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唐崇荣牧师 基督徒感情的圣化 十四、怜悯人的有福了

唐崇荣牧师 基督徒感情的圣化 十四、怜悯人的有福了

唐崇荣牧师 基督徒感情的圣化 十四、怜悯人的有福了

时间过得很快,每一个礼拜过去好像,诶,刚刚前几天又过了一个礼拜了,所以呢,再过不久,我们大家又老一岁了,又靠近坟墓一年了,也靠近主一年了,预备好了没有?(哈…)他还不想去呢?Prepare to met your God. 这是三千年以前神借着先知对世人的警戒,「你要预备迎见你的上帝」(参:阿摩斯书:4 章 12 节)。

感谢上帝!我们已经用了两次的时间讲基督徒的怒气,是不是?讲三次了。那么应该不要再讲下去了,发怒不可以太多,所以呢,有一点就是还没有讲的,我单单提一两节就是了,「含怒不可到日落」(参:以弗所书:4 章 26 节)。如果你真的有义怒,有圣怒,是需要发的怒,而且是照着神的旨意发怒,那你的怒气是没有错的。虽然如此,「不要到日落」,什么意思呢?要有限制。人的怒气,如果照神的本性发怒,可以成全耶和华的荣美。人的怒气如果是对神发怒,对神的话响应的时候发怒,不能成就上帝的义。人的怒气对别人发出去的时候,不可含怒到日落。

如果你超过了应当发怒的时间,那你就是余怒。「人的余怒祂要制止」(参:诗篇:76 篇 10 节),人过分的怒气是叫主的名受羞辱,叫弟兄受伤害,叫自己受损失。所以,如果你的怒气是好的,你也是要节制,否则的话,余怒继续发下去,慢慢习惯了,就把你的怒气当做是完全合理的。有时神借着我们的怒气,做一些人平常没有注意做的事情。有时神借着我们一些的怒气,讲了一些平常人不好意思讲的,不敢讲,或者没有胆量讲的话,结果呢,就变成一个祝福。

但是如果你以为你这样发怒是应该的,就继续不断的发怒下去的时候,你就变成常常发余怒。而人的余怒祂要禁止,上帝要停止你的余怒,所以请每一个人注意一件事情,下面的一句话语,越想越对。有的人以为自己做一件事是对的,后来越想,「我就是这样做,我这样做是别人不敢做的。」那我就感到我越想越对,自以为越久越对,越久越对的时候,那过分的,你就不能改了,余怒你就不能止了。所以这个我要补充一点点,因为我们上一次第三次讲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者还没有讲到这一点---- 含怒不可到日落。

如果含怒到了日落以后,那晚上你就变成仇恨了,你对别人的怒气,到了太阳下山以后,黑夜的时候,你还没有除去,你就在黑夜中间,不走在光明中,你就在黑夜中间走在黑暗中。我常常祷告,「主啊,现在黑夜来到了,求你继续使我行在光明之中,当黑夜来到的时候,我还是光明之子」,阿们?当黑夜来到的时候,我还要行在光中。如同父在光中,就彼此相交,他的血就洗净我们一切的罪(参:约翰壹书:1 章 7 节)。而且在那里希腊文是用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是 unceasingly automatically cleansing power. 是继续不断,经常在洁净你的,因为你行在光中。所以你一定要除去余怒,一定要有限制怒气,一定要在太阳下山以前,你就要止住你的怒气,免得第二天早上你变成假冒为善的人。为什么呢?整个晚上还是生气别人,早上起来又不承认你的生气,你就「清早出来大声为朋友祝福,就算是咒诅他」(参:箴言:27 章 14 节)。你听懂吗?为什么一早起来就给人家祝福?要告诉人他是对人好的,其实不是。因为他一清早就祝福,表示晚上一定想了很多气他的,恨他的话,一到白天的时候,他就装做不是,所以他就给人家祝福,连牙都没有刷,就给人家祝福,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有很多的话很奇妙的,我们平常没有看到。小心,你心中有没有人惹你生气的?小心,有没有人你不满意,后来慢慢变成仇恨的。小心,有什么人得罪你,你不肯赦免,你一天一天过去,积怒成恨的。小心!在黑暗中间的时候,你不行在光明中。因为人的余怒,盈余的邪恶(参:雅各布书:1 章 12 节)如果不除去的话,那你很难继续看见上帝在光中给你所照耀的,给你所分赐的恩典。一个人心中没有对人的怒,对人的恨,能够把一切弟兄的过错都饶恕了,能够了解别人的弱点,与人无恨,无仇,这个人前途是光明的,他的心是充满喜乐的。阿们?好,那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现在我们要讲新的一个题目,基督徒的怜悯。怜悯,你要怜恤别人,你要怜悯别人,Have pity on others. Have compassion toward the human beings.你对人类有怜恤的心,那这是基督徒一个很重要的感情。

当一个基督徒信主以后,他得了主丰盛的慈爱在他的身上,每一次想起神对他如何,他就应当效法主对人如何。耶稣基督说,「你们要学我的样式,你们要负我的轭,你们要背我的担子。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参:马太福音:11 章 29-30 节)。所以我们在凡事上,要效法耶稣基督,他成为我们的榜样,使我们对待别人,正像他对待我们一样的。这在主祷文里面很清楚的,「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懂得赦免人的罪,如同你已经赦免我们的罪一样的。」

这样,神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怀,不要成为我们自豪,自义,傲慢,轻看别人的特权。神对我们的宽恕,神对我们的赦免,神对我们的怜悯,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好,是因为我们特别需要怜悯。神对我们的恩待,不是因为我们有特别的条件,是因为我们太软弱所以需要怜悯。所以,当一个人蒙受神的恩多的时候,他就应当记得他是软弱多,所以需要恩典多,而不是因为他的功劳大,所以他蒙受上帝的恩待。因为恩典之所以是恩典,就是因为恩典是不建在人的行为、功劳和条件的上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条件,竟然蒙恩,这才叫做恩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本钱,竟然得到神的怜悯,这才叫做恩典。就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功劳,没有行为上有任何可夸之处,神仍然向我施恩,这才叫做「恩典」。sola gratia,上帝的恩典,是不给人留有任何功劳余地的,上帝的救赎,上帝的拣选,上帝的恩赐,上帝给我们的慈爱,上帝给我们的赦罪,完全只有出于祂的动机,没有我们的条件。所以我们是 unconditional elected,我们是无条件被拣选的。我们是无资格蒙怜悯的,我们是无条件,无资格,无功劳,无行为,无任何的好处,使我们蒙受上帝给我们怜恤。

为这个缘故,我们效法主的样式,我们负他的轭,我们背他的重担的时候,乃是与他同行,与他同背他所背的担子,然后呢,我们就效法他对人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那些与我们同时代,一同活着在世界上的人。我们低头祷告:

