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服事与家庭的平衡 转帖

服事与家庭的平衡 转帖

服事与家庭的平衡 转帖


为甚么今天有很多人感觉到家庭成为他事奉的拖累呢?其实,有几种情况会叫家庭成为事奉的拖累。有很多人说:「我不结婚就好了,我可以自由地参加聚会、事奉多么好!现在我结了婚,我的另一半常常拖我的后腿。我若在教会开会迟一点回家,她就把脸拉得长长,我要看她的脸色。唉,最好还是少一点聚会了。」这是结婚后两个人的事情。以后有了儿女,你就发觉儿女又成为你事奉的拖累了。你说:「以前没有孩子多么好,两个人手牵手去聚会,然后又手牵手回家。现在有孩子了,总得留一个在家里看孩子,成为拖累了,叫我不能好好事奉主。」以后孩子大了,你就感觉那个拖累就更大了。你要去事奉主,孩子就跟你说:「爸爸,你没有时间陪我。陪我啦,我不管!」「好啦,好啦,今天就陪你啦。」本来是去聚会的,现在就变成陪孩子了。你就发觉这样的事情越来越严重,到了最后,变成是你事奉孩子抑或事奉 神,这两件事情变成了对立的,甚至有人说孩子成为我家中的魔鬼了,有人说太太是魔鬼,有人说丈夫是魔鬼。为甚么 神把一个魔鬼给你?我相信事情不是这样子的。

应当带领家人一同事奉主
可见错误出在哪里?乃是你一开始或许就有错误。你认为说事奉是你个人的事,跟家庭没有关系,所以你把事奉和家庭分得很清楚。你这样一作就会出问题,往往把你的家人或是妻子、儿女放在你事奉对立的地位上,你说你要事奉主呢还是照顾家庭?要爱主呢还是要爱太太?要爱主呢还是爱儿女?你往往把两者放在相对的地位上,因此他们永远在你心中是相对的东西,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东西。这是错误的思想,应该是我和我的家一起事奉耶和华,我跟我的妻子一起事奉耶和华,我与我的妻子、儿女一起事奉耶和华。我想这个很重要,表示说我们每一个在家庭生活里面,要把他们带在身边,跟你一同事奉主,跟你一同追求,一同学习,一同在主面前等候,把他们当作事奉的同工,不要把他们当作事奉的拦阻。如果你把家人、家庭当作事奉的拦阻,就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你有一种厌恶他们的心理,你想到事奉时,「都是他们不好,要不然我就事奉得更好。」这是错误的心理。第二个错误的心理,就是变成不愿意跟他们分享、分担,因此你就不断把事奉与家庭越隔越开,结果最后你的家庭就跟你的事奉无份了。这是一个错误的心理。你应当相反,好像乔舒亚一样:「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至于我和我家,我们一起事奉耶和华,这个是很美丽的。如果我们都朝着这个方向追求,你的婚姻和家庭就成为事奉的帮助,这就是 神给你婚姻和家庭的目的,成为你的祝福、帮助,而不是成为拖累或担子。所以这一点你要弄清楚。

你说:「弟兄,讲理论很容易,但实际去实行很难啊!每次回家一讲到事奉,太太就说在家里不要讲教会的事,在家里只讲家事,结果我还没有开口,她就塞住我的口。我很多时候所讲的,她都不明白,而且每次讲的时候,她都唱反调,是没有办法同心的了。我已经弄清楚了,不要跟他们讲是更好。」你这样就上了魔鬼的当。其实,如果你明白我们要把家庭建立成为敬畏 神的家,要把家庭带领成事奉主的家,这是 神的心意。一个正确带领家庭的原则和目的,就是把我的家带领成敬畏 神和事奉主的家。如果你没有这个目的,只是自己很热心事奉主,家庭事奉不事奉主没有关系,只要他们不妨碍你事奉主就好了,这是错误的思想,也是很自私的思想。为甚么你要事奉主呢?因为事奉主是主所喜悦的。为甚么你热心事奉主呢?因为将来有赏赐。你不要家庭给主喜悦,不要你的家庭将来有赏赐,你说你多么自私呢?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蒙 神喜悦,要在主面前得奖赏,我们也要家庭、儿女都蒙 神喜悦,都得主的奖赏。因此你就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要使我的家成为敬畏 神和事奉 神的家,就不但在事奉主的事情上才叫他们一起,其实在家庭中所作的每一件事都与这个有关系,都要朝着这样的一个目标去追求。


