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林青霞:美人六十了

林青霞:美人六十了

林青霞:美人六十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b77f49d9bd1754be#rd

2014年11月3日, 林青霞60岁了。


光是听听这句话,有的人就要伤心欲绝。这位告别影坛已20年的著名美人,用无数荧幕经典角色给一代人留下太多值得回味的记忆。在新书《云来云去》中,林青霞称,「到了耳顺之年,历尽人生的甜酸苦辣、生离死别,接受了这些人生必经的过程,心境渐能平和,如今能够看本好书,与朋友交换写作心得,已然满足。」


章诒和以「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为名为林青霞新作《云去云来》作序。在她看来,林青霞「进入到中年,息影多年,性格中增添了沉稳、仁厚以及理性。如今,她用文字做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琐琐细细,实实在在。而这一切于她,十分珍贵,也十分不易。」


《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


文|章诒和

(人物新媒体获作者授权发表)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取自元代徐再思的《中吕 喜春来·皇亭晚泊》。元人散曲多写个人情怀,写景咏史常流露出点点哀伤。我以此为题,是觉得它与林青霞近几年的心境颇有些贴近。


难以相信,林青霞都六十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门初开,大陆人第一次看到了大陆之外的「那头」,外面的事物也涌入了「这头」。别的不说,单讲宝岛台湾,一下子就挤进来三个女人:邓丽君、琼瑶、林青霞。街头听邓丽君,灯下读琼瑶,电影里看林青霞。她们如尖利之风,似细密之雨,风靡大陆。我也是在这个时候,欣赏到电影里的林青霞。最初是在专门放映「内部参考片」的中国电影资料馆看她的电影;之后,在政府机关礼堂看;之后,在电影院看;之后,在电视里看;再后,我们成为朋友。


今年(2014年)11月,林青霞将满六十岁,一个甲子,这让我有些难以置信。一次在香港,董桥约几个朋友吃饭。她来得最晚,董太太说:「我在街上看见她了,人家还在买衣服。」


等啊等,等来一阵风。林青霞穿一件绿色连衣裙,双手扯着裙子,跳着舞步,转着圈儿进来。然后,举着三根手指,得意道:「三百块,打折的!」


董桥瞥了她一眼,说:「谁能信,这个人快六十了。」

吃饭时,她又催快吃。说:「我要带愚姐逛街。」

啥味道都没吃出来,就跟着她跑了。到了一家成衣店,我看中一件白布衫,又见到出售的袜子不错,有各种质地、各种款式。我拣了两双黑的,她挑了红的和绿的,我接过来一看,这不正是「惨绿愁红」嘛。这袜子,咋穿?她穿。

端详她那张几乎找不到皱纹的脸,想起董桥说的那句:「谁能信,这个人快六十了。」


白先勇说她是慧心美人


说起林青霞,恐怕首先要说的是电影。四十余年间,她演了百部电影,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并制造出一个「林青霞时代」。影片质量有高有低,但于她而言,却是始终如一的「美」:穿上女装是美女,换上男装是帅男,没治了。搞得天上也有颗星与之同名。那是2000年的8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遂命名为「林青霞星」,2006年获得批准。编号:38821。

我长期从事戏曲研究。戏曲(特别是昆曲、京剧)是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艺术,唱念做打,四功五法,都有一定之规。台上所有的动作都来自程式,戏曲的创作方法,也是远离生活形态的。也就是说,一切「原生态」东西都无法直接搬上戏曲舞台,一定要经过程式化处理。但电影的情况恰恰相反,电影表演可以说是程式化程度最低,乃至无程式,这是电影的重要艺术特性。它追求的是动作的真实过程,要求演员的情绪、表情和行为方式是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呈现,尤其侧重于人的气质与天性,其创作方法是贴近生活,甚至希望能达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某种模糊。这是戏曲和电影的基本差异。林青霞驰骋于银幕,能适应各种角色且长盛不衰,探究其因,我以为她是赢在了「气质与天性」这个基本点上。