「主啊,求主赐福,给我们明白你今天要传讲的信息,今天我们要领受的恩典,求主真理的圣灵引导我们。你不但给我们悟性,你更给我们感受到,我们悟性里面所明白的真理,以致于这些的真理,不但成为我们知识的一部份,更成为我们感情的圣化的一些的内容,更成为我们灵性长进一些的建造。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我们需要你,我们仰望你,你怎样赐福过去的聚会,求你也照样赐福今天的聚会;你怎样过去向我们施恩,你照样今天向我们施恩。我们侧耳听你的话,我们愿意用温柔的心,领受所栽种的道。求主赐福给你的仆人当讲的话语,你与我们众人同在,感谢赞美,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名求的。阿们。」

我们大家打开马太福音第五章,我们来读第七节的圣经,我先念一遍,以后你们念两遍,以后一同开声把它背起来。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七节,这是耶稣基督登山宝训的话语,第七节: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大家念两次: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我们背起来: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七节。

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里面,把好几种普通的人所认为不重要的,特别是认为比较软弱的,比较没有骨头的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个性,把它当做是蒙福的条件。虚心的人有福了,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贫穷的人有福了,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这些是普通的人认为没有什么值得提的,因为在个性,雄壮,建立这个整个骨架跟在世界上的威风的事情上,完全没有价值的,但是这些正是天国里面的人的本质。所以在第七节的时候,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不需要别人的,当我们有机会对别人所谓施恩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很威风,因为是别人需要我们。而一个自以为全世界的人需要他,而自己没有别人可以帮助他,自己就对别人无所需要的时候,这些人是非常傲慢,也是非常过分自信。一个人过分自信,他就忘记他自己何等软弱;一个人过分自信,他就忘记他自己何等的需要;一个人过分自信,他就很难有真正的谦卑来对神对人,产生应当有的态度。

人与人的社会,常常是不公的,在份量上领受的恩赐,是不一样的,在分量上领受的才干也是不一样的,在奋斗的结果,每一个人的成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社会中间的不平,是份量的不平,虽然在本质的方面,我们都有相同的人性,但是在份量所领受的,每一个人有不同的遭遇。所以同样的本钱,做生意的结果,有的人亏得一塌糊涂,有的人一下子就赚了一大笔的钱,所以这些份量的不同,就产生了贫穷与富足之间的悬殊;这些份量的不同就产生了妒忌的可能;这些份量的不同,产生了哀怨,命运主义,宿命论,或者是傲慢,或者是轻看,或者施舍,或者赒济,或者贫穷,或者天天向人有所求,有所要的这种讨人怜悯的这种的生活。

这样,社会之间的不平,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共产主义的动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结果,产生更多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样呢,无论共产主义,无论资本主义,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既定的事实 ---- 人间之间的不平。

当人间之间有不平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它呢?就是用两个办法,用强权,把强的,富的抢夺过来,去救济贫穷的人,这个叫做「劫富济贫」的办法。第二个办法就是感动他们,说服他们,让富有的人可以产生同情心,怜悯贫穷的人,然后以慈善家的身份和行动,去解决贫富之间的悬殊的问题。那这些问题是历世历代伟大的文化学者、哲学家、社会学者,早就用他们的思想,考虑许久,试试看要解决的问题。

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的莫里斯(Maurice, Frederick Denison,1805-1872),还有金斯黎(Charles Kingsley,1819-1875) 等等,他们都在讨论怎样解决社会的贫富悬殊的社会的问题,而德国的马克思 (Karl Marx, 1813-1883) 就用了一个办法企图解决,就是用阶级斗争,然后把有钱的人非法得财的这种社会问题,用革命去把他夺过来,让他的钱可以分给穷人,就以产生了共产主义的社会运动。那么,这些还有一些基督徒的想法,刚才提到了金斯黎,莫里斯这些人,用感化的办法,使社会上有钱的人可以帮助穷人,给他们有体会,怜悯穷人的心。那结果呢,这些事到底能不能真正的产生呢?

有人在英国试试看用一个小岛,用共产党的办法,来处理社会问题,结果是乱七八糟,完全是乌托邦,不能产生。有的人试试看用感化有钱人,用同情,用赒济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结果产生一些非常假冒为善的慈善家,因为他们一方面用小钱帮助穷人,一方面存着动机,藉小钱得大名,用小利来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呢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法国大革命以前,他们就给慈善家另外一个名称,所谓慈善家,就是那些远大眼光的自私者,这个叫做「慈善家」。因为他们看清楚了,我帮助一些穷人,我就可以使以后名誉更大,社会上更多人尊重我,这样以后,使我发大财就更容易了。所以他们所谓的「慈善」,乃是做一个钓饵,所谓的「慈善」,乃是做一个钓饵来挖更大利益的动机的问题。所以社会上的慈善家,许多是假冒为善的人。许多慈善家,当他们对穷人有一些施舍的时候,背后他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偷香,偷艳,或者强暴,是你没有看见的。而他们的钱,使他们在社会的舆论中间,遮盖了他们的丑恶,他们所给予的小钱,使许多的人,把他们当做是伟大的爱心的社会的模范,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那今天我们回到圣经里面的时候,圣经提到了怜恤,「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这个怜恤跟我刚才所讲的社会学里面所讨论的,假冒为善的慈善家是完全不一样的。怜恤是出于真正的爱心,而怜恤是出于比我们更低,更穷,更卑微,更需要的人,从内心真人性中间的了解,体会,以及施予的这个行动中间,所以这种感情,是人性中间最尊贵的感情之一。我们不是因为想了,对我有什么益处,所以我就因为达到这些益处,就故弄虚玄,做一些施舍的工作,来以利,以钱来沽名钓誉。不是的!乃是真正没有别的动机,真正为了别人的需要,真正体会别人贫穷,痛苦,需要的光景,而从真正纯洁的爱心产生体会,怜恤他们的这种神圣的感情出来。

这个感情是属于神的本性,所以当一个基督徒照着神的本性,有这种感情的应用的时候,这个人就很像上帝了。因为我们的神是满有慈爱,诸多怜悯,又不轻易发怒的上帝。这一位上帝是用怜悯,用慈爱来宽容人,来忍受人对祂的顶撞,来等待人的悔改。用祂普遍之恩,等候人悔改。「你这个人哪,你岂不知道,上帝对你的宽容,对你的赦免,对你的忍耐,乃是要引导你到悔改的地步呢?」(参:罗马书 2 章 4 节)这一些的话,是记载在罗马书第二章第四节,第五节的里面。所以当一个人一面犯罪,一面上帝不审判他的时候,他千万不要以为他有什么好处,他要知道这是 common grace waiting for your repentance 这是上帝用自然恩惠,忍耐等候,盼望把你带到悔改的地步。

但是今天有许多人不是如此,当他一面犯罪,一面顺利的时候,他以为没有上帝,或者以为根本他可以一手遮天,他可以偷天换日,他可以欺骗上帝,他可以麻醉自己的良心,以为他所做的,根本连神都不知道。今天有许多人一面犯罪,一面离开神,一面神没有对付他的时候,他就以为他已经够好了。我们不应当是一个如此的人,我们今天应当知道,我们成为何等样的人,都是主的恩才成功的。

