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唐崇荣牧师 基督徒感情的圣化 十八、基督徒的渴慕(二)--渴慕神

唐崇荣牧师 基督徒感情的圣化 十八、基督徒的渴慕(二)--渴慕神

唐崇荣牧师 基督徒感情的圣化 十八、基督徒的渴慕(二)--渴慕神

十八、基督徒的渴慕(二)--渴慕神
讲员 : 唐崇荣牧师


晚安!时间过得很快,不久又过中国新年了,所以一下子又感受到岁月催人老,当然不是在你们身上,你们越长越壮,越长越英俊,越漂亮,我们就不是了。我刚才在想,从前我们小的时候,苏卡诺(Sukarno) 总统,哇!他四、五十岁,我们一、二十岁。现在呢?印度尼西亚的总统比我年轻好多。印度尼西亚瓦西德 (Wahid) 总统,知道吗?都比我年轻六个月,所以我们已经变成「老人家」了。但是每一次看到吴明牧师,我就感到非常佩服他,今年八十多少了?八十九了,哇!你们哪,你们如果不爱主,那你就非常非常羞愧了。
吴牧师照我知道,他住到地方到这里要一个钟头,要一个钟头,他有时还会赶过来。感谢上帝!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六十九都不知道。如果七十九、八十九,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感谢上帝!我们低头祷告:
「主啊,感谢你用你四周许多如同云彩的见证人围着我们,从历史,从你永恒的国度中间,主啊,你继续不断用你的恩你的爱吸引我们,也用许多的长辈在我们四周激励我们,启发我们,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感谢你!我们为今天的聚会祷告,求主预备我们的心,预备我们的思想,使我们从你的话,你至圣的真道,你活泼的圣言中间领取教训,领受亮光,使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路途,我们的事奉,我们的见证,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言语行为中间,看见主你真理给我们的力量。使我们所领受的,成为我们在事奉的力量,成为我们在见证的力量,成为我们在传福音的力量,也使我们的生命继续不断在你的恩典中间长进,直到见你面的日子。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感谢赞美,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名求的。阿们。」
我们上个礼拜讲了一个新的题目是什么?「渴慕」。我们今天照样讲「渴慕」这个题目。我们打开诗篇第四十二篇,我们来读几节上帝的话语,诗篇第四十二篇,我们来读第一节,一直念到第三节。我念一遍,以后大家一同开声来念:
「上帝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上帝,就是永生上帝;我几时得朝见上帝呢?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的对我说:“你的上帝在哪里呢?”」
我们大家一同来念:
「上帝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上帝,就是永生上帝;我几时得朝见上帝呢?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的对我说:“你的上帝在哪里呢?”」
我们再次低头祷告:
「主啊,你的灵怎样感动你的仆人,主啊,给他们所写下的圣经,成为历世历代的光照,我们感谢你,因为这就是你使人活着的话语,因为你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语。你已经用你的吹气把你的道赐下来了,求主用你的灵把这些已经启示的话放在我们的心中,把今天的聚会交托,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我们上个礼拜在这里思想「渴慕」这个感情。这个感情,是人生命很深的一部份,常常不自觉发生的,所以我们有一些的东西是我们不告诉人的,我们暗暗的在里面羡慕,盼望得到,然后我们苦苦等待。这种如饥如渴的感情,不是一件我们愿意随便与人分享公开的事情。那么,这些的渴慕,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如果没有圣洁的动机,如果没有真理的约束的话,这些的渴慕就可能串成大的灾祸!因为我们所要的东西,在我们的感情配上意志,再付诸行动的时候,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你要谨慎你的心所想的,你的思想所慕的,你所盼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因为你一生的果效是从心里面发出来的(参:箴言:4章23节)。
这些很深入的,很个人的,这个很深层的,里面的爱慕跟渴求的这些感情,是特别需要圣化的。有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就让这种感情发展到一个不能收拾的地步,等到酿成大祸以后,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这个感情是很特别的,因为上帝造人的时候与万物不同,所以人里面有一个饥渴的渴求,里面有很深很深的需要,是除了神自己去填满它,永远没有办法满足的。
为这个缘故,人就有一个无穷无尽的需要,无穷无尽的贪求,无穷无尽的饥渴,在使他一生中间,继续驱使自己去达到他要达到的目的,他所向往的理想,而这些就跟「几乎无限」的这个范围发生了关系。所以呢,这就表示人在有限世界中间,几乎有一个无限的需求,人在有限的范围中间,有一个无限的渴慕,那,这就变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上个礼拜思想到,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满足,他与动物又有什么分别呢?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他有一些的东西,直逼他,使他一直追求,一直向上,而这种向上求全,对绝对完美的境界的挑战,对自己需要的表达,这些都是人性很重要,很基本的一部份。所以呢,我们就应当在这件事情上,看圣经怎样的教导。
我们把圣经里面关于人的需要,把它做一个总归纳化,我想应当只有两个最大的范围:第一个范围就是向有限界无限的追求。第二、就是向无限界的无限的追求。那这两种你一划分的话,你就知道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哪一种是危险的,哪一种是很安全的。上帝本身是无限的无限的本体,上帝的本身是绝对的无限的本身,所以呢,上帝造人的时候,把人造在有限界的肉身,却有无限需要的心灵,所以人做人的困难,就从这里开始了!
我们想做人的困难是因为做人的女婿很困难,做人的媳妇很困难,做人的下属很困难,做人的长辈很困难,这些困难都是支离破碎的,是局部性的,是无关重要的整个大体性的困难﹔而真正的困难是,人被造在有限与无限的交界之中怎样生活的困难。你如果真正抓到这些最基要的,基础性的要点的话,那你就懂得怎样做人做得更好了。
我们是被造在有限界和无限界的交叉的范围中间,所以我们有一个物质的有限身体,我们却有一个非物质的,几乎无限的心灵,这才叫做「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我从整个系统神学的历史中间,看到我们许多的基督教的领袖的思想,所体会的,所解释的「上帝的形像」是相当相当自我限制,而没有回到圣经整个的总原则里面。
所以呢,在解释「上帝的形像」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天主教有很多的错失,是到了改教时期才被点出来的。那么,基督教对这个方面,当然发展到很高超的时候,最美好的解释就是归正神学的解释。那关于「上帝的形像」的问题,在中古时代有很多的神学家,曾经用哲学性的思考方式,来给我们一些的探讨,一些的解释。那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就认为,这个东西根本是一件已经失去的东西,所以我们讨论也好,我们解释也好,我们实在是在讲一件,我们根本已经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去了解。
但是归正神学就从以弗所书四章二十四节,找到了真正解释神形像最重要的三个层次。因为人是按照上帝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从这三方面就看到,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理性;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法性;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德性。「理性」功能是要思考真理的问题,「法性」功能是要思考公义的问题,而「德性」的功能就要过一个圣洁生活的问题﹔所以,这样,从理性、法性、跟德性的三个层次,去解释神的形象样式,这是归正神学在整个历史中间,一个很伟大的贡献,在其它的贡献之外,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贡献。
但我个人在归正神学的路线和整个传统中间,领受了这么多神恩典,这么正确的真理,这么伟大的解释,我还是不满意。所以我要从圣经的总原则去处理「形象样式」的问题,我们就产生一个突破 ---- 凡是在神中间<本性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中间都有影子的存在。我再讲一次,Everything in the attribute of God should be within human image, in human nature. 所以神本性中间所有的,人里面一定也有。神是永恒者,人有永恒性。神是创造,人有创造性。
那,这样,我们就除了有那一节伟大的圣经,给我们看到的三个范围以外,我们可以突破到从全本圣经看到,神形像的解释是还有许许多多丰富的范围在里面的。那,这些是所有的书讲神形像没有人这样讲过的。所以我在关于神的形象样式的问题,我要求的是突破传统,有一些圣经原意已经启发,而神学家在历史中间还没有发现的这个探讨。
这样,我把这些东西分享给你的时候,你们就可以把你的视野开广到一个地步,不但是伟大到,丰盛到一个超越了历史的境界,而且也没有越过基督的教训,因为这原是圣经所有的。
我相信我们华人的神学探讨,以后的任务还是大得不得了的!我们不能说把人派到外国去留学,就懂得一大堆的神学,因为有许许多多所有西方的先贤,先圣,在圣经挖掘出来的真理,已经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但不等于说人已经完全了解圣经。我们还可以继续不断在以后的世代中间,把圣经隐藏着前人,甚至西方权威还没有找到的东西,再继续不断靠着主的恩典,照着圣经,照着圣灵的启示,没有越过基督跟圣经总原则的范围之外呢,再找出一些新鲜的,更新于我们的,使我们可以更进步,也更靠近神心意的真理。愿上帝赐福给我们!