应当与配偶保持一致的属灵步伐
从你结婚那一天,过夫妻生活就要从这个开始。很多基督徒在结婚以前,在谈恋爱的过程,有很多话讲,分享灵修心得、听道心得和事奉心志。可是在结婚之后,就闭口不谈,就再没有分享这些,一讲就是柴米油盐,就不再讲属灵的事奉,不再分享查经心得,也不再分享事奉的心志了。有没有这个现象呢?许多人都有这个现象,这是不好的,这个就是很多时候接下去发生很多问题的开始。我们应该求主帮助我们,叫我们明白在主里面彼此配搭,作为夫妻就是作helpmate(配偶),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作属灵上的配偶。你的妻子、丈夫就是要陪你跑这条属灵道路跑到终点的,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的妻子、丈夫在属灵的事情上要与你同心的。因此我鼓励大家,在结婚以后,夫妻之间还是继续一起谈论属灵的事情,彼此查经,一起分享读经心得,一起分享将来事奉的心志,彼此勉励,继续过婚前那一种分享的关系。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能保持两人在主面前很同心,也保持你们的人生目标一致,保持你们两个人属灵追求步伐的一致。不但结婚初期是这样,就是有了孩子以后还是要这样。

为甚么今天很多人结婚以后就发生脱节?在生孩子以前,二人一起聚会,一起听道,一起参加祷告会,大家都很一致。但有了孩子以后,一个(特别是妻子)留在家里,作丈夫的去聚会,回到家里却闭口不讲聚会中听见甚么道,因此妻子就在家里被冷落、被隔绝了。因此渐渐她跟你在属灵认识上的距离越来越大,认识上的共同点越来越少了,因此讲起话来同心程度越来越低,造成不一致的地方越来越多。慢慢你发觉她成为你的绊脚石,成为你的重担,是你的拖累了,因此你就懒得跟她讲。其实这个是我们所造成的现象。我们应该要保持在主里面长期、一辈子的同心,在属灵里面不断分享,为着教会一同祷告,分享个人事奉的心得,分享工作上的难处,一起祷告,一起追求主。虽然你妻子在家里看孩子,你要不断的跟她分享,让她知道你各方面的情形。因为你要知道一件事情,如果她不是陪着你走,你就要背着她走。请问她陪你走好呢,还是你背着她走好呢?今天很多人觉得很痛苦,因为要背着一个人走,这是感觉婚姻是拖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心理负担非常重。这是一个困难的地方,是一方面。