那么,当别人比我们更好,而生活比我们更苦的时候,别人比我们更尽责任,奋斗,生活比我们更穷的时候,别人比我们更良善,更像所谓外教人所讲的,「尽心竭力做功德」,但是为什么他们所受的,还是很多的灾难呢?这绝对不是他们比我们更不好,而是因为上帝正在借着这些穷人的存在,来考验我们对人性之间贫穷人的了解多少。我们对领受恩典的这种特权,我们怎样使用?我们对神的回应是如何?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个基督徒看见别人比他差,他就用轻看人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话,这个人是非常没有了解上帝心意的。如果一个基督徒对比我们软弱,比我们贫穷人,诸多了解,一方面感到自己这样蒙恩,是深深感到不配的,一方面感到那些比较穷,比我们更软弱的人,原来很多人比我们心地更良善的人,这是神对他们的试炼,也是对我们在神人面前的回应如何,一个很重要的考验。所以,这是我们怜悯人的一个机会,这是我们了解别人需要的一个考验,这是神给我们一个试验的时期,我们要非常谨慎才可以的。求主帮助我们!耶稣基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那么,「怜恤」这个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呢?或者是学习而来的?怜恤人的这个本性,在人被造的时候,原是有的。所以呢,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在上帝生命中间一切道德本性,任何一方面都有影子在人性的中间。我再讲一次,All the attribute of God has the shadows in human nature.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上帝是充满慈爱,我们里面也有充满慈爱的可能。上帝是满有怜悯,我们里面也有怜悯人的可能。上帝不轻易发怒,我们里面也有忍受怒气的可能。上帝是圣洁的上帝,我们也有追求圣洁的可能。所有在上帝本性中间,所有道德的层次,在我们内心中间,都有影子,都有这些形像,因为我们就是上帝的形像跟样式。所以上帝是充满怜悯的,人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人也充满怜悯,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人到底为什么被称为人,人性中间到底有什么真正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呢?人性中间是什么东西组成我们有人性的资格的成分呢?孔子说,「仁者,人也」(参:《中庸》第二十章),所谓人性,就是有仁爱的那个部份,叫做人性,「仁者,人也。」当一个人没有「仁」,这个人不就不像人,一个没有仁爱的人,还是人吗?所以仁者,人也。

探讨人性,是中西古今所有哲学、文化、道德学者最伟大的思想内涵之一。探讨人性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高过别的民族,发挥他们文化功能的真正的动因之一。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伟大不伟大,就看这个民族的哲学,这个民族的理论,对人性的了解深入到什么地步。而中国人在世界上伦理学的重要性,就是因为中国人对人性的了解,是很多相当靠近于圣经的思想。在中国哲学里面对人性的了解,与圣经相近的,特别是孔孟思想中间的这种「仁」的伦理。所以「仁者,人也。」人有仁爱的本性在里面,这个「仁爱」怎么翻译成英文呢?我不知道英文要怎么样翻译,reverence?或着翻译成 goodness?到底什么叫做「仁爱」呢?

中国的「仁」字,严格的说就是一个人,再加与另外一个人,人人关系的了解,就是这样简单。所以一个仁爱的人,他懂得与人怎样做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建立,人怎么体恤别人的感受,人怎么了解别人的困难,人怎么帮补人的需要,人怎么劝勉人的弱点,人怎么明白别人所感受的是什么?仁者,人也。所以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他是懂得在人间怎样尽人当尽的责任。一个作人的人,懂得怎样与人相处,因为都人。这样,人与人组成的社会,就因为有人人之间的相互关连,相互了解,相互体贴而变得更和平,更和谐,更和睦,也更加能够恰到好处的彼此交融,彼此融合。这种融洽的态度,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到一个以慈爱,以相体会的深度建立起来的。

这样呢,一个人不能组成一个社会,但是两个人以上的成份,就组成了一个社会。而社会之所以是社会,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起一个互惠、互重、互爱、互助的这种人人关系的这种会社就叫做 society。所以这是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human being and human being, humanity and humanity.人人之间建立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建立起来,就是我们的社会跟所有的动物牠们的社群,跟所有的畜牲,所有的野兽牠们之间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人如果不能体恤人,人如果不能了解人,人如果不能同情人,这个社会还成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呢?这个社会还有盼望吗?还有和谐吗?还有和平吗?还有和睦吗?合,可以不同,但是还是要合。「合而不同」是君子,「同而不合」是小人。我们同住在一个岛上,能够彼此尊重吗?或者把岛上的,与我不同的人,把他当做是动物来看待。我们同在一个教会中间,能不能把那些与我有一些看法不同的人,当做同样是上帝的儿女来相爱吗?如果不能,我们还互为肢体吗?所以你如果不能爱你看得见的弟兄,你怎么能爱看得见的上帝呢?

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单站在同类爱的层次里面,homogeneous love, homogeneous love是你与我一样,所以我爱。我爱你,因为你与我一样。如果是停留在同类爱的层次上的话,那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跟狗与狗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因为狗与狗之间的关系也是同类爱,狮子与狮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同类爱。狮子多么凶,牠会爱护牠的孩子。狗多么吠,牠不吠牠自己的亲生子。牠与牠自己的孩子之间有一种同类爱,而这种同类爱,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体恤。所以耶稣所讲的「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那个一定是超过同类爱的感情。

我今天要分析得很详细,因为这些题目,你几乎可以说在别的书里面很难看到的。所以当我们把圣经里面这些伟大的总原则,提出来分析的时候,你会看见圣经所讲的是何等的深入,何等的高超,何等的广泛,何等的伟大。

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的爱,不只停止于同类爱的方面呢?因为只在同类爱里面,这样,动物之间也有同类爱嘛!豺狼对豺狼是比较好的,但是豺狼对狐狸是不大好的。狮子对狮很好的。狮子看见小狮子病的时候,牠会苦死了,牠会围着牠不知道怎么样帮助牠。在那里等候牠,安抚牠,摸着牠,给牠温暖,给牠找东西吃,就尽牠狮子类所懂得思想,所能知道的最好的办法,来表达牠对同类的爱。但是当狮子看见狗的孩子病的时候,牠感谢上帝!你一定跑不远了,一口就把牠吞下去了。那,这个就没有同类爱了,因为同类爱不等于体恤,而体恤不等于同类爱。如果你只有同类爱的话,你的体恤还是不成功的。

所以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提到一句话,他说「如果你只结那对你好的人,但是对你的仇敌你不爱,你与外邦人有什么分别呢?」(参:马太福音:5 章 46-47 节)。在这里就告诉我们,同样是人,而且你是基督徒,你就应当超过外邦人的爱,超过法利赛人的义。你的义若不胜过法利赛人的义,你断不能进天国(参:马太福音:5 章 20 节)。所以,这里的怜悯,同情,体恤,这些东西一定是超过了同类爱的。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可能这是一个其中最重要之点。

