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55个人次参与评价】

到底怎样的孩子才算是“成功”?

到底怎样的孩子才算是“成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的讨论中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样的孩子才算是“成功”?
这也是我很想问问大家的:10年,20年,30年后,你希望看到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你才觉得他是“成功”了。这样问是因为只有他“成功”了,你才会觉得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TOP

回复 19#jimmy妈咪 的帖子

也就是说你认为不存在“成功的人”,对吗?.

TOP

回复 21#jimmy妈咪 的帖子

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从教育的目的引申出来的,因为有家长提到要教育出成功的孩子,如果你觉得不存在“成功的人”,那肯定就没有“成功的孩子”了。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探讨“成功的事”:把孩子教育成你想要的样子,可以说是自己做的一件“成功的事”。不知道你心目中想要孩子是什么样的?.

TOP

回复 27#子玖妈妈 的帖子

那么培养他们实现梦想的素质,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TOP

回复 26#jimmy妈咪 的帖子

生存只是一个最低的指标,不同的人条件不同对生存的理解也会不同,不知道你对于“生存”这个词是如何理解的。
“衣食无忧”吗?这仍然不是一个可以衡量的指标。
这样吧,因为生存主要是一个物质条件,我们就以纯价值的东西来衡量它:
如果以收入来衡量,你自己定义中的“生存”,是多少年收入呢?
收入是会随着通胀而改变的,或者我们以更精准的食物来衡量,比如说:
你定义中“生存”的标准,是每年的收入能购买多少斤大米?或者购买多少个麦当劳的汉堡包?.

TOP

回复 32#jimmy妈咪 的帖子

你提的这些条件,基本上以“财富”作为衡量标准就一定能达到,所以我能不能这样认为:
你心目中成功的教育孩子标准,就是让他有足够的能力赚取足够的财富?.

TOP

回复 43#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倒觉得没什么,如果这真是孩子的梦想,就让他去试试又如何?
当然,你在培养素质的时候,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些底线,比如:诚实,守法......
有了这些底线,再去设定梦想,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TOP

回复 53#jimmy妈咪 的帖子

好的,我们先不讨论你这个标准的对错,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标准。
我现在的问题是:你觉得现有的教育体制,能把你的孩子教育成“有足够能力赚取足够财富”的人吗?.

TOP

回复 55#jimmy妈咪 的帖子

"赚钱"是不需要“入场券”的,现有教育体制能给你孩子的,充其量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的入场券。
而它摧毁的,却是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很可能摧毁了你孩子成为比尔盖茨的机会。.

TOP

回复 59#jimmy妈咪 的帖子

一个人最后到底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各方的合力来完成的,家长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三方面合力完成。
(这里我不提本人的素质,因为这样更具有普遍性。否则个人素质的不同很可能导致成长结果的不同,那就没办法讨论了。)
在孩子未踏入社会前,主要的影响力来源于学校与家长,学校的教育很显然是归入现有教育体制内的,而家长的教育如果也仅仅是简单地适应现有教育体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现有教育体制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主导乃至决定作用。.

TOP

回复 65#jimmy妈咪 的帖子

连我们最大的教育体系都发挥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那其他途径就更不能了。
=================================================================
很显然你是觉得“大”就是“好”了。最大不等于最好,有什么理由或证据说最大的教育体系不能发挥的,其他途径就更不能了呢?

我们国家哪一方面的创造力比得过人家。
===============================
这不正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悲哀吗?.

TOP

回复 68#jimmy妈咪 的帖子

我们的观点不一样,我从来不认为孩子要去适应这种教育体制,也不认为“拿得出分数”很重要。.

TOP

回复 68#jimmy妈咪 的帖子

孩子去学校是学知识,学方法的,不是去拼成绩的。.

TOP

回复 68#jimmy妈咪 的帖子

你所谓的适应,其真实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而事实上当前的教育体制导致了这种所谓的好的教育资源也已完全变味,一级一级都只是为了适应上一级而存在,最后进入好的大学,就以为是拿到了“入场券”,殊不知大学也早已变味,学术气氛被铜臭所掩盖,潜规则横行,这样的大学还有什么可读的?
在互联网社会里,真正好的学校已经在开放他们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教育资源是唾手可得的,到那个时候,分数还有什么意义?.

