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39个人次参与评价】

[高考] 上海高考人数5年跌了一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shsara 于 2012-6-9 21:52 发表

读国际课程的中国学生呢?他们的高中文凭国外大学认可,国内却不,该给孩子多种选择,不是吗?
其实更让我好奇的是,如果让这些国际课程的学生参加高考,他们能行吗。毕竟重点不同的。.

TOP

回复 52楼yzjzp 的帖子

选择权在孩子,姿态要有啊!.

TOP

从大学的情况看,上海生源临考前很少有通宵复习的,都是按部就班早早上床睡觉的.
而外地生源很多一到考试,状态就来了.
原因无它,从小养成的习惯.我敬佩外地生的刻苦精神,
这也是所谓的上海考不过外地生的原因之一
但是作为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早点休息,不要小小年级就不良的生活习惯.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 本帖最后由 happyone 于 2012-6-11 08:54 编辑 ].

TOP

,难道被抢了,还不准发声音么?

[ 本帖最后由 丁海洋 于 2012-6-11 15:24 编辑 ].

TOP

名词解释下,什么样的人是上海人民,什么样的人是外地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yzjzp 于 2012-6-11 10:09 发表
名词解释下,什么样的人是上海人民,什么样的人是外地人。
我理解:
受上海文化熏陶、感染并传承上海文化、言行举止能反映上海文化的人,就是上海人

举例:上海知青子女,受上海文化熏陶、从小感染上海文化、言行举止能反映上海文化,他(她)的身份证不一定是310的,我认为他(她)也是上海人
      另外,不了解甚至排斥上海文化、看不出他身上有什么上海文化的基因和痕迹,即使有上海户籍,他(她)即使有上海户籍,也不一定是社会性的上海人,至少他(她)这一代,他的子女可能会是。

或许,你又要问我“上海文化”是什么?
上海文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当你意会到上海文化实质了,你就是真正的上海人了

[ 本帖最后由 上海一粟 于 2012-6-11 10:22 编辑 ].

TOP

要读书了,想到要享受上海资源了,超生的时候却享受当地罚款标准,凭啥啊?上海本地人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到头来还要为找学校发愁.资源越来越少..

TOP

怎么变地域贴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匆匆过客 于 2012-6-11 11:05 发表
怎么变地域贴了?
是啊,随手转一帖。结果我都不想说话了。
拜托回帖的诸位,注意论坛发言不要有不雅语言,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除了发泄,也让旁人从中得到些信息吧。.

TOP

也许我们不知道ID后面是谁,我也很少想着和现实着的某位某位对号,但是说话还是要注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福宝大道 于 2012-6-8 13:59 发表
上海从上到下的各个政府机关、国营单位高层的位置几乎快让WDR占据满了!他们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把老家的死党、亲戚朋友弄到上海再担任要职,他们的目标:1.消灭上海话和海派文化;2.消灭领导层中的上海人;3.让上 ...
看到外地人就触气,抢占了上海人的生活空间,就象内地人抢占了香港人的生活空间一样

[ 本帖最后由 mzhehome 于 2012-6-11 13: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zhehome 于 2012-6-11 13:13 发表


看到外地人就触气,抢占了上海人的生活空间,就象内地人抢占了香港人的生活空间一样

如果我去HK生活,我会非常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努力与他们相处,会理解他们对内地人的偏见,思考为何我们大陆人在国际上总是被人鄙视和厌恶的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以自己的言行来获得他们对我的的尊重,当然这需要耐心和磨练,而不是去反感乃至破坏他们的地方文化,憎恨那里的人,更不会为了占得便宜而不顾一切后果甚而触犯刑法,因为我是外来者,只有我去适应他们,让他们来适应我是没有道理的。对于有些无聊的帖子我都懒得回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tutu帆船 于 2012-6-9 09:41 发表
谁不希望自己能出生在好的地方,好的家庭呢?!可这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呀!不要以为这种无法选择的出生,而把自己称为"主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来好的地方找更好的机会,这很正常!外地人来这里也是为了生活更好,这难道 ...
请举例说明“外地人不能来上海,上海还能发展吗?”
请举出鲜活事例和准确数据,说明上海的发展都是依靠外地人的功劳和贡献
不要缩,不要怂,否则鸡蛋伺候,谢谢!.

