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请教量词填空“一( )香蕉(有许多只连在一起的)”

请教量词填空“一( )香蕉(有许多只连在一起的)”

最近在为女儿的小学入学考试拼命做准备,搜罗了许多小学入学考试卷,昨天在做数量词填空“一(   )香蕉”的时候,女儿自信满满的把刚学会写的“串”字填了进去,结果一对答案,竟然印着的是“”,想想平时买香蕉时从来都说“买串香蕉”的呀,只有买拖把的时候才会说“买把拖分”。都怪自己小学没有学好,所以来请教一下WBWM,我是不是应该让女儿和自己从此以后纠正我们所犯的错误?
.

TOP

“把”是北方人的说法吧?平时我们也说一串香蕉的呀,现在的语文这么死板的吗?.

TOP

当然是一串喽.

TOP

我觉得应该是一串香蕉,呵呵。。。不过小学入学考试要考这个吗?.

TOP

应该是一串吧?.

TOP

我怎么觉得"串"才是北方方言里的,其实这些都没有固定答案的,考这个真没趣,语文就是应用,难道还怕孩子不会说不成.

TOP

一把香蕉 的说法好像在某个小说里看到过,依稀记得那个作者是个北方人,当时第一感觉这么说香蕉还蛮奇怪的,所以有点记忆。.

TOP

一把香蕉好象也没错噢!.

TOP

回复 1#最爱小猫的是我 的帖子

LZ买的可能是北方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我感觉上海的习惯用法是“串”,很多小说里,提到香蕉,一般也是用一串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感觉还是先不要给孩子框定,万一哪天去考小学了,这里的老师却认定“把”是错的可能也是有的。记得前几天无意中看动物世界,里面的解说也是“猴子拿起一串香蕉。。。。。。。.

TOP

回复 9#龙宝娘 的帖子

啊,练习题也要分北方南方的呀!下趟眼睛要张张大来。谢谢.

TOP

回复 4#小丑鱼 的帖子

就是在书城淘得来的,书城还设有小学入学准备专柜呢.

TOP

回复 10#最爱小猫的是我 的帖子

嗯,以后上学用的教辅教材也是要分的,因为各地所使用的教材都不同的。.

TOP

第一反应是一串香蕉,如果说一把好像也没错,谁让我们的语文博大精深呢,如果换成英文就不要考虑那么多的量词了,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龙宝娘 于 2009-3-19 12:23 发表
嗯,以后上学用的教辅教材也是要分的,因为各地所使用的教材都不同的。
没错,就算同在上海,教材都不一定一样噢,比如英语,不同区的教材是不同的,晕啊!.

TOP

一挂
一堆
一袋
一包
一斤
一公斤
...
都说得过去吧.

TOP

回复 15#雅雅爸爸 的帖子

呵呵, 但如果题目事先申明,该量词需在未包装未采摘未称重的植物自然生长状态下,一串(一把)貌似还比较合理.

TOP

难道不是串?我女儿幼儿园的公开课我清楚的听到:一串香蕉,我是串的好朋友...
倒,以后我都不会教小孩了.

TOP

回复 2#rachelmom 的帖子

希望下趟阿拉女儿碰到格老师不是北方宁,否则伊出格题目阿拉家长要想破头来.

TOP

我的第一感觉是“把”,然后才觉得“串”也是对的。可能跟语言环境有关。
其实何必那么较真呢,一切以老师教的为准呗。.

TOP

回复 19#容容-妈 的帖子

我想不通的就是,"把"字用在这里好像说不通的嘛,我们通常说“把手”“把柄”“把握”“把持”“扫把”,几只连在一起的香蕉,“把”在哪里?而“串”就很形象啦,一只一只串了一到。
   多问一句,LS,这个一把香蕉难道是规范用语吗?.

TOP

哈哈,我可不是老师。只不过是个语言习惯吧。不过我觉得“把”也挺形象的嘛,“把”有手的意思,比如“推一把”,连在一起的香蕉是挺像手的呀。.

TOP

没有硬性规定,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的吧。。很多都能套的上去。如果是一只只连在一起的习惯上‘串’顺口点。一个个分开的可以用‘堆’。‘把’也能说的上。.

TOP

是小学入学考试啊,小朋友的答案合情合理就算对吧,答案不应该只有一个。.

TOP

所以我的观点是

语文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除了错别字。
过分较真会走火入魔。.

TOP

很惊讶啊,一直说一把香蕉的,因为觉得掰到最后只剩一个把手了.

TOP

我觉得没错阿,我们以前学语文的时候就是一把香蕉,一串葡萄,跟北方南方好像也没啥关系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葱妈妈 于 2009-3-19 14:04 发表
语文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除了错别字。
过分较真会走火入魔。
一串、一把 应该都可以,
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太死板。有很多让你吐血的标准答案。.

TOP

引用:
原帖由 mickyer 于 2009-3-19 14:27 发表
我觉得没错阿,我们以前学语文的时候就是一把香蕉,一串葡萄,跟北方南方好像也没啥关系吧。


另外串的意思是:许多个连贯成一“行”。所以说一串香蕉好像不是特别合理?