TOP

回复 71#jimmy妈咪 的帖子

个人力量的渺小只是你的托辞,每个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无穷的影响力,你自己甘愿放弃这种影响力,却把它归咎于社会现实,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想法。.

TOP

回复 73#jimmy妈咪 的帖子

不拼成绩的孩子将来肯定要靠父母的。
==============================
这话有问题。我看倒过来说还差不多:只知道拼成绩的孩子将来肯定要靠父母的。.

TOP

回复 77#jimmy妈咪 的帖子

你没看见我给是一个链接吗,正是现在,而且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TOP

回复 84#小美女妈 的帖子

呵呵,有理。.

TOP

引用:
原帖由 jimmy妈咪 于 2010-7-27 15:11 发表

你把我“适应教育体制”的观点理解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唯一任务。父母的影响力和拿出毅力你你要的分数,并不矛盾。
第一句看懂了,但是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会傻到只看成绩(或许会有?)。
后一句没看懂,是什么意思?.

TOP

回复 86#jimmy妈咪 的帖子

因为现在是唯有分数高的社会,不拼成绩的孩子将来肯定要靠父母的。
==================================================
好吧,我也参考84#的说法,你不能用“肯定”。.

TOP

回复 86#jimmy妈咪 的帖子

学知识、炼能力、养素质,拼成绩,缺一不可。
======================================
这几句中我唯一不同意的就是“拼成绩”,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

TOP

回复 91#jimmy妈咪 的帖子

第二句是:父母的影响力,与培养孩子用毅力给社会一个它要求的分数,这两者并不矛盾。
===========================================================
真的是社会需要吗?恐怕只是你自己需要吧。或者说为了帮孩子争夺“好的教育资源”才需要的吧。.

TOP

回复 95#jimmy妈咪 的帖子

噢,真的吗?旺网上也有很多做HR的妈妈,你可以去那里问问看有谁在招聘的时候是看他们的学校成绩的。.

TOP

回复 97#老枪 的帖子

还是限制一下的好,不然就说不清楚了:这里的成绩指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或者说分数。.

TOP

回复 100#小美女妈 的帖子

不是争取,就是争夺。.

TOP

回复 102#老枪 的帖子

凡是为了争夺“好的教育资源”而去勉强“拼”来的东西,应该都算。.

TOP

回复 104#小美女妈 的帖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更简化了,“好的教育资源”简化成了一张“入场券”。
所有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最终都是为了这张入场券拼博。
可是可是,且慢且慢,光凭这张入场券,真的能保障一路平安了吗?我看未必吧,名校毕业被企业弃用的所谓高材生也不少啊。.

TOP

回复 109#jimmy妈咪 的帖子

没毅力有“天赋”呢?.

TOP

回复 106#jimmy妈咪 的帖子

好的教育资源要拼命争取,难道不是我们政府引导下的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家长观念上的问题吗?
=============================================================================
是的,我所希望引导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论:
任何时候,好的教育资源都是无法满足所有孩子的,这其实不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即使在美国,也同样存在择校的情况。
真正重要的是家长的观念,不要去做无谓的争夺,更不用“拼命”。
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寻培养孩子的兴趣,比让孩子徒劳地做这种争夺要来得更有价值,现在你也许不会发现,但等孩子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TOP

回复 114#jimmy妈咪 的帖子

孩子的能力才是他手上真正的入场券。
否则充其量只能是一张“站台票”,进去看看,还得出来的。.

TOP

回复 115#jimmy妈咪 的帖子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是,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爱迪生说的,不过在我们是小学生的时候很少有人听的到后半句。.

TOP

回复 124#jimmy妈咪 的帖子

“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就是争取变成“不普通”的人,这就是我从你的回复中看到的答案。.

TOP

回复 134#青子 的帖子

抱歉,论坛管理的事情现在不是我负责。.

