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科学] 陈省身先生为中国成为数学强国奋力

陈省身先生为中国成为数学强国奋力

陈省身振兴中国数学的三件大事
12月4日,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里依旧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数学公式布满了黑板,专家在为破解数学难题不断钻研,学生认真聆听着导师的教诲。唯有安放在大厅的一幅画像,安详地享受着冬日的暖阳。画上,陈省身和杨振宁两位大师津津有味地交谈。
“今天是陈省身先生逝世4周年的日子,大家用最朴实却是先生最愿看到的方式纪念老人家。”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数学家胡国定回忆道:“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陈省身的回国,中国数学强国也仅仅只是一个梦。”
自1972年归国,陈省身一直为中国数学奔走呼号、鞠躬尽瘁。除了发起“双微”会议、创立南开数学研究所、举办学术年活动、首创数学试点班等被人们所熟知的重要举措之外,陈省身积极推动的3件大事也对中国数学界影响深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数学家直接管理的天元基金
1988年,由陈省身倡导的21世纪数学展望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陈省身在会上提出要建设“21世纪数学大国”,这被参加会议的李铁映同志风趣地称作“陈省身猜想”。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不需要太多的实验设备,主要靠数学家的聪明和勤奋,中国原来的基础也好,率先发展起来更具可能性。”陈省身说。
要实现率先发展,物质保障必不可少。会上,陈省身向与会领导表示:“如有可能,希望支持一下。”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当即表示,要为陈省身“送一个礼”。李铁映指着当时南开数学所的三层楼说:“你可以盖七层八层嘛!”陈省身却回答:“要实现我的猜想,不是南开一家能够做到的,这个礼请送给全国数学界吧!”
这份厚礼就是日后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重要领航作用的天元基金。
多年后,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的胡国定仍对这笔资金的奔走过程记忆犹新。“那次会后,我跟中国科学院的程明德、吴文俊、谷超豪院士联名致信国务院,申请对我国数学进行专项经费支持。”
数学家们的上书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亲自批示:同意拨款支持数学家“率先赶上”的决心,设立数学特别基金(天元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
在吴文俊的提议下,“数学特别基金”定名为“天元基金”。基金设立后,如何管理好这笔资金成了大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当时为陈省身担任助手的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回忆说:“那时陈先生几次指出,天元基金应体现出数学学科自己的特色,要打破论资排辈之风,减少行政干预和指令性计划,给数学家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接受了陈省身的建议。
此后不久,由10位著名数学家组成的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直接负责组织天元基金的管理、申请、评审和协调工作。几位名满学界的老、中、青数学家共聚一室,拨着算盘讨论基金分配的场景,至今仍被中国数学界传为佳话。
“由陈省身先生倡导设立的天元基金,本身就是一项改革之举,资金使用上的灵活性体现了观念的创新,基金运行中专家的主导作用成就了制度的创新,这就是天元基金的基本经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许忠勤这样总结。

