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杨振宁深情回忆:我的父亲母亲

杨振宁深情回忆:我的父亲母亲

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位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北大当数学教授的父亲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磊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年暑假,请了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字。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当时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TOP

要学字
要学有文化内函的东西
要慢慢来,发现兴趣发展兴趣

谈何容易!! 照此办理!.

TOP

总结得好!.

TOP

没有母亲学前教他的3000字,何来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何来对数学的理解已及所发生的兴趣.何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