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对思维训练的困惑

对思维训练的困惑

昨天儿子上了第一堂思维训练,上得还算认真,对这个皮大王来讲实属不易,说明课满生动的. 课后我问他上了什么.他说除了搭房子没什么.不过他讲了道题目引起我极大兴趣:”老师问小熊和小XX到森林里看到个漂亮的小房子,里面有个大葫芦,问葫芦里是什么.我说是葫芦娃,其他小朋友也就跟着说葫芦娃,老师说错,因为没打开,可能是任何东西”.我听了后急忙告诉LG.理性的男人说:”老师说的很好”.

我的困惑是五六岁的孩子是通过生活体验来学习的,是感性的.感性上升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一些理性的东西.阅读的体验告诉他那是个葫芦娃.老师的答案从逻辑上讲无懈可击.这也是一堂课下来他只记住这题的原因.可是对于孩子来讲显然是拔苗助长了.通过这种训练孩子掌握了逻辑思维方法,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想象力.

曾和ROSEMARY谈到过该不该让孩子上思维训练.她提到过这种训练会太早固定孩子的思维.当时她没有FACTS来解释.没想到第一堂课我就找到了.以前从名校考题的议论中认识到思维训练是对数学的极致运用,是很客观的东西.因为儿子数学学有余力,就让他上.不过上面的题目会让孩子对客观地还是主观地回答问题困惑,另外也会太早地抹杀孩子的感性.希望这类题目在整个训练中只占少数,要不我宁可放弃它和名校..

TOP

上思维课需要家长陪在旁边吗?.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tef at 2005/5/26 10:24:
昨天儿子上了第一堂思维训练,上得还算认真,对这个皮大王来讲实属不易,说明课满生动的. 课后我问他上了什么.他说除了搭房子没什么.不过他讲了道题目引起我极大兴趣:”老师问小熊和小XX到森林里看到个漂亮的小房子, ...
我的感觉是这个老师的思维有点象阿加莎笔下的泼罗。灵额。逻辑严密的。

[ Last edited by rosemary on 2005-5-26 at 10:53 ].

TOP

我觉得这个老师的思路很正啊。对啊,没有打开就可以是任何东西。这个思维方式对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啊,如果这个也算固定思维,那么大家各说各的才算发散思维?.

TOP

干嘛啦,我的问题很傻是吧,没人回答我,呜.....

TOP

Stef,这是逻辑课呀。人家没上错呀。不是画画课让你施展想象力的呀?:)

这就叫逻辑呀。.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崴崴妈妈 at 2005/5/26 10:56:
干嘛啦,我的问题很傻是吧,没人回答我,呜....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中福会少年宫的是不陪的.

TOP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奥数是“教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泛滥的年代,我们的孩子也成了“正大小鸡”。.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 at 2005/5/26 10:58: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奥数是“教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泛滥的年代,我们的孩子也成了“正大小鸡”。
呵呵,同感.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千零 at 2005/5/26 10:54:
我觉得这个老师的思路很正啊。对啊,没有打开就可以是任何东西。这个思维方式对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啊,如果这个也算固定思维,那么大家各说各的才算发散思维?
他可以多准备一些葫芦(或者类似的DD),装上不同的东西,让孩子们自己去打开呀。.

TOP

Stef,记得我昨天跟你讨论“快”和“慢”的问题了吧?通常每个题目都有多方面的答案。无所谓正确和错误。我们要在正确前加个定义。比如:逻辑上这个是正确的。。。

我的观察是,并不是所有response快的孩子是聪明的。因为一个问题可以想简单也可以想复杂。我不赞成让孩子快速反应一个问题。那个是“机械”不是“思考”。.

TOP

我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的,一教就教到本质了,这种教法可能对升小学没什么作用,但对孩子的思维一生受用。.

TOP

孩子说是葫芦娃, 不能说就是错了, 只能说是有可能错了(也有可能就是对啊, 没打开, 你怎么就知道不是葫芦娃呢).  

