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1月31日初六聚会聊大事,全景照片出炉了!

1月31日初六聚会聊大事,全景照片出炉了!

2009年春节期间,大家除了走亲访友拜年,还聚在一起聊起了小升初的话题,
活动从1月31日牛年初六下午1点开始,大家一直聊到晚上9点多,有五六十人参与了活动,
谢谢六师附小五年级家委会三位主席的筹划,谢谢成成爸等热心家长的安排组织联系,
谢谢圈外家长的参与,谢谢H爸,上实的“davyguo”、建平实验的“Susan妈妈””、“多多妈妈”、“斯鹤妈妈”等嘉宾的拨冗出席,
圈友们除了亲睹了名人的风采,还倾听了嘉宾们的育儿宝典,分享了学习上,小升初等多方面经验和技巧


让我们这些参与聚会的家长收获不小,取了经,可以少走了许多路,再次感谢这些热心的爸爸妈妈们!

为了维护各位家长的肖像权,只提供聚会全景照片,若想索取自己或嘉宾的照片,可以与我联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助人是快乐的!分享是快乐的!


[ 本帖最后由 隆隆爸 于 2009-2-1 11:10 编辑 ].

TOP

聚会照片

.

TOP

初六聚会


.

TOP

照片

.

TOP

隆爸中途离场2小时,不知道哪位家长能分享一些没听到的经验和事项!.

TOP

动作真快啊!赞一个。.

TOP

心情激动中

珍惜过去的这一个半日聚会,和孩子们一样,希望和大家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TOP

真羡慕哦.

TOP

隆爸真厉害!谢谢!.

TOP

好快的速度,谢谢隆爸!.

TOP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赞!.

TOP

有点亲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这个宏大的场面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真高兴.等着大家介绍经验..

TOP

参与本次聚会的家长、孩子50人(不包括临时到场的),嘉宾5位,共55人。

实收:4260元
支出:4257元
结余:3元。
(另有嘉宾暂谢绝的小礼品计300元,已打算买其它礼品送与嘉宾的孩子,具体操作由“smilingpenny ”负责。).

TOP

谢谢隆爸连夜辛劳!小升初的家长孩子们一起努力,希望六月份后的聚会大家的话题会很轻松:.

TOP

引用:
原帖由 smilingpenny 于 2009-1-31 22:47 发表
珍惜过去的这一个半日聚会,和孩子们一样,希望和大家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圈子里面有许多热心的,真诚友善的家长,愿意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借用一句台词:缘分哪!

祝五年级的同学们小升初顺利,愿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年年办,经验代代传!
.

TOP

谢谢附小五年级家委会的三位主席,让我这圈外的家长有幸能结识你们和亲睹名人风采,再一次的谢谢你们和我们分享你们宝贵的育儿经验.希望以后还能多参加你们的聚会!.

TOP

聚会概况

虽然本次聚会的主题是小升初,但还是吸引了不少低年级家长、孩子的参与,更有来自于长宁区的“天一”小学的家长、孩子。

随着隆隆爸一段叫绝的绕口令祝福,聚会进入了高潮---
与会的家长一一作起了自我介绍,之后或提出疑惑,或分享经验---
低年级家长提出了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习,如何让孩子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如何突破瓶颈等问题,由与会的嘉宾或家长当场释惑。

附小五年级优秀学生蒲心韵的妈妈和石玮的妈妈主要就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分享了她们的成功经验;
“smilingpenny ”和“又一乐乐妈”主要就自己的孩子如何从中等生变成优秀生谈了各自的体会;
张悦嘉爸爸从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到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分享了成功经验;
钱夏婷妈妈就如何学好写好作文以及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理对话等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
主题曲开始了---
“Susan妈妈”、“多多妈妈”、“斯鹤妈妈”应如何准备简历,将细节、关键点一一作了介绍,现场还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她们当初的简历,亲切、互动的场面犹如一家人。之后,又对浦东各初中的特点、特色班、业余活动等情况逐一作了详细的介绍。
“davyguo”对各名初中历年招生考的要求以及上初中后父母还需注意的要点作了详细的讲解。之后又对祺祺现在的学习状况、将来发展的方向、规划谈了自己的设想。
“H爸”对徐汇等区的各名初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何避轻就重择校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
更让五年级家长兴奋的是,来自于我们附小五(十)班家长——交大附中的老师带来的喜讯:
2009年将有一所新的民办初中落户浦东,九月正式开学。

[ 本帖最后由 成成の爸爸 于 2009-2-1 11:09 编辑 ].

