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不要让信仰成为你精神的鸦片

不要让信仰成为你精神的鸦片

不要让信仰成为你精神的鸦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a1b4b30101jrf0.html

bbatist

不要让你的信仰成为你精神的鸦片

有人和我说,在中国的基督徒将近一亿,那种激动的表情好像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历史事件。

的确,一亿人是一个让人兴奋而又庞大的数字,在科技文明发达的欧洲,一个有着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已经是一个大国。但问题的根本是,在这一亿的基督徒中,倒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基督徒呢?先不论他们是不是基督信徒,他们倒底是不是信徒恐怕都让人怀疑。

什么是信徒呢?所谓信徒,就是指具有某种信仰的人。那么什么是信仰呢?人的信仰应该是怎样的表现呢?

中国是一个拥有自己信仰的国家,道家传统根深蒂固,佛教传入后,两者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慢慢的佛道就不再分家,家里贴着财神爷,庙里拜着如来佛。对民间来说,只要能保佑我平安的,管他是道是佛,反正都一样。所以每到大年初一,寺庙和道观的生意出奇的火爆,为了烧个头香要彻夜排队,至于敲头钟那就不要痴心妄想了,即使你抱着被子提前一个月睡在庙门口,恐怕也轮不到你,因为那些位置,早就被有头有脸的人抢走了。

从表面看来,这些去祈求的人大都是信徒,可事实上,他们倒底在信什么呢?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如来佛,原本是一个家世显赫的贵族。释迦是一个名族的称号,在古代尼泊尔有十个释迦族的小城邦,在这些城邦中有一个叫迦毗罗卫城的最为强大,于是这个城的城主成为十个城邦的领导者,这位领导者叫净饭王,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释迦牟尼,也就是后来佛教的创始人。净饭王晚年得子,所以早早的立定了释迦牟尼为太子,继承整个城邦。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这位太子应有尽有,钱财女色,名誉地位,奢华享受,很多人用一生梦想的东西,他轻而易举的就已经获得。但是这却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快乐,他不断思考人生的目的,终于,他决定放下一切,放下了自己的国家,走上了寻求人生真谛的苦行之路,他也从一个未来的国王,变成了一个徒步的苦修者,变成了后来的佛陀---如来。

若干年后,他的学说传入了伟大的中国,形成了一个很有智慧的信仰---佛教,很多中国人开始信仰佛教,这种信仰一直传承到今天,渐渐地,人们已经不再开始去反思佛陀为何出家,为何抛下一切,反而今天的佛教徒开始努力的在烧香拜佛中开始求官位,求发财,求了这样求那样,而让人讽刺的是,很多人所求的,恰恰是当年佛教的创始人佛祖所抛弃的。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曾在自己的文字里写过她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就要祭祖拜佛,在场的人都祈求说,如果来年我能得到多少,就一定拿出多少孝敬菩萨。在年少的杨绛看来,这不是信仰,而只是一种贿赂。

这种信仰的偏差,已经完全颠覆了真正信仰的意义,我们不否认在中国有很多真正具有慧根的真正修行的佛教徒,但恐怕大部分已经沦为将信仰当成精神寄托的伪教徒,这种伪教徒一是因为无知,一是因为内心中根本不愿意让自己所信仰的东西来改变自己,即使知道自己所信的,也只是挂在嘴上,心里却没有真正的想去为信仰而活。

像这样只求平安,拒绝痛苦;只求发财,拒绝贫穷;只求富贵,拒绝平淡的信徒在中国铺天盖地,不但在佛教,也在基督新教、天主教,在某些人放在嘴上夸夸其谈的基督徒身上。

那些看着很虔诚的信徒,往往就是伪信徒,因为我们看到的虔诚,只是他们外在祈祷或者生活时的表现,而这一切却不是决定其真正信仰的具体表现。

在释迦牟尼出家的途中,曾在一棵毕钵罗树下,敷草而坐,当他在树下静思之时,受魔境扰乱,不断的诱惑他远离心中所坚持的道,但他不为所动,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如果用这个例子来解答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所谓信徒”,就马上豁然开朗。

因为我们很多的信徒,一直没有战胜自己心中的心魔,我们祈祷,我们努力,我们所追求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为心魔服务。

心魔说,只要金钱,不要贫穷,我们就去求钱。心魔说,只要成功,不要失败,我们就去求成功。心魔说,只要顺利,不要磨难,我们就去求顺利。。。其实到最后,我们信仰的不是我们所求的对象,而是那个心里面永远没有去除的魔性。

如果放在基督宗教的信仰背景里,很多人信的是耶稣,求的是耶稣,满足的却是自己内在的贪婪欲望。

所以为什么号称有着一亿基督徒的教会,在教堂被拆,十字架被拆时,真正敢于说话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大多数的基督徒从信仰开始之初,所求的只是自己的平安与富足。如果拆他们自己家里的房子,恐怕出来拼命的很多,如果拆的是教会的房子,恐怕拼命的很少,逃命的很多。

我一直在反思,倒底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或许真正的信仰,应该具备三个方面:(未完待遇).