应当以属灵的原则教养儿女
另一方面,就是儿女的教养。儿女对家庭生活影响得很厉害,孩子刚出生你就马上感觉到的。晚上起来喂孩子吃奶,你的家庭生活就变成喂奶时间表。孩子出生时,甚么事都受影响。之后,你发觉孩子的活动就成了整个家庭的时间表,礼拜一、三、五要带孩子学弹琴,那么礼拜一、三、五甚么也不能动了,连见皇帝也不可以了,你看见孩子的活动就决定你家庭的时间表。渐渐孩子的兴趣就成为你家庭的兴趣,孩子追求的方向就成为全家的注意力。举例说,在新加坡有许多父母送孩子去学芭蕾舞、空手道,等到孩子第一年考空手道进级考试,全家都请假去替他们打气,即使那天教会有培灵会都不去了,慢慢地孩子便控制整个家庭了。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作为父母亲的,我们一定要很小心,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很清楚的属灵方向,我们是用属灵的原则和属灵的价值观来训练、教导他们,要叫他们认识主、敬畏主、爱主,要叫他们看重属灵的追求过于物质和世界上的追求。许多父母给儿女很大的压力,他们养儿女好像养狗一样,每一年都带来参加狗展一样。年底大考之后,就问你孩子考第几名,考多少分,如果自己孩子的分数输了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回家就大发脾气,明年就要替孩子「恶补」,也不准参加少年团契了。「因为参加了以后,人家读书,你去聚会,就少了时间读书,就输给人家了。你不要参加少年团契。我要给你多找一个补习老师,明年就可以胜过他们。」这就好像养狗一样,这种心理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没有想到孩子是 神所托付给我们的,我们应该养他们、教他们,叫他们敬畏主、爱主,不是让他们替我们拿奖牌的。很多人孩子从出生就参加婴儿比赛,然后又参加甚么儿童表演比赛,又参加甚么钢琴比赛,替他们拿很多奖,这叫作光宗耀祖。这个就是我们的问题。如果你这样教养孩子,你这个孩子就被教导去贪爱世界。以后要教他热心为主牺牲,就很难了;你要他来事奉主,就更难了,因为他已经被你教养一套属世的观念。
今天很多基督徒不大明白这个道理,以为教孩子星期天就热心,星期一到星期六就爱世界,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教孩子一定要教得清楚,只有一套属灵的原则,这套原则应用在生活的每一部份,家庭生活是这样,学校生活是这样,学业是这样,做人是这样,聚会也是这样,让他们知道基督徒只有一套原则,就是属灵的原则;我们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圣经的标准。从小我们就要这样教导他们,将来叫他们要热心事奉主,他们觉得很自然,你叫他们跟你一起去聚会、事奉主,他们也觉得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你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父母亲本身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叫他们这样做,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从这里你就可以看见,要使你儿女、家庭成为一个事奉主的家,不单单是严格要他们在星期天做礼拜(当然这个要很严格),但是在其它的事情上也要同样地给他们看见属灵的价值。例如,如果在学业上,你要求孩子无论如何考一百分,特别是要超过隔壁那一个,否则妈妈没有面子。你这样教他,以后他就明白一个原则,做人顾面子最重要,无论如何要胜过别人才好,因为从小你就是这样教他。你要告诉他:「到底拿多少分是另一件事,你要在 神面前作一个忠心的人,并且要尽你的本分,然后要学习倚靠主,得到好成绩要感谢赞美主,成绩不好就要学习接受这个事实。」若你这样教导孩子,不但帮助他懂得倚靠 神,而且也会有一个很平衡的心理,能够接受任何的事实,也能够接受 神在他身上的旨意。这个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讲的,是我们对待孩子一个属灵的原则,教导他们建立起来的一个属灵原则。

应当建立 神话语绝对的权威
那么,怎么去教呢?每一个人的标准、看法、做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我们教导孩子一定要根据圣经的话,从小就要根据圣经的话,给他知道父母亲在家里没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权威是在 神的话上面,父母亲都在 神的话语面前顺服。要在家庭里高举圣经话语的权威。所以当我们教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所问的不是我要他做甚么,我们一定要问的是根据圣经的教训,我们应该怎样教他。当你教他的时候,要告诉他这是 神的话语叫我们这样做的。例如说要教孩子孝顺父母,你不能说:「父母对你的功劳很大,你知道不知道?我怀胎十个月才生你,你不晓得吃了我多少的奶粉,如果你不懂得报恩,就真没有用了!」这样教他是从非常属世的观点。其实你应该告诉他,圣经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听圣经的话。你要孝顺父母,我也要孝顺父母的,爸爸妈妈也有父母,你看爸爸妈妈这样孝顺父母,你要这样孝顺父母,就是听从主的话了。所以他就看见圣经是绝对的标准和权威,连爸爸妈妈也服在这个权威底下,因此他就会敬畏主,遵从主的话。所以如果你明白这样在大小事情上教孩子,就在他心里建立一个尊重主话语权威的态度,而不是尊重父母亲的权威。世人教导孩子尊重父母亲的权威:「没有错的父母!父母的话就是圣旨,孩子不能讲父亲不对的!」这是世人的教导,是很霸道的,基督徒是不可这样的。万一有些时候我们责怪孩子、惩罚孩子,后来发觉我们错了,世人就说不可在孩子面前认错,认错了以后就会失去威严,但我们相信圣经的教训不是这样,圣经说要彼此认罪,如果我们做错事,罚错了孩子,我们回去向他道歉,说:「对不起,我刚才把你骂错了,我误会你是这样,现在知道事实不是这样,我当时不应该骂你,求你原谅。」我们作父母亲的应该有这样的量度,孩子就知道:「父母亲真是敬畏 神,他们做错了也向我认罪。」改天,他们作错了,你要他们认罪,他们就服你。他们会想:「爸爸做错事,他也向我认罪,现在我做错事,我向他认罪也是对的。」而且除了向你认罪以外,也应该教他们向 神认罪:「你做错事不单得罪爸爸,也得罪了 神,你要向 神认罪,求 神赦免你的罪。」这样子就可以给孩子知道敬畏 神,在家庭里知道有 神成为我们的主,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在孩子面前,夫妻之间的讲话和行为表现要很小心。我们在孩子面前所表现的是否真的敬畏 神和顺服 神的话呢?孩子不单看我们怎样教导他们,乃是看我们怎样实行。有一个少年人,有一次来跟我说:「我爸爸只懂得教我作,自己却不作的。」因此他对爸爸不服,他觉得基督徒说一套作一套,为甚么他有这个印象?因为他爸爸是讲一套作一套的。这就是爸爸在行为上给孩子有一个错误的印象。