所以,这样呢,你看神是无限者,所以人有一个无限的需求,这也是神性的一部份。因为神是无限者,所以呢,神就把这个无限需求跟无限观念的本能,种植在人心灵的深处。人之所以为人,人有求全的心理,人有最高的理想,人有绝对的观念,人有要进到最完美境界的渴慕。所以这个渴慕呢,跟完全的本身就产生了关连了,这个渴慕跟意义的本身就产生了关连了。我们盼望达到更大更大的地步,那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领悟者,这个人就是奥古斯丁(St. Augustine,354-430)。
奥古斯丁在第五世纪的时候,他写了一本书,叫作《忏悔录》My Confession,《忏悔录》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作者,一个就是第四、第五世纪的奥古斯丁,另外一个就是第十九世纪的鲁索(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一个非常富有感性的思想家,在理性世代中间,点燃大革命火焰,推动整个热情的推翻帝王运动的一个思想家,法国人。
那这两本《忏悔录》,本质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把人带到亲近神,认定神,与神相对的存在觉悟的这个中间,而这个鲁索的这个《忏悔录》,不过是很平铺直叙的把他一生许多的过错写出来,变成了影响了写实主义,文学派系的一个先锋的这种人。所以这两本,一本是有宗教信仰,有非常深入的精神探讨的《忏悔录》,另外一个,就是一个现实社会,人性败坏写照的这个《忏悔录》,是完全不同的两本书。
那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的第一章最后,有一句话轰动全世界,在这一千六百年里面,继续不断刺激许多有识之士,有思想的人,也继续不断受文化的巨子,常常不断的引用。那一句话是什么呢?就是「上帝啊,你是伟大的上帝,你创造了我们,给我们一颗永无止息安宁的灵魂,直到我们回到你的面前,归回你,在你里面找到真正的安宁。」Thou art great God, and thou has created man with a restless soul, until we come and return to you, get rest only in you.上帝啊!你是太伟大的上帝,而你创造我们的时候,把我们造成一个永无止息,永无安宁的一个有灵的活人,那直到我们回到你里面,在你怀中,在你的里面,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息。
用另外一句话来表达,也就是我们无止无息,无穷无尽的渴求,永远没有办法得着报偿。我们有很多人,在穷的时候盼望有钱,「如果我成为一个百万富翁,我就心满意足了。」有哪一个百万富翁,不盼望成为千万富翁的呢?有哪一个千万富翁,不盼望成为亿万富翁的呢?有哪一个万万富翁,不盼望成为亿万富翁的呢?所以世界上有哪一个人曾经对这世界所能提供的,对他心中所追求的东西曾经满足过吗?这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就印证了奥古斯丁的那一句话,We are created with a restless soul.我们的灵魂是永无安宁的,永无止息的,直到我们回到你的里面,在你里面享受真正的安息的开始。
那这句话也提示了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所追求的,是在有限界呢?或者是在无限界呢?如果你是有无限的需要,无限的渴慕,无限的追求,而你所追求的目的,跟你所追求的范围,在有限界,那你已经搞错了!因为你用无限追求有限,有限就不能满足无限,所以你就无限痛苦,就无限不满足,无限饥渴。最后呢,因为绝望而死,因为什么?你永远没有达到嘛!你以无限追求有限,而这就是人生矛盾,很清楚的一个写照,这是整个文化很大的问题。
多少文人,死的时候是退居,离开烦杂的社会,隐居在山上,变成隐士而死。有多少的人在官场,在政坛,在整个政治社会中间,他非常不得意,结果老的时候,是悲苦而死,为什么呢?因为他所有的理想,结果没有办法实现。所有的要求,结果没有办法得到。所有的渴望,结果都变成失望,这就是人性的矛盾。上帝造人,把人造成一个永无止息,永无安宁的心灵,而这个心灵里面有一个空虚,大到一个地步,你把全世界放进去,都不能够填满,我们的心按物质的心脏来说,比我们的拳头还小,但你把整个地球放进去,还有很多空间。我们心小小的,什么东西放进去,我们都不会满足。为这个缘故,直到有一天,神自己进到你心中,神自己在你心灵的深处,得到了祂应当得到的宝座的时候,那个时候,神心满意足,你也心满意足,阿们?
你看到「成为我异象」那首诗歌,里面有一句话,「我心是你的殿,我的心是你的宝座。」而那就是真正了解到这一方面了。所以神形像的了解,应当突破,而在这些伟大的历史属灵领袖的著作中间,已经隐约暗示,他们对这些重点的了解,包括刚才我们所提到的奥古斯丁的这个伟大的词句,「神为自己造了我们,所以在我们里面预备一个空间,等到祂自己来住在里面的时候,祂才满足,你也才真正的进到完美的地步。」
所以我们要很清楚的分开来,我所追求的是有限界呢?或者无限界?在有限界中间,我的追求,乃是用了无限界的形像作为代价的话,那我正在走一个自我找麻烦的路线。
不但如此,在有限的东西,有限的物质,有限的世界里面,有一些的东西不能共有的,所以你的渴慕,会引起你很大的失望,你的渴慕和你自己的追求,就引起你很大的挫折感。为什么呢?因为那有限界中间,有许多时候是不能共有,不能共享,所以呢,有「私产权」的这个界限在其中。你渴慕别人的妻子,你一定绝望,因为那是别人的妻子。她是一个有限界中间,有私产权限制的东西,所以神就不许可你有对有限界的,有私产权界限的那些暂时的事物,寄予无限的盼望,显出你无限的渴慕,这是不可以的!