这道题目的目的是什么?  是训练孩子回答的严密性吗?  如果孩子说:"可能是葫芦娃"  或者 "不知道", 是不是就对了呢?.

TOP

我的观察是,并不是所有response快的孩子是聪明的。因为一个问题可以想简单也可以想复杂。我不赞成让孩子快速反应一个问题。那个是“机械”不是“思考”。
我常常就是为我的孩子反应慢而烦恼.

TOP

老师说的也没错, 因为答案可能是多种的,她的目的是要教思维缜密. 但如果老师说小朋友只讲了个可能的答案可能更能让人接受..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sana at 2005/5/26 11:33:
我的观察是,并不是所有response快的孩子是聪明的。因为一个问题可以想简单也可以想复杂。我不赞成让孩子快速反应一个问题。那个是“机械”不是“思考”。
我常常就是为我的孩子反应慢而烦恼
人的知识是哪里来的?很多人认为是由“经验”而获得的。不完全正确,只能说是部分由经验得来的。人学习认知有其主动性的一面;分析,理解,假设,推断。。。。。。

所以我说,同样一个问题,可以很简单,可以很复杂。表面的都是简单的。而实质性的,通常比较复杂。看事物透过表面看实质,考验的不是一项能力,而是多项能力。.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emary at 2005/5/26 11:04:
Stef,记得我昨天跟你讨论“快”和“慢”的问题了吧?通常每个题目都有多方面的答案。无所谓正确和错误。我们要在正确前加个定义。比如:逻辑上这个是正确的。。。

我的观察是,并不是所有response快的孩子是聪 ...
Stef每天吃中午好像老痛苦的闹,你怎么就不让人轻松的吃午饭的啦,啊。.

TOP

我的POINT是这种训练不是不好,只是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太早了.孩子还需要感性积累.而不该这个年龄就如此理性..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tef at 2005/5/26 12:04:
我的POINT是这种训练不是不好,只是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太早了.孩子还需要感性积累.而不该这个年龄就如此理性.
那就不要上了。
不是每个妈妈都象你这样想,有想让孩子理性的就上吧。.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崴崴妈妈 at 2005/5/26 10:56:
干嘛啦,我的问题很傻是吧,没人回答我,呜....
家长不陪的.

这个题目是我儿子回忆出来的.一堂课一个小时下来老师一定问了不少题目,他只回忆起这一题.这说明这道题的答案让他印象深刻,实际上是CHALLENGE了他的思维方式,让他吃惊了一下.也不奇怪,这是他的第一堂思维训练课.小孩不会表达,实际就是这样..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tef at 2005/5/26 12:13:
家长不陪的.

这个题目是我儿子回忆出来的.一堂课一个小时下来老师一定问了不少题目,他只回忆起这一题.这说明这道题的答案让他印象深刻,实际上是CHALLENGE了他的思维方式,让他吃惊了一下.也不奇怪,这是他的第一 ...
既然对他印象深刻,就说明这个老师厉害,她让孩子看到事物本质,有穿透力。.

TOP

不过,要是我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年龄的话,我宁愿他答出是葫芦娃,而不是等老师教了后告诉我什么都有可能..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贝贝妈 at 2005/5/26 11:37:
老师说的也没错, 因为答案可能是多种的,她的目的是要教思维缜密. 但如果老师说小朋友只讲了个可能的答案可能更能让人接受.
让孩子从小就从多方面角度思考问题也很好啊..

