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在权力与爱的天平上

在权力与爱的天平上

在权力与爱的天平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51074d0490bf680d#rd

2014-12-19 侯士庭 橡树文字工作室

上帝啊!有一种喜乐是那不爱你的人无法得到的;唯有那些为你自己的缘故而爱你的人,方能得着;你,你本身,正是人们的喜乐!
——奥古斯丁


幸福之道不只是西方文明一直追寻的,也是世上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分别从社会的改变和个人的经历,来探讨人们追寻幸福的过程。童年种种鲜活的情绪,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社会变迁的阶段也可能与童年经历的各个阶段相当类似。西方文化现代的历史,与青少年期的挣扎也有对应的地方,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 70年代的叛逆青年, 80—90年代的雅皮士。

我们也进一步回顾了古典时期文化的根源,那时的哲学家把幸福解释为心灵的宁静;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那种强调又得到推广,幸福被解释为寻找乌托邦;在近代世界里,我们查看了心理学家的发现,以及他们针对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所作的各种允诺。

现代人极度渴望幸福,但却总是忽视自己的属灵层面。如果上帝已为了他自己创造了我们,而我们的生命中却没有他的位置,就注定会失去真正的幸福,这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生最根本的抉择,就是在权力与爱之间作选择,不是选择权力就是选择爱来放在我们人生的优先地位上。如果追求的是权力,那活着的主调就是表达成就的必要性;想要有所成就、想要飞黄腾达,就得常常踩在别人头上、拼命往上爬。
  
老布什总统任内的美国国务卿贝克(James Baker),很坦白地表达过这个信仰上的难题,他说:“权势并不真如许多人想象的那般给人带来满足。”贝克曾是里根和老布什两位总统的竞选干事,成功地帮助他们当选。在操作政治权力方面,他是经验老到、效率极高的人才,但是他也承认:“权力当然是醉人的,权力会令人上瘾、令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令人绝对地腐化。在过去九年内,我有机会参与并使用庞大的权力,这是我过去从未想过的事。我感觉到权力带来的沉重责任,也感觉到随之而来的种种诱惑。”
  
贝克说他一直深信,专业人士不应承认自己受了伤害,或承认有个人的问题;然而,当他后来看见不只他自己有个人的问题,而且他本身就是问题的时候,他的想法就改变了,他开始明白向配偶、向朋友、向上帝表露的友谊和爱,显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领域。他学到“一定得放弃想扮演上帝的企图,而将事情交托给他”。这种挣扎,在社会的每一层面都会发生;耶稣也曾在旷野受到魔鬼的试探,必须选择到底是要把握权力的机会,还是与人相爱、信靠天父的机会。
  
我们也开始体认,做这样的选择不只在于改变习惯,也不在改变思想的模式。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心灵,才能在爱上帝、与人彼此相爱的事上没有自私的占有欲。这样的爱所隐含的是“完全交出自己,降服在上帝面前”。在第二章里,我们看见格洛丽亚挣扎着想看清楚上帝在她生命中的真实性;她努力想弄明白,头脑上已经知道、心里却还不明白的事。她曾在日记上向神写下这番话──
   
交出自己,只不过是把你给我的再交还给你。我的财产、我的才干、我的渴望、我的朋友、我的知识、我累积的物品,全属于你,它们都是从你那里来的,是你容许我拥有的。但这只是计划的一半,如果我就此打住,紧抓着我所拥有的不放,它们就会逐渐占有我,早晚我会变成它们的奴隶。我必须选择将它们全部交还给你,以体验那一无所有的释放感所带来的快乐,因为真自由不在于抓紧,而在于放手;不在于接受,而在于施予。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我已经听过好多遍了,然而,上帝啊!要我全然放下自己、只信靠你,这实在太深太广了,远非我所能领会的经验。不过,我现在正朝着这方向迈进。
   
交出自己,这也是指将我们童年情绪烙下的印痕“交出来”,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做梦的孩子”、“影子般的孩子”、“被拒绝的孩子”,放弃所有影响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受害者心态。当然,这些心态在我们里面已经根深蒂固了,总觉得活在一个冷漠麻木的世界里,觉得孤单,没人了解自己。20世纪70年代“超级流浪汉”合唱团有一首歌,就表达了这种感受:“有时候,全世界都在沉睡,问题深奥到普通人难以明了。请你告诉我,我们学到了什么。我知道,这个问题很荒谬,但请你告诉我,我是谁?”
  
古代的智者已经看见了,人们在自己最大的弱点上带着最强的防卫力;也最容易在情绪上拼命补偿自己。可是,我们若能认识到上帝能护理我们内心的伤痛,我们就会开始领会自己对他的亏欠有多深了。他医治我们,又救拔我们脱离自己,并且赎回了我们,所以我们不能再像动物般生存着、一直忽略心中的需要和渴望,而要开始看见真幸福本身所具有的荣美和尊严。路易斯在他的讲章《极重无比的荣耀》(The Weight of Glory)中这样论述──
  
如果我们思想福音书中应许的丰富奖赏,以及那些奖赏的惊人性质,那看起来,主耶稣似乎认为,我们的渴望并不是非常强烈,而是太过于微弱。我们心不在焉,明明上帝已应许了无穷的喜乐,我们却仍在酒、色和野心之中打滚。这就好像一个无知的小孩,虽然有人答应带他到海边度假,但因他无法想象其中的乐趣,就坚持留在贫民窟里玩泥巴。人实在太容易安于现状了。
  
我们可以从一些世界名人传记来证实这个论点。很多名人对属灵方面的成长毫不关心,只注重身体感官的享受,充分展示了中世纪作家所描写的“兽人”样貌。其实人心底也明白,自己里面隐约存有一点理性,只是采取了疏离的态度,只想做生命的旁观者。人需要超越动物性本能、超越理性的层面,成为有灵性的男人、女人。人也必须甘愿舍弃低等的价值,包括身体上和理性上的享受,以寻求上帝赐予最大的幸福。
  
圣帖利的威廉(William of Thierry)说的话十分值得我们一再深思:
  
当一个人思想的对象是上帝和属上帝的事情时,意志就会抵达一个阶段,变成爱。然后,圣灵,赐生命之灵,就会让人经由爱而感觉到他的同在。他将生命赐给了人类。这种思想方式,不是人自己可获致的;这乃是恩典的礼物,由圣灵随己意、在他选择的地点,赐给他所选择的人。人的责任只是随时预备好自己的心,除去那种依附环境的意志和理性中的焦虑,除去记忆中无益的、霸占心思的事物,尽管它们看起来好像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说得一点没错!人不能单单在动物性或理性的层面上活着,而是要像真正属灵的男人、女人,实实在在地经历生命里的丰富。这样,人的幸福才会真实、稳固。

[本文摘自侯士庭《幸福真谛》,上海三联书店。本书已出版Kindle电子版,定价为纸书的3.5折,仅售12.25元,可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购买此书电子版。此书纸质版入选橡树书屋淘宝店(http://oaktreebooks.taobao.com)12月12-19日推出的“7折圣诞礼,满200就送根本”活动,欢迎进入橡树书屋购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