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

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借助语言工具把感知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感觉器官不可能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幼儿的思维已经从直觉行动性发展成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与行动不易分开,并且不会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幼儿到5~6岁时有了初步的抽象概念,虽有了一些概括能力,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为依据。他们能认识许多具体水果如苹果、桃子、香蕉、桔子等等之后,概括出它们都是水果。此时,幼儿概括水平较低,一般是按照物体的某种用途概括,得出概念。同时幼儿也能了解一些事物的简单因果关系,如冬天野外的水会结冰,玻璃杯掉到地了能摔碎等。

    幼儿思维的发展对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都非常重要所以,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是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激发儿童兴趣,同时多用语言加以引导,也可提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想象特点

    想象是对留在头脑中原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印象,经过加工改选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对原有表象经过加工之后,或在听过故事之后,在头脑中想象出人物的形象,不论想象出的形象多么新奇,也离不开原来感知的基础,这些都属于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成人对一些工具、机器的革新,编排电脑程序,改进操作方法等。创造想象是发明创作的必要条件。

    (1)幼儿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想象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当幼儿看到娃娃时,就想象自己要当妈妈。但幼儿有时也把现实与想象混淆,如当幼儿听到伙伴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去游乐场玩得特别好好时,他对既羡慕又想象着游乐场有多好玩,就会说:“我妈妈也带我去了。”这并非说谎,而是幼儿将想象与现实混淆。

    (2)幼儿的想象有夸张性或不确切性,如幼儿画画时,常把衣服扣子或他喜欢的东西画得很大。

    (3)幼儿想象水平较低,想象很简单或是零碎、不够完整。如3岁的幼儿,看到玩具的方向盘就会手握方向盘,嘴里不停地“嘟嘟,嘟嘟”叫着,想象着自己是司机在开车。至于开车到哪里?去干什么?则不清楚、不确定。

    (4)幼儿已经有了创造想象的萌芽。此时创造想象多依赖于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听过的故事,或由成人语言的描述而产生创造想象。另外,幼儿5~6岁时能按一定目的想象游戏如何开展,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较有系统而完整地想象出游戏主题和如何丰富主题,深入开展游戏。因此,成人应多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经验,并在游戏中多为其准备一些游戏材料,这有利于幼儿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

    幼儿记忆特点

    记忆是对过去认识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或感受过的情感等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到再现。识记是对某种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如对马的外形、特征、习性、用途等的反复认识,就在人的头脑中留下马的映象。保持,是对不断识记过的客观事物作为经验保留在脑中的过程。再认,则是对识记和保持的经验再次接触时的识别。如认识过马以后,能在一群动物中识别出马。再现,是对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也就是当没有马在面前时,能回忆马的全貌或部分特征。总之,记忆是人类积累知识经验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记忆,也叫不随意记忆。一种是有意记忆,也叫随意记忆。

    无意记忆,是没有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而记住的事物,对幼儿来说这种记忆必须是生动的、新奇的色彩鲜艳的、能激发幼儿情感的,并且能诱发幼儿产生浓厚兴趣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事物。如带幼儿散步时,无意中看到蚂蚁往洞边堆积小沙粒,经成人指点,幼儿很容易记住天要下雨时蚂蚁为了避免雨水流进洞内而堆积沙粒。这就是临时碰到情况而产生的无意记忆。

    幼儿记忆时,对形象记忆比词语记忆效果要好。因此,让幼儿记住一件事物时,应尽可能使其多种参加记忆,以直观为主,再加以生动的语言,可以记得更牢。

    幼儿有意记忆发展到5~6岁已十分明显时,有意记忆的事先有预定目的,要经过一定努力而加以实现。4~5岁幼儿已经能将感知的材料,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编排,并能记住成人对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但他们识记的材料比较粗浅,不够精确。幼儿晚期有意记忆更加发展,成为幼儿记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质变。他们除对成人有计划提出的识记要求进行记忆外,逐渐能自己确定目的进行识记。但此时幼儿的识记仍然是以生动的方式易懂的语言、浓厚的兴趣为特点,只有这样才容易记忆,并能记得牢固。因此,当成人教孩子学习知识时,一定不能枯燥无味地进行说教,而要形式新颖,语言生动,只有引导幼儿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儿感知觉特点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人有各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这些器官接触到周围事物,直接反映到脑,就产生感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由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当客观事物同时作用于多种感觉器官时,这样就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各种分析器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人的知觉。如幼儿在认识一个苹果时,可以用眼睛看、口尝、鼻闻、手摸。这些刺激先后传入感受器,就得出苹果的完整反映,也就是对苹果的知觉。知觉也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幼儿的知觉在生活实践中和成人的教育下不断提高。如对颜色的辩认能力,幼儿在3岁左右,只能辨认红绿、黄等基本色。4岁左右则能辨认颜色的细微变化和差别,如颜色深浅之分,并能说出部分名称。幼儿5~6岁就能辨认单色和混合色,并通辽叫出名称。幼儿知觉的概括性、分析、综合能力都会不断提高,知觉目的性也会不断增强。如观察图片时能逐渐分清图片内容的主次能确认图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能按图片层次讲出比较完整的故事。这些都说明幼儿知觉能力的不断提高。

    由于幼儿感知觉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育内容、方法上应按不同特点提出知觉要求,以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文章引用自: http://www.o-star.com.cn.

TOP

好贴,顶一下。.

TOP

学习啦~.

TOP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