所以圣经就把另外一个渴慕的对象告诉我们,这个渴慕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无限界的神的本身,所以当你渴慕神的时候,你以无限的需求,去向无限者渴慕的时候,你怎样追求都不能被称为是贪心。你怎样渴慕都不能被认为是你野心太大,你怎么追求都不能被认为是犯法,或者是你越过你的权限,因为你是向无限界。这样呢?那些无限界中间,神愿意满足于我们的,那些就成为神应许的中间,我们渴慕可以达到的目标。这也就是人所共有,而且无穷无尽的追求,都没有办法使我们越过基督的教训,超越圣经的原则的那个正统的追求。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读的圣经。
「上帝啊,我的心渴想你,如鹿渴慕溪水。」有没有人因为他贪爱别人的东西而犯罪呢?太多这样的人了!有没有人因为渴慕上帝而犯罪呢?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你发现了没有呢?戴维看上拔示巴的时候,他就要把别人的私产权抢过来成为他自己有的。当他一这么做的时候,他的渴慕就变成行动,他的行动就触犯了神的义跟神的法律,又触犯了别人的私产权。所以,你看,这种渴慕是有罪的,这种渴慕是不对的。
当亚哈看见拿伯的田园,他起念头要把这地方占有的时候,他买不到,结果他就杀了拿伯,流了他的血,把别人祖传之地,据为己有的时候,先知伊莱贾就当面责备他,因为这是犯法的行为,这是神所不喜欢的事情。所以这些对有限界的渴求,以无限的动机跟无限的资格,无限的心灵去向有限界表示你的贪求的时候,你就有犯法的可能。但是你对无限的,神的应许中间的贪求,就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向那天上的,向那永恒的,向那看不见的世界,发出我们的饥渴,我们的追求。
为这个缘故,保罗说,「你们要思念那天上的事,不是思念那些地上的事」(参:歌罗西书:3 章 2 节)。耶稣说,「你们若饥渴慕义,你们就必得着饱足」(参:马太福音:5 章 6 节)上帝说,「你要向我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参:诗篇:81 篇 10 节)。这些话都应许,我们有一些的渴求,一些的需要,一些的祷告,是永远不会犯法,永远不会偏离真理的,那就是我们感情的圣化要达到的一件事情。
感谢上帝!当一个人真正需求,渴慕,祷告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宗教动机就产生了一个表达。所以你知道宗教性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就是脱离自我,然后在自我之外有所要求,这就产生了宗教性。所以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有突破的时候,他就要超越自己,他就要离开他的限制,要解脱他的矛盾,就进到一个更超越,更永恒,更有价值的地步,这就是宗教性的表达。
宗教性跟文化性,是神造人放在人里面,有关价值探讨最重要的两大范围。虽然在宗教性里面我们探讨永恒性的价值范围,在文化性里面,我们探讨了今世性的价值范围。在宗教性里面,我们探讨了不朽的,探讨了永恒的,探讨了对真理的领悟的最高境界。在文化性里面,我们探讨了今生的生活,从衣,从食,从住,从行,从生活中间的艺术,音乐,建筑,雕刻,美术,舞蹈.... 等等,这些范围怎样达到最美,最善,最真,最好,最圣洁的范围,那就成为文化高超的境界。
而文化的境界跟宗教的境界,有一个交叉的共同的范围,那就是伦理。所以在伦理学的范围上,成为宗教最低层次的生活的表达。最高层次的生活表达是敬虔跟敬拜,而低层次的生活表达,就是人与人之间应当尽的道德的责任,跟应当有的行为的规范,这个是宗教性低层次的表达。而伦理学成为文化性高层次的表达,所以到了文化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和平的社会,和谐的社会的时候,就要讨论到有关于伦理的问题。
那么,这样呢,在宗教性中间就有一个东西是超越文化的。那些对永恒者,对不朽的,对今世以外的,存在以外之事物的真正的渴求,那变成祷告。「祷告」就是渴慕的一个表达,「祷告」就是渴慕的一种实际的变成追求的方向的一个行为。所以在宗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不祷告的,在宗教里面祷告是很重要的一节,或者很重要的一个形式。所以呢,我们在信仰中间,表达了我们对真理的探求跟认知,在祷告中间表达了我们对自我的不满,对我以外之事物的探求,所以呢,祷告成为宗教动机。但渴慕就成为宗教的一个最深层里面的一个元素。所以一个人的宗教到底到什么地步,你就看他祷告些什么?一个宗教的价值多高超,就看这个宗教祷告什么范围。求神拜佛,为平安,为顺利,为发财,那是很低级的宗教。而很高级的宗教是使世界和平,是使人有公义,是使永恒的真理彰显在暂时的世界,是使人可以像神,荣耀祂,享受祂。
所以,这样呢,只求一己之平安顺利健康呢,那都是自私的宗教动机。而只求神的国兴旺,神的真理遍满世界,神的荣耀能够布满全球,而人的心可以归向上帝,这种渴求是很高超的渴求。这样,你把耶稣基督所教导的祷告,跟雅比斯的祷告一比较,你就知道《雅比斯的祷告》之所以能够洛阳纸贵,吸引千千万万人去探讨,因为这是低级的人生,盼望为自己的好处,来到神面前寻求祂的照顾,祂的赐福,祂给你扩张你的事业的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动机。而耶稣基督的祷告完全不是这样!耶稣教导我们祷告,是以「神」为中心。所以呢,以「神」为中心和以「己」为中心是背道而驰的。
我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教会只有两种,一种是以神为本的教会,一种是以人为本的教会。全世界的神学只有两种,一种是以神为本的神学,一种是以人为本的神学。全世界的宗教只有两种,一种是以神为本的宗教,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如果今天我讲的这一篇道,是从我自己做出发点来讲的,用我自己的观点来看的,用我自己的理性来解释圣经的,那我讲的多么好,是以人为本的一篇讲道。如果我讲的这一篇道理,是从神自己的启示做基础,从神的圣灵做思想的引导,从圣经的原则作为对神儿女的栽培,而使信众听了这篇道以后,心更归向上帝,更顺服圣灵,更真正亲近创造的主,更真正荣耀救赎的救主,那么,这篇讲章就变成神本的讲章,你明白吗?
你的教会是人的声音,钱的声音,或者神的声音?你的教会里面是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不是爱主的人做头呢?或是神所拣选的人在里面做领袖?所以神本教会,人本教会,一定要严厉的分开。神本神学,人本神学,一定要很清楚的分开。神本的宗教跟人本的宗教,一定要很清楚的分开,是因为质的不同而分开的,不是因为量的不同而分开的。照样,神本的祈祷与人本的祈祷,要很严格的分开来。
耶稣基督说,你们祷告要说「主啊,我需要你。」不是,「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你看到了没有?是神本的,「愿你的国降临。」不是「愿我的境界扩张。」看到了没有?完全神本的。如果你没有在这些原则中间真正受过训练,你可以热心得不得了,结果你是一个完全离开上帝的人。你可以在教会里面,好像滚瓜烂熟明白圣经,结果是一个钉死耶稣的法利赛人。你可以在教会里面被认为是很厉害,很被尊重,佩服,熟悉圣经许多章节的人,你却是断章取义,是利用圣经成全你心中,自己私心所定的,而你不是成全神心中所定的。所以呢,「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因为国度是你的,权柄是你的,荣耀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这是一个 theocentric prayer,不是一个anthropocentric prayer,这完全是一个神本的祷告,绝对不是一个人本的祷告。
我们听归正查经这第六年了,如果你没有听出这些要素的话,那你是浪费我的时间,我也是浪费我的时间。如果你们听明白了,有一天我年纪更大,我年老不能再来了,我就要对你说,那你们要决定,你们以后的信仰要怎么走,你们要不要有归正团契,甚至必要,神的引导,做一个完全以神为本的,重建归正教会。否则的话,你就一生一世走在错误的道路中间。求主引导我们!
那么,这个宗教动机就是从渴慕来的,那么,你的渴慕就变成你的祷愿,你的祷愿就变成你外在的追求。所以你的行动,你的思想,你的动机,跟你里面那个深深的渴慕,是没有办法分开的。你到底生命中间真正渴慕的是什么?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就从你祷告些什么事项就看出来了。这样呢,如果我们是用神给我们的形像中间那个无限性的功能去追求无限的本体,那我们的渴慕就对了,我们的祷告就对了。我们所求的竟然是那些必要毁坏的,必要过去的,暂时的东西,那么,我多么恳切祷告,也没有用!因为「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翰壹书:2 章 17 节)。所以你一定要重新整顿你的祷告生活,你一定要重新厘订,什么叫做祷告的内容,你要重新更新你祷告的心志,使你的渴慕更合乎神所喜悦的,更适合神为你定的目标,而让神所定的目标,成为你理想的对象,成为你渴慕的对象,然后呢,你就不会走错路了。愿上帝赐福给我们!