那现在接下去十分钟,我要谈到哲学的问题,在东、西方的哲学,都曾经有一个很特别的时代,而且很奇怪的,是同一个时代,讨论人与动物的分别在哪里。这很奇怪的,每次我把东方、西方作比较的时候,把这个历史从耶稣之前,耶稣之后再做比较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东、西线的平衡点。有一个中线,古今线的平衡点,所以基督一千以前,基督一千年以后,产生什么事。基督六百年以前,基督六百年以后,产生什么事。基督三、四百年以前,基督三、四百年以后,产生什么事,这些都有相当的平衡在里面。这个是历史的有机性,这个不是数学的有机性,这是把历史当做一个有机体来看待的一种想象,而这个不是科学的根据,这个是生命的经历。

所以,主前一千年,西方出了琐罗亚斯德 (Zoroaster, 569-492 B.C.),主后一千年我们就看见产生了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运动以前的苏格拉底,主前五、六百年产生了孔子在东方,五百年,在西方苏格拉底,主后六百年产生了穆罕默德 (Muhammad, 约 570-632),这个六百年跟六百年,就形成一千两百年的一段特别的宗教跟文化结合的时期,以前就没有这样,以后也没有这样。以后呢,主后六百年以后,穆罕默德以后,就没有什么最伟大的宗教再产生出来。但主前一千年在戴维的时代,也就是写诗篇的时候,那么,一千五百年的时候,就是那个是摩西的时代,一千五百年以后,就是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 的时代。所以这期间的关系,这可以发展一门很伟大的学问,我今天没有机会讲。我在归正学院第一个学期,一九九六年开幕的那一课,我是讲有关于历史的这些知识的,那我们今天就继续讲下去了。

所以当人类在什么时候讲人性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呢?而且是东、西同一时时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个很特别。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思考一的问题,人与动物之间真正的不同是在哪里?而在同样一个时代,差不多同样的时期,是中国的孟子也在想,人与动物分别的地方到底在哪里?这个很不约而同的。孟子没有坐飞机找过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也没有打电报,发 e-mail 问孟子「你的看法如何?」他们是根本两个世界,完全没有机会讲。直到两百年以前,韩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生在德国,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生在德国,他们同一年生,相差只两个礼拜,而死的时候相差九年,这两个人一六八五年生,一七五0年巴哈死,在这六十五年中间,同样在德国,两个人连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彼此认识,彼此知道,也约定了两次,结果两次都约不成。为什么呢?因为巴哈迟到一天,韩德尔很准时就把他抛掉,不管他了,因为是你迟到的。所以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

照样,如果是连同一个时代的德国人,同样彼此认识的都没有机会,何况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孟子在东方,有机会见面,讨论,思想,交流,或者交换他们之间对人性的认识,对人性的体会,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亚里士多德想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对人性的了解,一定是受了他的老师的老师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 (Plato 427-347B.C.),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 而孟子的老师的老师就是孔子。所以,这样,孔子是东方的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相差几十年的时间。那孔子在东方发展人伦,伦理,人性观的哲学。照样,苏格拉底在西方发展,人伦,伦理,人性观的哲学。而苏格拉底提到「知识要从认知自己开始」,而孔子说,「知识要从你知就知,不知就不知,才叫做「知」开始。」所以这两个人连知识论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那么,在苏格拉底以前,整个希腊的哲学所讨论的,所研究的范围,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而观察者是人,受观察者是自然,所以人以主体的身份,去观察客体的自然,man is an subject to observe the nature as an object. 这是整个希腊哲学的方法论的位置的问题。而人在希腊变成宇宙的中心,因为人去思想大自然,人去研究大自然,人去观察大自然。所以我是以自然的主人的身份,来把自然当做我研究的对象的客体地位,来观察,来思考,来计算,来分析,来探讨。这就是人在宇宙中间,把自己当做主人的一个开始。

所以呢,苏格拉底以前,所有的哲学家所讨论的问题,最重要的题目,就在书的题目里面,以两种书表现出来,第一、他们所写的书的第一个题目,就是 On Nature. 论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里面有什么学问?有物理的学问,有地质的学问,自然里面有天文的学问,有地理的学问。所以天文、地理、地质、物理,这些的观念都在他们探讨之中。这样呢,就产生了「自然科学」的这种学问系统。

第二个,他们在研究自然的时候,就发现自然是有运行的规则的,这些规则是不改变的,而且经过了多的观察,每一年同一个时期,差不多太阳的位置就在那里。每一年同一个时期,差不多气候的温度就在那里,所以这个周而复始的原理是不能随便用我们的自由去推翻它的。我们只能接受,我们只能承认,我们只能接受这是事实,所以把这些现象所彰显的实际的周期把它算出来,然后从其中规划出,从其中归纳出其中的规律跟原则是什么,所以他们的第二本书的题目就叫做princple,这个是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两种书的题目。第一、论自然。第二、论原理。

所以,凡是发现原理的人,就更了解自然;凡是掌握原理的人,他们会顺应自然;凡是会利用原理的人,他们就会使用自然。所以,这样呢,你可以用比重的定律,查出这块黄金里面,到底有多少成分是黄金,有多少成分不是黄金。你可以用比重的定律,查出这个关连,我不必用别的办法把它剖开来,把它熔化,我就可以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掺杂的物质在里面,占了多少百分比。所以,比重的定律就变成化验,了解工匠中间有没有偷工减料的这种欺骗的行为的一种学问了。

这样,把这些学问归纳起来,都是从一个字开始的,那个字叫做logos,logos 变成知识的时候,就是 logic,geology, 语言学有原理,地质学有原理,病理学有原理,医学有原理,生物有原理,天文有原理,化学有原理,物理有原理,这都是 logic logic, logic。

那么呢,当他们研究这些大自然的原理跟大自然的现象之后呢,到了一个人产生出来,这个人就问整个希腊的文化说,「你们什么都要知道是吗?你们什么都要明白是吗?你们研究天文地理,你们研究地质,研究物理,你们研究气象,你们研究动物,但我请问你,你有没有研究另外一件事情?你自己是谁?」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要知道,但是人呢,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是最大的可怜!所以,真正的知识不是外界的,是内界的。真正的知识,不是人以外的自然,是人里面的自己。

所以对自然有知,而对自己无知的,还是无知。要对自己知,你的知,你才有基础去知别的。因为知万有的人是谁,而人不知自己是很可怜的。所以呢?他就用一句话,叫 gnoti seauton,这句话的希腊的意思就是,You should kow yourself. know yourself first, before you wnat to know everything. 如果你什么都知道而不知自己,你是很可怜的。所以,严格的说,苏格拉底的贡献就在这里。苏格拉底对整个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哲学思考的转移方向,就是从「向外求知」,变成了「向内求知。」要知道外界事物,你应当知道你自己能知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所以,这样呢?苏格拉底前,苏格拉底后,这两句话,就是成为历史的分界线,历史的划时代,历史前后,就从「认识自己」做一个改变历史的一个新的开始。你明白了吗?这样,苏格拉底以前,就没有所谓人类学,人文学,伦理学,人对自己的研究,对自己的了解,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开始,know yourself。