TOP

思维课和别的课程的确在逻辑上非常严谨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扬扬在上课时,回答关于画面上有什么(数量的概念)

扬扬用了大量的描述性词汇:天上有一个红红的太阳,地上有三朵美丽的小花,有红的,有绿的,有粉红的*****()

老师当时说:扬扬说得非常好。这个不是说故事,可以把描述的东西省略。在数学的表达上要简单精练一点。


中午的时候,就这件事和鲁老师打了电话:

鲁老师这样说:

其实思维训练就是帮助孩子走出二元价值判断的误区而已

主要看老师在里面怎么把握的

这个问题老师说错,是不对的。其实孩子的思考是正确的。

首先他应该肯定小朋友说的是对的。然后再启发,告诉他们有时候考虑问题的角度可以多元,当条件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想。

这个老师否定了孩子思考。其实,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回答。然后再给他一些建议而已。

把鲁老师的建议写上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TOP

stef真是提了一个我现在非常关注又很困惑的话题。

我一直不知道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理性、逻辑的思考吗?还是为了应考而进行的大量的“脑筋急转弯式”的训练?

如果是后者,我是绝没有兴趣去的;
如果是前者,现在遍地开花的思维训练班有统一的教材吗?上课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吗?吴品那么有名是因为她的教材独树一帜,还是教法与众不同?

GMAT的逻辑部分是我最感兴趣的,而且我认为通过大量的做题成人都可以籍此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通过做题的方式去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不是太早了呢?我和stef有同样的担心。

不知道有没有完整旁听过思维课的家长啊,上来聊一聊吧。.

TOP

蓝色,鲁老师的思维班是在你家上的吗?什么时间呀?家长旁听的吗?很想带宝宝去试听,就是离我们有点远。.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袋鼠妈妈 at 2005/5/26 13:23:
蓝色,鲁老师的思维班是在你家上的吗?什么时间呀?家长旁听的吗?很想带宝宝去试听,就是离我们有点远。
是的,在我家上。还是是为了扬扬同学嘛,CCCC

家长是不能旁听的,我只是作为组织的家长,每次在边上做配合工作,有幸旁听

不过鲁老师接下来要考研,不知她还愿不愿意开班

好老师很重要,希望你也能在家里附近找得到呢.

TOP

其实,我们是在探讨三件事情。

首先,逻辑课究竟是什么?建议在上课前,家长先自己对“逻辑”本身有个了解。再看看老师的教学大纲。做个判断。

其次,这样的课究竟怎么上。我比较反对我们来讲应该怎么上。尊重老师,要不就不要上这个老师的课。上了就先做到信任。

三是,究竟多大的孩子上逻辑课好?情况不同,应该区别对待。有些孩子确实比较早熟,思维比较复杂。那些孩子可以早点上此类课程。

大家可以用google搜一下逻辑学。了解一下。.

TOP

其实学不学都一样.学的话就是送钱给老师,不学的话就是送自由给小孩子..

TOP

不太理解蓝色所说的:逻辑学就是帮助孩子走出二元对立的误区?

因为我本人是二元论者。确实认为事物是二元对立的。这是比较西方的思考方式。二元对立为什么是“误区”?有什么可以证明它是“误区”?.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emary at 2005/5/26 14:16:
不太理解蓝色所说的:逻辑学就是帮助孩子走出二元对立的误区?

因为我本人是二元论者。确实认为事物是二元对立的。这是比较西方的思考方式。二元对立为什么是“误区”?有什么可以证明它是“误区”?
马上电话了

她在开会,断断续续地短消息中

她强调的是:应该是走出二元价值误区

回复如下:一般人总是认为某个观点、某个答案不是对的,就是错的,某个孩子,不是好的就是坏的,有时候是没有对错和好坏的。

谢谢rosemary的提醒,如再有消息我会及时帖上来的

[ Last edited by 蓝色微笑 on 2005-5-26 at 14:47 ].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蓝色微笑 at 2005/5/26 14:39:
马上电话了

她在开会,断断续续地短消息中

她强调的是:应该是走出二元价值误区

回复如下:一般人总是认为某个观点、某个答案不是对的,就是错的,某个孩子,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
不过,作为一个二元论者,我真的就觉得就是这样的呢!:)比如美丑,善恶,感性理性,表面实质,单纯复杂,黑白,阴阳,明亮黑暗,善良奸诈等等。。。两者互相对立统一。

只是个人观点而已。:)