TOP

与会的嘉宾、高年级优秀学生家长在向低年级学生家长介绍育儿经时,有一共同的心得:

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成就感。.

TOP

回复 18#成成の爸爸 的帖子

谢谢成成の爸爸无私分享..

TOP

路途是遥远的,可心的距离拉近了
让我这个圈外人就像回家过年一样
感谢六师附小的家委会
感谢到会的各位嘉宾
感谢前辈们的宝贵经验
期待明年再相逢。。。.

TOP

引用:
原帖由 成成の爸爸 于 2009-2-1 11:40 发表
与会的嘉宾、高年级优秀学生家长在向低年级学生家长介绍育儿经时,有一共同的心得:

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成就感。
谢谢成成爸爸的汇总!
昨天聚会受益颇多,认识了许多有经验的前辈,收获了许多学习信息!
我也为热心的小升初的家长做点事情,整理汇总了一些小升初的链接供参考: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3D1%26cycleid%3D251.

TOP

“家有考王”育儿八字诀---把握方向,控制走向。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610027&highlight=

我的育儿“八字诀”——一家之言,不足为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毫无疑问,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有着“育”和“养”两大责任的。“养”就毋庸置疑了,而就“育”来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起着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从WW上看,貌似有教师型(家长亲自或较多地直接教育孩子,传授课业知识);陪读型(家长兼作孩子的学伴);导师型(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等等。家长扮演的不同角色,既与家长的教育背景、与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性格、学习能力、就读学校有关,也同家长的观念、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实力有关。 
      存在的必有其合理的地方。家长的不同角色无所谓对错,教育方式也无所谓优劣,从实际出发,以成果检验而已。我们的方法、观念或许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成功或许是一种偶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说出来。
      现在就说说我们的家庭。与WW上大部分家长不同,我们是五十年代生的人,按现在的标准看,是初中教育的底子,而后接受的是成人教育。我们的教育背景同孩子接受的体制内教育相去甚远,也有别于WW上大部分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给予操作层面的关心和支持——具体来说,是不能在学习课目的内容上给予辅导、指导或帮助,在旁人看来,有点“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的味道。其实,主要是在我们的观念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的教育首先是学校的功能、是教师的职责,我们没有能力,同时也没有必要具体地介入、指导学校课目的学习。
      那么,我们在孩子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都干了些什么?
      回到标题,我们的角色是“司机”,我们的作用是“把握方向,控制走向”。
      所谓“把握方向”,就是孩子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这是大方向,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方向。“把握”的方式,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以及事项的性质,在大的问题上,分别有家长决策、家长与孩子协商后决定、孩子征求家长意见后决定三种形式。落实到具体事项,有体制内教育和体制外教育两个块面。
      1、体制内教育。比如,孩子小学就读于虹口区第五中心小学,没有进入按地段划分的学校,这是我们的决策;比如中学就读的上外附中,这是我们在复兴与上外之间选择的结果;大学进入北大,这是我们与孩子一起在复旦与北大之间反复权衡的结果。现在大学四年级申请出国读研,主要是孩子提出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目前拿到了好几个学校的全奖录取通知,具体去哪个学校,主要听孩子的,因为他有研究、他掌握信息。但兹事体大,关乎孩子未来的人生,所以家长要参与讨论,给出意见。
      2、体制外教育,或称素质教育。学龄前教育,我们选过画画,半年后,在读大班前,我们选定了围棋。三年级开始的奥数、初三开始的奥化,分别是学校推荐和孩子自主决定的,我们所做的是依据我们的判断给予认可和支持。围棋、奥数和奥化,可以说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后来他说不想参加高考,要参加化学竞赛,我们支持他的决定;他说要读托福、读GRE,为以后出国作准备,他有这个志向,我们也支持。托福和GRE班有不同的培训组合,他提出设想,我们提出参考意见。