照样的,孔子也是如此,孔子在东方,就是要思想人,人在社会中间有几种关系呢?人与人的关系是笼统的,但人的中间有长辈啊,长辈有两种啊,一种是官员、政治国家的长辈,就是做君王在上的,我们都要顺服他,我们都要尊崇他,我们都要行他的命令。圣旨下来的时候,无人可以抗拒。那么,下对上要怎么样呢?那么,上对下又要怎么样呢?难道我做人只有对上有责任,上对下没有责任吗?所以,学生问他说,「有哪一句话我们终生可行的?」孔子就说「忠恕而已」(参:《论语》里仁第四)。上对下要恕,下对上要忠。那么在家里面有没有上下?有。父母在上,儿女在下,所以下对上要忠,孝。下对上要恕,要爱。所以这样呢,就产生人伦关系的探讨。

孔子以前,人伦关系不是没有,因为中国的周朝是很注重礼节的。所以在皇帝面前有韶乐的演奏,在人与人之间有礼节的表达,是非常注重的。但是把它理论化,变成一个伟大的系统,孔子是第一个人。所以呢,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大家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就产生五伦的伦常,五伦之间的伦理,这样呢?对人的研究,对人的责任,孔子就开始了。

但是,很奇怪的。苏格拉底没有告诉我们,人与动物分别的地方在哪里。所以,知道人是要认知自己,但是怎样认知,认知到怎样特点的时候,没有讲出来。照样的,孔子说我们要仁爱,与人之间要有仁爱,有慈悲,有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人到底与动物之间不同到哪里,孔子也没有讲出来。所以呢,结果过了差不多一百年以后呢,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过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以后,中国的孟子就提到这个问题了。所以这个是历史中间很特别的两个人,代表东、西方,代表同样的时代,但是对整个永恒性的人性问题的交待。所以呢,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来了,人与动物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他说,就是那一点,这一点是什么?---- 理性。人,不但会知,而且会用「理」去推测什么叫做「知」,用理则的原理,去明白知的可靠性,所以这个「理则」,就变成了一门学问,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那么,「理则学」英文就是 logic,logic 这个字为什么翻译成「理则学」呢?不是我翻译的,是孙中山先生翻译的。孙中山先生在这一件事情上,实在是很伟大,因为所谓的「理则」就是用中文字里面两个字,「理的原则」叫做「理则」,logic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reason. 你对整个思考功能,里面的思考线索,有什么原则去指导的时候,那个原则就叫做「理则学」,就叫做 logic。那么,这样呢,发明 Syllogistism,三段论法,逻辑推演的这些演绎的办法,就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归纳的办法不是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但我今天不是在这里教哲学,因为归纳要等差不多两千多年,在另外一个英国人身上培根(Lord Francis Bacon, 1561-1626) 再重新提到了。所以,亚里士多德提到了「演绎法」,到了培根的时候,提出了「归纳法」,那你们校园团契就明白什么叫做「归纳式」的查经,这是查经的诸多方法之一。其实这个方法,是还是比较基本的,没有太深入的东西。继续讲下去了。

那么,这样呢,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就变成西方「逻辑之父」了。那么,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有逻辑思考的功能,人有演绎的功能,人可以用思想找出一些原理的理则,用这里来证明人与动物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动物会产生理则,没有一个动物会运用逻辑,没有一个动物会用理性,因为牠们没有理性,所以牠们不是人。人之所以是人,是人有理则的功能,人有思考的可能,人能探讨自然,自然不能探讨人,人能研究地质,地质没有办法明白我是什么。人可以思想太阳、月亮距离多远,太阳不知道我跟我的太太距离多远。它们是一个死的自然,我是一个超过自然的活的功能的理性,能够发挥研究的人,这是西方。所以西方就在理性,就在知识,就在研究自然的事情上,遥遥领先东方,你看到了吗?

直到今天,你的孩子毕业以后,你送他到摩洛哥 (Morocco) 去读书吗? 你送他到毛里西斯 (Mauritius) 去读书吗?你送他到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r) 去读书吗?不会,你会送到德国、法国、意大利,或送到荷兰,送到英国,送到美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高度理性发展的国家,就因为这样。人之所以为人,因为有理性,这是西方的结论。

那东方的结论是什么?人之所以为人,因为有良知。这样呢,孟子在整个人类文化上最大的贡献,不是因为他承继了孔子的思想,而是他发挥了人性中间的良知论。 the theory of conscious,这个是孟子最伟大的特殊的地方。有许多人认为,孟子是比较站在人民的一边的民主的哲学家,但我老实告诉你,这个不过是表示他对人民定位的时候,相当尊重人性这一点罢了!他并没有真正站在民主的这一方面。因为孟子的学说,直到民国的时候,不是对孙中山影响最大的,对孙中山影响最大的是耶稣基督,而不是孟子。所以孟子只讲过一句话,「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参:《孟子》尽心篇)The people is very heavy, very important, and the king is less important,and next to that is territory and the society.这个社稷次之,百姓在上,君王在下。

所以呢,总统,皇帝都是低级的,百姓的声音是最高级的。当百姓大发脾气的时候,就表示他们正在代表上帝,不满意这些领导人,所以,百姓的权柄是大的,百姓是很尊贵的。但是呢,孟子的思想,到底有没有推衍出一个尊重百姓,让百姓决定政权的社会呢?完全没有!所以这个是他偶尔提到了「民」,就是人,百姓之间的权柄,结果不是真正走民主路线的一个人。

好,我们现在继续讲下去。但是孟子最伟大的,照我看是对「人性论」的了解,所以他有四句话,这四句话就提到良心是人与动物分别的地方。人之所以为人,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也就是会感动,会同情,会了解,会体恤别人,这个是人,这个叫恻隐之心。第二,人有羞恶之心,什么意思呢?你做错事,你会害羞,你会不好意思,你会自己责备自己,这个是羞恶之心。这表示人之所以为人,人性有的第二方面。第三,人有辞让之心,你看见比你更尊贵的人,比你更长辈的人,比你更年老的人,比你更需要的人,你会礼让,让别人先。你尊重别人,你让别人在你之前,这种礼让之心就是人性的第三部份。第四方面,人有是非之心,你能知道,判断这个可以,这个不可以,这个对,这个不对,这样好,那样不好。这些东西,关于道德选择,善恶抉择的这些功能,是动物没有的。

所以,人之所以为人,从孟子的思想来看,就有这个良心里面的四大功用。第一,你能感动,你能同情,你能体会别人的需要,这也就是恻隐的这种功能。第二、你自己做错的时候,你会羞耻。有人说,苏哈托家里,什么都有,就是缺乏一样 ----羞耻,所以他的孩子贪污,也不懂羞耻。他们开飞机公司,航空公司,用国家的油,几年没有付一笔钱,他也不感到羞耻,他们用各样的办法要人家把赚的钱多少归给他们,他开口的时候也不羞耻,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羞耻。一个没有羞耻的人还是人吗?一个不懂得羞耻的人,还是人吗?当然,太过羞耻的人可能是敏感的人,但完全没有羞耻的人,不是敏感的人,是「无感」的人,而「无感」的人根本不是人。所以,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是什么呢?你说是「同类爱」吗?我再说,同类爱连动物都有,而同类爱不是人性。人性中间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的时候,有恻隐之心,这是人性。所以孟子很伟大,他发现了圣经所讲的,圣经说什么呢?「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肠肺腑」(参:箴言:20 章 27 节)。当你心灵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对你说不要的时候,就表示你有道德责任,遵行那个声音。而那个声音是什么呢?德国人等到两百五十年前康,德才说,「这个是上帝在人心里无上的命令」,这个都做categorical imperative, the supreme commandment from God. You should do Good. 这个命令,在人心里是谁给的呢?是教育的结果吗?从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的思想,是,是教育的结果。但我们不接受,因为那些从来没有受过教育,在野蛮地方你把它带进社会一下子,他马上就这样的萌芽,这是与生俱来的,神放在人内心里面的。良心的功用,就是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一个真正的记号。