在数学上统一中国
自1949年建国以后,中国大陆的数学界也开始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此后的近40年里,中国与国际数学联盟完全中断了联系。与此同时,台湾的数学界却在国际数学联盟中占据着“中国”的席位,中国数学的代表权问题成为当时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
促成中国数学界的统一,是当时全体华人数学家的共同心愿。
198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北京大学的张恭庆院士亲身经历了“统一”的全过程。“陈先生是伯克利分校的终身教授,他热情地向大陆和台湾的数学家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到家中吃饭、交谈。”张恭庆说:“陈先生的悉心协调,对实现数学界统一这一心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参会期间,陈省身多次召集两岸的代表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几次对话下来,积存已久的误会基本消除,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有了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国际数学联盟,拥有最高的会籍等级——第五级,共有5名投票权,其中“中国数学会”3票、“位于中国台北的数学会”2票。
这样一来,在数学领域,中国终于实现了“统一大业”。“听说这个消息,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华人数学家都兴奋地泪流满面。”20多年后,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想起当时地情景仍激动不已。
除了调和两岸数学界的关系,身为国际数学联盟主席莫泽好友的陈省身还多次向这位核心人物解释“台湾问题”的由来,试图赢得世界科学界的理解与支持。
“那时候,陈先生和莫泽谈过很多次‘一个中国’的概念。”张恭庆回忆,陈省身花了大量的时间向莫泽表明,坚持两岸都是一个中国是一项必要的政策,这是政治问题,并不存在对任何数学家的歧视。
代表权问题解决以后,陈省身深感欣慰:“那时候,大家都住在一起,都是朋友嘛!会议结束后大家还到我家吃了顿饭,气氛非常融洽。”
从1986年至今,海峡两岸的数学家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在国内外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世纪猜想:梦圆国际数学家大会
1998年8月15日,来自59个国家与地区的129名数学会代表和30名观察员云集德国,确定将于2002年举行的下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址。
“中国人民非常渴望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定会受到友好的招待。”在座的代表之一陈省身表示。为了说服更多代表支持北京得到主办权,陈省身、张恭庆等中国代表纷纷发言争取选票。
陈省身还特地于会前在《美国数学会通报》48卷第8期上发表了一篇短文,表达中国数学界渴望与世界数学界交流的心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辩论,大会决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在申办国中国和挪威之中作出选择。下午2点半,大会主席宣布中国以压倒性优势取得在北京举行的主办权,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02年8月20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首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召开。
作为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陈省身为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向大会捐款20万元人民币。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筹款委员会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说,这是本届大会收到的数目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除了在物质上支持外,陈省身还积极争取国际数学界的了解和支持。2000年,他牵线安排了国际数学联盟主席莫泽与江泽民主席的会面,江泽民当场表示:如果届时在北京,一定出席2002年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
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陈省身表示:“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这里召开,首先说明中国的数学研究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承认。我们是做了一些工作,但如果中国数学没有相当的水平,全世界数学家也不会到中国来开会。”
《科学时报》 (2008-12-16 B3 综合).

TOP

6月2日,国际数学联盟与陈省身奖基金会宣布设立“陈省身奖”,以纪念已经故去的国际数学泰斗陈省身教授。“陈省身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者为一人。首个“陈省身奖”将于2010年8月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陈省身奖”旨在表彰终身成就卓越的数学家。得奖者除获奖章外,还将获得五十万美元的奖金。
该奖项一经设立,将是国际数学联盟负责的第一个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6-19 16:28 编辑 ].

TOP

答复阿拉丁

这里有个故事,与诺贝尔当年的失恋有关,据称对手是个数学家。另一说法是诺贝尔认为数学不能够直接造福人类。
但今天物理上的统一论即宏微世界的统一解释,却要寄希望于数学家的成果,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做出了领先的成果。.

TOP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陈省身教授2002年8月22日说,诺贝尔奖中没有设立数学奖也许是件好事,它让数学家们能够不为名利所惑,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

TOP

TOP

答复阿拉丁

请看6楼的链接.