那么,从这些东西我们已经看清楚了以后,我们现在就正式提到了,我们应当渴慕的是什么?第一样、基督徒感情的圣化所渴慕的是上帝的本身,而不是上帝以外祂所造的万有。这个渴慕的中心点是神的本身。我们「渴慕神」,跟「渴慕神的赐福」是不同的两件事情。你「渴慕神的自己」,或者你更「渴慕神的恩赐」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你们要渴慕那更大的恩赐就是爱」(参:哥林多前书: 12 章 31 节),没有错的!你渴慕有医病的恩赐,你渴慕有帮助人的恩赐,你渴慕有传道的恩赐,这些都没有错的。但是赐恩的主,是比「主所赐的恩」更重要的。大家说,「赐恩的主」,是比「主所赐的恩」更重要的。
如果我们只要主所赐的恩,而不要赐恩的主,我们不是一个跟随主,也不是一个尊主为大的人。虽然,我们口里称祂为「主啊!主啊!」主说「你的嘴唇亲近我,你的心远远离开我」(参:以赛亚书:29章 13 节;马太福音:15 章 6 节;马可福音:7 章 6 节)你明白吗?所以我们今天到主面前来,我们到底渴慕主的本身,或者渴慕主本身之外的事?我们到造物之主面前来,是要造物之主,或者要主所造的万物?我们到赐恩之主面前来,是要赐恩之主的本身,或者神本身以外所赐的恩呢?
如果一个你所爱的人,你爱她,你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而他结果只爱你给她的东西,而不爱你的时候。你感到这个爱有意义吗?你明白了吗?你因为爱她,所以你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你爱她,你买金钢钻给她。你爱她,你买手镯给她,把最贵的东西都给他。而结果有一天你说「我很爱妳,我愿意跟妳结合,我们一同走这条道路。」她说「我要的不是你,我要的就是那些金钢钻,那些手镯,那些漂亮的,好的服装,那些巴黎的时尚的物品,那些世界最贵的手表,我这个都要。我根本不是要你!我之所以跟你做朋友,就是要那些东西。」我想你回去没有自杀就感谢主了!你才知道这个人所要的,原来是你以外的,身外之物,不是你的本体,不是你的本尊,不是你的自己。
照样,我们今天的渴慕,应当回到戴维这一句祷告:「耶和华我,我渴慕你,如鹿渴慕溪水。我终日流泪盼望见到你。」这种对神本体的爱慕,是最伟大的渴慕,因为这是以被造的无限心志,向创造者的无限本体的一个渴慕,这是圣经记载的。你渴慕那无限者的本身,你向这个无限的主体,创造万有,赐下一切恩惠的主,发出的渴求跟祷愿,绝对不会犯法,绝对不会失望,绝对不会有差错,这是第一个渴慕。
第二样、你要渴慕上帝的道,上帝的真理。这是渴慕的第二点,渴慕明白主的真理,渴慕明白主心中的话语。因为神是真理的本体,神是智慧的源头,神更是启示者的本身,所以当祂用祂的智慧跟恩典,用祂无穷无尽的丰盛跟能力,把祂要人知道的事启示出来的时候,那,那些明白神启示的人,就有福了。
我相信我们常常以为基督教就是这样,圣经就是这些,反正我都听过了。这是很幼稚,很愚笨的人所讲的话,但他们不知道。今天我从香港旅馆,坐出租车到飞机场去的时候,那么,就在这个半路中间,我传福音给那个司机,这是我的习惯,所有我不认识的人,我有机会,我要讲一些福音的道理给他听,所以我传给他的时候,他说「啊,基督教,听过了。」唉呀,我就知道他正在讲他已经知道了。
我们在真理的面前,是越久越感到自己还可以知道的事情太多,还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那些一听一句,就说「我听过了。」「我早就知道基督教了。」而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因为他听过了嘛!他知道了嘛!我说「你听过什么?」「啊!」他说「宗教是什么,宗教不过是一种思想的思维工作,这个思维功能呢,不过是身体的一部份,而身体是实体,思维是附属于身体的。」诶,竟然一个司机讲出一些哲学性的话语。「那我告诉你。」我就对他说,「这句话就是唯物论哲学里面对宗教的看法。」他说「对。」所以我对他说,「如果我们说,宗教是存在里面的一个思维功能而已,那么存在的本身,跟思维功能是两件事。思维功能附属于物质的本体的话,那这种唯物论的看法的本身,是不是一个思维?」他就乱了。你懂吗?你把这个人的思维当做是一种非存在的本体,不过是存在本体的附属品的话,这个本身是一种思维产生出来的结论,这个本身是不是一个实体?他说「物质是实体,思维是附属的。」我说,「唯物论的看法,存在决定思维,而存在基于物质,所以物质决定思维。」
那我从前是读唯物论的,我是受共产主义影响很深的人。那反过来说,唯心论的人说,「思维决定存在,而思维不附属于物质,而思维本身是一个自我独立存在的本体」,这个是唯心论的看法。那基督教是唯心论的吗?基督教是唯物论的吗?唯心论不是从神启示的,唯心论是柏拉图 (Plato 427-347 B.C.) 想出来的。唯物论也不是神启示的,唯物论是德谟克拉脱 (Democritus, 460-370 B. C.) 想出来的,这两派的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拉脱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用最小的成分的原子做基本单位,然后聚集越多就变成大,聚集的少就变成小,聚集的很松就变成很大的体积没有实质,聚集的很结实就变成体积很小,很有实质。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把每一个原子中间的中子,你懂吗?中子是原子中间一粒中子,叫做中子嘛,在中间的叫「中子」。把分子中间的原子,原子中间的中子,中子中间的介子,质子,....再讲下去就变成孙子,元孙....。那么,把那一个小小的中子把它拿出来,把它集合变成一个汤匙大的东西的时候。那我告诉你,一汤匙的东西,你不要以为「我就拿起来」,就能拿起来,为什么呢?那个中子,单单中子结合在一个汤匙,重量大概是一万一千五百公斤,所以你用几百个人都不能把那个汤匙拿起来,你才知道重量是那么大。所以呢,一个分子中间的空间太多了,中子占的体积小得不得了!你明白吗?