      除了大的方向之外,应该还有“中级”的方向,比如,在四年级时,我们感到在课外要学一点英语,就帮他报了“张思中英语”,后来证明对他进入上外有重大的作用;上外小语种的选择,我们与孩子商量后作了决定。初预到初三,每年暑假要学一样东西、要做成一件事,这是我们的决定,具体项目与以孩子为主,共同协商。
      在把握方向上,我们大致上就做了这些,我们的能力也只能做这些。
      所谓控制走向,就是方向确定之后,不是信马由缰,还是要把准方向盘,驰向目的地。把握方向是不断地确定阶段性的目标,控制走向是对达成目的的过程控制。
      关于走向的控制,我有过好几个帖子。其实主要是我们对体制外教育过程的控制,体制内的教育几乎都交由学校。小学五年我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中学七年我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在校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品质控制工作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要关心即可。体制外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差异较大,把握较难,家长要多关心一点。就我家孩子来说,我在围棋上所花心思极多。孩子学了六年多的围棋,我对孩子这十多年学习的关心、过问,加总起来不及在孩子学棋上所花的心思多。曾经想过要写一个《浅谈棋童的家庭管理》的帖子,因没有时间一直耽搁着。
      控制走向大致做了一下这些:
      1、思想品德的关心。这是最主要的,人格的养成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使孩子成才、成器的基础。不要成绩上去了,品德、心态变坏了。我的方法是教育、交流,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我们夫妻两人是比较好学的,工作勤勤恳恳,在孩子眼里,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忙学习、忙工作。在我们言传身教下,孩子也学的努力和勤奋,并懂得控制自己。
      2、课外科目的关心。主要是关心进程、关心质量,必要时给予鼓励,推一下、帮一把。我在那个关于奥数的帖子中提到过,(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398849&highlight=)孩子学奥数,我只在关键时刻投入一小时给予帮助,就是这一小时,使他受益无穷。因为我对奥数一窍不通,我只能根据经验,在思想方法上给予帮助。而方法上的帮助,恰恰是最重要的。
      有了“把握方向、控制走向”八个字,我们的孩子基本上定位在散养状态。学习成绩不在可控范围,但不失控,而奋斗目标、学习状态完全在我们可控范围。这是最主要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我们的责任基本就是这些吧。
      回顾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不做老师、不做伴读,固然有我们的能力问题,但主要是我们的观念使然。家长不要在意孩子走得有多快,而要关心孩子能走得多远。对孩子来说,牵着走、甚至背着走,从短时间内看固然可以跑得快一点,但从长远看,路,总是要孩子自己走的,指给孩子一条路,看着孩子自己走,趔趄了扶一把,停顿了推一把,滑倒了拉一把,以后的路就会更宽畅,孩子就能走得更顺畅。所以,我们选准学校,把孩子交给老师;所以,我们努力交给孩子学习的本领,让他靠本领获取知识,进而获取生存发展的能力。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教养观。.

TOP

这次聚会真的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各位前辈都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真是很感动。
对我们非毕业班的家长提出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都能真诚地出谋划策,而且还都是实实在在能够操作的良策。
真的非常感谢各位爸爸妈妈前辈,还有五年级热心的家委会和各位家长。 .

TOP

感谢成成爸爸和附小家委会精心组织的这个聚会,感谢热心的前辈名家H爸,davyguo、Susan妈妈、多多妈妈、斯鹤妈妈为我们传经送宝,几位的精彩解析让我们受益多多。这个聚会上,倾听、收获的同时也感慨多多,出色的孩子们身后原来有着这么一群了不起的家长,尤其是smilingpenny的关于如何令起点低的中等生变为优秀生的发言更是令人感动,不敢想像这一路走来的过程是如何艰辛,真是位了不起的妈妈,建议这位妈妈好好整理整理,将这个心得体会成文贴出来。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分享,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受益———只要有心,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秀的孩子.........