TOP

陈省身:所有努力只为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

2008年12月3日,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4周年的日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聘任一位外籍专家担任有职有权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这在国内根本没有先例——1981年,借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胡国定专程到伯克利分校拜访陈省身,邀请他回南开大学工作,建立数学研究所。
为创建数学强国冥思苦想
对于这些,远在大洋彼岸的陈省身是不知道的。那时的他,正在为南开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费尽心力。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档案室里,至今仍存放着陈省身与胡国定200余封20多年前穿越太平洋的通信,从介绍著名数学家来讲学,到引进人才,再到筹措捐款,事无巨细。“我记得,寄往美国的航空信是十天到,常常是我的信还没寄到,陈省身的又一封信就来了,他为南开数学研究所花费的心思太多了。”胡国定说。
在80年代初南开数学研究所房无一间、书无一册的困难条件下,陈省身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藏书一万余册捐赠给数学研究所,又把1985年获得的世界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南开数学研究所。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揭幕成立。出席揭幕仪式的国家教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开数学所的建立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陈省身在仪式上表示将亲自讲课和指导研究生,热切希望像欧几里得、高斯这样伟大的数学家在中国出现。
数学研究所成立,如何发挥研究所的开放性,体现其服务全国的价值,首任所长陈省身冥思苦想。在他的建议下,吴大任归纳出的“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宗旨,为其后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创新措施定下了基调。
践行这一宗旨的开山之举便是“学术活动年”。从1985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主题,聘请国内一流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举行为时三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全国的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国内专家从基础讲起,达到研究的前沿,然后多半由陈省身出面邀请一些国际名家来演讲,使大家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学术活动年”在11年中举办了12次,成为当时数学界的盛会。胡国定至今仍记得:“当时教育部的领导曾对我们说,南开数学研究所真正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标志中国数学开始和国际接轨,向数学大国迈进,陈省身先生功不可没。”
为了培养本土人才,80年代中期,具有远见卓识的陈省身先生亲自倡议创办南开大学数学试点班,1986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省赛区的状元们,没有经过高考,即被破格录取为该班的首批学子。
这项坚持了22年并且经营得愈发红火的基地班,成为了当时乃至现在中国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风向标。从全国竞赛中选取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也不仅仅是南开数学基地班的揽才传统,而更普遍地在全国风靡开来。因而,有人把陈省身及南开大学建立的数学试点班称作中国教育界一次历史性的贡献。
陈省身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这个1988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倡议,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称为“陈省身猜想”。为了这个猜想,李铁映决定送出一个礼物——专门为数学的发展提供基金。这就是后来数学界熟知的用于培养数学人才、改善数学研究条件等的“数学天元基金”。从1990年的100万,到2003年的500万,这笔基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5年,陈省身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入21世纪,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陈省身的倡议和努力下首次来到中国。2002年8月20日,全球4000余位数学精英云集人民大会堂,共同分享数学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探讨新世纪的数学发展趋势。在开幕式上,陈省身作为大会名誉主席致辞,他说:“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很有希望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际数学大会将颁“陈省身奖”
陈省身这位国际数学大师,一直受到中国高层的重视和关心。1977年9月26日,邓小平会见陈省身。1984年8月25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支持他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鼓励他为发展中国数学所做的努力。1986年11月2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正是这次会见,引发了提高国内知识分子工资待遇、颁发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措施。1989年10月10日,刚当选几个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陈省身夫妇,并设宴招待。后来,江泽民数次接见陈省身和夫人郑士宁。2001年,陈省身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在南开大学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校长胡国定在2001年7月22日给中央的信,以陈省身的名义申请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件事得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支持。
最近,来自国际数学联盟的消息证实,“陈省身奖”将于2010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首次颁发。“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联盟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数学大奖。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颁发4大奖项——“菲尔兹奖”、“内万林纳奖”、“高斯奖”和“陈省身奖”,分别纪念4位伟大数学家。众多媒体报道说,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是闻名中外的科学泰斗,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影响遍及整个数学界”。陈省身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所和南开数学所的创始人。国际数学家大会于1897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5届,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会议。第26届大会将于2010年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陈省身之女陈璞此前在南开大学透露,“陈省身奖”包括一枚奖章和50万美元的奖金。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的面貌在30年中为之一新,那么,陈省身的回归必定是改革征途上数学领域的一颗“强心剂”。“陈省身”三个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数学界不断开拓创新的一个代名词,他为中国的数学强国梦得以实现鞠躬尽瘁。.