这样呢,胖的人,实质不多,就是很多的水分和空气在里面。那么,有一些人个子小小的,很重,因为他骨头特别大,里面特别结实。今天我不讲物理学了,我就告诉你一点点这个质量之间的问题。
那么,我跟他谈,刚刚谈到那边的时候,已经到飞机场了。那我说,「耶稣基督爱你,我为你祷告。」他说「不必谈了,我已经听过道了。」我不知道他从前听几次,而听了那几次是谁讲的,那讲的人到底讲些什么?而讲的时候他懂多少?而是不是讲的程度比他差?或者讲得程度比他高他听不懂。反正他说「我已经听过了。」一个人听上帝的道要听多少才明白?你们从来没有想过听希伯来书要四、五年,对不对呢?你听完了你才发现,从前我以为我很明白圣经,哪里好意思。对不对呢?等到你越听的时候,原来圣经是这么丰盛,这么深入,这么伟大,这么高超,那么你就产生一个 paradoxical effect,就是呢,反合性的效应。什么呢?越有学问的人,越感到自己没有学问。大家说,「越有学问的人,越感到自己没有学问。」越感到自己很有学问的人,越不懂什么叫做学问,大家说「越以为自己很有学问的人,越不懂什么叫学问。」
那么,这些事情就给你想象,啊,怪不得中国人说,「学也无涯,生也有涯。」等到涯到涯边去,发现无涯还在很遥远的地方。月亮明明在山上,等你的脚踏上山顶的时候,发现月亮不在山上,月亮在天上。而「山上」跟「天上」,同样「上」,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上」,那个「上」是真正的上,这个「上」是下面的上。完全没有关系,对神的道,应当这样去体会。
我传道已经差不多三万次,我上台已经差不多三万次了,我能告诉你什么?我只能告诉你,我越讲道,越发现自己懂得太少;我越讲道,越发现神的道无穷无尽。所以你渴慕什么?你渴慕神的本身,因为祂是无穷无尽的无限的本体,祂是超越受造之万物的造物之主,祂是超越一切所赐下的恩典的恩赐的源头,祂是超越人间所有的哲学家所提出来的智慧的智慧的本身。祂是启示者,祂是智慧者,祂是公义者,祂是圣洁者。所以你的渴慕,第一,向神渴慕。第二、向祂所启示的真理去渴慕。渴慕主的话语,渴慕明白主的真理。
好,我盼望你们每一个人要养成思想上帝话语的习惯。而思想之先,不要先假设你的创造性,或者你的创造力可以使你一思考就明白很多的道理。你要先在众传统的权威的下面受教,思考,领受,体会,醒悟,然后产生了与传统相结连的信仰,再加上更深入的独立思考,这是很重要的。
今天凡是有创造力的人都走错路,因为他们不要传统。凡是跟传统走的人,都太死板,因为他们不要自我思考。所以,怎样在这两件事配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每一个个人在神面前当尽的一个使命。就是怎样尊重传统,Appreciate the heritage. Appreciate the guidance of the Holy Spirit in the history. Appreciate all the achievement of the ancient fathers. 然后你尊重教父传下来的,正统的遗传,正统的信仰传承之后,不要忘记,Holy Spirit is still guiding us into the Bible, not depart from the Bible.圣灵继续不断引导我们进入圣经,不是跳出圣经。这样呢,一方面承受尊敬传统,一方面,发挥我们创造的功能,创造性的想象可能,空间,我们就这样结合以后,教会就有前途了。愿上帝赐福给我们对真理无穷无尽的追求,对上帝的道,无穷无尽的渴慕,这是第二条。
我把这一条特别用一个名词来表达,这叫作「真正的谦卑」。谦卑是什么?谦卑是人讲什么话你都听吗?那不是谦卑, 那是奴才,那是yes man,人家讲什么「对对对对.... 」, 人家讲什么,「对对对.... 」无论人家什么都对,那么呢,这个「对」就是非绝对之对,
这个对是符合不同意见之对,这个对是妥协于真理的对。
有一个丈夫,两点才回家,他太太急得要命,后来问他「为什么这么迟?」「执事会开会,我们讨论一些事讨论不完,到一点半才结束,我回到家就是两点。」「真的吗?」她打电话问别的执事。「是啊,别的执事也刚刚到家。」所以她就放心了,放心了以后她就问他,「执事会讨论什么?到底讨论什么事,你会讨论到这么晚?」他说「教会分成两派。」教会分成两派是很多教会都经历过的事情,这个是人之常情,也是教会历史的常情。所以呢,A派说B派错,B派说A派错,两派一直争一直争。他太太听,这个太太就说「那你站在哪一派?」他说「A派那些人也我认识,B派这些人我也认识。」「你站在哪一派?」她很怕丈夫跟这派发生问题,那么以后她到教会去又不知道要听丈夫的,还是听别人的。所以她问,「你的意见怎么样?」他说「我就听A派讲,讲完了以后一大堆,我才知道从前我不知道的事情,原来这么复杂。」「那你怎么讲?」我说「对对,你们对的。」「啊,你说A派对,那后来B派怎么样?」「B派大发脾气,你不要听一面之词啊,原来是这样,这样,这样....。他又再讲,讲一、两个钟头。」「后来呢?」「我说,我就说B派也对。」
「他太太说哪里有这样的事,如果A派对就是B派错嘛!如果B派对,就是A派错,怎么会A派也对,B派也对,怎么可能两个都对?」他听完了,他对他太太说,「妳也对。」这个叫作「相对主义」你懂吗?这个相对主义,就是没有绝对,所以你不必对他说什么叫做绝对,「这个是真理,那个不是」,因为没有可以讲的。当你讲出一些道理,我听,「诶有道理,对对对。」别人再讲与你不同的相反的意见的道理,我说「这个也对。」那你说「怎么可能两个都对?」「是啊,怎么可能两个都对,啊,你也对。」所以什么叫对,叫做相对。「相对」差不多等于什么都不对。而什么都不对,又好像什么都可以对。什么都可以对,其实什么都有不对,而不对,就好像又有对,那这个全部对好了。今天有很多这样的传道人,所以他不能对你说,这个不对,他不敢对别人说,「你这样做不对。」这些传道人是 market oriented servant,他们不是 the servant of God, the servant of truth.
有一次,一个人讲讲讲,讲了一些话,我说「我的看法不一样」,他说「你不谦卑!」他就责备我了,我就问他说「什么叫做谦卑?」「谦卑就是要听话。」「哦,听你的话是吗?听你的话叫做谦卑?」我说,「我不认为是如此。」谦卑是什么?谦卑是对真理无穷无尽的追求,谦卑是从来不满足自己所已经达到的,You never satisfy of your achievment. You always longing for the unceas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truth. 对真理无穷无尽的追求,这是谦卑。对自我从来没有感到满足于自己成就,这个叫做谦卑。Amen?
