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解读钟沛《钟琬婷学习英语》(00)解读王东华《钟琬婷学习英语》写在前面的话

解读钟沛《钟琬婷学习英语》(00)解读王东华《钟琬婷学习英语》写在前面的话

写在前面的话--王东华 (2007-04-12 18:35:24)
写在前面的话(出版者言)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8 17:01 编辑 ].

TOP

【王东华】1. 钟琬婷常有,但钟沛不常有

本书作者钟沛老师是位很不一般的人物。
如果单看钟老师的头衔和经历,也许并不让人有什么惊异,但只要同他接触过几次,就会发现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我第一次同钟老师交往是在2001年。
当时我们正在编写一本教子书,钟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在其中。虽然琬婷那时已崭露头角,可我却对钟老师更感兴趣,原因是稿子里有他中学时组装电视机一事,我以为是写错了,因为我是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时才第一次见到“电视”这东西的。于是打电话去求证,得到的却是肯定的回答。仅此一点,我相信绝大多数同时代人都会对他的动手能力自叹弗如的。
后来我对钟老师谈起这件事,钟老师也很自豪,说的确这样,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电子市场,连变压器的线圈都要经过计算后自己绕……
2006年底,他们一家来京做节目,顺便到我们研究所坐坐,于是我便邀请了几位对家教和英语都很在行的年轻同行。记得在不断地对钟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进行诘难的同时,我们谈到了琬婷现在的高中学习,谈到了思维方法对学习的指导作用……于是,钟老师又用他那种惯有的平常口气,举了最近琬婷问他的一道数学难题——这种难题就是带学生竞赛的老师都不容易做出,而他却轻松地用微积分的解题思路讲解给了琬婷听……
这次见面后,几位心气颇高的年轻同行也不得不心悦诚服:这家伙绝非常人,太聪明了!
能让我佩服的人不多,但钟老师是其中的一个。
钟老师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接着又读了三年的硕士,他能创造出这样一套学习方法,绝不是偶然的。
钟琬婷常有,但钟沛不常有!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13:46 编辑 ].

TOP

【王东华】2. 按学母语的方法来学英语

钟沛老师这套方法的最大亮点,就是按照语言的规律来学语言,就是按照学母语的方法来学英语。
其实,许许多多的语言专家都对语言学习持有类似的看法,如这些年在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英语学习界颇有影响的郑赞容博士,就认为学英语应该是用“learn”,而不是用“study”的方法,前者是一种逐渐“熟练”,而后者则是一种“研究”……
既然是“熟练”而不是“研究”,那么就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听和说,而不是去做卷子。应试主义者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做题上,更是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正道。面对大量的语法、句法,学习者味同嚼蜡,兴趣全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力,更是浪费了广大青少年的宝贵时光和精力。
这些年我们的英语教学已经进步了不少,但与时代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但愿钟老师的探索能给现在的英语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其实,不仅在英语学习上我们犯了这样的错误,在音乐、美术等很多方面我们也都犯有这样的错误。像现在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自己先喜欢,孩子跟着喜欢,感受和喜欢是第一位的;在孩子已经能够弹奏曲子之后,才是教孩子弹得好一点的问题;如果有成为钢琴家的潜质,那才是专门化的训练问题。而现在整个拧了过来:父母谈不上喜欢音乐和钢琴,而教的人又用培养音乐家的方法来培养一般爱好者,结果一个音就要练上一个星期,孩子自然讨厌了。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13:46 编辑 ].

TOP

【王东华】3. 让每一个学习者自主成长

这些年我接触了不少优秀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钟老师和琬婷便是其中的一例,从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研究型的自主学习。
对于琬婷来说,英语学得这么好其实还不算什么,难能可贵的是她几乎门门功课都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她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更在于这种研究型自主学习唤起了她极高的学习热情。
这种研究型的自主学习,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需要一个懂得这种学习的指导者;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钟老师成为了琬婷的导师而不是老师——钟老师就像带研究生一样带着女儿琬婷。
这种研究型学习,现在正在我们的大学里开展。到大学时才进行这种学习已经迟了,这种学习需要从中小学开始,需要从家庭开始。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已经有不少父母像钟老师那样配合学校以培养孩子的这种学习,而在欧美,据说更有数百万孩子完全在家接受父母教育,在上大学之前,他们甚至没有在校学习的学历。这些父母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有一种失望。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13:47 编辑 ].