举个例子吧——

拍摄于1993年的《新龙门客栈》,是中国当代武侠电影中的经典。剧中,张曼玉扮演的金镶玉被人称为是一只灵猫,诡异,恣肆,张扬,表演大胆而精绝。林青霞女扮男装饰演邱莫言,则是气度不凡,含而不露,举手投足无不在深沉典雅之中。戏演到了最后一刻,邱莫言即将没入流沙且终现女儿身,林青霞也仅仅是用一双眼睛,抓住抬头的瞬间,让目光穿透灵魂,倾泻出内心的千言万语。在这部电影里,无论是凝望远山,还是眼角落泪,林青霞的眼神运用颇似京剧,好像都能用戏曲锣鼓敲击出心理节奏来!所以,我对朋友说:「林青霞是昆曲的正旦,京戏里的大青衣。」

这篇稿子刚搁笔,我得到一本由日本记者撰写的《永远的林青霞》。翻开一看,有段文字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其中,记者称赞她扮演的非男非女的东方不败,有着「致命的眼神」。记者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眼神?」林青霞答:「这部戏开拍前,我请了一个老师教我京戏。」

果然不错!

红花还须绿叶扶持。梅兰芳、程砚秋有绿叶扶持,林青霞、张曼玉也有绿叶扶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方式和方法的「扶持」。对梅、程等京剧名伶的「扶持」,姑且不论。那电影呢?可以说电影演员的艺术形象,从来就是由导演、摄影、编剧、美工、特技师、造型师、灯光师共同打造出来的。这种「共同打造」,太厉害了,它能使演员的相貌、表情、动作、姿态乃至肌肤,获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意义。其中,导演对演员的指导,甚至成为表演艺术的主要手段。某些电影明星,仿佛就是街上的路人,根本不需要什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林青霞是个美人,穿着讲究,言行得体,有着一贯的绮丽优雅。白先勇说她是「慧心美人」,又说:「她本性善良,在演艺圈沉浮那么多年,能出污泥而不染;写文章能出口不伤人,非常难得。」的确如此,林青霞不说是非,但心里是有是非的!我们议论电影导演,她对两位享有盛名的电影导演做过这样的对比:「××与×××有相似之处,都是大器晚成,性格中有压抑成分,对电影狂热。但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心无旁骛,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做电影梦;一个过分的野心和名利追求,消磨了他并不多的艺术感觉,以致像焦雄屏(按—-台湾资深电影批评家)所言——迷失精神方向。」这段话,恐怕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说是非」来概括,它显示出林青霞的艺术见地和价值判断。

今年4月下旬,她发来邮件,说:「能不能拿一篇新作给我看看?」正好手头有一篇我为大律师张思之先生私人回忆录《行者思之》写的序言:「成也不须矜,败也不须争」。全文五千字,发给了她。

两天后,林青霞回信,说:「愚姐,愚姐,我对你的文字,热情,正义感和勇气太太太佩服了。看完你的文章,我感到自己的卑微,无地自容。我一定努力努力,向你看齐。」读罢,很有些激动。我并非为她的赞语而兴奋,是震惊于毫无遮饰的赤诚。我又想:林青霞有善良,有热情,有慧心,就足够了,她还需要勇气吗?出于私心,我希望林青霞平静地生活。焦雄屏说:「林青霞胆小。」艺人一般都有些胆小。长期以来,这个群体很风光,很傲气,但内心脆弱,有卑微感。然而遇到大事,很多艺人是有立场、有选择的。比如胆小的梅兰芳,日本人打来,他说不唱戏,就不唱。和孟小冬分手,梅老板也是很有决断的。林青霞不宜和梅兰芳放在一起做比较,但遇到大事,也是不含糊。每逢台湾选举,她一定要回到台北,不放弃自己的选票,不放弃支持国民党。


外面承受压力,里面忍受孤独


近几年,林青霞拿起笔,开始写作,在董桥等朋友的鼓励下一步一步上了路,直至在香港报刊上开设专栏。

演员在舞台上和银幕里,千姿百态,尽情宣泄。一旦回到生活中,他们往往要紧紧包裹住自己,用距离感维护、封闭自己和自己的形象。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整个人很紧绷,防御心很重」。当然,也有一些明星在生活中尽量享受其银幕形象的影响,把自己的精力和肉体奉献给玩乐、聚会、时尚、嬉戏、麻将、闲聊、社交、赌博、奢侈品,靠消遣和挥霍来填充时间。女演员还希望能拥有大量的爱(包括一个收入丰厚的丈夫),境况富裕地过好后面的日子。