TOP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国华裔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微分几何大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1922年秀州中学毕业,来到天津。1923年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1926年毕业,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任助教并攻读研究生,师从中国微分几何先驱孙光远,研究射影微分几何,193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同年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一说受清华大学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师从著名几何学家布拉希开(Blaschke),1936年2月获科学博士学位;毕业时奖学金还有剩余,于是又转去法国巴黎跟从嘉当(E.Cartan)研究微分几何。

1937年,陈省身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因抗战随学校内迁至云南昆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讲授微分几何。

1943年,应美国数学家维布伦(O.Veblen)之邀,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此后两年间,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证明高维的高斯-邦内公式(Gauss-Bonnet Formula),构造了现今普遍使用的陈示性类,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此后两三年中,他培养了一批青年拓扑学家。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陈省身应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美国。1949年夏,在芝加哥大学接替了E.P.Lane的教授职位;E.P.Lane正是陈省身的导师孙光远当年在美留学时的导师;在此为复兴美国的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陈省身受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为止。196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至1964年间,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陈省身晚年的一项重要贡献是1981年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筹建以纯粹数学为主的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他是第一任所长。

1984年退休,陈省身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名誉教授。1985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之聘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同年南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自1986年起,中国数学会设立并承办“陈省身数学奖”。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在天津逝世。

丘成桐、吴文俊、廖山涛、郑绍远等著名学者都曾师从陈省身。

成就
陈省身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方法,先后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其一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公式,另一为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引进的一些概念、方法与工具,已远远超出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而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陈省身其他重要的数学工作有:
紧浸入与紧逼浸入,由他和R.莱雪夫开始,历30余年,其成就已汇成专著。
复变函数值分布的复几何化,其中一著名结果是陈-博特定理。
积分几何的运动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严志达合作。
复流形上实超曲面的陈材泽理论,是多复变函数论的一项基本工作。
极小曲面和调和映射的工作。
陈-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学异常现象的基本工具。

荣誉
陈省身获得了许多科学荣誉。

1961年,陈省身继物理学家吴健雄之后当选为第二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
1970年,获得美国数学协会的肖夫内奖。
1976年,获美国福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在科学、数学、工程方面的最高奖;陈省身和吴健雄是最早获得该项荣誉的华人科学家。
1983年,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的斯蒂尔奖。
1984年获以色列总统贺索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陈省身是获得沃尔夫奖荣誉的第一位华裔数学家、第二位华裔科学家。
此外,他还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Chau-venet奖(1970年)、Steele奖(1983年)。并曾获得德国洪堡奖、俄罗斯罗巴切夫斯基数学奖等奖项。另外,他在2004年获首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为“陈省身星”。

陈省身曾经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

陈省身曾出任美国数学学会副主席。他还是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国的外籍院士。他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发起者,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印度数学会名誉会员等。他曾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陈省身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和华罗庚、冯康被认为是三位具有世界顶尖成果和国际性影响的华人数学家。他还是菲尔茨奖得主丘成桐在伯克莱加州大学的导师。.