TOP

对那些烧香,赶出和尚。还在庙里,大喊大叫,我供奉菩萨有什么错的人,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TOP

那去国外也是在占别人的地盘,怎么没有这样的觉悟呢?.

TOP

适者才能生存,不适者就会被淘汰,这就是社会法则,而不管你到底是那国人,那里人,以及你的长辈留下了多少财产。
现在越来越觉得,有钱未必是好事情,因为让下一代产生了很多错误的想法,误下一代的人生,成为没有竞争力的一代。.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one 于 2012-6-11 08:52 发表
从大学的情况看,上海生源临考前很少有通宵复习的,都是按部就班早早上床睡觉的.
而外地生源很多一到考试,状态就来了.
原因无它,从小养成的习惯.我敬佩外地生的刻苦精神,
这也是所谓的上海考不过外地生的原因之一
...
对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现在城市孩子的压力其实是相当大的。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想的妈妈。送花。.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gyoucao 于 2012-6-7 12:15 发表
暗示异地高考是多麽必要!为大量非户籍到上海作铺垫呗!无良!
同意啊,一针见血的..

TOP

转帖:适者生存法则――动物生存原则

人类社会可否参照适者生存法则――动物生存原则(三)

                                           张涛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适者生存”是物种非常合理的生存与进化的法则。弱者渐渐被淘汰,强者因为弱者的失去而最终也被淘汰,留下来的物种都是和谐而共生的。比如非洲的野牛和斑马等食草动物,当他们太多了,草场就退化,而狮子和鬣狗吃掉这些动物中的老弱病残者,抑制它们的过度繁衍,促使它们进化成优良的品种。所以,草原上的食草动物个个身强力壮,动作敏捷,绝对不会有伤残者生存下去。而食肉动物也随着对手的进化而进步,它们更加有耐心和耐力,捕食更加迅猛和灵活。

    曾经有段时间人们为了保护牛羊而射杀了野狼,使狼群几乎绝迹。结果牛羊和麋鹿都纷纷退化,它们开始生病,奔跑变得迟钝。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只好从西伯利亚引进了一批郊狼,经过郊狼对麋鹿的残酷掠杀之后,麋鹿的种群很快恢复了健康,数量反而有了提高,看来大灰狼不是坏得一无是处,它们是草原繁荣的促进者。

    大象如果生育了先天不足的幼儿后,母亲会无情地抛弃那无助而可怜的孩子,因为它们的群体不能容留残疾的个体,它们要保证每个后代都是优良的基因继承者。

    我们人类其实也有过一段野蛮的时期,在物质极端匮乏的恶劣环境中,部落的成员会吃掉老弱病残者,因为这些个体除了消耗稀缺的食物资源外,对种群完全没有积极的作用。据说在60年代以前,爱斯基摩人还有吃人的习俗,非洲某些落后的部族至今还有吃人的现象。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渐渐丰富,人类也随着文明起来。关爱弱者,敬重老人成了人类的道德规范,而互相帮助,保护伤残者是美好人性的体现。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感到安全和温馨,平等和自由使人们活得更有信心更有尊严。

    然而,面对《动物世界》影片中的残酷竞争,我们人类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迪呢?显然任何人都会反对弱肉强食。可是,弱肉强食的翻版现象却被貌似文明的人类演义得登峰造极。让我们来看看“文明人”的举动吧!

    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一方面把残疾人好好照顾起来,把妇女和老人尊崇为上宾,在教堂里歌颂着“愿天下所有的生命都和平共处”,平等、博爱、自由是人类追求的香格里拉境界。然而还是这些人却挥舞着原子弹、动用着先进的杀人武器,去屠杀别国的人民,掠夺他人的资源和财产,使得人类社会分成了贫富之差,彰显出“适者生存”的道理来。你穷是因为你无能,无能就会被淘汰,自由竞争才能公平发展。富人和强者是努力进化而成的,只有这些强者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就会有白人奴役黑人,西方统治东方的悲惨历史。也许那些精英们认为自己是狮子,其他人群都是野牛,既然狮子和野牛可以共存共荣在草原,为什么富人和穷人就不能够和谐在社会中呢?上帝是造物主,他造就了万物,造就了强者和弱者,造就了高贵者和低贱者,造就了生物中的食物链也造就了经济活动中的循环链。既然是链就不能断裂,所以世间万物都是和谐的,社会万事都是合理的,存在就是合理。

