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什么样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孩子能承受多少所谓的挫折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孩子能承受多少所谓的挫折教育?

小学的同学她的妈妈是高中老师,因其父母考虑自己年纪大一些,想让她找早点读出书来,年幼的她在妈妈的指导下,小学连跳两级,在所有家长眼里她是理想的好苗子,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孩子多半会不负众望考入大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两个放学结伴而归,她是完全按照妈妈的指令去行动的,她妈妈让她放学后十分钟内回家不能在外面玩,我很无知的对她说数一个数是一分钟,然后就从一数到十。结果她一路哭着跑回家还跌了一跤。她妈后来告状,我成了欺负同学的小孩了。我们从此成了陌路。在我和小伙伴还热衷于烤土豆,捡花玻璃片,捉蜻蜓的时候,人家已经上了初中了。但初中时她的妈妈便开始为她的叛逆操了不少心,再后来听说她进了中专.......
初中的班长,各方面都很出众。只感觉她不爱笑,让人觉的很成熟很老道。一次和另外一个女生去她家玩,她向我们道出留在她心中永远的痛:在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爸爸辅导她功课,给她做三年级的数学题,她做不出,她爸爸一怒之下,让她跪搓衣板,直到她妈妈回来,跪了大概有三个小时。
在后来听说她上了大专......
这两位都曾蝉联班级或年级第一的。
最害怕去的一个同学家,因为她有一个学不好的姐姐,他的爸爸老是吼她,她是那样清秀瘦弱,每次见她总是一副惴惴然的样子,一头秀发在那重压之下,依稀可见头皮。每次我去她家她姐姐总躲到奶奶的房间。即使她爸爸不在家,我们也不敢大声说话,怕她爸爸会一下子跳出来。
现在这样的家长可能不多了,但如果学校是这种高压严格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孩子该何去何从呢?

[ 本帖最后由 小米豆妈妈 于 2009-6-3 23:26 编辑 ].

TOP

(转摘)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们即使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广阔的而非狭隘的——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而从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TOP

挫折教育是相对现在孩子普遍被溺爱的现状而言的。如果孩子可以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就无须挫折教育一说了。我们与其千方百计的给孩子设置挫折教育,还不如多创造自然宽松的成长环境。我们与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训孩子,还不如什么也别做,就做好自己的本职就好。.

TOP

谢谢!所言极是,让人深思,让人自醒。自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只是我们生长在这社会,我们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久违的学校也因我们唯一的孩子而再次走进我们的生活。
高强度的学习和高压管理模式的学校究竟会带给我们孩子怎样的深远的影响?
超强压力会不会让孩子厌学,会不会让孩子身心受损........

TOP

最不后悔的活法

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
那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就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40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听众,从而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

黑人的话让神父想起5年前曾主持过的一次忏悔。那是位富翁,他的忏悔竟然和这痊黑人流浪汉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都没有离开过它们。这种工作和爱好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取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白天的经历和对对那位富翁的回忆,让泰莱神父陷入思索。当晚,他给纽约时报去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悔恨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到钱。”

后来,泰莱神父的这两条生活信条,成了美国人公认的最不后悔的活法。

[ 本帖最后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09-6-4 19:42 编辑 ].

TOP

太美了,只感叹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啊!.

TOP

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平常心的生活,享受当下的生活,无论是富裕或者不富裕,有感恩的心,有上进的心.就足够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09-6-4 19:41 发表
最不后悔的活法

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
那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 ...
这篇文章看过好多遍了,很喜欢,顶一下..

TOP

挫折教育是遇到挫折了如何去面对,不是存心制造挫折来让他们痛苦。.

TOP

引用:
原帖由 花间 于 2009-6-6 11:08 发表
挫折教育是遇到挫折了如何去面对,不是存心制造挫折来让他们痛苦。
正确。

不过现在,挫折教育成了某些人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借口。

我们有些家长还傻乎乎的跟着摇旗呐喊,口口声声支持给孩子多点所谓的挫折教育。可怜的孩子们~~.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09-6-4 19:41 发表
最不后悔的活法

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
那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 ...
极度赞同!!!.