TOP

【王东华】4. 大国崛起的背后是亲职教育的崛起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靠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引擎。过去的大国崛起无不是以经济崛起为表象,而其背后隐藏的都是教育的崛起,都是亲职教育的崛起。
中国的亲职教育在这些年里持续升温,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制定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之后,亲职教育正在日益成为我们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面对钢琴家朗朗,还是台球神童丁俊晖,个性教育、亲职教育的重要性都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
与此同时,无论是面对大量的问题孩子,还是面对农村的大批留守孩子,又都说明我们对亲职教育问题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因此,我们希望和需要更多的专家和父母们加入到为亲职教育鼓与呼的行列,希望和需要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把眼光集中到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身上。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因为有一大批像钟老师一样的父母在默默地为孩子们奉献爱和才华,因此,中国的父母正在成为中国崛起的最重要的力量,中国的父母正在成为中国最可爱的人。
                                                                                  王东华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发现母亲文库》主编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13:47 编辑 ].

TOP

【H爸解读】01-小HELEN常有,HELEN爸也常有——只是多在WW上灌水或潜水

说小HELEN常有,倒不是故作自谦的话,就从学习英语而言,比HELEN起步早、成绩好、英语棒的少男少女们,WW上就有很多,社会上更多。
说HELEN爸常有,也不是故作自谦的话,WW本是藏龙卧虎之地,嘻哈之外有真知,灌水背后藏慧心。
说到钟沛老师的学历和经历,很多家长也都具备——“钟老师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接着又读了三年的硕士”。但“他能创造出这样一套学习方法,绝不是偶然的”。
这里有天时、地利、人和三位合一的完美结合。
当钟沛老师有了知识和方法的积淀、有了量身定制钟琬婷英语学习的理念和决心,有了勤奋聪慧的琬婷女儿,接下去的一些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放到HELEN和HELEN身上,也是一样,只是路径与方法稍有不同,孩子的禀赋和努力有所不同,教出来的英语的优秀程度有着差距。
放到WW上所有的家长,也都一样,横向学育儿方法,纵向看孩子进步。
在“旺旺”的每一天都应该很开心——只要跟“焦虑症”说再见。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16:27 编辑 ].

TOP

【H爸解读】02-按学“二语”的方法来学英语

王东华老师的题目是“按学母语的方法来学英语”,我看了一下钟沛老师的书,觉得王东华老师的说法并不确切。所以斗胆在这里唱个反调。
我以为,钟沛老师的教法,实际上是用学“第二语言”的方法来教孩子英语;我在向“和你在一起”老师请教英语学习和口译学习时,听和老师讲到“二语”,我理解就是“用英语学英语”,也就是钟沛老师在后来文章中讲到的“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
我们的第一语言是汉语,我们学的最主要的外语是英语;如果中国老师用汉语解释英语,用汉语教授英语词汇、语法、修辞等,那是教学生在学“外语”,而老师(不论外籍教师还是中国老师)用英语在教孩子学英语,学生也是用英语在学习英语和思考表达,那么,这样的英语学习就是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
花上这么多笔墨来较真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母语学习法”、“二语学习法”和“外语学习法”,其实是有意义的。因为HELEN现在进入了母语学习、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三者并存的局面,而且口译学习要求培养双语转换能力,这跟“培养英语思维”是否矛盾?口译学习是否会干扰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
在钟沛老师书中,讲了一个语言模型:母语和英语两套思维系统可以并存,并且相互之间不干扰;在一定的条件下,两套语言系统可以进行即时转换——也就是翻译或口译。

王东华老师在说“钟沛老师这套方法的最大亮点,就是按照语言的规律来学语言,就是按照学母语的方法来学英语”之后,还有一段话:
“其实,许许多多的语言专家都对语言学习持有类似的看法,如这些年在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英语学习界颇有影响的郑赞容博士,就认为学英语应该是用“learn”,而不是用“study”的方法,前者是一种逐渐“熟练”,而后者则是一种“研究”……”,他引述的这个观点,我基本赞同,特别是少儿学英语,先懂“知其然”——英语就是这样说的,以后进大学以后,再来“知其所以然”——英语为什么这样说。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17:19 编辑 ].

TOP

【H爸解读】03-生造的几个名词并没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看了第三段有些失望,为了突出钟沛老师的教学成果和钟琬婷的学习成果,前言的作者“生造”了几个名词,“混淆”了几个概念,非但无助于突出主人公的“非凡成就”,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1、“研究型的自主学习”。“研究型”和“自主学习”这两个名词都听到过,搭配在一起,加在“家庭训练式英语教学上,确切吗?
2、我初步看下来,钟沛老师的家庭英语教育,语言训练的成分居多——老师+教练,怎么到了前言作者的笔下,变成“钟老师成为了琬婷的导师而不是老师——钟老师就像带研究生一样带着女儿琬婷”?看不懂。
3、“这种研究型学习······需要从中小学开始,需要从家庭开始”,听不懂。
······打住吧,偶都不好意思写下去了。
这一段,偶服了他了,解读不了,只留下一串疑问。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21:02 编辑 ].