   想到这里,我们完全看清了人类的本质,人类是贪婪的,自私的,他嗜杀成性,掠夺无忌,万类皆为我所用,同类相争唯我尊。在物质不断丰富的发展中,人类不但没有进化反而是退化了,不但没有变得文明反而更加野蛮和贪婪了!这就证明了恩格斯的理论:在社会的发展中,人类的每个文明发展都使人类向野蛮迈进了一步。(《自然辩证法》)



                                                 2010年9月19日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073cb0100ld4c.html.

TOP

有人崇尚这样的动物法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TOP

我发现了,啥贴都能变为地域贴.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真是服了,啥帖子都能变成地域贴。
大家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上海的,看看外地那些吊瓶班、冲刺班,不要嗤之以鼻,想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这样考试大家会不会心疼,所以也多想想没能生在上海的那些孩子有多苦,知识改变命运,他们拼死考出来不就是为了和本来生在上海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大城市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吗?不要不肯让自己孩子吃苦,还见不得人家吃苦的孩子。外地的,也好好替上海本地人考虑一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大,本来可以边生存边享受人生的,现在变成要一直不断的挣扎生存才能有保证。
所以大家都互相替对方考虑一下吧。.

TOP

回复 37楼tutu帆船 的帖子

我觉得你首先把论点扩大化了。其实别人是说有上海户籍、有居住证的孩子受到挤压,不是说所有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不好。事实确实是有上海户籍和居住证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被迫“分流”到职业高中等,这才把高考人数降低,从而某些“外地人”才把目光盯上上海的高考指标。确实是不公平的。如果允许流动,上海人到海南考,到宁夏、西藏考,有是谁吃亏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高考人数少了,录取率没有增加,大学多余的名额全部给了外地,还不满足.

TOP

回复 76楼yaviyu 的帖子

其实外地中考录取率还没有50%吧!我看广大农村算上,30%都没有。高考人数减少主要还是因为那两年出生人数减少还有跑到国外上学的人数增加的原因。今年参加高考的应该是94年出生的吧。之前5年确实人数差不多少了一半。

[ 本帖最后由 cihyxy 于 2012-6-13 09:44 编辑 ].

附件

1.jpg (43.38 KB)

2012-6-13 09:43

1.jpg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79楼yaviyu 的帖子

这个没有准确的数据来源,但想如果中考率这么高,那广大农民娃都会是高中学历好像不大可能。不过上海从90年到94年出生人口确实是降了一半,而且会持续到2003年。.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中国历来的特色就是喜欢窝里反人斗人。从过去文化大革命的批斗知识分子延续到如今的上海人批斗外地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何必要这样!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该来的总归会有到来的一天,谁都挡不住。与其失落抱怨还不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若干年后不仅是外地孩子要与上海孩子一争高下,更有可能是全世界的外国孩子要来到中国乃至上海同中国孩子决一胜负。什么叫海纳百川,说的就是上海。.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84楼yaviyu 的帖子

不管对方出身在哪个城市,也不管对方过去是何种身份,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规律。要想不被挨打,首先得保证自己强大。如若不然,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是不可避免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记得去年的我女儿小学的网站上有这样的一篇文章:眼睛里面只有一个孩子,说的是有些家长眼睛里面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觉得很好的一篇文章。当时也在旺网上转了。只看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那么别人也只看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评价自己和孩子的标准和评价别人和孩子的标准是不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德班妈妈 于 2012-6-12 09:35 发表
我觉得你首先把论点扩大化了。其实别人是说有上海户籍、有居住证的孩子受到挤压,不是说所有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不好。事实确实是有上海户籍和居住证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被迫“分流”到职业高中等,这才把高考人数降 ...
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西北和西南等几个省的学生要回到原省的,如果不回的话,是要出几万元的培养费用的,当然这个钱对于大多数大城市的人无所谓的,但是对于从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大多数孩子却是个大的数目,因为这个很多人都要回去的。并且还要所在的省放人的。我的很多同学都回去了。比如宁夏固原、甘肃的水电站、四川以及青海等。.