要肩负教导儿女明白圣经的责任

如果要做到凡事遵从圣经的教训,我们就要教导孩子明白圣经的话语。在申命记第六章, 神把教导儿女明白圣经话语的责任放在父母亲的身上,我想我们一定要接受这个责任。今天有很多父母亲以为把孩子送到主日学就工作完满了。其实主日学只是教会的责任,父母亲的责任比主日学来得更大。主日学是一个星期一个钟头,父母亲是一个星期里六天加上二十三个钟头,你就看见父母亲的教导比主日学多许多倍。因着这个缘故, 神就把教导儿女的责任放在父母亲身上,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接受这个责任。为着能够教导儿女明白圣经的真理,我们自己就一定要懂得圣经的真理。因着这个缘故,你看见在家庭教导儿女反而成为你的鼓励了。你就不得不下工夫读 神的话,叫你不得不去认识圣经中很多事情的原则,要不然你根本不能教导孩子。

要尽早带儿女接受主的救恩

在教孩子明白圣经时,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记得,我们一定要尽早带孩子认识主、接受主的救恩,要不然的话,一切圣经真理的教导都不能看见应有的果效。因为在他们未得救重生之前,你教他们遵行圣经真理,就好像教一个非基督徒遵行圣经真理一样困难的,他们在本性上是不能够遵行圣经真理的。所以你必须尽快带领他们认识主、接受救恩,叫他们重生得救,懂得祷告倚靠主,然后在实行圣经真理上,他们就有属灵的能力来实行。今天有许多父母亲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说信耶稣是个人的宗教自由,待儿女长大后才自己去考虑。我就觉得这样的父母亲非常不负责任,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孩子离开世界时仍未信主,是谁要负责任呢?你能够担保他将来长大后有没有机会接受主呢?如果他还没有长大就离开世界又怎样?如果他还没有长大就离开主呢?有很多时候,我们绝对不知道到底我们还有多少机会带他们信主的。我鼓励作父母亲的要尽快将福音传给你们的孩子。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讲圣经的教训,你可以讲耶稣基督的事迹和圣经的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到他们可以分辨是非、知道甚么叫作罪的时候,当他们知道犯罪、做错事的时候,就要引导他们去认识主、接受主的救恩,让主的宝血洁净、赦免他的罪。
其实,要带小孩子信主是很容易的,特别从基督徒家庭里面长大的,如果你这样教导他,他一犯罪,他很清楚知道自己犯罪,需要得赦免。当你将救恩讲给他听的时候,他会很乐意接受主的救恩。所以这是我们作父母亲一定要负起的责任。在孩子一能够接受救恩的时候,就要把福音讲给他听,让他有机会接受主的救恩,让他能够重生得救。我们知道很多属灵伟人,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清楚得救重生。如果我没有记错,司布真先生在四岁时就清楚自己得救重生了。很多人六岁就可以清楚知道得救重生了。我相信我们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领他们清楚得救重生,然后就可以教他们有灵修生活,天天有读经有祷告,让他们这样子从小就培养起跟从主、倚靠主的生活。