一般来说,银幕背后、电影之外的明星,我们这些普通人是不了解的。传媒、娱记们尽管每天追踪明星的行迹,但也是难以真正了解他们,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外面承受压力,里面忍受孤独,这是艺人的常态。艺人越有名,压力就越大,人就越孤独。别看前呼后拥,没有安全感的正是这些红得发紫、热得烫手的名艺人。所以,我在2012年修订版《伶人往事》的序言里,感叹道:「浮云太远,心事太近。梅兰芳或热情或宁静,他距离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林青霞原本也如此,但是自从她拿起了笔,情况就有所变化。写散文,就要把自己摆进去,因此她必须写自己。

林青霞有一篇叫《忆》的文章。笔下涉及张国荣。她写自己来到香港文华酒店二楼,踏进长廊后想起从这里跳楼而亡的张国荣。但写过两段,她就把笔锋转向了自己,这样写来:「我搬进一座新世界公寓,打开房门,望着窗外的无敌海景,好美啊,东方之珠,香港。我应该开心地欣赏它。可是,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这样美丽灿烂的夜景,让我觉得更加孤单。心里一阵酸楚。突然之间号啕大哭起来……从1984年,林岭东请我到香港拍《君子好逑》到1994年拍《东邪西毒》,这十年,我孤身在港工作。每天不是在公寓里睡觉,就是在片场里编织他人的世界。」于是,林青霞打电话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寂寞,电话挂断,寂寞又来。过去多少年,已为人母的林青霞路过此地,还指着这栋公寓对女儿讲述曾经的寂寞。

《忆》的篇幅不长,但沉甸甸的,它的分量来自真实而细腻的情感。

她写的另一个明星是邓丽君。林青霞细致地写出和邓丽君在1990年的巴黎相遇。由于没有名气的包袱,彼此都很自在地显出真性情。两人在路边喝咖啡,看来往的行人,欣赏巴黎夜景,餐厅服务生突见「两颗星」而紧张得刀叉落地,还有邓丽君在巴黎的时尚公寓……结束了法国之旅,两人一同飞回港。在机上,林青霞问:「你孤身在外,不感到寂寞吗?」邓丽君答:「算命的说自己命中注定要离乡别井。这样比较好!」《邓丽君印象》一文还有个「红宝石首饰」细节。林青霞新婚不久,邓丽君打来电话,说:「我在清迈,有一套红宝石首饰要送给你。」这是两人最后的通话。清迈,清迈!邓丽君夜半猝死的地方。获知死讯,林青霞完全不敢相信。那一年,邓丽君42岁。

总之,林青霞对寂寞有着极端的敏感和感受。我知道,第一次见面,她就背着我偷偷对别人说:「章诒和太寂寞了,她应该结婚。」

后来,我们熟了。她就当着我的面说:「愚姐,你要有男朋友啊!」

我很感动。


有遗憾,才是人生


电影是梦工厂,制造梦幻,由此而开发出高额利润,并成批推出美女帅男。这些明星让观众如醉如痴的同时,也获得名气和金钱。美貌、财富、知识以及(性)魅力,构筑了一个女明星的强大吸引力,林青霞可谓四者集于一身,这是一个人的本钱,也是一个人的负担。如此半生,有遗憾吗?有。她说:「有一件事一直令我懊悔,那就是我的从影生涯没有什么代表作。」她还说:「巩俐非常幸运。」而我以为:有遗憾,才是人生。

进入到中年,息影多年,林青霞性格中增添了沉稳、仁厚以及理性。如今,她开始用文字做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琐琐细细,实实在在。而这一切于她,十分珍贵,也十分不易。

水深水浅,云去云来,林青霞才六十,小呢。


本文转载自2014年10月23日《南方周末》,人物新媒体获作者授权发布。原文标题为《水深水浅东西涧,云来云去远近山——为林青霞新作<云来云去>序 》,此书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台湾时报出版公司,香港天地出版公司,同时出版。

TOP

时间太快了。

TOP

林青霞真的美!