TOP

我的那些西北同学,后来混的都挺好的。是金子到那里都发光的。尽管他们的录取分数比我们低的多,但是在那个环境中,能学到那个水平,也是人中蛟龙了。.

TOP

人民日报: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下降 生源缺口集中在高职

   日期:2012-06-07  类别:转载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155  


      《人民日报》2012年6月7日(记者 张烁)题: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 生源缺口主要集中在高职
      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高考报名人数降幅已经趋缓,但全国高考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未改。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
      报告称,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出现过山车式下滑,根据2011年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汇总,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918万人,较2010年减少约33万人。
      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但因下降地区人数及幅度都高于增长地区,总人数仍呈下降趋势。作为生源大省的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逐年减少,2012年仅有约82.5万考生报名,高考规模4年萎缩16.5%,减少16万人。上海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2012年仅5.5万,录取计划为4.9万,如果剔除掉部分不填报志愿,最后不参加考试的,“高考落榜”恐怕将在上海成为历史。
      伴随着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挑战。报告显示,生源缺口主要集中在高职(专科)批次,但二、三本批次录取也不乐观。在录取比例居前的几个省份中,即使专科分数线一降再降,还是出现了大面积高职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以山东为例,专科二批分数线从2002年的350分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180分,但其专科招生计划仍无法完成。随着高招录取率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失去了吸引力,2011年,山西1.2万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专家指出,这一方面说明了考生与家长的理智,不再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另一方面也应说明高校已开始面临生死存亡问题。
      为解决招生问题,各地高校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报告指出,紧随北京、上海,越来越多的地区本科招生比例逐步增高,甚至超过60%,这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鲜明对比,畸高的本科录取率与宽松的毕业环境已无法保障教育质量。
      如何化解生源危机?报告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机会。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29万人,来华留学人数快速增长,意味着不可逆转的教育国际化将成为中国高校的机遇。
      教育公平问题在高招录取中备受关注。据教育部相关数据,自2001年至2011年的10年间,农村和中西部考生上大学的比例逐年攀升,高校中的农村籍学生比例已由10年前的48%升至61%。.

TOP

高考报名人数4年间降105万 弃考人数超过300万
新闻日期: 2012年06月13日 07:48:37  
移动编辑RMKB发送到10658300,联通编辑50发送到10655885,订《人民快报》手机报,每天一毛钱。

4年间,高考报名人数降了105万,弃考人数超过300万

生源少了,有些高校不好过

颜 珂 王 珏 梁 晨



  数据来源:教育部  制图:宋嵩

  阅读提示

  在刚结束的高考中,除了报考人数连续4年下降,弃考也成为另一个关键词。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

  报名人数和弃考人数的此消彼长,令一些学校生源枯竭,面临生死存亡。有人说,生源危机能够促进高校的优胜劣汰;有人担忧,高校会不会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众说纷纭中,到底哪些高校出现了生源危机?生源危机会带来什么后果?有学校会倒闭吗?又该如何应对?

  危

  生源减少让部分高职院校难以为继,低层次、无特色学校首当其冲

  “从2008年开始,伴随着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高校的生源危机也在持续发酵。”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生源减少,让不少高职院校颇为苦恼。地处湖南岳阳的湖南民族职业学校,早在2010年就遭遇到了此类尴尬,经管系主任姜宗福用“心寒”两字形容学院的招生情况:一个系5个专业仅招了97名学生,最少的一个专业只招了十几个人。“地市一级的高职院校除了深圳、义乌等少数政府支持力度大、经济活跃地区的状况比较乐观外,大部分高职都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院长吴顺发说。

  吴顺发的判断,并非基于个人感受。据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即使专科分数线一降再降,还是出现了大面积高职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以山东为例,专科二批分数线从2002年的350分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180分,但其专科招生计划仍无法完成。2011年,山西1.2万高职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

  除了高职高专,第三批本科学校的招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些名气不大的学校也出现了招生计划完不成、报到率低等情况。专家估计,全国三本学校中将近一半学校面临生源危机。

  “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脱离母体校后,在三本学校中他们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越来越低。”陈志文说。