可以跟儿女分享事奉主的喜乐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跟他们分享事奉主的异象,也可以分享事奉主的喜乐,让他知道事奉主是一件很喜乐的事情,让他从小就有一颗要事奉主的心。因此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把他当作你事奉的同工来看待的。你可以把你的事奉告诉他,对他说:「今天晚上爸爸出去作个人布道,要向一个未信主的伯伯传福音,请你为我祈祷,也为那个伯伯祈祷,求主感动他的心,叫他可以信耶稣。」小孩子是非常单纯的,他会很热心、很忠心地为你祷告。等到你回家,可以把结果告诉他。如果那个人得救,他会很开心,让他从小就经历到为人祷告、主垂听祷告的喜乐,而且他看见事奉主的那种甜蜜,这样就把你的家庭带来与你一同事奉主。你不要说:「孩子不懂事!啰啰唆唆问那么多作甚么?」你晚上出去聚会,孩子问:「爸爸,你去哪里啊?」你说:「不要问!大人的事情,小孩子问甚么?」其实,这样你就失去一个很好的机会,带领你的孩子来跟从主。其实,你可以告诉他说:「今晚我去参加教会的祷告会。」孩子会问:「甚么是教会祷告会?」你就跟他解释:「以后,你大一点我带你一起去,你现在可以在家里祷告。」他就可以跟你一起同心祷告,他会感到很喜乐的,觉得信耶稣很喜乐的。如果你样样都骂他,一关心教会的事情你就责备他,他的心里就想:「千万不要讲教会的事情,一讲就惹爸妈责备。爸妈一定不喜欢我关心教会,我一关心,他就责备我。」所以就给他一个心理:不喜欢属灵的事情,每次一讲属灵的事情都是跟不开心的事连在一起,他怎么会喜欢属灵的事呢?这样,就不单没有带领孩子,反而绊倒他们。所以我们要求主给我们有这一方面的智慧,要怎样来带领我们的孩子。
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我第一个孩子还不到两岁大,我就被邀请到印度尼西亚去讲道。去了一个月回来,我以为孩子一定很喜欢了,哪里知道他不睬我,不叫我抱他,看见我就像陌生人一样,好像与我敌对那样子,我心很痛。过了一个星期以后,他才肯接纳我。当时他还不大会说话,后来他大一点,每一次我出门去讲道,他都不开心。后来他会讲话,就问:「爸爸,为甚么你整天出门不睬我们呢?」我就跟他讲:「爸爸不是不睬你们,爸爸是出去讲道,是事奉主。」他就不大明白。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严重,如果我不帮助他,将来他就会跟我的事奉敌对,他会说:「因为爸爸事奉,就把爸爸抢去了;因为爸爸事奉主,就不睬我们了。」他一想到事奉都是消极的,他一定很抗拒事奉。因此有一年我到槟城去讲道,我就跟那个教会的负责人说:「我可不可以把家人也一起带来呢?」他说:「好啊,你把家人也带来。」所以我就把全家人都带去。我的孩子很小,两个都在读幼儿园,我就带他们参加整个营会,跟我住在营会里面,看我讲道,甚么他们都在里头,我们也在一起祷告。我发觉自从那一次以后,他就能够了解,以后我去讲道的时候,他再也不会投诉了,而且还答应会为我祈祷。所以他很喜欢跟我一起参加聚会,我也常常带他一起去讲道,他就坐在那里。虽然这样麻烦一点,但他就明白到底我去讲道是做些甚么事情。所以我两个孩子都不会抗拒我事奉主,甚至他们很喜欢参加聚会,很喜欢参加教会的事奉,因为他们觉得事奉是一件很喜乐的事情,因他们看见我事奉得很喜乐。


不要在家里批评教会

这个要注意,你们千万不要在家里批评教会,说事奉很无聊。如果你这样讲,孩子就以为教会是很复杂的,教会的关系都是给人家很痛苦的地方。这样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心理,要逃避教会越远越好。我认识一个很出名的传道人之儿子,他不参加聚会,甚至不信主,我问他为甚么,他说:「教会是迫害我父亲的地方。」为甚么孩子觉得教会是迫害父亲的地方?我相信这个父亲在孩子面前讲话的时候,给他有这个印象,就是教会有很多事情对不起他父亲,所以他的孩子就要报复,也就不参加教会聚会。结果那个传道人不单自己吃亏,也使他的孩子吃更大的亏。我们一定要很小心,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一定要保护他们,不要叫他们受伤害,要叫他们事奉主的心很单纯。不要在他们面前讲不必要的东西,要让他们认识到事奉主是一件很荣耀和很喜乐的事情,因此他们就很愿意跟你一起事奉主的。这一点也是我们要小心学习的。.