TOP

回复 128#jimmy妈咪 的帖子

难道不是吗?现在的中国,算的上是“好的教育资源”的学校占全部教育资源的比例不会超过10%,而要夺得这10%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让孩子(和自己)付出大量的努力,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一旦夺得了这10%的教育资源,你就自然脱离了另90%使用其他教育资源的“普通人”,成了“不普通”的人。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和你所努力的方向吗?
我不否认现在中国的百姓生存压力大,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解决生存压力的途径并不止一条?
即使按你现在设计的途径,最终孩子成功地从名牌大学毕业,进了世界500强了,他就没有生存压力了吗?500强的生存压力可一点也不会小哦。
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生存压力的考验,无论贫富,都有其自身的生存压力,如果不调整好心态,就算睡在成堆的钱上都不会轻松。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不会教给我们的孩子的,如果身为家长的我们也不教会孩子这些,反而一味地“适应教育体制”给孩子加压,那最终垮掉的很可能不止是孩子一个了。.

TOP

回复 141#jimmy妈咪 的帖子

我说过一定要挤进这10%的教育资源吗,当然,能够争取到是最好的,如果争取不到,那90%的教育资源就不是当今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资源吗?就是没有分数就能进的吗?
================================================================
能够争取到最好--这句话已经表明了你的态度:虽然不一定能争得到,但一定要争一下。这也是很多抱同样态度家长的想法。
至于说剩下的90%,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是不需要分数的。

你说名牌大学进500强的生存压力大还是没读过书的民工生存压力大。我说的是生存压力,不是做“人上人”的压力。
==================================================================
生存压力,在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你可能是房子和医保,对农村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碗饭。我不知道你说的“生存压力”是哪种,但我确信你说的这种“生存压力”存在于所有人中,虽然不同年龄,不同经济基础下的压力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会让我们忘记我们真正的“生存目的”。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生存而生存,是不是有点太可悲了?

去适应教育体制,就是调整好心态,一味的和这个体制反着干太累了,反而调整不好心态。
去适应教育体制,不等于一味适应,不等于放弃其他的教育和培养。
==================================================================
我也并没有说要“反着干”,我想说的是要找准“目标”:以孩子的兴趣为目标培养他的能力,而不是以孩子的分数为目标培养他的能力。而你所说的“适应教育体制”很显然是以分数为目标,过分强调了分数在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是错误的。

你可以不拼命读书,但是要努力。
=================================================================
这句话很有意思,他没有说努力“读书”,而只说了“努力”。我也没否认过不读书等于不努力,孩子有了目标,自然会去努力。但现在我们很多家长简单地帮孩子设定读书(成绩或者分数)这个目标让他来努力,那等到有一天他毕业了踏上了社会,他就会发现接下去的目标跟读书的时候完全不同,已经没有分数来衡量了,到那个时候他怎么办?他还能适应吗?.

TOP

回复 175#ziqunlu 的帖子

我倒觉得她现在最担心的是:做木匠的人不可能快乐。而不可能快乐的原因是:没有房子,生不起病。.

TOP

回复 204#jimmy妈咪 的帖子

其实按这种理论,还真得当上“不普通的人”,比如高级政府官员,才能确保不会有一场大病倾家荡产的事发生。
所以我说你所谓的“适者生存”其本质就是要争取当“不普通的人”。.

TOP

回复 211#jimmy妈咪 的帖子

你看,你也承认了,我们这个社会,非得要当上“不普通的人”才能在生大病的时候生存下来,那我们普通人万一有病有灾,都得等死,难道还不是生存压力吗?
=============================================
那你解决生存压力的手段是什么?争取成为“不普通的人”吗?.

TOP

回复 209#jimmy妈咪 的帖子

其实旺爸的意思是分数不是唯一重要的,还有兴趣、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和他不矛盾,我是即注重分数又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
===========================================
这是你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分数是不重要的。兴趣,能力的培养远比分数重要。.