所以呢,康德在他的《纯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那一本书的序言里面说,有两件事使我越来越惧怕,第一、闪着星光的天空,我越看越害怕。第二、在我胸膛里面话的良心。我越想越害怕,怎么里面有一个这样的声音?这两件事,就是神存在的印证,这两件事使你一定要想清楚,上帝是存在的。外证,被造的万有。内证,说话的道德良心。这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

当孟子说,如果是我的孩子掉在井里,我看了很同情他,但是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呢?我同情不同情?一看,诶,不是我的孩子。与我无干的。但是我的人,他也是人,虽然不是我的孩子,与我没有关系,他死了,我家里没有损失,但是站在人性上,我看见他,我动了恻隐之心。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仁者人也,孔子哲学的思想,孟子这样的描写,正是圣经所记的。已经超过了人性爱,那是compassion,对别人感情的同受,同感,passion 就是「激情」,热情,com 就是一同。compassion,一同有感受,别人感到痛苦的时候,你与他感到一样的痛苦;别人焦急的时候,你与他一样的焦急,别人哀哭的时候,你与他一样的哀哭。这种 compassion,company co-passion,一同的感情,这是很伟大的,这是很需要。

我们今天同情心如何?我们今天作为人,我们对别人的需要,别人的困难,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哀哭,有什么感受?罗马书第十二章说,与哀哭的人要同哭,与喜乐的人要同乐(参:罗马书:12 章 15 节)。这个是 compassion。那么,别人需要的时候,你无动于衷,你不像人,你连同类爱都没有。但是别人的需要,甚至是你仇敌的需要,仇敌的困难,你都有一个人性的超越,敌友之间关系的大同思想的怜恤的时候,那你就像耶稣基督了。「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我们今天应当求主给我们得回原先被造而有的感情,再加上救赎之后我们怎样恢复,再加上圣灵引导之后,怎样丰盛起来,圣化起来,我们才能荣耀上帝的名。一个没有同情别人的人还是人吗?一个没有体恤别人的人还是人吗?我们有许多的人做人做得非常绝,做得非常的恨,因为我们一点不留情,对别人一点不同情,对别人一点不了解。「世人哪!耶和华已经指示你何为善,祂所要的是什么,是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 章 8 节)。

好怜悯,怜悯人的人有福了,怜恤人的人有福了。那么,既然怜恤不是同类爱,既然怜恤不是施舍建立的自义,既然怜恤不是假冒为善的慈善。那么,怜恤是什么呢?怜恤是不求己意,不建己功,不钓已名,完全存着纯粹,清洁的动机,愿意分享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使别人从我身上得着帮助,这种怜悯的心,就叫怜恤,你有吗?你一定有的,你本来有的。我今天问的不是你为什么没有,我问的是,到底什么东西已经遮盖了你原有良善的心,什么东西已经削弱了你怜悯别人的心,什么东西已经使你变成到今天变成这样刚硬,硬着心,铁面无私的无情的对别人,你到底为了什么?

我刚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很想马上抱她,我从小就很喜欢小孩子,到今天还是一样,我看到小孩子我就很喜欢,有时候就对着他笑笑的,坐飞机的时候是如此,但调皮我会打他一下。虽然不是我的孩子,我也会管他一下的,就是出于一个爱,出于真正关怀喜欢孩子。但是等到自己生孩子的时候,我打电话,「生了没有?」还没有。那个时候从美国打电话,到到印度尼西亚,苦死了,要坐在那边等三个钟头,五个钟头,那我去讲道怎么能等呢?所以叫那个 operator 接电话,我就要坐在那边等等等....,所以还没有生好。我在那边打电话很贵很贵,我就等下个礼拜我再打。再打的时候,「生了没有?」生了。「什么时候生?」六天以前。唉呀!原来我上次打了以后,一天她就生了。那么,我也不能赶回去,为什么?因为我已经约定了一百天在美国布道,所以有二十多个城市,一百天每一天讲道,讲完一百天,第一百零一天回去。那么,那个时候,想不到这是一年前定的日期,但耶和华的时间,非同我们的时间,所以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我刚好,刚刚去讲二十五天,所以还有两个半月。哦,我急得不得了!心急如焚,天天盼望快快回家,归心似箭,但是没有办法,心里有一个箭,但是脚上是一个木屐,坐的是牛车,还有七十五天,一直等等等等.... 。 一直想象我的孩子什么面孔,什么样子的,那等她寄照片来要等好久好久的时间。

过了七十五天,两个半月以后,我真的要回去了,回去以前有一个很好的歌剧,多停一天就可以看那个歌剧了。所以,林望杰就对我说,「你不要回去,多停一天好了。」我说「我要看孩子。」「你多一天好了。」我就好啦,就多一天,反正一天嘛。她已经等了两个半月,两个半月再多一天就多一天嘛!最讨厌的是什么?到了那一天去看歌剧的时候,等那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时,好像两百四十小时一样。等到出租车赶到歌剧院的时候,前面一个牌子,today on strike ,罢工。我气死了!天天不罢工,就在我等二十四小时,两百四十小时的感觉,你今天罢工。我没有办法,那一天我走了,回到家里,第一眼看见我的孩子,这个是我的孩子。那么,我是她的爸爸,这个女孩子是我的,我做了爸爸了。我莫明其妙,人怎么会生人?她也不懂得,就看来看去,笑笑的。哇!感到很可爱。我告诉她「我是你爸爸。」她又听不懂。要等多久她才知道我是她爸爸?我没有办法。只能等待,等着。

后来有一天,这个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她哭了,有一天她睡到一半的时候,她哭,「哇!」哭了。诶,我快快就用录音机把她录起来。我摆一个小录音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把她的哭声「哇!」把她录下来。录完了以后,后来她不哭了,不哭了,等她慢慢醒过来以后,我就放录音带给她听。「哇!」她就看。啊,She was a very good listener. 有听的文化,她就注意听,「哇!哇!」听了以后,我就看到她眉毛就开始皱起来了,就开始面皮酸酸的,「哇!」她也哭起来了,我很想拿第二个录音机录「双唱」。因为第一个声音是她哭的声音,第二个声音也是她哭的声音。第一个是录音,第二个是正音,我在想一个问题,这个孩子怎么听见别的孩子哭,她会哭呢?同类爱。那她也不懂什么叫同类。她也还不知道什么人在她旁边,为什么她会哭呢?她里面有一种感受,那种感受是什么?就是圣经所讲的同情心,小小的孩子有同情心,为什么长到这样大没有同情心?你什么都在长,就是同情心不长,对不对?