TOP

不要让信仰成为你精神的鸦片(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a1b4b30101jukh.html

有人对我说,宗教信仰是精神的鸦片。其实这句话说的是有些道理的。

很多有信仰的人,一看到别人用鸦片来形容自己的信仰,内心就会非常的抵触。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信仰在我们的生命里,有时候就是起到了鸦片的作用。

中国人痛恨鸦片,大概因为我们曾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西方人用鸦片换走了我们的白银,也让我们因着鸦片的伤害变成了东亚病夫。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鸦片的存在价值,难道只是在于残害人的身体吗?



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鸦片源于一种叫罂粟的植物,它其实是一种药品。鸦片的存在价值在于救人,而不在于害人。在中医的药方里有这样的记载,鸦片可治疗“反胃吐食,久痢不止,久嗽不止。”在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当时著名的医生加仑,在其著作里曾这样描述鸦片,“可治头痛、目眩、耳聋、癫痫、中风、弱视、气喘、咳嗽、咯血、腹痛、黄疸、发烧、浮肿、甚至麻风等疾病”

由此可见,鸦片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它和其余的很多东西一样,有它独有的益处,它具有医治的效果。所以,这恰恰就是信仰的第一个层面----医治,带给我们内心的力量与安慰。

很多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常常把“宗教信仰是精神的鸦片”当成自己不需要信仰的理由,可惜这些人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义。最早提出精神鸦片的人叫卡尔·亨利希·马克思,也就是我们从小在书本里看到的那位大胡子叔叔--《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人们总是以为马克思同志提出这句话是为了打击信仰,其实不然。钱钟书老先生在经过认真的查阅后说,原来马克思的意思是,宗教信仰可以让人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找到力量。因为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鸦片在医学上被当做镇痛剂使用。



基于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信仰的存在价值,但如果信仰仅仅是自我安慰,让我们躲避痛苦,只是医治我们内心伤痛的话,那么信仰的价值就会大折扣。

如果信仰只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一点心灵上的安慰,那么就违背了耶稣基督的教导。信仰归根到底不是教导我们逃避,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它不是只要我们想着自己,也要我们想想自己以外的一些事情。而这种由内而外,由自己而他人的思想前提,必须先指向我们内在的生命。所以这也是信仰的第二个层面,寻获我们真正的人性,让我们真正成为圣善的,正义的,蒙主喜悦的人。

天主教会----最古老的基督教,从耶稣基督开始,由门徒们管理并牧养,传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曾经圣洁的教会,在中世纪时却出现了问题,一些教会成员染上了骄横奢华的恶习,一些神职人员把对于天国的追求开始转变到了对物质的贪恋上,于是一个叫马丁路德的年轻的神父揭竿而起,开始抨击教会的黑暗。

有人说历史都是天注定的,一切都有上主的旨意。我却觉得真正决定历史的还是人,或者准确的说是人的欲望。当天主教会经历黑暗的时候,有人站起来呼吁改革本是好事,只是一方唯我独尊,一方又不肯退让。强大的一方以为,我错了还轮不到你管。弱小的一方觉得,你不让我管我还偏要管,我斗不过你,我就找靠山。凑巧的是,正好有一些诸侯们为了从天主教会手里夺取一些他们梦寐以求的利益而处心积虑着,于是一拍即合,我用我的权利保护你,你用你的信仰学说帮我反对教会。到最后改革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一个新的教派从古老的基督教会里脱颖而出,为了证明天主教太古老太迂腐,自己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全新组织,这个教派被称为“新教”,也就是今天国人常说的“基督教”。

到今天,还有人要在宗教改革这件事情上去争个所谓的对错。其实这没有任何意义,错又如何,对又如何,已经存在的事情终究是存在了。尤其争来争去,不如去想想,是什么让这一切发生。说到底,在这个错误的事情里,大家或多或少都错了。我们嘴上叫着上帝天主,心里却只剩下了自己。当马丁路德开始呼吁改革教会的时候,他恐怕是把自己当成了唯一的救世主,在他心里,所有的人都错了,唯有他是对的。而作为教会权利的一方,大概想到的是自己的权威。其实双方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都是为天主的教会服务的,如果大家都是为了主耶稣亲自托付于门徒的教会而考虑,那么结果就不会是这样。

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或许教会忘记了,人都是有罪的,由罪人组成的教会也有可能会犯错。而作为马丁路德,他大概也忘记了,既然在他眼里,作为传承圣经传统的教会都可能会犯错,那么他那个小脑袋瓜难道就不会犯错吗?