  生源危机会影响一类本科,甚至更好的学校吗?专家指出,生源危机目前主要冲击的是一些低层次的、没有特色的学校。

  因

  人口出生率降低成生源危机主因,出国留学加剧弃考现象

  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理科重点班的杨雨婷,今年高三毕业,她放弃高考,选择了出国。“如果我留在国内高考,压力很大,就算努力考上清华北大,它们的世界排名也不够高。出国压力会小不少,同时能获得更多的东西。”杨雨婷如是说。

  另一位巴蜀理科“清北班”的同学康乔也曾准备报名高考,获得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她没有报名高考。据她介绍,她所在的班级中就有3个同学选择出国留学。

  的确,留学是很多弃考生的选择。据统计,4年间,近年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4万,2012年预计超40万。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生弃考跟保送生增加等因素有关。

  “弃考学生中,有人选择直接到社会闯荡,也有人在家‘啃老’的。”吴顺发说。

  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有些家长和考生就干脆放弃参加高考了。有学生一语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如果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好工作,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呢?

  但这些并非构成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在陈志文看来,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联动效应,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自然会导致高中生数量的减少,从2008年开始的大学考生减少现象将一直持续到2017至2020年左右。

  面对持续加剧的生源危机,到底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有学校倒闭吗?

  “中国高职高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学生学费占了学校经费很大的比重,即使是公办高职对学生学费的依赖程度也很高,有的学校都达到了40%左右,招不到学生,倒闭成为必然。”陈志文说。

  据预测,2018年我国高中生数量将减少到1677万人,按照均分的原则设定高三人数为559万,已经低于今年685万的招生规模。即便未来招生规模也相应减少,招考计划数与报考数的剪刀差也将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出现“招多于报”的局面。因此,有专家认为如果结构调整不到位,学校倒闭将不会是零星现象。

  解

  建立高校退出机制,提高国际化程度、参与全球生源竞争

  高校倒闭,在不少人听来是个新鲜的提法。的确,我国的高校还没有建立退出机制。吴顺发坦陈,高职高专中即使有倒闭的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倒闭后由大校、企业兼并,兼并以后再倒闭就由政府买单、安置,并没有制度化。

  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一旦倒闭,学生的学籍如何安排,学业如何延续,受教育权益如何保障、资产如何结算、老师如何安排都成问题。

  尽管倒闭未形成气候,但未雨绸缪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陈志文介绍,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在历史上都遭遇过生源危机。面对生源危机,政府要做好预案,做好宏观调控。

  国内学校也可学习国外高校,积极拓展国际生源,以弥补本国生源的不足。“国外学校已经在争抢国内生源,比如会给优秀者全额奖学金,以此来吸引国内的考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介绍,招收一个国外学生的经济收益是国内学生的三倍。

  另一方面,调整高校办学方向与定位、分层次办学也被提上议程。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出台了一项“本科能力学位制度”,不过度看重理论成绩,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考评,给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能力证书。“高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而是一种就业能力教育,培养的是操作层次的人才。”吴顺发说。

  曾天山认为,从过去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到高等教育均衡甚至是部分地区过剩,无论高校还是政府需要认可并适应这样的变化。“生源危机也是一件好事,能促使中国高校质量的提高。”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13日   12 版).

TOP

回复 57楼上海一粟 的帖子

这个定义是你自己的定义,可以用来评判你的朋友或同事是否上海人,你是否喜欢他。

法律上讲有户籍或居住证的应该平等享受上海人的权力义务的。如果按照你的这种定义,市府就要增加个上海文化考试课程,成绩合格并得到居委会大爷大妈认可的,发给“上海人证书”,持证者享受上海人权利义务,否则一律不能享受上海的各种资源,并按照饿啊地宁对待




现在上海户籍越来越不容易拿到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还要看什么积分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yzjzp 于 2012-6-13 16:18 发表
这个定义是你自己的定义,可以用来评判你的朋友或同事是否上海人,你是否喜欢他。

法律上讲有户籍或居住证的应该平等享受上海人的权力义务的。如果按照你的这种定义,市府就要增加个上海文化考试课程,成绩合格并 ...
你很理解我,谢谢

讨厌那些一方面削尖脑袋挤破头要拿上海户口,另一方面又喋喋不休指责上海文化所谓“长长短短”的人

某地固有地域文化,是千百年传承的结果,容不得他人诋毁侮辱

讨厌上海文化的,应该自觉“圆出上海”。比如那些号称“讨厌听到上海话”的外来精英人才。
对上海文化有共鸣且能融入上海文化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上海人或新上海人”,我们是欢迎的

[ 本帖最后由 上海一粟 于 2012-6-13 16:30 编辑 ].