今天我们渴慕什么?我们心中所渴求的,我们外面所祷告的,我们宗教的动机里面的方向是什么?「主啊,使我明白你的真理,越明白你的真理,我越懂得怎样处理人间各样的困难,越有你的智慧,我越不容易掉进错误的陷阱中间。越有主你给我全面真理的教导跟了解,我越不可能被人利用。」
今天我们吃饭的时候,宋文胜弟兄就提到一句话,他说,「最近国家地理杂志 (National Geogrpahy)又重新探讨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的「进化论」的问题。达尔文年老的时候,他很惊奇人把他的理论当做宗教一样的来传。」而他这句话,我早就念过了,就是一个 Lady Hope,这个苏格兰的宣教士,来访问他的时候,他讲,原文是这样讲的,「 When I was a young man, with unformed ideas. I throw out all the quaries and miracles, and setup 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As an astonishment to me, now people make it a religion. And It is now spread like a wild fire.」「当我年轻,没有非常好的思考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怀疑,我放弃所有的所谓神迹,所谓的那些超然的事情,我就奠定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然淘汰」的这个「天演」的学说。我想不到,如今令我惊奇的,人把我的理论当做宗教来看待,而它已经像野火遍地燃烧到不可收拾。」这是达尔文。
当人问葛理翰 (Billy Graham, 1918-),「你年纪一大把了,你对你这一生有什么反省?」的时候,他对自己如果有可能重新好好研究神学,他自己探讨,「如果我能再重头的话,我要好好研究神学。」这是布道家的悲哀,太多布道家不懂,特别是不懂归正神学,就以为自己被上帝大大重用。因为他们以群众的多数,来显明自己是神所重用的,结果呢,神学的差错,产生了许多讲道中间的差错,是自己没有觉悟的。
第二样、他说,「有一件事情,就是人在我出名以后,很多人想要利用我。」很多人以为他们是可以利用我,这是年轻人要注意,要学习的一件事情。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有很多很多人要利用别人,有很多很多人,他们要在别人已经成就的事情上,来建立他们自己的渴望,我们要非常谨慎。我们现在渴慕神,渴慕神的道,要以无穷无尽的追求,谦卑到上帝的面前,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懂很多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很多了,千万更不要像刚才那位司机说「我听过了!」我们要以谦卑的心志继续不断渴求。
我每一次讲一篇道,再讲第二次的时候,内容就不一样了!你们可以买新加坡的,整本感情圣化已经全部印出来的文字记录,你会发现每一个题目在台北讲的时候,会比那边详细差不多两倍,而且有很多的事,很多的要旨,很多的重点已经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真理本身是无穷无尽的。
我从前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听我一个爱尔兰的教授讲一句话,他说,「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1703-1791) 曾经提过一件事情,一个传道人没有把一篇讲章讲八十次,他根本不知道那篇讲章里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吓了一跳,讲八十次?有哪一个执事部,许可他的牧师把一篇讲道讲八十次,没有把他开除掉的呢?没有这样的执事的,没有这样的教会的。要不要,今天讲,明天讲,讲了八十次,一年半以后,一年才五十二次嘛!对不对。那么,一年半才多少啊?就差不多八十次了,那么,要不要一年半听一篇道理?不可能。有哪一个牧师有机会,同一篇道有八十个教会请他再去讲呢?也不可能嘛!但约翰‧韦斯利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当你真正把一样的东西再讲,再讲,再思想,你发现里面的奥秘,真是丰富到一个地步,不是我们有限的知识可以把它限制,或是把它垄断的。所以我们要继续不断,如饥如渴的谦卑的追求上帝的道。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我们所求的,所渴慕的是什么?是神的国跟神的义。这应当成为我们祷告的基点,我们的祷告的最重要的前题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愿你的国扩张,愿你的义被建立在地上的社会中。」上帝对耶稣基督,做了一个非常欣赏性的赞美,被记载在以赛亚书第四十二章,「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我所喜悦的」(参:以赛亚书:42 章 1 节)「看哪!」祂巴不得人认识祂的儿子耶稣基督,祂巴不得人知道圣子是怎样事奉的,所以「你们要看他。」天父说,「看哪,我所拣选的。」约翰说,「看哪,上帝的羔羊。」彼拉多说,「看哪,这个人。」 Ecce Homo. 拉丁文,所以圣经里面叫我们看耶稣的有三种声音,一种是圣父的声音,一种是耶稣的先锋约翰的声音,一种是那些抵挡主的人,彼拉多的声音。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看。当上帝指着耶稣夸口,来对世人介绍,褒扬祂的圣子的时候,里面有一句话说什么呢?「他要在地上执行真理,执行公理,直到在地上执行公义他才罢休。」「他不喧嚷,他不扬声,街上也不听见他的声音,他不吹灭,他不折断,他自己不灰心,他不丧志,直到在地上设立公理」(参:以赛亚书:42 章 4 节),这就是真正的渴求。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主啊,愿你的国降临。」「主啊,愿你的义,愿你的旨意,愿你的真理行在地上。」如果我们有这两个重大的心愿,这就像耶稣说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你们所需要的,祂就加给你们」(参:马太福音:6 章 33 节)。不是「赐给你们」。「赐给你们」是刚刚好,「加给你们」是丰丰富富的。你懂吗?一个「先」,一个「加」,大家说。一个「先」,一个「加」。这个「先」是时间性,这个「加」是分量性。这个「先」是本质的问题,这个「加」是程度的问题。
圣经里面有一些字的呼应,隐藏着很深的道理在里面。「你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那么表示你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你的祷告是以神为中心,所以你看,主祷文的前面几句,后面几句,「都是神的国」,「神的名」,「神的荣耀」,「神的能力」,「神的旨意」。然后呢,中间有「我们所需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祷告自己的需要,应当在祷告神国度的扩张之后。孔子说呢,「事有始终,物有本末,知其先后」则什么?近道也。你把圣经里面的「先」跟「后」把它找出来好不好?「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参:约翰壹书:4 章19 节)先后问题,「你们要先求祂的国,祂就把你们需要的东西加给你。」先后问题。「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参:罗马书:1 章 16 节;2 章 9-10 节),先后问题。给你一个功课好不好?写一篇「圣经中间的先后论」好不好?啊,你就看到很多的智慧隐藏在其中了。
感谢上帝!先求祂的国,为什么呢?以神的心优先,以神的国度优先,以神的旨意优先,以神所定的计划优先,你的渴慕一定不会错。我们今天常常把别的东西放在神旨意之上,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神所应许之上,把自己的欲念放在圣灵引导之上。我们没有发现圣灵与情欲相争,情欲与圣灵相争。我们太体贴肉体,我们太顺从情欲,然后我们把这些次要的优先,把神要的东西把它放在其次。我们把许多物质的优先,把心灵的放在其次,把有限的当做优先,把无限的放在其次,这样颠倒是非,颠倒次序,使我们变成一个被神丢弃的人,不能被上帝使用。求主可怜我们!这个是第三样。
然后「主啊,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义被宣扬在整个世界的中间。」一个先求神的国,先求神的义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单单这一句话,我们可以讲另外一篇的道理。而我告诉你,「国」就是权柄所在,「国」就是权限范围,「国」就是神的能力的疆界,在神的国度里面,有神的权柄运行在人身上,有神要你达到的境界,有你对神绝对的顺从,这个叫做「国」。「义」是什么?就是神性在人身上的执行,神性在人身上的命令,运作,这个叫做「上帝的义」。因为撒旦的国度是以罪做为治理原则的,而神的国度是以义做治理原则的。所以当你说,「主啊,愿你的义被彰显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我要照着你的本性去行事,我要照人着你的本性受统治,我要照着你的本性来受你的支配,你的义在我的身上。你先求神的国跟神的义,你所需要的祂就加给你。你要这样祷告,你要这样渴求。你先求神的国跟求神的义,你就是盼望祂的福音广传,盼望祂的国度扩张,盼望祂的真理被接受,盼望祂的子民被称为义归向上帝。这样,你先求上帝的国和祂的义,这就变成我们渴慕的第三大范围。