小小的孩子,几个月听见自己哭的声音,她也不知道那是她哭的声音,她更不知道有录音机的原理,她不知道什么叫做 nature,什么叫principle,她不懂,她就听见那个声音,她马上就哭了起来。啊,那一次的经验给我很深的感受,我就想了很关于人性的问题。我们今天有很多的人,对别人的困难无动于衷。我们对别人的需要无动于衷,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以「己」为中心,把自己的想象的,当做是真理,越想越对,把别人当做完全不是一回事。

上个礼拜,我从飞机场坐巴士,到了车站,车站坐了一个出租车,这出租车司机好像很客气,很客气,我就问他说,「你生意好吗?」「去年 SARS你很辛苦,现在不错了,就是靠一天赚这一千多块养活一家。」「那你有没有别的储蓄呢?」「没有!我的岳父坏透了,我的岳父啊,三十二年把我所有的三百万台币全部吃光了!骗钱,压钱,榨钱,用各样的办法把所有的钱,我夫妻所有的钱被岳父用光。」「你岳父为什么这么会用钱?」「赌博!赌博赌光了,再要。再要一定要,不给他就是不肖子,我给他弄得半死不活。最后他还叫他的大孩子,再来向我的太太要钱。」「那你太太为什么给他?」「我太太很孝顺,是孝女。」「哪一种孝女?」愚孝,傻傻的孝敬,我的太太很好,「我说你岳父呢?」岳父不好!岳父很不好!我说,「不错啦,生这么好一个太太给你,不好会生好的也差不多了嘛。」他说「你讲什么?」哇!就开始要跟我吵起来了。

后来他讲一句话,我吓死了,他说,他的哥哥再把他几十万把他骗去。他太太的哥哥骗去以后,第三天,就给汽车撞死了,他讲「撞死了」!他讲撞死了,「你看哈,老天爷真有眼睛。一生给他一家欺负到这个地步,结果欺负的人死得这么惨!你说好不好?好不好?」你要不要回答?「很好!很好!」啊?那我就不是唐崇荣了,也不是基督徒了。那么,如果说「不好!不好!」没有同类爱,怎么办呢?我说,「那他死得那样凄惨,你感到怎么样?」「感到应该的嘛!这个坏蛋嘛!这样坏的人,老天真有眼睛。」我说他死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撞死是很痛苦的,如果是你,是我,撞死也是一样痛苦。是我的孩子,是你的孩子,撞死,也是一样痛苦。他说,「那个我不管!他死是他死。」唉呀!我在那个时候就想到,人与人之间,常常不够怜恤,如果你连仇敌的痛苦也了解的话,那你就是有怜恤的人。我劝他,「你要为你的岳父祷告,为你那个太太的哥哥的太太祷告,因为她已经变成寡妇了,他一生很多错是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还是人,要体恤他,要了解他。」

今天许多时候我们的爱是为什么?我们的爱是为了自私。我们的恨是为了什么?也是为了自私。今天我们把一个人娶过来,成为我们最亲爱的太太,是因为我们需要她,我们一生一世要一个陪我的人,所以我爱妳,是因为要妳爱我。这个是爱的交易,这个是自私的表现。但当你对那讨厌你的,痛恨你的,出卖你的,欺负你的,吞吃你钱的人,还有爱心,当他在困难的时候,那叫做体恤。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这样你就把炭火放在他的头上」(参:罗马书:12 章 20 节),这样的爱叫做体恤。为什么我们没有体恤呢?为什么我们对别人没有体恤呢?因为我们以自己为中心,我们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别人的感受,如同自己的感受。所以圣经没有错,你要爱人如己,你要知道在别人的心里面,有一个「己」,正像你里面有一个「己」。你什么时候看见你的「己」重要的时候,你要知道每一个人里面都有一个「己」。你把别人「己」的感受,当做你的「己」的感受好不好?学习体恤别人,了解别人。

有一些人,从小只顾自己,结果慢慢养成一种很小的习惯,你不注意,蚊子咬你的时候,你感到气死了。明天要大考,你嗡嗡叫。弄得我这里痛,那里痒的,所以呢,一直打,打不到,又来嗡嗡嗡嗡,他眼睛睁得比电灯更大来看,到底在哪里。「拍!」后来你懊悔了,这样快给牠死,太舒服了。再有一只的话,我把牠抓到以后,我要一只脚一只脚捏死。

我告诉你,牠不过是找饭吃,正像你去上班找饭吃一样的,动机一样,不过是找饭吃,你懂吗?不过你吃的是饭,牠吃的是血,就是这样。那么,有一个人找饭吃他就是罪人,就应该一个一个的给牠解肢体吗?没有脚走了哦,看你怎么飞?再把翅膀拔掉,「现在比较像蚂蚁,懂不懂?」没有脚的蚂蚁,又像蚯蚓,肚子太大了。你骂牠。我们小孩子常常有这个毛病,就是把「动物受苦」当做我们发泄我们的怒气。

你讨厌蟑螂,把牠一只脚折断,放这边,结果连牠的两只触须也要把它折断,再把头拉掉,拉不要拉断,拉一半给牠在那里。你说「你现在能做什么?」我告诉你,不可以的。所以王明道说,孩子们要杀死动物,快快杀,不要慢慢拉,不要一只一只拉,因为以后会养成对人类残忍,就从这里学来的。

上帝造自然很奇妙,所以,上帝造大自然肉食的动物要吃的时候,牠要把别的动物吃下去,怎样吃?你看「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 你看「国家地理频道」 (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有没有啊?当这个豹追到牛的时候,牠怎么吃牠?牠怎么杀牠?牠不是咬牠的颈项,就是咬烂牠的脊椎骨。牠不会先咬腿,大腿很好吃嘛,先吃腿。不是的,这个丁骨牛排 (T-bone steak) 很好吃,不是的,牠一定是这两个地方,你注意看。不是先咬到这里,让牠断气,就是完全吃进去, 或者咬烂牠脊椎的中枢神经 (spinal core) ,以后整个瘫痪了以后,就没有办法输到大脑。连这些动物,牠们要杀死别的动物的时候,上帝都教导他们,要用最快的办法,致对方于死地,为了你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残忍的来报复,残忍的玩弄别人。你要有同情,怜恤的心。

巴特 (Karl Barth, 1886-1968),一个大神学家,他是不赞成普遍恩惠 (Common Grace) 里面的普遍启示 (general revelation),他不接受什么叫做自然启示,所以他说,「我们要明白启示,只有透过一条路,就是耶稣基督。」基督就是 the only revelation of God.那道呢?有三方 Proclaimed Word,还有呢?有 Written Word.有Inspired Word. 那么,这个道里面,里面真正的启示只有一个,就是直接的上帝在基督里启示我们,所以你不要用大自然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理论是什么?如果你以为自然的现象,可以被你利用作为解释上帝存在的一个范围的话,你一定也要承认,大自然里面弱肉强食,这样自然的强暴这些的事情,也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这是巴特很独特的见解。所以呢,他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卜仁纳 (Emil Brunner,1889-1966) 跟他辩论了二十六年,结果就是关于普遍启示的事情。

