹖」(撒上二十一13-14)

  大卫逃亡,并责备扫罗,「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没有杀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没有恶意叛逆你。你虽然猎取我的命,我却没 有得罪你。」(撒上二十四11)「求我主我王听僕人的话:若是耶和华激发你攻击我,愿耶和华收纳祭物;若是人激发你,愿他在耶和华面前受咒诅;因为他现今 赶逐我,不容我在耶和华的产业上有分,说:你去事奉别神吧!」(撒上二十六19)

  大卫投奔至宿敌非利士人处:「大卫心裡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扫罗见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内,就必绝望,不再寻索我;这样我可以脱离他的手。」(撒上二十七1)

  耶罗波安背叛罗波安,因为出于神:「对耶罗波安说:你可以拿十片。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必将国从所罗门手裡夺回,将十个支派赐给你。」(王上 十一31)「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遵着耶和华的命回去了。」(王 上十二24)「你回去告诉耶罗波安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从民中将你高举,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王上十四7)

  耶何耶大教训约阿施王:「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下十二2)

  拿单责备大卫:「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撒下十二7、9)

  以利亚、以利沙及众先知,都曾严厉地责备过当权者,如拿伯葡萄园之事:「以利亚对亚哈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耶和华如此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 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王上二十一19)、三王攻摩押之事:「以利沙对以色列王说:我与你何干﹖去问你父亲的先知和你母亲的先知吧!」(王下三 13)

  耶稣常严严责备犹太宗教领袖和法利赛人。

  保罗会根据事实表达对腓立比官长的不满:「保罗却说:我们是罗马人,并没有定罪,他们就在众人面前打了我们,又把我们下在监裡,现在要私下撵我们出去吗﹖这是不行的。叫他们自己来领我们出去吧!」(徒十六37)

  保罗向旁边站着的百夫长申冤:「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徒二十二25)

  保罗也斥责大祭司:「你这粉饰的牆,神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徒二十三3)甚至上告该撒:「我若行了不 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该撒。」(徒二十五11)

  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抗拒尼布甲尼撒王的命令:「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8)

  但以理会对王提出谏言:「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但四27)和警告:「但以理 在王面前回答说:你的赠品可以归你自己,你的赏赐可以归给别人;我却要为王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王。提客勒,就是你被称在天平裡,显出你的亏欠。」(但五 17、27)

  但以理不畏被扔到狮子坑裡,与素常一样敬拜神:「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 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裡(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 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六7、10)

  以上都是忠而不愚的好例子。

三.    基督徒是社会的良心,但要思想:

  基督徒在世上做工忠心,不是基督徒之为基督徒的责任,乃是基督徒为人的责任。如果我们说,基督徒是社会的良心,基督徒的责任是高举环保、社会公义、国际和平、促进社会善良风气,使人类文化更丰富;基督徒的责任是使家庭、公司、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更好;当然可以,但应更进一步思想以下七点:

(1)这不是基督徒才有的责任,这是「无神论」、「异教徒」、其他人都有的责任。也就是说,这只是人的责任,是每个人的责任。

(2)世人在堕落世界中的社会责任或文化使命,表现得往往比基督徒好:「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路十六8);若说,基督徒在烧 菜、打球、读书、绘画、歌唱、道德乃至文学、科学和文明发展上都比外邦人更好,那就不合事实也不合圣经。在今世的智慧或道德上优秀,叫作「一般恩典」,像 阳光、空气、雨水一样,神把这些一般恩典,无分轩轾的分给世人和基督徒:「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五45),甚至往往 非基督徒得的更多。

(3)基督徒做每件事的动机和动力,应该完全是来自神,也就是要有神的呼召。然而,许多基督徒的文化使命,是来自世界潮流的影响:社会流行参政,基督徒就跟着说参政;世界说环保,基督徒就跟着说要环保;潮流说惟有读书高,基督徒就说惟有读书高。这种基督徒不爱神、也不恨世界: 「我藉着祢的训词得以明白,所以我恨一切的假道。……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但祢的律法为我所爱。」(诗一一九104、113)「我恨恶恶人的会,必不与 恶人同坐。」(诗二十六5)「我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我却倚靠耶和华。」(诗三十一6)「耶和华啊,恨恶祢的,我岂不恨恶他们吗﹖攻击祢的,我岂不憎 嫌他们吗﹖我切切地恨恶他们,以他们为仇敌。」(诗一三九21-22)「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 的。」(启二6)被世界牵着鼻子走的基督徒,怎么可能作世界的盐和光呢?怎么可能批判世界呢?

(4)如果不信神,不论个人或集体的文明、文化、道德有多么优秀,仍是得罪神、要下地狱的。不顾福音使命而讲文化使命的人,甚至认为这两个使命并重的人,都是违反圣经而且不懂数学,因为「永恆的幸福永远大于短暂的快乐」。何况不信主的人,其实连短暂的快乐都没有!世俗化的教会或基督徒,忘记或从来未经历过神的真实美好,他们以基督徒自卑或为耻,暗中或明明羡慕世界。

(5)不信神的人,对客观的真善美会越来越不确定。因此基督徒会越来越不容易与他们合作。也就是说,如果不传福音使人信主,连共同生活在罪恶世界中的一些理想,都难有共识。

(6)很多基督徒对信仰上帝不热心,却喜欢在社会上显示他是基督徒的身份,这是最坏的投机者;这种人的生命不渴慕主,在专业上又不比外邦人出色,就希望藉着「基督徒」的外衣,得到保障名额的幸运。这是神人共愤的投机者。「自由派」的基督徒正是这种人的代表!(幸福生活:康牧师讲得深刻、到位!)

(7)基督徒只应对基要信仰坚持,其他的事上应容许不同的观点,如吃肉、守日之争:「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 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 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 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罗十四1-6)这些次要的事,一旦变成「使命」或「责任」,就显得专横、霸道与排他了。.

TOP

jidian(基甸)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014-07-13 00:24:52

我自己相信基督徒应该有“文化使命”,但也觉得康牧师的文章有一些很好的提醒。合乎中道(圣经)的文化观应该是需要区分“两个国度”的,基督徒不能把盼望建立在“人间天国”上——无论这个地上的国度是美国还是中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