[ 本帖最后由 cihyxy 于 2009-3-20 09:14 编辑 ].

TOP

呵呵,我怎么一看题目想的是“一根香蕉”!.

TOP

我也第一反应。“一根香蕉”.

TOP

一根香蕉.

TOP

我感觉现在学语文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考试。
标准答案害死人.

TOP

回复 15#雅雅爸爸 的帖子

就是啊
看起来都是蛮正确的.

TOP

回复 7#rachelmom 的帖子

好像是的,是个北方作者写的,实际上我不知道现在题目和答案为什么扣得老死的!.

TOP

我来说说:严格的语法规定中,是要用把的,串字是象形字,意思也象字形,是指东西一个接一个的连在一起的,比如一串糖葫芦,一串铜钱,香蕉的形态肯定不是“串”,所以这个是固定的量词:把。
这个无关南北方言,中国在建国前几千年书面语言与口语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就是现在,书面语言与口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孔乙己们的年代,用词是一件极其严格的事,所以有“推敲”的故事啊。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也非常严格。.

TOP

上海拧讲是一(乓)香蕉.

TOP

记得大学时班里的朝鲜族同学回忆当年:一致认为语文中最难的就是量词:他们高考时要填:一    明月, 一    白帆。。。。。 不管如何讲给他们听,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月是一轮,白帆是一片。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妈 于 2009-3-20 10:46 编辑 ].

TOP

所以挑选这些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要那些拼拼凑凑的书.

TOP

我的第一反应是:一把香蕉
我是北方人。
一串香蕉,也没什么不对呀!谁规定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来着!.

TOP

我记得高考前做的模拟试卷,第一项是选择拼音全对的一组,每项4个词或成语,有的是前后鼻音不分,有的是平舌卷舌不分,有的是L、N不分。开始还不明白高考为什么考这么小儿科的题目,后来老师一次讲评试卷的时候说:“这是考南方人的,对你们来说就是送分的!”看来语文考试对大部分南方人来说还是不公平的。凭什么以北方语系为标准呢!.

TOP

我的第一反应是一根香蕉,应该也没错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cf1974 于 2009-3-20 11:46 发表
我的第一反应是一根香蕉,应该也没错吧。
题目没看仔细,呵呵,括号里还有一段话:有许多只连在一起,有这段描述,肯定不是根啦。

但我觉得,一把,一串,一挂(google上搜到的,不知道又是哪里的方言)只要说得过去的,讲出来大家听得懂的,应该都算对吧?就像以前我们一直说的“转折点”,现在改叫“拐点”了,不也被大家接受了吗?.

TOP

回复 41#cf1974 的帖子

审题不仔细,填空要根据题意来的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浩然妈 于 2009-3-20 10:38 发表
我来说说:严格的语法规定中,是要用把的,串字是象形字,意思也象字形,是指东西一个接一个的连在一起的,比如一串糖葫芦,一串铜钱,香蕉的形态肯定不是“串”,所以这个是固定的量词:把。
这个无关南北方言,中 ...
听着有点道理,但是照你这样说是不是葡萄也不能说串了?.

TOP

现在小学入学面试不会考这类考题,一般都为思维训练题,如给你一堆积木,你能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这些积木塔出多少.

TOP

正好儿子昨天订正:一( )香蕉。第一次,他写一个香蕉,老师批错;第二次,他写一只香蕉,老师批错,昨天又写一根香蕉,写完儿子还说,这回不会错了吧,我说不知道。.

TOP

回复 44#葱妈妈 的帖子

每一个中文字都有来历,但今天的用法中大多是自原义的引申义了,而且很多的引申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为什么会这样了,语言更多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词典不是也要每年修订的吗。
学习都有目的和要求,如果把语文作为文化来学,量词是可以写一本书的学问,如果要求不是太高,量词可以忽略不计,统统用“个”,也没什么不可以。
同样读书,钱穆、南怀谨是一种,网络小说写手是另一种,前者是需要勤奋有慧根者数十年寂寞寒窗之后的结晶,后者,字认得差不多就可以写了。.

TOP

回复 47#浩然妈 的帖子


说的好,但是我想这就是于小学生和中文系本科生的区别吧!

本科生考究一些文字的用法来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字认得差不多、并且会使用应该就可以了吧。.

TOP

回复 48#葱妈妈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如同习惯,是要从小养成的,比如这个一轮明月一弯新月,汉族的孩子都会知道明月是一轮、新月是一弯,因为从小就是这样说的、这样写的,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东西,而不说汉语的人,到了高中到了大学,才去学哪个是轮哪个是弯,背到最后还是难以体会这个轮与弯的妙处啊。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是一个月亮,万一大学学了中文,就是灾难了,平时记得好,考试一着急轮和弯就得绕在一起找不着啦。
很多细节是从小养成的,生活上是,学习也是。.

TOP

LZ你放心好了,入学面试没那么“13点”的,一般主要看孩子的现场反应,模仿,思维,认知(学前教育程度,包括识字计算等)。如今我们小二的语文测验卷也没那么死板,只要符合常规都对的。书后的答案仅仅是参考答案,不会全例举出来的。.

TOP

 67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