TOP

我觉得,以后很难有人超越她的美了。她上扬的倔强的嘴角和孤傲的眼神,演窗外的时候,谁还能比她更有灵气啊?

TOP

http://www.laonanren.com/news/2014-02/72748p3.htm,因为不会贴图,就拿个连接,大家自己看吧

TOP

@林青霞
如果你問我六十歳有什麼感言,我㑹說「圓滿」,我有你們這麼多好朋友關心我,我有三個乖巧的好女兒、我有一個好老公,他們總是默默的支持我包容我。   今年生日我送給朋友的禮物是一本書《雲去雲來》,是我自已親手寫的,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希望跟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附件

8b6c74e9jw1elyfvkfvpnj20xc0xc446.jpg (42.61 KB)

2014-11-4 13:25

8b6c74e9jw1elyfvkfvpnj20xc0xc446.jpg

TOP

林青霞的朋友圈
http://weibo.com/p/1001593772863986444428

2014年11月3日 16:45 查看原网页
如果不是她自己说,我们很难想象大美人林青霞居然也六十了。

今天是她六十岁的生日,而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她的第二本书,她在她的自序里说“人生很难有两个甲子,我唯一一个甲子的岁月出了第二本书,当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这一甲子的人、事、情。”从《窗里窗外》到云《云来云去》,林青霞写的都是身边的人、事、情,“朋友,亲人,有些离开了,有些新朋友来了,就像云的散聚一样,在云去云来之散聚之间产生了许多故事。”只要你在林美人的文章里稍加细看,马上就可以得到看到一个令人晕眩、无比豪华的朋友圈,那是超级奢侈的阵容,逝去的朋友当然粒粒巨星,邓丽君、张国荣、三毛、黄霑……拥有的朋友大多是此刻在文艺界叱叱风云的名角大腕——龙应台、章诒和、董桥、马家辉、杨凡、张叔平、徐克、施南生、赖声川、琼瑶……这么些年里,她和他们相互呼应,共同创造了一个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林青霞。“五十年才出一个美女”,美貌,确实是林青霞立足于世的资本,但她自己并不把这美当成一回事,所以大家都喜欢她, “当你是美女,又没有那种大美女的自觉时,哇!这个人就打开了一扇让你爱她的门(龙应台语)”。林青霞自言并不喜欢读书,成绩也不上佳,甚至连大学也考不上,她自己对女儿们说三十多岁时她的房间里连一本有字的书都没有,但是她厉害的是,她懂得找什么样的朋友,她的闺蜜姐姐兼早期情感导师是琼瑶,同燕,如果没有琼瑶姐姐的那些言情小说,她不会成为七十年代宝岛上最美丽的花朵,她的终身形象指导和男闺蜜是张叔平,如果没有张叔平,她可能永远是那个自己打理自己只会演琼瑶戏展示清纯的花瓶女演员,她的闺蜜是施南生好友是徐克,如果没有这两人,她无法成为港片盛世里临波一撇的东方不败,她的文学指导是马家辉和董桥,她深夜还会发传真给他们求指正,如果没有这两位港派文学大拿的指导和鼓励,她决计不会成为彻夜书写的专栏作家,她现时的好闺蜜是在大中华地区最牛逼的两位女作家,龙应台和章诒和,据说两位公知天后私下王不见王,但却分别都是林青霞的好朋友,凡有她们的活动大美人都会亲临捧场,而如果没有与这些化语文化界最具智慧的大拿相遇相知,林青霞也许不会那么快从一个幼稚执着的典型女演员变成那胸中自有丘壑的成熟淡定的女神——很多年前林青霞的母亲阻挠她加入影圈,甚至拿当时最红的乐蒂、林黛做例子“最红的明星到头来也以自杀收场,你又何苦……”,但林青霞却在懵懂与执着之中,动用她第一美人的和颜悦色,召唤各界神龙护驾,用她的朋友圈聚合能量,形成小宇宙,成就六十岁青霞不败金身。从林青霞建立自己朋友圈的角度,你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多么智慧的女人,所谓智慧,其实是类似生存经验的东西,它和聪明不是一回事,聪明是智商高,领悟快,成绩好,这些林青霞都没有,她比较直率,比较执着,比较不转弯,可是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软肋,所以她谦和,她永远不装,她永远质朴,她永远隐约地知道哪些人是能引领她前行的引路人,她认真地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教她东西,和他们深夜电话,在他们写书的时候送宵夜……有钱人很难平等对待文化人,但她真正欣赏他们的才华,信任他们替她做出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她是演艺界的女版的刘备,他们本身拥有天赋的本钱(刘备是皇叔,青霞是天生美人)却不不拥有成事的才华,但他们拥有一种更有力武器,他们天生具有鉴赏力,他们总能迅速找到那个进代最聪明、最勇敢、最厉害、最具杀伤力的人和他们一起共事,一起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是的,大师都是成堆出现的,围绕在林美人身边的都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 2014年,林青霞六十,赖声川六十,李安也六十,这三个六十岁的人拥有共同的特点是:第一,他们相互都是朋友,林青霞演过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赖声川和李安是死党,正是他慧眼看中汤唯,李安在金马颁奖礼上耍贫嘴说他奋斗多年就是为了能和林青霞同台……第二他们还在疯了一样的做事,李安六十了在和谭盾搞音乐会,准备他的下一部戏,而赖声川六十了还在全国到处飞,排戏找演员,林青霞六十了还在认真写书,穿低胸衣秀出一派春色坦然……多么有趣,就像林青霞的闺蜜龙应台说,“能够在某些历史的时空下,跟某些精彩的人物同代,那是一种幸福。”

