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百家讲坛-----于丹的"论语"很精彩

百家讲坛-----于丹的"论语"很精彩

在中央台看过于丹的论语新释,非常精彩!有听过的妈妈一起来讨论吧!.

TOP

昨天在电视里看于丹的个人访谈节目,很羡慕她的口才.
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 于丹 纪连海........以前很喜欢看这档节目,可惜现在没有时间了
于丹的论语解读,没有看过.不过昨天她在电视里讲的"外化内不化"倒是给我一些启迪..

TOP

于丹:国学热该降温了

于丹:国学热该降温了

新闻午报  2007-04-26 10:14:18





  “记住我做的事,忘了我这个人”。
  
  应四川新华文轩邀请,“学术超女”于丹于昨日来到成都,无论是上午的演讲、采访,还是下午的签售、交流,于丹几度亮相,现场均是前呼后拥、人潮涌动,看来去年兴起的这股“国学热”至今仍高温不下。面对几近疯狂的热情读者及“粉丝”,于丹表面笑逐言开,但内心却不是滋味,因为人们的热情程度已超乎国学品读的需要,用于丹本人的话说:“希望大家能记住我做的事,忘记我这个人,为‘国学热’降降温,因为国学需要的是温暖,而不是火热。”
 
  现场篇

  开讲座

  向中小学教师鞠躬

  电视台首席顾问、策划人、主讲人、作家……头顶的无数头衔中,惟一能让于丹本人认可和心安的只有一个:教师。正因如此,于丹昨日在成都的演讲与以往有所不同,台下200多位听众全是来自省内各地的中小学教师。“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演讲,而是学术交流,因为我们都是同行。”于丹一上台便深深地鞠了一躬,她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向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致敬,“中国的学生用脑时间太多,用心时间太少”,“给孩子多点空间,这点空间说不定就是孩子的幸福”……随后的一个小时中,针对台下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于丹从国人的心灵观、处世之道、人格修养等方面把古代思想家的精髓结合现代社会进行解读,其妙语连珠的解答不时引发现场如潮掌声。

  访谈篇

  论争议研究和传播是两码事

  自刘心武起,讲坛图书便一直“麻烦”不断,到了于丹出书时,“文化衫事件”后又有“博士联名抵制”,以至最近“出书解毒”,伴随着“国学热”高潮的来临,争议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昨日在成都,于丹就《百家讲坛》引来的各种争议,向媒体作出了一个归纳性的回应:“国学就好比一座金字塔,《百家讲坛》是属于塔基从事普及传播的,而提出问题的是属于塔尖高端研究的,但无论从目的还是从受众来看,传播和研究完全是两码事。”于丹表示,没有规定说必须要达到什么资格才能从事传播,起码她个人认为能勾起大家重温经典的想法,就是一件好事,“到底孔子有无生气,庄子是否着急,现代人都没有发言权。”

  说盗版痛斥伪书坑害读者

  自《于丹〈论语〉心得》走俏后,各种盗版书也接踵而至,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盗版于丹”和“假冒于丹”就不止11种版本。昨日有记者提起盗版,素来谦和的于丹也显得颇为气愤:“什么《孟子》、《老子》和《易经》,这些我根本没有讲,也并不打算讲的内容,盗版书都有了。我妈在路口被拦住让买12块钱一本的《于丹全集》,我先生在天桥上被拉住让买光盘……”

  于丹认为盗版猖獗的第一受害者不是作者,也不是出版社,而是读者,因为这种侵权行为造成了民众对经典的误读:“其实《于丹<论语>心得》并不能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存在,但这些(盗版)书会误导大家认为国学是都可以做这种浅表化的,甚至是一些极其功利的解读的。我觉得这些书是‘害在社会,害在民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盗版问题,而会造成大家对于国学整个的误解。”

  话国学太过热火不正常

  “我办公桌上每天都有一二十封邀请函,请我到这里那里讲学。”于丹说,《百家讲坛》讲《论语》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地方请她去讲国学,然而这样的“国学热”于丹似乎并不买账:“记住我做的事,忘记我这个人。”于丹表示,她要讲的内容都在她的书里、光盘里了,走下《百家讲坛》她就是一位老师,“我还有我的学生,我的定位是大学老师,我的位置在讲台上。”

  于丹认为,她如果接受邀请到全国各地演讲,就与自己讲的道理背道而驰了:“我对国学的态度是温暖的,而不是火热的。”在于丹看来,如此多的邀请的确是基于目前“流行”的“国学热”,但这样的“热情”却得到了她的一盆“冷水”:希望大众可以忘记她,从而达到为“国学热”降温的目的。

  “中国的文化经典在于折服人的心灵,我做的只是唤醒大家对经典的关注。”于丹说,当代对中国的文化经典的传承是个“觉悟”过程,“觉”是瞬间的,“悟”是个长久过程:“我们的文化构筑应该多加注理性,文化可以以激情为起点,但文化发展要理性化。”“希望大家现在就忘掉我,回归到对经典的研读中。”于丹说,她的目标很简单,在大学中做个好老师,在家庭中做妈妈的好女儿,女儿的好妈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