今天我再讲另外一样我们就要结束了,第四样、你要渴求上帝的面,渴求上帝的能力。Long for His content and His power. 这是今天教会最需要为戒,也是最缺乏的一件事情。我老实讲,我多次讲,我再讲一次,对全世界神学院所已经做的工作,我极度不满意!对许多神学生毕业的时候的表现,我极度不满意!为什么呢?我不是妒忌啊,是极度,very very unsatisfy。为什么呢?因为许多的人,他毕业的时候,拿了学位,得了知识,没有神的面跟能力在他身上。所以今天的教会荒凉到这个地步,今天的讲台有知识,没有与知识相等的能力。今天的讲台有许多的内容,没有与内容相等的信息。今天的讲台有许多人为的方法,没有与这些方法相等的那些丰盛的生命的供应。所以呢,我们看见,神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要寻求我的面,以及寻求我的能力」(参:诗篇:105 篇 4 节)。这句话应当成为每一个教会领袖,每一个站讲台的人,每一个事奉主的人,每一个传福音的人真正追求的目标。
「主啊,我寻求你的面。」一个看见上帝面色的人,他不会随便乱来的。一个清楚上帝眼睛所表现的心意的人,他不会强求自己所要的,他不会继续不断偏重自己的要求,因为他看见上帝的面,他也知道神要的是什么。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看父亲的面色,他马上,不必讲话,他自己改变。
今天教会没有办法改变,没有办法更新,因为我们只看见人的面色,我们没有看见上帝的面色?今天有许多的传道人,他们讲来讲去,他们讲的是人的常情,是人的知识,没有讲出神能力的性情。当神的能力在一篇讲章里面运行的时候,知识变成信息。当神的能力在一个人的口中发挥的时候,祂的话刺入人的心。当神的能力与一个人同在的时候,他责备就变成审判台,他安慰就变成一个温床,医治人的病。当神的能力充满一个人的时候,他站着的时候,你看见有敬畏的灵在他的身上。他讲的时候,你看见有启示的灵在他身上。他传福音的时候,你看见有拯救的灵在他的身上。能力是很要紧的。
我请问你,台湾这几十年出了几个布道家?台湾出了几个奋兴家?你不要对我说,「我们不需要奋兴家,我们不需要布道家。」周联华曾经说,「中国教会要复兴,布道家要死光才能复兴。」后来上帝罚他,就给他做布道家。当葛理翰 (Billy Graham, 1918-)来的时候,选他一定要做翻译员,所以他不得不一定要注意布道家做什么。以后呢?蒋介石死的时候,全省的人知道他是总统的牧师,就叫他开布道会,他就开始注意要怎么布道。他讲过那一句话,「布道家死光,教会才会复兴」是因为他对当时很多的布道家很失望,这些布道家都是story teller,都是群众心理的刺激者,都是专讲故事煽动人心的。所以他讲那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一句话无形中就把布道者,对群众工作的布道者的身份,把这个名称同样的把它弄坏了!那些坏的布道家,弄坏了这个尊贵的名称,你批评布道家的时候,你也把这个名称当做可批评的,你也弄错了。
耶稣是群众布道家,为什么个人布道是好的,群众布道是不好的?有没有个人布道乱讲的?有没有?有没有群众布道乱讲的?有没有?你不能因为布道家是不需要的,因为有一些布道家不好,就轻看这个职分,因为圣经里面有许多伟大的传道人,都是群众布道者。保罗是,彼得是,耶稣是,施洗约翰是,他们都在群众千千万万人面前讲上帝的道,要点是他讲的对不对,讲的是不是真理。不是这个职分可尊重,可羡慕,或者可以随便糟蹋,随便批评,是这个问题。
现在我再问你,正统的,好的,有能力的,台湾这几十年产生过多少布道家?产生过多少大有能力,振奋整个社会的人?今天我已经不是一个年轻人了,我讲话也很不客气,但我要告诉你,我很盼望这五年里面,我还没有死以前,还没有更老以前,看见很多的人起来接替我的工作,不是单单喜欢听我讲道。你以为很多人来听我讲道我很欢喜吗?我二十多岁就对两万人讲道了,你们这样小的聚会,对我来讲根本不是太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听了两年、五年、十年最后对我说,「哇!你讲得很好,我们还是来听。」我是不满意的,因为我不是要越来越多人来听我,欣赏我我就满足的,我是盼望更多人走这条路,更多人比我更勇敢,做比我更大的事情,这是圣经的原则。
我到了六十四岁那一年,还在你们这里开儿童布道会,这表示,我从十七岁儿童布道到六十四岁儿童布道,没有人接替我的工作,你想我会好好死吗?我会眼睛瞪着大大看着你死,你不要笑!这是很痛苦的心意,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欣赏、接受、享受我讲的道,但是没有人说,主阿,愿感动他的灵加倍感动我。你们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试试看我要来开儿童布道会,召集一千个孩子对他们讲。
当宋尚节在东北讲道,叫大家同声开声祷告的时候,那天晚上,一个西方的牧师对他说,明天你们不可以再布道了,给我走!你们整个布道团搬到别的地方去,我不赞成你们开声祷告。他们到第二个城市,一点不妥协,照样再叫人祷告,大家同声祷告,而人家问他说,为什么祷告不能够安安静静,一个人祷告,要所有的人祷告?宋尚节记志文回答一句话:「如果一千多个人,一个一个祷告,要到几时大家才有祷告的机会?如果我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每一个人都祷告,大家不是都出声,都祷告,都学习祷告,教会就这样复兴起来了。」你在西方没有看到全体开声祷告的事情,这个是从宋尚节、计志文他们开始的,这是中国教会对世界的贡献。西方归正教会也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有这样的事情。这个是从中国一九二五到二八那几年开始的。
那我问你,这是圣经根据吗?是。圣经有这样讲吗?有。在哪里?使徒第四章最后一段,「他们同心,同声,大声说,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啊!愿你使我们放胆讲你的道,使人知道你是创造天地的主,使人认识你的圣仆耶稣基督,明白祂的福音。」所以这个众人开声恳切祷告是圣经的,但西方没有发现,我们中国的布道家宋尚节发现了。这样,当西方的宣教士没有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把福音传给十八省的中国人的时候,伯特利布道团在三年半的时间,走了中国十八省,使千千万万的人,归向上帝悔改信主。这样的人在哪里呢?我们今天神学院,产生了很多的学士、硕士、博士,但是没有产生几个大有能力震撼时代,领万人的心归向上帝的神的仆人。
当有一次我坐飞机到了明尼苏达的双子城 (Twin City) 以后,我再坐几个钟头的车到一个地方去,叫作罗切斯特 (Rochester)。罗切斯特美国有两个,一个在明尼苏达州,一个是在纽约州。我去的时候找谁呢?找薛华 (Francis Schaeffer, 1912-1984) 的太太。薛华的太太在薛华死了两年以后,我去访问她。访问她的时候,她请我吃饭,她请一个中国人到她的家,替我煮五道中国菜,然后好像外国人的宫廷,第一道什么菜,第二道什么菜,先放在那边给我看,这是很大的盛意。薛华是世界名人,他的太太接待一个中国传道人,我到她家去。吃完以后就给我看薛华写书的那个台,薛华书桌后面的那个钟两百年,「滴答滴答」。
她说:Stephen, my husband always call my children to come here, and then say be quiet, let's listen to the tick tick sound of the old clock. And then when everybody so quiet, tick tick to be heard by the whole family, and he says that is time, do not waste your time. 然后她再给我看,在他书桌后面有几张的图画,是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的,是加尔文 (John Calvin, 1509-1564) 的,是伯撒 (Beza, Theodore,1519-1605) 的,慈运理 (Zwingli, Ulrich, 1484-1531) 的。 她说,这都是 reformer,都是归正运动,改教运动这些伟大的人的照片。
然后再把我带到前厅,找了一架史坦威 (Steinway) 的钢琴,她说 This was my wedding gift, send by God to me and my husband, only delayed for 32 years.「上帝迟送来的结婚礼物,是三十二年以后才寄到的。」「为什么?」她就讲故事给我听;她看见有人要卖钢琴,她就照着电话问,「我要买你的钢琴,请问多少钱?」「Two thousand dollars,两千块。」她说,What is the brand? 史坦威,是很好的钢琴。她说,O.K. but I don't have so much money to buy your piano.「How much can you offer? 」「I have only 500. 」她是神的仆人,没有多少钱,「我有五百块。」「 Forget it. 」「碰!」就把这个电话放下去。