TOP

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最后岁月

2004年12月3日晚上7点14分,93岁的陈省身,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永远停止了美丽的计算。
  他的数学,至美,至纯。
  他的一生,至简,至定。
  ●陈省身,世界级的数学大师。
  ●陈省身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他是惟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
  ●他曾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建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
  ●2000年,陈省身定居南开大学。他殚精竭虑地为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贡献了毕生心血。
  12月3日,从早晨一直到下午5点,陈省身的病情都显得很平稳。他静静睡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一间单独的病房里,神态宁静而安详。他的女儿、女婿,南开大学数学所的几位弟子,还有常年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几位工作人员,不时蹑手蹑脚走到他的床前探望。
  从11月30日开始,死神就频频想带走这个顽强的老人——他的心脏,出现了两次剧烈的心房颤动,血压最低降到了63,他多次昏迷过去。而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心脏方面的病症。他也从来不喜欢看医生,像一个孩子一样不喜欢医院的味道,甚至每次体检都要南开大学的校长亲自做半天动员。
  真的是老了。在11月25日,他居然主动打电话给他的保健医生,说“我要去看你”,但当时的心电图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到了29日上午,他的护工发现他没有什么精神,也不爱说话了,便赶紧叫医生过来检查,发现他的血糖和心肌酶指标都很高。在大家的劝说下,这一次他才住进了医院。
  昏迷,然后是略微清醒一点,再是昏迷。先生在弥留之际说,“我要走了,我要去数学的圣地———希腊报到了。”
 12月3日晚上7点14分,93岁的陈省身,这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在自己心脏错误的运算公式上打上了一个红色的叉号,永远停止了美丽的计算。
  这一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陈省身星”依然在太空闪耀。
  一篇未完成的论文
  就在11月中旬,他还不断约人到他家里去谈他最关心的4个数学难题,当时他声音洪亮,争论起来精神头十足。
  “我很后悔,我们当时应该劝他少做一点、少想一点。每个人都去跟他谈一两个小时,去的人多了,更激发了他研究的热情,这对他的健康是很不好的。”南开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汪徐家事后说。
  这4个数学难题,是他在今年10月29日的小型生日聚会上提出来的。头一天,他刚刚过完93岁的生日。他要把这4个题目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提议大家每三个月碰一次面,每次开两天会,他要亲自给大家做报告,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
  其中有一个是六维球面上复结构的存在性问题,他的弟子张伟平称之为“如果谁能在40岁之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就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规定只颁发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
  “每一个题目都足够耗费一个年轻人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要一辈子来研究,而他同时要考虑这4个重大问题,真是让我们汗颜。”汪徐家说。
  对于“六维球面”问题,陈省身留下了一篇未完成的论文。他的生活秘书胡德岭回忆说,在去年SARS期间,为了避免传染,天津市政府和南开大学校方都下达了“禁客令”,任何人都不能拜访陈省身。那段时间,陈老很少下楼,潜心于论文的写作。
  初稿出来后,陈省身把文章寄给同行评议。他说以前的文章都是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现在回国定居了,准备把这篇文章投给《中国数学年刊》。遗憾的是,同行反馈回来的修改意见还没有最后完成,他就匆匆离去了。
  “他是这段时间体力透支了。”12月6日,在去迎接前来吊唁的陈老生前好友的路上,张伟平还在深深自责。
  不光是4个数学难题,在发病前的最后几天,老先生还急着找校方商量建高级学者公寓的事儿。他拿出了在9月份获得的100万美元“邵逸夫奖”奖金,“要建一个和杨振宁一样的高级公寓,能够吸引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前来工作。”
  地点选好了,他的担心又来了。11月29日下午刚刚住进医院时,他对前来看望他的侯自新校长说,光有好的大楼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的数学。
  “放心吧,放心吧,侯校长都清楚了。”工作人员说,他们想让老先生早点休息,可是,侯校长还没走出病房的门,就听到老先生在自言自语:“哪有这么简单?我就是放不下这个心啊。”
  这一段对话,可能是老先生在神智清楚时留下的最后遗言。
  几何之家
  12月6日,阳光终于扫去连日的阴霾。离新开湖不远的宁园,台阶旁,摆放着一些吊唁者送来的菊花,一位学生在纸片上写着:愿陈爷爷一路走好!