TOP

【H爸解读】04-所谓的亲职教育——配菜,很重要的配菜

“大国崛起的背后是亲职教育的崛起”,有点唬人的哦,偶们做家长的责任重大,关系到中国是否能够“大国崛起”哦。
像郎朗、丁俊晖等特殊人才的培养,的确需要郎爸、丁爸这样的超级家长,慧眼识英才,从小提供有别于常人的个性教育、英才教育和亲子教育。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的教育任务,还是交给学校完成的。
没有家庭教育是不行的,过分依靠家庭教育确实也是不可行的。
“中国的父母正在成为中国崛起的最重要的力量,中国的父母正在成为中国最可爱的人。”——那教育部长和教育界人士干嘛去了?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4 15:19 编辑 ].

TOP

第一段、第二段的解读已经完成,先贴上来,希望网友指正。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2 23:17 编辑 ].

TOP

第三段、第四段的解读已经完成,先贴上来,希望网友指正。
《前言》的转登和解读完成,下面进入自由发言。.

TOP

回复 7#H爸 的帖子

参加讨论
〉钟沛老师的教法,实际上是用学“第二语言”的方法来教孩子英语
大多数中国孩子就要走这条路的。所谓“母语式”是商业广告而已。

〉我在向“和你在一起”老师请教英语学习和口译学习时,听和老师讲到“二语”
老师不敢当。我的意思是学英语的要求是“单语”要求,就是说只要会用英语沟通即可;口译是“双语”要求,还要自如的切换,比“单语”过程复杂,要求高。这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外语不错,却无法胜任翻译/口译工作一样。口译,翻译都是充分掌握外语技能之后再谈的事情。但是,在教学中可以把翻译当成一种训练手段(当然,在这方面会有很大的争议)。

在少儿外语学习辅导中尽量慎用、不用译读法是对的。但这并不是说上外语课的时候或者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外语的时候一句中文也不可以讲,这太教条了。但是应该如何用?我认为最大的原则就是语言单位要大,就是不要以词译词,甚至不要以句译句,而是设置情景,导入例句,让孩子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表达这个意思要这样说。我看现在小学英语二年级的考题,有一个类型是设置情景问如何表达(如“很久没见的朋友见面了,你想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你怎么说”,而没有过去的翻译题,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口译训练当中也有一个原则,就是避免“word for word”。在两种语言中间起到联系作用的,实际上是意义内核——这种脱离语言形态,对意义内核的理解应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就就注重培养。.

TOP

我女儿学校的英语老师把家长分为四类:
1会英语而且愿意帮助孩子
2会英语而不帮助孩子
3不会英语而愿意帮助孩子
4不会英语而不帮助孩子
第一种家长的孩子最幸运,这些家长充分了解外语习得的过程,可以给孩子很多正确的帮助。
第三种家长很可敬佩,但他们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以便正确有效地帮助孩子。
会英语的家长要肯付出,这就是H前辈讲的决心和恒心。
不过在这里2.4两种家长大概很少。.

TOP

亲职教育,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真是个好词。
养而教,亲之责啊。.

TOP

回复 12#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非常高兴老师过来参加讨论。
这下我要打起精神,不能“口没遮拦”了。
我以为,在中国现实情况下,中国老师教孩子英语是主流,即便我们家长为孩子请了外籍家教或送到课外外教学校读英语,课时量还是有限的;好的外国语小学或中学,在英语课的课堂上只能说是尽量使用英语来教课,但避免不了少量使用汉语。.

TOP

回复 12#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谢谢和老师的提示“我的意思是学英语的要求是“单语”要求,就是说只要会用英语沟通即可;口译是“双语”要求,还要自如的切换,比“单语”过程复杂,要求高。”
在让HELEN接触口译前,我也是费过一番思量的,因为之前四年课外在英孚上课,课上培养的方式就是您说的“单语”要求,用英语学习,用英语沟通;而口译则要求双语即时转换。有些担心接触口译以后,对于英语学习的“干扰”。
一年多实践下来,觉得这个干扰还不是太大:
——在学校学习和回家做作业,即英语“单语”环境下,还是用英语在交流,包括口头对话和书面作文。
——在进行口译练习时,会转换到双语转换状态,听完英语、脑记记住句子主干、笔记记下重要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选词组句、然后口头输出。
我的体会,是英语“单语”学习,到了较为熟练掌握的程度,再进入双语转换阶段——翻译口译的学习。
人的大脑真的很神奇。.

TOP

回复 16#H爸 的帖子

是的,人脑真的很神奇!.

TOP

学习外语进阶:
母语——外语——母语思维,外语表达(外语初级,中级进阶)——外语思维外语表达(外语高级进阶)——母语思维与外语思维交互并以目标语表达。(双语至高进阶)。.

TOP

回复 18#heart 的帖子

有些绕。就小学到初中的英语学习而言,我设计的路径是:
听说读写——自主表达——双语转换
一家之言而已,是否有当,求证于和老师,不敢误人子弟。
下面我对照钟琬婷与小HELEN的学习之路,用的也是这套路径。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4 08:52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