TOP

回复 10#rachelmom 的帖子

最可怜的是孩子,不是吗?.

TOP

我们相爱又彼此误会
http://www.beijingww.com/  时间:2009-06-05 09:00:49  来源:北京文网  



  在与孩子相伴的过程中,几米有着无比的困惑:为什么前一秒钟还是个天使的孩子,下一秒钟就会成为恶魔?为什么自己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换来的却是他的不快、抵触甚至是反抗?如果是你我这样的父母,可能会觉得愤怒、沮丧,认为孩子不懂事,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是敏感如几米,就会用心体验和发掘孩子的内心,去发现他们的愿望、快乐、恐惧和疑惑,当然,还有不满和抗争。于是,便有了这本书——《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现代出版社2009年5月)。

  大人到底有哪些错?“大人喜欢说陈腐的道理,但奇怪的是,他们听不见。”“大人怪怪的,有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熟懂事,有时又希望他们永远天真幼稚。”他们错得太多了,但是可以归结为一点:“大人都忘了,他们也曾经是小孩。”我们都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这是我们最大的错,对我们的惩罚就是,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孩子。

  眼前的这个小人儿,他如此柔弱,需要我们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他离不开我们的怀抱,似乎时刻在我们的视线之中,但是,他有着另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心灵深处的我们十分看重的东西,在他,可能根本就无所谓;而他视为命根子的东西,我们可能也不屑一顾。我们是相爱的,但又会彼此误会。

  孩子是一堆麻烦的集合体,但是他也给了我们许多欢乐。而且孩子也在隐忍,也在体谅大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看到这里,实在忍不住,想给身边的孩子一个深深的拥抱。好父母不是天生的,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起来的。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徐宏丽).

TOP

大人到底有哪些错?“大人喜欢说陈腐的道理,但奇怪的是,他们听不见。”“大人怪怪的,有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熟懂事,有时又希望他们永远天真幼稚。”他们错得太多了,但是可以归结为一点:“大人都忘了,他们也曾经是小孩。”我们都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孩子,这是我们最大的错,对我们的惩罚就是,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孩子。



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我想去看看这本书.

TOP

太令人沉痛了!

我们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

惊恐:遭老师责骂之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2:37  信息时报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及网瘾治疗中心督导,白云心理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擅长家庭婚姻问题尤其对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个小男孩在他上三年纪的时候,被老师叫去训话。在办公室,语文老师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抖着他的作业本怒目圆瞪大声训斥,“你这也叫字?整个的一群乌龟在爬!你还真厉害,能把字写得这么丑!”惊慌失措的小男孩在老师们面前低着头,拼命拉着衣角强忍着泪水。从那以后,小男孩开始抗拒写字。他不敢写,后来渐渐地发展到完全写不了。看到本子心里就发慌,拿着笔手就发抖。

  当他到我这里来求助的时候,他已经是20岁的小伙子了,手里拿着东西还是会不自觉的发抖。他说,拿着东西就心里发虚脑袋发胀,手就不听使唤了。也许那一刻的伤害已经不那么令他深刻,但潜意识的恐惧依然伴随着。可想而知,小时候老师的那一次训斥带来的心理阴影对他的伤害和影响有多严重!

  老师要为学生排忧解难,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但如果一个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排解压力,他又如何有能力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矛盾多元化、压力激增,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跟其中小学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某些人在中小学期间遭遇的困惑、压抑的情绪、产生的心理矛盾,也许在当时并没有表露出来。大学以后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业就业的压力增加,往往很容易诱发诸如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选择了自杀。

  然而,在社会各方强烈呼吁打破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瓶颈,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时候,现实突出的问题是,在国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的,有教材,但并没有采用;有教师,但并不专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和资源极度匮乏。而且现在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不但是学生,就连教师群体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人才,开设专业心理课程和把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刻不容缓、缺一不可。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