是的,和优秀的人出现在同一时代是一种幸福,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但幸福中的幸福仍然不止不于此,幸福中的幸福应该像林青霞一样,懂得选择自己的朋友圈,懂得经营自己的朋友圈,让朋友之间彼此的天分相互滋养,共同成长,六十岁的时候依然可以面若桃花,胸有波阑,心中喜悦,眼中星光璀璨。

TOP

她厉害的是,她懂得找什么样的朋友,她的闺蜜姐姐兼早期情感导师是琼瑶,同燕,如果没有琼瑶姐姐的那些言情小说,她不会成为七十年代宝岛上最美丽的花朵,她的终身形象指导和男闺蜜是张叔平,如果没有张叔平,她可能永远是那个自己打理自己只会演琼瑶戏展示清纯的花瓶女演员,她的闺蜜是施南生好友是徐克,如果没有这两人,她无法成为港片盛世里临波一撇的东方不败,她的文学指导是马家辉和董桥,她深夜还会发传真给他们求指正,如果没有这两位港派文学大拿的指导和鼓励,她决计不会成为彻夜书写的专栏作家,她现时的好闺蜜是在大中华地区最牛逼的两位女作家,龙应台和章诒和,据说两位公知天后私下王不见王,但却分别都是林青霞的好朋友,凡有她们的活动大美人都会亲临捧场,而如果没有与这些化语文化界最具智慧的大拿相遇相知,林青霞也许不会那么快从一个幼稚执着的典型女演员变成那胸中自有丘壑的成熟淡定的女神——很多年前林青霞的母亲阻挠她加入影圈,甚至拿当时最红的乐蒂、林黛做例子“最红的明星到头来也以自杀收场,你又何苦……”,但林青霞却在懵懂与执着之中,动用她第一美人的和颜悦色,召唤各界神龙护驾,用她的朋友圈聚合能量,形成小宇宙,成就六十岁青霞不败金身。从林青霞建立自己朋友圈的角度,你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多么智慧的女人,所谓智慧,其实是类似生存经验的东西,它和聪明不是一回事,聪明是智商高,领悟快,成绩好,这些林青霞都没有,她比较直率,比较执着,比较不转弯,可是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软肋,所以她谦和,她永远不装,她永远质朴,她永远隐约地知道哪些人是能引领她前行的引路人,她认真地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教她东西,和他们深夜电话,在他们写书的时候送宵夜……有钱人很难平等对待文化人,但她真正欣赏他们的才华,信任他们替她做出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她是演艺界的女版的刘备,他们本身拥有天赋的本钱(刘备是皇叔,青霞是天生美人)却不不拥有成事的才华,但他们拥有一种更有力武器,他们天生具有鉴赏力,他们总能迅速找到那个进代最聪明、最勇敢、最厉害、最具杀伤力的人和他们一起共事,一起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