这种总是以为对方不对的思想,终于在某一个时刻让错误者自省,最后的结果是天主教会召开了大公会议,指出了赎罪券的错误,用强硬的口吻宣布从今以后不会再有赎罪券,并开始从内部反省革新教会。而作为新教创始人的马丁路德,到了晚年似乎也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让教会发生了分裂,只是更让他想不到是,他眼前的这种分裂才刚刚开始,在他之后又有一些教派从天主教会里独立出来,而这些独立出来的新教各派又将在历史的车轮中经历各自内部的再分裂,包括路德自己建立的路德宗派。

中国信仰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都拿着信仰当作安慰自己的工具,但是真正为了信仰让自己改变的人却不多,或者说,真正在信仰的光照下,让自己洗心革面,按照《圣经》教导的“脱去旧我,穿上新我”的人不多。即使有些人从外面看起来很像个信徒,其实内心却依旧是原来的自己。

公元1814年,一个名叫洪秀全的小孩出生在广东的花县,也就是今天的广州市花都区,在参加科举屡试不中后,年轻人慢慢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终于大病一场。这时候有人向他传播基督新教的教义,一本《劝世良言》的小书让他认识了耶稣,在内心皈依的中,他似乎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于是他开始向人传播福音,并建立了“拜上帝会”。当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他渐渐发现,有一样东西比追随上帝更吸引人,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于是他一边用信仰安抚手下的人,一边把用来祈祷的手,拿起来刀剑。一路从广东杀向了华夏腹地,终于在南京建立了天平天国。有人说洪秀全是一位基督徒,至少在当时,很多外国传教士都这么认为。根据《中国传教志》记载,当发现了洪秀全和他的上帝会拥有基督新教的属性后,新教各个派别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英国的牧师Josiah Cox将太平天国比作“出现的曙光”,并预言预言太平军“将最终成为使徒时代后最伟大事业的先驱”。1854年,时任基督新教圣公会香港教区主教的Rev.George Smith在新年的祷告会中,协同整个教堂的信徒为伟大的使徒洪秀全祈祷。


这出轰轰烈烈的闹剧,最后在太平天国土崩瓦解的失败中魂飞湮灭。随着历史的不断解密,现在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洪秀全是一位真正的信徒。这位当上皇帝的上帝门徒,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封自己为耶稣的亲弟弟,为了配得起显赫的身份,这位天王一口气给自己娶了88位天后。为了让自己的后宫看起来更正规,他让人找了200多个小男孩,阉了他们的命根子,准备让他们总管后宫的娘娘们。奈何,实在是技术有限,刀上功夫不够熟练的医生们最终成了屠夫,原本皇帝只想要这些孩子的命根子,却一不小心要了他们的命。最终一车车的小孩被拉向城外的乱葬岗。

纵观历史,有信仰者所做的龌蹉之事实在不少,当然没有信仰者所做的也不会少到哪里去。如果仔细思考,那些所谓的有信仰者,其实只是看起来像个信徒。前几年,美国的天主教会爆出神父恋童丑闻,这种事情的发生正是说明了,有一些人虽然成了信徒,但只是外在的,在他们的内心却依旧没有真正的改变。

一个厨师,如果拿到手里的原材料是腐烂发臭的,那么任凭他的烹调技术再好,也终究做不出美味的饭菜来。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已经习惯于指责,指责当权者,指责犯错者,指责一切可以指责之人。但是我们都弄错了,我们今天最需要指责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件事,而是我们的人性,我们人性中的丑陋。那些指责者较于犯错者,其实往往是一丘之貉,他们之所以没犯错,是还没有具备犯错的机会和权利。不信你看看,当这些今天的指责者,有朝一日攀上权利的巅峰,所做的事情未必比那些被指责者好到哪里去。


很多信仰耶稣基督的人,恨不得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基督徒。的确,在中国信仰耶稣基督的人越来越多。你信,我也信,普通人信,明星也信。但是信的后果是,我该骂人就骂人,该离婚就离婚,该堕胎就堕胎,该婚前同居就婚前同居。只要我喜欢,我就是个基督徒,至于圣经怎么说的,那是圣经的事。其实在这些表面上充满力量的基督徒身上,所表现的只是一个假象,一种自我蒙蔽和自我安慰带来的假象。

如果信仰不能改变我们的人性,那么一切都将没有意义。

写到这里,我们不能否认,很多的基督信徒,在生命里的某一个时刻是真正的在信仰着,他们也曾努力的去追随圣经中的教导,但是这种圣善的生活却难以持久。包括此刻正在敲打键盘的这位Bap神父,同样也会陷入罪恶的诱惑,同样会经历信仰的火热与冷淡,同样会让人性的缺点不经意的在内心翻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曾受到原罪的影响,在我们内心中都有着罪恶的冲动。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人和人又是不同的,或许有些人是靠着伪装,但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是因着内在美善生命的真实外露。同样都是经历过信仰的信徒,为什么最后成了不同的基督徒呢?这就要说到信仰的最后一个层面。(未完待续).

TOP

在中国这个以无神论人口为主的国家里,有一亿基督徒真的很不容易。宗教经历各种磨难走到现在,因为宗教在人的心里,而不在于2万平米的教堂,那么大的教堂还是非法建筑究竟是荣耀主还是要满足人心?基督徒们需要从各种角度来反思。我看到很多发展较好的组织,会及时拆分小组,大家一同学习,组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这种方法才适合中国国情。.

TOP

期待后续.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