不过,听你这么说,我还是挺喜欢鲁老师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女儿也报名她的课。能不能帮我们问问。谢谢先!.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蓝色微笑 at 2005/5/26 14:39:
马上电话了

她在开会,断断续续地短消息中

她强调的是:应该是走出二元价值误区

回复如下:一般人总是认为某个观点、某个答案不是对的,就是错的,某个孩子,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
呵呵,我是持这个观点的,所以往往被人认为没有原则。
一向都认为,很多东西没有对错之分,很多人也是一样,你看不惯的,可能不是个好人,但是你不能说他是坏人。
我大学的一个同学和我是绝对的对立,在她眼里人就分两种,好人以外就是坏人。.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emary at 2005/5/26 14:57:
不过,作为一个二元论者,我真的就觉得就是这样的呢!:)比如美丑,善恶,感性理性,表面实质,单纯复杂,黑白,阴阳,明亮黑暗,善良奸诈等等。。。两者互相对立统一。

只是个人观点而已。:)

不过,听你 ...
呵呵,术业有专功

如果你问偶儿童画或是其它教育方面,偶马上可以自信满满的回答

偶呀,给LG批评起来,就是逻辑思维差,CCCC,所以这么专业的问题偶是一定要请教鲁老师的专业回答滴

我帮你问问鲁老师吧,看看她能不能安排开班?她的教学方式很严谨、科学,是我非常喜欢的老师

有消息再联系你.

TOP

MM们对思维班的讨论,我也十分感兴趣。因为,最近想给孩子报市少年宫的多元思维班。
源源妈,你能谈一下有何感受吗?.

TOP

蓝色微笑,还是跟你探讨同样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二元对立是最简单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事物。孩子比较容易有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如果走出二元对立的话,就必须有另一个标准。因为游戏总有游戏规则的。

就比如说,我们设定怎么样的比例是美的。不符合这种比例的是丑的。我们也可以打破它。认为从不同角度看,任何比例都可能是美的。那么就没有丑可言了。

所以,我说是”对立统一“。因为正级的定义是由负级而得到的。

我不反对三元论,甚至六元论。但二元论好象是最简单的方式来掌握事物的。.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erryma at 2005/5/26 15:12:
MM们对思维班的讨论,我也十分感兴趣。因为,最近想给孩子报市少年宫的多元思维班。
源源妈,你能谈一下有何感受吗?
市少年宫的多元智能课是新开的,第一次上课在暑假的7月份,所以我现在也没什么体会。不过原本也没抱太大的奢望,只是本来想给源源报门模型课,男孩子嘛,动动手,后来这个多元里也有,我就觉得报个多元试试,毕竟可以多接触几方面的内容,比如摄影、生物,这样我也可以尝试着发现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里?

思维呢上了差不多一年,总的来说源源是喜欢的。每次上课除了做逻辑狗的题目,还有少年宫自己的题目纸,看下来呢有难的也有比较容易的,我总想老师教起来呢比较系统,总归比我在家里,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好。

如果说压抑了孩子的想象力呢,我觉得也不竟然。就说这个葫芦吧,其实我倒是觉得是葫芦娃这个动画片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本应该可以想出很多东西来的。.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emary at 2005/5/26 15:12:
蓝色微笑,还是跟你探讨同样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二元对立是最简单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事物。孩子比较容易有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如果走出二元对立的话,就必须有另一个标准。因为游戏总有游戏规则的。

就比 ...
鲁老师回复如下:

呵呵,这次只是说走出二元价值判断的误区,当然也不否定二元价值,所以我们都不要走极端。


.

TOP

不好意思,我要补充一下.老师有没有果断地说孩子错了,我不知道,毕竟我不在场.但有点肯定孩子在告诉我这件事时他觉得自己答案不对.

象蓝色提出的教的方式问题,最终教给孩子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讨论点.在我们下结论之前或许真的该对这个课程有更深的了解.

蓝色微笑,能不能请鲁老师给关心这个问题的妈妈们上一课?.

TOP

"蓝色微笑,能不能请鲁老师给关心这个问题的妈妈们上一课?"