TOP

回复 24#amygu 的帖子

谢谢您的抬举,真是受之有愧呵呵。一个孩子只是个案,昨天身边都是一路杰出的BBMMbb(爸爸妈妈宝贝儿呵呵),说出来只是希望孤独挣扎在地下室的家长得到一点安慰和鼓舞。等这几个月忙过去,静下来一定尽量回顾把每一个关键转折的细节成文交给隆隆爸。.

TOP

回复 13#成成の爸爸 的帖子 关于费用,谢谢成爸

实收4260,消费3567(人头税),小礼物500元,190元延时费(到家才发现竟然已经9点半多,快乐的时光真是过得太快啊呵呵),嘉宾们都坚拒小礼物,反复坚持下,三位让我感动得无以言表的朋友仍然交还给我。出于做附小人的自豪、对附小的留恋和感恩他们报着做志愿者的心,义不容辞带来关爱,目前打算代表与会全部受益的家长们,赠送孩子们英文原版书,开学直接快递到孩子学校,希望哥哥姐姐们,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剩余了3元,找机会做点善事,藏下不表呵呵。.

TOP

套话说得好: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说感谢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嘉宾,说感谢远方到来的客人,说感谢积极参与无私分享的各位BBMM,都是见外而多余的。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收获了作为附小人的自豪和温暖,感慨万千,无以言表。

[ 本帖最后由 smilingpenny 于 2009-2-1 14: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咪咪哆哆 于 2009-2-1 12:29 发表
路途是遥远的,可心的距离拉近了
让我这个圈外人就像回家过年一样
感谢六师附小的家委会
感谢到会的各位嘉宾
感谢前辈们的宝贵经验
期待明年再相逢。。。
天一的家长也借贵校的平台聆听了各位前辈们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育儿经,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milingpenny 于 2009-2-1 13:58 发表
谢谢您的抬举,真是受之有愧呵呵。一个孩子只是个案,昨天身边都是一路杰出的BBMMbb(爸爸妈妈宝贝儿呵呵),说出来只是希望孤独挣扎在地下室的家长得到一点安慰和鼓舞。等这几个月忙过去,静下来一定尽量回顾把每一个 ...
呵呵,近水楼台,先谢谢了!
谢谢热心的家长们,无偿分享!赞一个!
怪不得,六师附小圈子是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

TOP

看来那天真是走得早了,没能听到那些精彩的内容。

谢谢组织者们,学到了很多,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有下去,一起加油吧!.

TOP

回复 17#成成の爸爸 的帖子

呵呵,新的民办中学,是苗圃路、羽山路在建中的那个学校吗?.

TOP

回复 31#anatta_su 的帖子

应该不是..

TOP

感动&温馨

呵呵,这个帖子,无论是通过照片看到的场景、还是LZ精心斟配的解说词,都让人感动、温馨,希望能办成年会形式的主题聚会,期待从各位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分享和传承!.

TOP

尽管没有参加这次聚会,但非常想听听高年级家长的聚会感言,让我们低年级的分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tta_su 于 2009-2-2 18:28 发表
呵呵,这个帖子,无论是通过照片看到的场景、还是LZ精心斟配的解说词,都让人感动、温馨,希望能办成年会形式的主题聚会,期待从各位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分享和传承!
好主意!由每年的五年级家委会主席组织一定可以实现。.

TOP

引用:
原帖由 亦妈mwen_1997 于 2009-2-3 08:29 发表

好主意!由每年的五年级家委会主席组织一定可以实现。
呵呵,可以家委会上提议一下!.

TOP

先谢谢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和无私分享
最深切的体会有:

父母十倍的努力,才能换来孩子一倍的收获.

TOP

回复 1#隆隆爸 的帖子

谢谢!每家的孩子各不相同,父母的心情却如此相似。这次聚会,让我们收获了更多的智慧,期待着为孩子们鼓掌、喝彩的那一天!.