TOP

问题解答:

一. 我的小孩子(大约五岁)说耶稣很好,他想信主。我就解释说,信就是接受耶稣作救主,便与他一同祷告。但祷告了以后,他张大眼睛看着我,不知道甚么叫信耶稣。我说:「你接受了耶稣,耶稣就随时与你在一起。」经过了几个月,但他还是不明白,每一次都问:「妈妈,我信了耶稣没有?」我说:「你已经信了。」但他好像不大明白,不晓得怎么对他解释。应该怎样对他说呢?

答:我们必须知道要带小孩子信耶稣,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事,随便讲两句就算了,这就错了。我们要一样把福音讲得十分清楚给他听。第一,他必须明白自己是一个罪人,如果他不明白,就表示他还未懂得甚么叫信耶稣作他个人救主。他说耶稣好,就想信耶稣,这是出于孩子单纯爱主的心,这个是好的,你应该跟他说:「主耶稣很爱我们,主爱世界上的人,主为我们钉十架,拯救我们,你可以倚靠主,祂听我们祷告。」这些你可以讲。但是要讲到他接受救恩这一点,他一定要明白为甚么他需要信耶稣,否则他将来信耶稣就不知道信些甚么,他对救恩的认识就会模糊,那就不好了。所以纵使他们是孩子,对他们讲福音时仍要说得很清楚,要说我们是罪人,甚么叫犯罪,怎样认罪等等。
不过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说:「你犯罪,你犯罪。」这是不大好的。很多时候当孩子还小,他们仍未有分别是非的心,但是千万不要在他们心中制造罪恶感。我讲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孩子很小,他常常说:「我犯了罪,我犯了罪,要下地狱了。」我问他是谁说的。他说是他哥哥说的。他就给哥哥吓怕了。这样不好,作父母的千万不要这样吓孩子。我们可以讲正面的东西给他听,如有 神的存在、 神创造万物等等。到一天他做错了事,他知道了,他明知不应该做,但他做了,又知道他做错了,心中知道自己犯了罪,那就告诉他说:「你需要认罪,求主耶稣赦免你的罪,你就得救了,祂赦免你的罪。」你将救恩清楚地讲给他听:甚么叫罪,主耶稣怎样为我们钉十字架、怎样担当我们的罪,怎样信主耶稣赦免我们的罪。
你千万不要说小孩子太小不懂,我有很多经验说,小孩子信得很清楚,信了以后再问他,他可以给你讲得很清楚,而且信得很实在,他有赦罪的平安,知道主耶稣赦免了他。他有得救的把握,他知道自己得救,他知道离开世界不用害怕,是到主耶稣那里去,因为主耶稣为他钉十字架,担当他的罪,主赦免他的罪,他很清楚。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事,随便讲两句说:「你信不信?只要说:『主耶稣,我信你。』」他以为这样就叫信耶稣,其实他还未信。将来你硬说他信了,其实他还未信。所以要小孩子信耶稣,我们需要很小心、很清楚把救恩讲给他听,他要信得清清楚楚的。所以你可以查看他是否清楚明白救恩,如果他未能明白,就不要勉强他了。等他可以明白的时候,就叫他接受。不过你可以将整件事讲给他听,讲到主耶稣的工作、主耶稣爱我们,讲到 神及各方面,让他觉得 神很实在,觉得主很实在。


二. 我想问照顾儿女及参加聚会在时间上之分配的问题。我先讲讲我的情况,我太太没有在外面工作,有两个儿子,大的三岁半左右,小的八个月。他们两个是我太太一个人把他们从小照顾的。我要先声明说,我与我太太都不放心交给人家照顾,觉得子女应该由自己照顾的。事实上因为他们是一直由我们照顾的,他们不太信任、也不肯跟人家。我就有一个问题,是在参加聚会上出现时间上的冲突,不晓得怎样安排。举个例子,我太太因为要照顾两个小孩,所以她走不开;至于我,下了班回家就陪伴他们,让太太可以休息一下。只有一个小孩的时候,在星期六我跟太太有时还可以轮流参加青年聚会,孩子小的时候也没有甚么要求。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发觉下了班回家以后,体谅太太那么辛苦,也就不忍心自己一个人去聚会,变成只参加主日的聚会。一聚会就要全家都去,因为我很难接受一个留在家里照顾两个小孩,另一个就去聚会。我不晓得在时间上的安排可以怎样解决?