TOP

现在出去办事,公务员啊机关统统是新上海人

我一开口,伊拉就来一句:请讲普通话。那角日伐.

TOP

转帖:外地学生家长请进,我跟你们说几句

外地学生家长,你们趁早琢磨琢磨怎么弄个北京户口,别给孩子耽误了!

你们在北京十几年了,你们觉得你们在这里有家有业,安身立命了吧?你们孩子在京上学多年,和宽厚友善的北京孩子相处不错吧?每年你们驾豪车带厚礼衣锦还乡,让那些曾经欺压盘剥过你们的地方势力再不敢小觑你们,你们父母亲友以你们为荣,你们感觉不错吧?

可是你们突然发现,这些都成了浮云,,,,你们的孩子不能参加北京高考,不能享受北京高考的高录取率,高考时,你们孩子还要回乡报名,去同你们老乡家的第二个、第三个孩子们竞争10取1、20取1的高考录取名额,很可怕是吧?

你们也是20多年前从那个比例里杀出来的佼佼者。也许你们孩子在北京算是好学生,成绩不错,发展均衡,可你们深知你们老家那些考试机器是怎么造就的(你们自己的经历,就不用血泪控诉了吧),你们的孩子已经被身边温良恬静的北京孩子耳濡目染,竞争力打了折扣,所以你们很清楚考场上你们孩子绝不是老乡们刻苦读书孩子的对手,想到这里,你们毛骨悚然吧?

是不是有了努力打拼,不经意间又回原点的痛苦和失望?

你们看到了北京3取2,甚至4取3的高考录取率,你们想到将来和你们孩子水平相当、甚至稍差的北京孩子都能上名校、上一本,而你们自己的孩子可能去了2、3流大学甚至名落孙山,你们觉得这世界太不公平了,你们很悲愤,对吗?

遗憾的是,你们还不够北京市引进优秀人才的标准,也许差一点,也许差很多,反正北京市gongANju没给你们迁户口。。。。。什么?你们说你们这十几年里为北京做了贡献?你们说你们建设了北京?你们觉得很委屈吧?

那我坦白地告诉你们,我从小在北京生长,大学毕业直接进了国企,现在正为北京再生水资源工作着,我都不敢说我对北京做了贡献,那是因为北京,生我养我的古老北京,给了我更多!我欠她的更多,我只是希望更好地回报她。我再坦白地告诉你们,现在三环内已经无地可用,三环外17万亩菜田只剩不到一万亩,北京再无自己的菜篮子;北京的水早已喝光,连河北的水都快喝完;500多万辆机动车把环路、联络线堵成停车场,上周某天PM2.5实测数值超过标准4倍!生孩子都要提前排队建档,去晚了没床位,好点的幼儿园招生时,家长带板凳彻夜排队,超市、医院人满为患,上下班坐地铁乘公交已变成竞技体育项目。。。北京就象一个大煎饼,摊完三环摊四环,摊完五环摊六环,这就是你们建设的北京!

你们觉得北京高考录取名额多了,分数线低了,不公平?那我请问,你们这里请愿、那里呼吁的,真的为了什么公平吗?为的又是什么样的公平?你们对着镜子,以手抚心问问自己,你们敢不敢呼吁全国统一试卷、全国考生分数统一考分排队、统一择优录取吗?我相信你们不敢,因为我相信你们的智力,你们心里再明白不过,真的那样,全国大学校园里都是山东、湖北这些高考强省的应试能力强的孩子,北京孩子没戏,你们的孩子也没戏!