TOP

这次来的各位嘉宾无私分享育儿及小升初的经验,非常感谢!.

TOP

太棒了 顶.

TOP

校方也非常关注我们的这次聚会。
昨天冯校长特地约了我 ,今早和我聊了1小时。

什么内容?
保密,有机会见面聊---.

TOP

“H爸”少儿英语“八字诀”——设计路径、组合课程。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10412-1-1.html

新话题01-小学生的校内英语是否够了,是否都需要在课外去读英语课程?
聚会时有家长在问,是否一定要到外面上英语?我想,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主要看家长对于小学阶段英语的目标,以及小学能够提供的英语教学。
1、如果是外国语小学和双语小学,两套以上英语教材,比如世界外国语小学配置三套教材,那可以不到外面再上课外英语课程。自己课外增加一定量的听说和读写。
2、民办小学配置两套教材,如小H就读的盛大小学,当年是在小学牛津英语五册之外,五年级增加了《小学综合英语》和《英语真实听力》,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在外面选读一项外教和中教的课外英语课程。
3、公办小学只用一套统编教材,如牛津英语。在公办小学的英语特色班,可能会另外增加教材。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外面选读一门外教英语和一门中教英语,可以并行,也可以穿插。

新话题02-小学生的课外英语教材如何选择安排
如果家长确定在小学阶段给孩子增加一门课外英语,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时间、教材、学校等安排。我回顾了自己孩子小学、预初六年的课外英语,参考了其他家长的一般做法,觉得这六年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小一和小二:听说先行,选择适合儿童启蒙和入门的英语原版系列教材。
2、小三和小四:读写跟进,选择适合儿童入门后循序渐进、逐步全面提高的原版教材和读物,适时增加阅读和写作。
3、小五和预初:全面基础、自主表达:选择词汇丰富、语法系统的原版教材,到了小学高年级和预初阶段,在英语听力、阅读两项“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逐步锻炼英语说讲和英语写作的“语言输出”,实现用英语进行“自主表达”的学习目标。

新话题03-小学生课外英语的课程组合
在孩子小学期间,我是安排了较多的课程进行组合。因为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尤其是口语交流应该先行、书面交流及时跟进;另外,竞赛和等考是课堂之外的实践机会,加上小升初择校需要有孩子综合实力的证明,所以,要实现培养孩子英语素养和取得英语等考证书和竞赛奖状等多重目标,光靠学校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英语的单一课程也是难以兼顾多重要求,适当的课程组合是有必要的。
这个课程组合中,课外的长期课程是最为关键的,需要贯穿整个和预初。我自己是安排了外教和中教并行的组合,外教在3-6年级,中教在4-8年级,前后有些错开,中间有几年是并行的,这个课程组合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如果能够坚持做好,收效还是显著的。
在长期课程的前提下,穿插进去的等考培训和竞赛辅导,才会跟长期课程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巩固提升和专项突破的功效。

新话题04-竞赛和等考如何与校内和课外的长期英语课程有机衔接、相互促进?
从聚会跟家长的交流来看,小升初孩子,参加等考和竞赛的培训比较多,占了很多时间,这些培训跟长期课程该如何结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利用好竞赛的阶段性:长期课程是根本基础,而竞赛培训是阶段性提高,利用每年一次(个别竞赛两次)的竞赛培训和复习,进行专项内容的循环复习和提高。
2、利用好竞赛的专项性:竞赛可以分为单项型或多项型,长期英语课程的专项部分,如听力、阅读、作文、演讲等,都可以借助竞赛的培训和备考进行单项或多项的集训提高。