  宁园,校园东南隅的这座浅黄色的两层小楼,绿树掩映,草木环绕。陈省身1970年代开始频繁回国,自2000年回南开大学定居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门前是一斜坡道,汽车可以直接开上去,也便于陈老的轮椅行进,这样富于人性化的设计,能看出人们对陈先生的尊敬与爱戴。一楼是一个大客厅、厨房和餐厅,二楼除了他自己的卧室和书房外,还有专门的客房。他要把自己的家变成一个高朋满座的“几何之家”,要让客人能吃能住,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几年来,这个“几何之家”的确成了一个高级招待所。杨振宁、林家翘、彭桓武、杨乐、王元、吴文俊都曾被邀请到这里做客,他们有的住上一个晚上就走,有的一住就是三四天,述述友情,聊聊数学。
  他的一个愿望就是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他希望20年后,南开可以成为国际数学中心,就像当年的普林斯顿一样。他曾套用陆游的诗说:“一朝数学大国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许多有前途的中青年数学家就是在这里决定了为南开工作。“我来南开大学,完全是因为陈先生。”汪徐家就是其中之一。
  “他有这个凝聚力。”从事数论研究的王元院士说。
  但宁园的客厅里没有一只沙发,只有很硬的椅子。工作人员说,这是老先生的主意,“坐在很软的沙发上,容易在一些无用的话题上聊很久。”
  不过当这些椅子上坐的是年轻学生时,“无聊的话题”便常常聊起,老先生特别愿意和年轻人谈天说地。很多学生都记得,老先生在对他们说“你们现在的年华是最好的年华”时那幅羡慕不已的样子。
  在客厅里还有一块小黑板,老先生常常在这上面向这些学生表演“魔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数字在互相抵消后,最后只剩下一个非常干净非常完美的结果。在这个时候,老先生就回过头得意地盯着这些学生看,等待着他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不怎么要紧”的陈省身星
  今年6月,陈省身获得邵逸夫奖的100万美元奖金以后,说,“这个钱对我已经没有用处了,所以我把这钱都捐掉就是。我就捐到从前对于我的这个工作、对于我的念书有些好处的,我去过的学校,我去过的研究机关,南开我也捐钱,我们盖盖房子。”
  他给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数学研究所各捐了10万美元。他说,这样以后中国科学家去他们那里时会得到方便。
  他帮助过很多人。每年,他都用自己的经费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而且都是送到世界数学领域最有名的大师身边去。他介绍了很多人去美国。每次他都会说,你要回来哟。但别人即使最后没回来,他也不会去骂。
  看到某个年轻的华人数学家有成绩,他就会动一番脑筋,觉得谁强就要去动员他回国。就在11月底,一个喜讯传到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数学所年轻的龙以明教授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崇高奖项,在该奖历史上的5位中国获奖者中,南开数学研究所占了两位。龙以明和前一个获奖者张伟平教授都是陈省身先生从国外“挖”回来的数学家。
  他时常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来讲学。在他90岁高龄的时候,他甚至开始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他有一个观点,好的教授好的科学家就是要给本科生上课。他非常认真,一学期中只停过一次课,患感冒还坚持上课。一名学生回忆说。“一接近才发现他是个那么和善可爱的老人。”
  “陈先生的人格非常完美。”为他写了传记的张奠宙说,“他没有敌人。”
  11月2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向世界公布,将中国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所发现的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
  11月11日,在宁园,陈省身接受了央视东方时空的采访,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记者:有一颗小行星用您的名字命名了。
  陈省身:是的。
  记者:以后就有一颗陈省身星了。
  陈省身:小得不得了。
  记者:您把这个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荣誉吗?
  陈省身:得了荣誉,这个热闹热闹,看见几个有名的人也有意思,好玩。
  记者:好玩。
  陈省身:好玩就是,不怎么要紧。
    转载自 南方周末
2005-5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6-19 18:03 编辑 ].

TOP

答复CCPAQING

“奥数”未必就毁了小学和中学的数学,要善于把握自己!如果学点奥数是为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有所前进,也是好事!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不要刻意追风,淡然一点。有关部门也做些合情合理的规定,采取点措施,“奥数”也会有生命力的。总不能够因为有许多人追求名利,而取消诺奖吧。当然这里谈的奥数的问题比较多,涉及到教育体制和招生政策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丘成桐先生的见解是比较客观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2324f0100aboi.html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6-19 18:24 编辑 ].

TOP

答复CCPAQING

确有同感.

TOP

回复16#阿拉丁

是啊!连诺贝尔都还没想好(1、没有考虑成熟,所以没有结论,或者2、结论做错了,本该颁布数学奖)我小朋友家干嘛要费这番心思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