那今天我不在这里教神学,所以我不讲太深的道理,但是我告诉你,就是巴特讲那句话,我还是可以告诉你证明自然界中,还有神很特别的慈爱在带领中间。所以,动物不会像人那样的残忍。

今天没有怜恤人的人,一个没有怜恤心情的人,比动物更残忍,所以当动物吃饱了一餐以后,牠一定乖乖的在那里睡觉,牠不会再害第二只动物。所以当一只狮子吃饱了以后,别的鹿走来走去,牠就对牠说「平安!平安!我也吃饱了,你走你的,我睡我的。」牠不会吃饱了再吃第二个,再吃第三个,再吃第四个,不会的。所以你们千万不要看见一个残忍的人,在你心目中间看到他们那么凶,那么狠,你就说「你这个人根本不像人,你是禽兽!」你以为这样你是侮辱他吗?你不是侮辱他,你是侮辱全世界的禽兽,因为禽兽没有像人那么恶。

当你说,「你这个人这样害人,这样凶,你根本像禽兽一样!」全世界的禽兽说「为什么拿我的名字去用?我们不那么凶,我们吃饱了就好了,我们吃饱了我们就睡觉了,我们不会害别人。」但是当一个人作恶的时候,当一个人强暴女人的时候,他一而再,再而三。当一个人偷东西的时候,变成惯犯,一个人杀人的时候,杀了十个,杀了二十个,杀了几十个,没有停止。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止住了怜悯的心,耶稣基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而约翰在约翰壹书第三章里面说,如果你止住你对人的怜悯,上帝就不听你的祷告。因为爱不是在口头,是在诚实和你的行为的上面(参:约翰壹书:3 章 18 节)。今天晚上,我愿意祷告求主,使我们失去的爱心,使我们已经完全消失的怜恤,重新拾回过来,重新使你复兴,重新得着复兴,使我们有把别人的心当做自己的心,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把别人的感受当做自己的感受,这样怜恤的心,来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世界充满怜悯的时候,社会就更和平了,当世界充满怜悯的时候,人与人就更和谐了,当教会充满怜悯的时候,相爱就变成没有间隔了,主赐福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大家站来祷告。

(唱诗: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

「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我众罪都洗清洁,惟靠耶稣宝血。」

我们大家开声祷告,为自己祷告,为我们的仇恨,为我们的凶狠,为我们在主面前,怎样失去我们的怜恤,怎样没有同情别人,以致于刚硬着心直到现在,求主宝血洁净我们,求主大爱融化我们,求主的圣灵光照我们,求主重新塑造我们,大家恳切,为着怜悯的心的圣化祷告,我们大家开声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我们赞美你,因为你的恩你自己的爱,你对我们说话,你向我们施恩,你愿意我们在怜恤人的事情上有长进,在怜恤人的事情上有真正的体会主你自己的心意。主啊,求主你自己,在地上怎样用你怜悯人的心,主啊,在地上怎样帮助人,你照样用你的爱来激励我们,照样来改变我们,照样点燃我们已经失去的怜恤的心志。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我们把一切荣耀归给你!愿主你施恩,愿主你赐福。你捆绑撒旦的作为,你与我们同在,我们感谢赞美你,愿主你施恩,愿主你赐福,仰望祈求,是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尊名祈求的。阿们。」

大家说「感谢主!」阿们。请坐。

我们一同来唱诗,我们唱「主我愿像你」。我们举行一次感恩的奉献,我们是不是从上个礼拜开始有两次的奉献,一次为大会的需要,一次为圣诞布道大会来奉献。「主我愿像你」第几首?十二首,我们一同来唱,这次有点机动性的互相帮助,如果台北的钱够了可以帮助香港,如果香港的钱够了,可以帮助吉隆坡,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礼堂租金不一样。最贵的是雅加达跟吉隆坡,吉隆坡租金是单单一个晚上将近两万多美金,租金就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那是中国跟英国接回香港用的大厅,那是很贵的礼堂,所以我们要求主怜悯,使这一次各地的布道大会蒙上帝的赐福,大家唱诗「主我愿像你」。

主,我愿像你

词:Thomas O. Chisholm 1866-1960 曲:William J. Kirkpatrick 1838-1921

1. 荣耀的救主!我深愿像你,这是我盼望,是我祷告;

我甘愿舍弃,世上的财宝,披戴主基督,守主圣道。

2. 主!我愿像你,有怜悯心肠,温柔和谦卑,慈爱善良;

帮助软弱者,慰痛苦忧伤,领人归基督,寻找亡羊。

(副歌)

主!我愿像你!主我愿像你!荣耀的救主,像你洁净;

有主的甘甜,有主的丰盛,愿主的圣形,印我心灵。

我们大家站起来,大家说「感谢主!阿们。」.

TOP

本讲唐牧师先提了[含怒不可到日落]。就是说要有限制。人的怒气对别人发出去的时候,不可含怒到日落。如果你超过了应当发怒的时间,那你就是余怒。「人的余怒祂要制止」人的余怒,盈余的邪恶如果不除去的话,那你很难继续看见上帝在光中给你所照耀的,给你所分赐的恩典。

唐牧师再与我们思想基督徒的怜恤。怜恤是什么呢?怜恤是不求己意,不建己功,不钓已名,完全存着纯粹,清洁的动机,愿意分享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使别人从我身上得着帮助,这种怜悯的心,就叫怜恤。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基督徒对人类有怜恤的心,这是基督徒一个很重要的感情。这个感情是属于神的本性,所以当一个基督徒照着神的本性,有这种感情的应用的时候,这个人就很像上帝了。因为我们的神是满有慈爱,诸多怜悯,又不轻易发怒的上帝。这一位上帝是用怜悯,用慈爱来宽容人,来忍受人对祂的顶撞,来等待人的悔改。用祂普遍之恩,等候人悔改。

怜恤人的这个本性,在人被造的时候,原是有的。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在上帝生命中间一切道德本性,任何一方面都有影子在人性的中间。

如果是停留在同类爱的层次上的话,那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跟狗与狗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主耶稣所讲的「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那个一定是超过同类爱的感情。

孟子最伟大的地方是对「人性论」的了解,他有四句话,这四句话就提到良心是人与动物分别的地方。1。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恻隐之心」2。人有羞恶之心;3。人有辞让之心;4。人有是非之心;孟子很伟大,因为他发现了圣经所讲的,「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肠肺腑」

如果你止住你对人的怜悯,上帝就不听你的祷告。因为爱不是在口头,是在诚实和你的行为的上面。

今天我们就祷告求主,使我们失去的爱心,使我们已经完全消失的怜恤,重新拾回过来,重新使你复兴,重新得着复兴,使我们有把别人的心当做自己的心,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把别人的感受当做自己的感受,这样怜恤的心,来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世界充满怜悯的时候,社会就更和平了,当世界充满怜悯的时候,人与人就更和谐了,当教会充满怜悯的时候,相爱就变成没有间隔了,主赐福我们每一个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