你们会打出避免骨肉分离、留守儿童这张亲情牌,ZF已经给你们解决了,同城待遇的政策,你们已经受益了,你们的孩子已经和北京孩子坐在一起,分享同样的教育资源。你们还诉求什么公平?其实你们和我们北京家长都清楚,你们主张的公平,你们呼吁的“异地高考”就是不但要保留现在的“不公平”,还要分享这个“不公平”。

你们自己觉得这个可行吗?你们呼吁着、诉求着要和北京人分享的这个最后的小奶酪,你们能分到吗?我觉得你们太难了,难到几乎不可能!北京的普通百姓不说了,肯定不答应,你们那些比你们更优秀、已经落户北京的老乡里的精英、权贵,能答应吗?

好吧,就算在一片呼吁中适当放开了异地高考,受益的是你们吗?你们老家的既得利益者,比你们动作更快、更有效、成本更低,哪怕仅仅出个时间表,他们也会立即行动起来,向北京进军!向上海进军!迅速增长的分母,把北京的高考录取率稀释到10取1,20取1,这就是你们诉求的吗?

你们有足够的智力,你们以为已经在京十几年,有房产、有社保、有缴税记录,你们会呼吁通过设置“在京居住时间、房产、缴税、学籍”等门槛,把后来的人挡住,做的到吗?简单的数学公式、文字游戏,谁都会做,问题是,划定门槛高度、制定准入标准的人不是你们,你们在京十年,就刚好把杠杠划到十年?在京8年、5年、3年的平衡了?把准入门槛降低的难度,比实现异地高考的难度更低,更容易实现。只要时间表一出,比你们更有能量、有实力的老乡会立即来京上社保、缴税、购置房产,这并不难做到,无非是到时候又培育了一个以此牟利的咨询、中介产业。把事情变成有钱就能办的事,而且这样办的投入产出比,比你们更核算。所以,你们呼吁请愿来的结果,并不一定对自己有利。

如果一个人,偶尔损人利己一次,也情有可原,可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有意义吗?

说了这么多,还是建议你们面对现实,去挖空心思研究一下怎么得到进京指标,实在有闲工夫,你们多关心一下生你们养你们的家乡,老宅基地是不是有被强拆的危险?村里“能人”开的小化工、小炼油是不是把你们从小喝的水污染了?掏过鸟蛋乘过凉的那些老树是不是还在?肥沃的农田还剩下多少,是不是都盖楼了?你们的母校是不是已破败不堪,是不是需要寄点钱回去帮助修缮?至于家乡建设,你们不掺合也罢了,你们留乡的兄弟姐妹会做的更好,如果愿意,你们倒是可以把北京的建设给他们讲讲,哪些经验教训可以借鉴。

最后说一句,别拿什么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来说事,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孩子是娇生惯养了些,可资质一点不差,环境没把他们逼到那种程度,真被逼到没有退路,谁优胜、谁劣汰还真不好说,七十年前的太平洋上,那些娇生惯养的美国孩子,照样把从小受武士道训练的日本孩子打得满地找牙,打得他们到今天都没翻身!

本人从不参与地域和反地域的口水仗,本文请善意转载。谢谢!
本帖来自:http://bbs.eduu.com/thread-1348263-1-1.html.

TOP

上海高考人数下降,是因为很多考生直接参加“洋高考”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鱼羊鲜 于 2012-6-8 11:17 发表
可怜呐,这种报道也会发。看来今年底的异地高考政策必定放开了
貌似是前奏吧。.

TOP

回复 3楼花间 的帖子

这5年上海出生率少了50%,从90年出生13万到94年6万多,还要持续几年的,到2004年才开始缓慢增长,还有很多参加了洋高考。.

TOP

屁股决定脑袋!.

TOP

强烈要求增加上海初中毕业生普高的录取率。为什么把我们上海50%的初中毕业生逼到三校上学??,使他们失去了再次参加普通高校升学考试的机会,也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人生中最重要的高中的学习机会?他们被剥夺的学习机会现在又被外地移民侵占太不公平了!!上海人,大家团结起来,振臂疾呼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里马妈妈 于 2012-6-17 09:18 发表
强烈要求增加上海初中毕业生普高的录取率。为什么把我们上海50%的初中毕业生逼到三校上学??,使他们失去了再次参加普通高校升学考试的机会,也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人生中最重要的高中的学习机会?他们被剥夺的学习机会 ...
貌似全国基本上都是这样,半数左右的初中生能上高中,其余都是中专职校。.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