新话题05-H爸为什么提出校内、课外、等考和竞赛的小学英语“四合一”组合
在小H五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时,我对于孩子小学五年的英语路径和组合进行了回顾和小结,提出了小学英语“校内篇”、“课外篇”、“等考篇”和“竞赛篇”的四合一模式,自己觉得要实现小学英语自主表达和熟练运用的目标,光靠学校单一课程是无法实现的;同时,英语等考和竞赛也是很好的实践手段。
1、校内篇和课外篇是以“课程教学”为主,校内不足课外补,在语言教学的黄金时段里,练好听、说、读、写的童子功。小学的“校内英语”用了两套教材,用四年时间上完五册牛津,最后一年加用《小学综合英语》和《真实英语听力》。小学的英语老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增加“课外英语”,小H在英孚学校的课外英语一直得到英语老师的鼓励。
2、等考篇和竞赛篇是以“社会实践”为主,课堂知识实践练,通过竞赛和等考来盘活语言知识的积累,练好参与、实践的基本功。同时,也为小升初择校积累一些等考证书和竞赛奖项。学校当年对于等级考试,既重视,也有措施,挑选了一批英语程度较好的同学,请了虹口区知名民办小学的英语教师周末来上课辅导,坚持两年,系统培训了等考一级和二级,并增加了不少课外阅读和听力内容,当时家长在周末等考辅导是可以旁听的。学校对于竞赛也是既重视,也有措施,代为报名,组织参加培训,对获奖同学红榜公布并在全校升旗仪式上颁奖,给予同学很大鼓励,我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是四年级时的科普英语,第二次是英语听力。
小学阶段,长期课程为“体”,竞赛等考为“用”,既不能“只学不练”、“只练不赛”,也不能“以赛代练”,“以练代学”。 长期课程的“学”、竞赛等考培训的“练”、竞赛等考的“赛”三者的关系,应该是以“学”为主,“练”“赛”结合,“练”“赛”促学,相辅相成,互动促进,互补提高。正是学校在这四方面的教学组合,我才会有小升初以后开贴写小学英语学习的“校内”、“课外”、“等考”和“竞赛”四篇。虽然已经毕业两年多了,但遇到同学家长和学校英语老师,还时常回忆起当年在小学五年的点点滴滴。

新话题06-小学生需要参加哪些英语等级考试,是否需要参加考前培训?
时过境迁,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的行情与两年前大不相同:
1、原先小H参加过的上海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上海英语等考)取消,全国有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PETS)对义务教育段学生叫停。
2、现在国外证书考试可以选择剑桥少儿英语证书,上海可以选择星级口语一、二、三、四级证书,星级笔试一、二、三级证书。
3、参加上海星级口语一、二、三、四级证书和星级笔试一、二、三级证书,都有培训课程;如果参加剑桥课程学习,考前也会有针对性辅导,星级口语和笔试会有专门培训班。
4、孩子考前是否培训,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孩子在课程、时间和精力上的安排。
【感想】现在因为小升初的需要,所以,参加等级考试的时间越压越前,那天聚会,我跟几位家长建议,像星级章的一级和二级是否就不要考了,到了四、五年级直接奔三星和四星,还有就是星级笔试。差不多够水平了再参加,一战突破,而避免提前应考,屡次受挫。.

TOP

现在因为小升初的需要,所以,参加等级考试的时间越压越前,那天聚会,我跟几位家长建议,像星级章的一级和二级是否就不要考了,到了四、五年级直接奔三星和四星,还有就是星级笔试。差不多够水平了再参加,一战突破,而避免提前应考,屡次受挫.

.

TOP

引用:
原帖由 成成の爸爸 于 2009-2-6 09:55 发表
校方也非常关注我们的这次聚会。
昨天冯校长特地约了我 ,今早和我聊了1小时。

什么内容?
保密,有机会见面聊---
呵呵,关注!.

TOP

引用:
原帖由 成成の爸爸 于 2009-2-6 10:56 发表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10412-1-1.html

新话题01-小学生的校内英语是否够了,是否都需要在课外去读英语课程?
聚会时有家长在问,是否一定要到外面上英语?我想,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主要看家长对于小学 ...
谢谢成成爸爸转贴分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驼铃妈妈 于 2009-2-3 10:54 发表
先谢谢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和无私分享
最深切的体会有:

父母十倍的努力,才能换来孩子一倍的收获
谢谢高年级家长的和嘉宾的热心分享,无私奉献!
确实家长付出多,孩子会更优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