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长宁区中小学生15%是胖墩

长宁区中小学生15%是胖墩

长宁区中小学生15%是胖墩
零食多运动少制造小胖墩

------------------------------------------
  吃零食多、和父母外出就餐多、坐着不动多和运动少,长宁区5万多中小学生中竟有15%是“胖墩”。日前,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2320”上海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医学专家共同举办“健康大讲堂”,对全区50余所学校、300多名学生、家长和教师开设青少年肥胖防治专题讲座。
  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汤庆娅教授指出,有26%-41%的学龄前肥胖儿童发展为成人肥胖,42%-63%的肥胖学龄儿童进展为成人肥胖。“胖墩”比常人更容易成为各种疾病隐患。因此,改掉“三多一少”的习惯刻不容缓。

  多吃了一勺花生酱

  就读于天山中学的小胖,身高1米7,体重已达190斤,由于身体较胖,他经常上课睡觉,上体育课难“过关”。
  在讲座现场,小胖向营养专家咨询:“我最近已经将饭量控制得很小了,但体重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在专家的循循诱导下,小胖道出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原来,小胖每天早餐都爱吃抹了花生酱的切片吐司,每当妈妈给他涂上一勺花生酱后,他都嫌不够,硬是要再加上一勺。“每天多吃一勺花生酱,便是摄取了超标的油脂热量。”汤教授说,“要使自己不发胖,就必须保持做到每天摄取的热量=身体消耗的热量。”

  和父母外出就餐多

  讲堂现场对300多名听讲学生咨询发现,近50%的学生一周至少一二次和父母外出就餐。有些家长社交应酬频繁,无暇为孩子准备饭菜时,便常常带着他们一起赴饭局。有的家长则嫌下班回家后买菜做饭太麻烦,“下馆子”成了习惯。
  汤教授指出,饭店里浓重的油水调料会导致孩子饮食的不合理,譬如食无定时、食无节制、挑食偏食,日久就会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均衡,从而造成孩子的肥胖体型,甚至导致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等成人病。

  九成学生爱吃零食

  会上,针对全区50余所中小学校的健康抽样调查显示,将近15%的学生是“胖墩”。95%的中小学生吃零食多,每天都吃零食的孩子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小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2.6%,中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6.1%。“从不吃零食”的仅为2.3%。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大多是水果、糖果或巧克力、糕点、膨化食品、方便面及羊肉串等。
  汤教授说,零食可以吃,但要适时适量。比如临睡前尽量不吃零食,否则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于食物消化,也不利于睡眠;看电视时也尽量不吃零食,因为当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时,会不知不觉吃下许多零食。

  坐着不动多运动少

  “健康大讲堂”让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看到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劲头高,整天伏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尤其到了高三,没有了体育课,在教室从早坐到晚。还有一些男生喜欢玩电脑游戏,一天到晚除了坐着就是吃,不胖也难。
  汤庆娅教授指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三多一少”——即吃零食多、和父母外出就餐多、坐着不动多和运动少。专家建议,学生族每星期需要至少抽出3次时间,每次一个小时,跑跑步,打打篮球或者羽毛球运动。平时能站着就别坐着,能坐着就别躺着。
  作者: □晚报记者贺天宝.

TOP

胖墩的标准是什么呀?.

TOP

不仅是长宁吧,估计全上海都这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