严重同意,强烈建议.

TOP

就说这个葫芦吧,其实我倒是觉得是葫芦娃这个动画片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本应该可以想出很多东西来的。


同意!!!.

TOP

源源妈,我们应该是秋季班的同学了。就不知道是否还分时间段上课?老生和新生是否一起?.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tef at 2005/5/26 15:28:
不好意思,我要补充一下.老师有没有果断地说孩子错了,我不知道,毕竟我不在场.但有点肯定孩子在告诉我这件事时他觉得自己答案不对.

象蓝色提出的教的方式问题,最终教给孩子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讨论点.在 ...
不好意思,我要补充一下.老师有没有果断地说孩子错了,我不知道,毕竟我不在场.但有点肯定孩子在告诉我这件事时他觉得自己答案不对.
从教育的观点来说,这就是问题所在

关于请鲁老师帮忙写点东西
偶已经向她申请过了
不过她实在是太忙了

为了旺上的这么多宝宝们
我一定采取当初为了扬扬同学而采取r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作风,继续死緾烂打

.

TOP

stef的问题正是我一直困惑的。
我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我一直朦朦胧胧地觉得中国式的教育太注重结果,老师的reponse快得没有时间让孩子们去感觉,去摸索,去体会,去真正地思考,所以,知识多了,速度快了,悟性好的孩子,可能最终也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很多时候,总是觉得火候啊,不够。.

TOP

对思维训练的困惑(更正篇)

首先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因为昨天我回家之后重新就这事问我儿子.再问他,是我看了鲁老师的观点后我在想同样是思维训练的老师难道对课程的把握会如此不同.

这次我直接为儿子:”你说是葫芦娃,老师有没有说错?”这样的问题更直接.而前天他是描述了整件事,对个别句子和词表达不准确.这回他说:”老师没说错,说什么都可以,因为没打开”.而且昨晚我反复问了好几次,他都这么说.

我想前天我一定是在儿子本身不太准确的表诉上,再加上特定情境(当时是讨论他得的粘纸时讲起这题,他说这题没得粘纸,而且说时表情沮丧)以及我潜意识里自己对这题的理解得到对整个事情的错误理解.老师可能说的是”什么都可以”,而到我这儿变成了一个成人的很严密的答案”什么都可能”.

如果这次儿子讲得对的话,正如千零讲的,这个老师教得很不错,给孩子印象很深.

抱歉抱歉,害得大家都和我一起激动了一番.不过讨论一番多少也能理理思路.要不也不知道’打破二元论”.

不过我仍然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课.蓝色,其实既然你能陪听,应该最有发言权..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hristy at 2005/5/27 10:52:
后现代强调的是多元价值判断,不主张二元价值判断.所以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小时候看电影, 最喜欢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是不是就是二元价值判断的表现?   长大了才知道, 这世界哪有这么简单啊..

TOP

我觉得最好是多给些葫芦,放不同的东西,让宝宝自己找规律认逻辑,这个是最好的。这有点像蒙氏的“工作”了。.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hristy at 2005/5/27 10:52:
后现代强调的是多元价值判断,不主张二元价值判断.所以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所以我是最讨厌后现代的。后现代让整个社会价值混乱。用句中国的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好笑的是,后现代是反逻辑的。但是,他们想说服别人倡导后现代的文章却充满逻辑。没有逻辑能写文章吗?

如果后现代能用后现代的方式来表达后现代的观点。那么我就服了他们。

而且,后现代是反逻辑的。但是,我们恰恰上的是逻辑课。好笑伐?.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元元妈咪 at 2005/5/27 12:04:
小时候看电影, 最喜欢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是不是就是二元价值判断的表现?   长大了才知道, 这世界哪有这么简单啊.
就是现在,如果进行严格切分的话,还是能够辨别“好”和“坏”。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好父亲但不是个好领导。

没有好,哪来坏?我们本来就是用一极来定义另一极的。.

TOP

 7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