过不久以后,那个人再打电话来,「How much do you offer now? Can you go up?go up? 1,700? 」「no, I have only 500 dollars. 」「Forget it.」再放下去。但是那个钢琴一直卖不掉。所以结果后几个月再打电话。「Can you give some up? 」「Now, I have only 500 dollars.」「You get it.」「我就卖给你好了。」然后就把琴送到她家里来,她一看,是她结婚的那一年的产品,是三十二年前的产品,她说「主啊,这是我结婚的礼物,你只迟三十二年才送来就是了。」
500 块买史坦威,全世界历史只有一次,从来没有史坦威钢琴「你要不要买?」史坦威钢琴三脚琴,我也在上面弹了一些。以后她带我去,带我去哪里?看她丈夫的坟墓。所以我就以很敬虔的心,很尊敬这伟人的心,到罗切斯特的那个坟场里面,看见薛华几年几月几日生,在哪里生?几年几月几日死,在哪里死。他是庇荫所(L'Abri Fellowship) 的创办人。他是很伟大的护教学家,他是在五十年代兴的一大堆知识分子,从无神论变成基督教的一个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使徒”,有使徒功用的传道人,我很尊敬他。在坟墓面前,我静默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一同上车。
当我们快要回到她的家的时候,她说一句话,「 Stephen, pray for us United States. We produc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Ph.D. from our university and seminary every year. 」「为我们美国祷告,我们美国产生了千千万万博士从神学院,从大学里面出来。」「But not even one heros fighting for the Kingdom of God. 」很多神学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个是神国度里面英雄的奋斗者,他们都是有了知识,好好做传道,但是在神的国度中间奋斗的人,我没有看到。
今天晚上我问你,台湾的教会要不要有前途?这五年多我到你们中间,我唯一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从起初就用这么小的地方。我的市场不是这么小的,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听道,可能吗?你们没有带人,你们没有雄心,因为你里面没有渴慕,渴慕神的国扩张,渴慕更多的人领受真理,渴慕更多的人与我一同分享上帝的道。所以我告诉你,如果主许可,我们可能三月份,或者四月份,要找更大的地方,发展这个查经的工作。如果发展不成,可能我就宣布结束,不来了!我们不能让神的工作就在我们的满足之下停滞不前,我们一定要更大的渴慕,更多的追求,敢更大的心向上帝打开来,让神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蒙恩,我们站起来祷告。
(唱诗: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
「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我众罪都洗清洁,惟靠耶稣宝血。」
我们求主圣化我们的感情,我们求主给我们的渴慕定一个新的方向,求主给我们在以有限者对无限者的追求,给我们有无穷无尽渴慕的心。我们求主给我们不是在有限界中间,为追求必要灭亡的世界,必要过去的情欲而付上代价,乃是用无穷无尽渴慕真理的心,来渴求无限的上帝所给我们无限的真理,给我们在祂的国度,在祂的义里面被建立起来。更给我们一生一世渴想见主的面,更得着祂的能力。我们大家开声祷告,我们每一个人恳切开声,为这些伟大的目标来祷告,大家开声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我们赞美你,因为你的恩你的爱,你对我们说话,你向我们施恩。主啊,你给我们在你的面前,可以一生一世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渴慕,就是照你心意中间为我们定的,为我们所应许,为我们所赐下的,你自己永远的计划,我们把一切荣耀归给你!我们不愿意在物质界,有限界中间,花去我们无限的追求。我们愿意存着主你给我们追求的心志,向你自己的本体,向你自己永恒来追求。主啊,我们愿意享受你,我们愿意认识你,我们愿意继续不断在你真理中间得着造就,得着长进。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我们把一切荣耀归给你!求主你施恩,求主你赐福,你与我们同在,我们感谢赞美,求主垂听,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圣名求的。阿们。」
我们盼望这个查经可以使更多的人蒙恩,更多的人听见主的话语,我们应当做什么,求主带领我们,我们大家恳切开声祷告!我们也为到我们中间应当有一些更大的,更伟大的,更合神心意,更完美的传道人,在神的恩典之下,兴起在台湾的地方。求主兴起工人,求主兴起布道者,求主兴起奋兴者,求主兴起神学家,求主兴起查经的。我们大家开声,求主兴起祂的仆人,扩张祂自己的国度,我们大家每一个人开声祷告:
「主啊,我们在你面前为到你的国,你的家,你的工作,也为到这个查经的聚会来祷告,主啊,求主兴起更多的人,你在我们中间显出你的同在,显出你的能力。你没有撇下我们,你没有丢弃我们,主阿,你与我们同在,给我们用信心来仰望你,给我们用信心为你争战,给我们用信心向你呼求。求主怜悯赐福,使我们在你面前蒙恩,使更多的人与我们一同蒙恩,使许多的人从你的真理得着亮光,得着主你自己的造就,得着主你自己的劝勉,得着主你自己的栽培。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我们感谢赞美,求主垂听。求主也从台湾兴起合你使用的工人,使许多人把你的福音广传,把你的教会振奋起来,为你的国度争战,为主你自己的国,为主你自己的义,献上自己。主啊,你与我们同在,感谢赞美,求主垂听,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名求的。阿们。」
当我们低头闭眼睛的时候,我要奉主的名问你,哪一个人你说「主啊,我愿意渴慕你,我愿意寻求你,我们也愿意被主你使用,成为你合用的器皿,成为你手中勇士的箭,成为你国度里面的精兵。」有谁愿意等候主的差派,顺服主的引导,一生一世全职奉献做传道的工作,有这样人请你把手举起来。有哪一个人?感谢主!感谢主!感谢主!
现在我们一同开声,为愿意奉献的人,愿意被主使用的人恳切祷告,我们一同开声祷告:
「主啊,我们在你面前为到今天举手愿意表示奉献自己,被你使用的人祷告。求主恩待,求主你赐福叫我们在你面前蒙恩。主啊,叫我们在你面前,顺服你圣灵的引导,给我们清楚你自己的呼召,给我们定下心志,只讨主你的喜悦,可以在你面前蒙你悦纳。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我们把一切荣耀归给你!求主捆绑撒旦的作为,求主加添我们力量,我们仰望祈求,求主施恩,求主你赐福,是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尊名求的。阿们。」
(唱诗:荣耀归主名)
「荣耀归主名,荣耀归主名,主宝贵血能洗净我心,荣耀归主名。」.

TOP

本讲唐牧师继续同我们思想基督徒的渴慕。神不许可你有对有限界的,有私产权界限的那些暂时的事物,寄予无限的盼望,显出你无限的渴慕,圣经把另外一个渴慕的对象告诉我们,这个渴慕的对象就是无限界的神的本身。「上帝啊,我的心渴想你,如鹿渴慕溪水。」

在宗教性中间就有一个东西是超越文化的。那些对永恒者,对不朽的,对今世以外的,存在以外之事物的真正的渴求,那变成祷告。「祷告」就是渴慕的一个表达,「祷告」就是渴慕的一种实际的变成追求的方向的一个行为。

以「神」为中心和以「己」为中心是背道而驰的。你到底生命中间真正渴慕的是什么?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就从你祷告些什么事项就看出来了。你一定要重新整顿你的祷告生活,你一定要重新界定,什么叫做祷告的内容,你要重新更新你祷告的心志,使你的渴慕更合乎神所喜悦的,更适合神为你定的目标,而让神所定的目标,成为你理想的对象,成为你渴慕的对象。

第一样、我们应当渴慕上帝的本身。「渴慕神」,跟「渴慕神的赐福」是不同的两件事情。「赐恩的主」,是比「主所赐的恩」更重要的。

第二样、你要渴慕上帝的道,上帝的真理。

第三方面,我们所求的,所渴慕的是神的国跟神的义。在神的国度里面,有神的权柄运行在人身上,有神要你达到的境界,有你对神绝对的顺从,这个叫做「国」。「义」就是神性在人身上的执行,神性在人身上的命令,运作,这个叫做「上帝的义」。我们把许多物质的优先,把心灵的放在其次,把有限的当做优先,把无限的放在其次,这样颠倒是非,颠倒次序,使我们变成一个被神丢弃的人,不能被上帝使用。求主可怜我们!

第四样、你要渴求上帝的面,渴求上帝的能力。

我们求主圣化我们的感情,我们求主给我们的渴慕定一个新的方向,求主给我们在以有限者对无限者的追求,给我们有无穷无尽渴慕的心。我们求主给我们不是在有限界中间,为追求必要灭亡的世界,必要过去的情欲而付上代价,乃是用无穷无尽渴慕真理的心,来渴求无限的上帝所给我们无限的真理,给我们在祂的国度,在祂的义里面被建立起来。更给我们一生一世渴想见主的面,更得着祂的能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