TOP

回复 217#jimmy妈咪 的帖子

我的观点一直是我们的生存压力比保障体制好的国家要大得多。
===========================================================
这是“现状”而不是“方法”,我想问的是面对这样的“现状”你有什么方法?
目前我看到你的方法就是:适应现状,顺应现有的教育体制,抓孩子的分数,让他最终有机会当上“不普通的人”。
如果我的理解有误,请提出你的明确的方法。.

TOP

回复 218#小美女妈 的帖子

当我想清楚了我家孩子今后要在那里求学,那里工作、那里生活后,明确了方向,并为孩子做了一下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后,现在这种困惑就逐步减少了。
===================================
适应,还是改变,这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人人都选择适应,那么最终这个体制将长期占主导地位,培养出一批批经过格式化的“人才”。
而如果人人都选择改变,那么受益的将不光是我们的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孩子......

TOP

回复 229#jimmy妈咪 的帖子

既然我的理解没有错,那么:让他最终有机会当上“不普通的人”。
就是你设定的教育目标,这点你也应该承认了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不普通的人”能有多少?“普通的人”又有多少?万一要是目标没有达成,孩子只成长为“普通的人”,他的心理上准备够吗?能力上的准备够吗?

分数,兴趣,毅力,能力,综合素质,这些东西里有重复的,但这个我们先不谈,能不能说说你心目中主次的排名。
假设孩子的精力有100点,你打算怎样给他分配呢?.

TOP

回复 275#m宝贝 的帖子

“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工作”不是靠考试成绩拼来的,也不是靠名校的“入场券”得来的,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

TOP

回复 278#m宝贝 的帖子

为什么不能?如果每个人都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尊重这个词就不会再被放在“工作”前面。
尊重应该是一种常识,如果尊重一个人仅仅因为他的工作,那么这种常识就已经是被扭曲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获得的只可能是这种扭曲的尊重,那还有什么真正的尊重存在?

你的问题又绕回到了社会现实头上,就如同之前讨论教育的目标,成功的定义时一样。
是不是社会现实没有这个土壤,我们就只能跟着社会现实走,放弃自己心底明知是正确的目标了?.

TOP

回复 279#jimmy妈咪 的帖子

感觉这几点有点虚,我需要重新确认一下,你目前到底安排了哪些具体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别能锻炼孩子的哪方面能力,如果方便的话请讲一讲。.

TOP

回复 286#m宝贝 的帖子

我觉得一点都不难,根本不用责怪社会现实,只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人就可以了。
社会是由每个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我们这辈子可能看不到人人尊重的场面,但孩子们就有机会生活在这样的互相尊重的社会中。.

TOP

回复 288#yhy78811 的帖子

你说到这两个根本不是什么“载体”,而是用来“比较”的工具。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非得和分数,考级之类的挂上勾,那就明显存在着功利性。
要做好“培养普通人”的准备:让孩子学钢琴,不是因为能考级,能加分,能择校,而是因为能培养她对音乐的兴趣,锻炼她坚持不懈毅力。即使将来她从事的工作与音乐毫无关系也无妨,我们的家长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心态。.

TOP

回复 289#m宝贝 的帖子

会有办法的。.

TOP

回复 292#jimmy妈咪 的帖子

总结简化一下:
1. 提高分数--这个还是很虚,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是以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孩子的分数的。
2. 课外阅读。
3. 道德情商。
4. 关心时政。
5. 补外语课。
6. 暑假打工。
7. 打字练习。
8. 预习新课。

我不知道你或者你孩子是怎样安排的,但我总感觉这么多内容,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是太多了?
另外在这么多内容中,我并没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不过我真的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在为做一个“不普通的人”在做准备。
我无意批评或干涉你的安排,不过我真的建议你跟孩子认真谈谈,从你贴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他已经不小了,可以问问他将来的打算了,知道了他的打算,再根据这个打算去安排可能会更好一点。不要象有些高中毕业生一样,到了填志愿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填啥。
比如:学好英语,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如果与最终的打算没有太大关系,何不放一放?.

TOP

回复 297#jimmy妈咪 的帖子

正是如此,你不妨去问问她们,有多少愿意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不管什么学校。.

TOP

 5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