答:我相信如果你将大原则抓得紧,两夫妇就来讨论怎样才可以有聚会,甚至有事奉,不应该因为家庭或儿女就放弃聚会和事奉,这是大原则,各人就按着最好的条件和做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这个大原则就是怎样保持追求、聚会、事奉为大前提,别的事情就尽量迁就。你要跟太太讨论:「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聚会,一定要参加教会主要的聚会,包括祈祷会等等。」因为儿女的要求会越来越多,所以如果不抓紧大原则,参加聚会的机会就越来越小,最后完全不参加也可以有理由的。所以你一定要抓住这个原则说:「不可以的,即使我有十个儿女,我也要参加聚会。」如果你这样想法,你就明白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
我相信是这样: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两个人一起来聚会;如果不能,就一个人来,有时候就轮流来。或是你太太去,你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者是你去聚会,太太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这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要知道聚会是为着两个人的好处的,你千万不要说:「要去聚会,把妻子留在家里,这样作我觉得很心痛,还是留下陪伴她。」其实,这是双重的损失。如果你去聚会,回到家里一点也不分享,当然她会觉得说:「你自己享受,你不理我。」但如果你聚会后回家把所领受的跟她分享,她就巴不得你去,因为你去了回来讲给她听,她就可以有得着。所以很多时候是看我们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原则,还有这个大原则长期下去,不单是孩子小的时候,待孩子长大了,我们应该给孩子知道甚么事情是优先的。他们从小就知道每逢聚会时间父母都会去的,长大后无论怎样也都要去聚会的。所以在这个情形下,就给他们建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就是把属灵的事放在优先,其它事情放在后,因为父母是这样,从小我们就是这样。举个例子,你平常上班不在家,八个小时在公司里头,你从来没想过要一个星期请三天假回家照顾小孩子。你不会这样做,因为你觉得工作不可以放下。所以你两个人应该这样考虑,有几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包括工作、聚会等,这些事情是无论如何不能放下、不可放松的。以前两个人一起去,现在不能这样,便一个人去,一个去了以后回家要分享,将所学的讲给另外一个听,这样就不会完全脱节、完全失去,两个都会有得着。要这样来彼此扶持,慢慢行上去。当孩子大一点,可以带来就带来,虽然麻烦一点都要带来。所以我看这是大原则的问题,如果我们抓紧大原则,其它问题就可以解决。
例如你说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人照顾,其实这种心理是不大正常的(我这样说,请你不要生气)。为甚么呢?因为这是早晚的问题,再过几年,就要送他们去托儿所或是幼儿园,那怎么办?你不能为着他们而去办一个幼儿园,你一定要交给人。就是不送他们去幼儿园,也要送去小学。我们爱孩子、照顾他们,这是对的,但其实照顾孩子,不一定要我们二十四小时对着他们就是最好的照顾。我们需要在适合的时间,从小就训练他们独立,训练他们能够自己生活,这个也是照顾。如果照顾小孩到一个地步必定要跟着妈妈才可以,这个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他变得依赖性很强,将来他上学的时候就很痛苦。我太太是教书的,很多小孩子到一年级念书,三个月还是天天哭,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跟妈妈离开过。到了这样的地步,你就更心痛了。因此,我觉得我们需要训练,但不是随便交给人,而是想一想,或者为着这个我们需要有一点安排,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所以,我就觉得很多时候这个是优先次序的问题。如果我们这样决定了,夫妻之间就应该好好讨论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好达到双方面的目的,而且不妥协,不放下属灵的原则。其实,一定有办法,一定可以解决的,不过就在于你以哪一方面的事为重。
这不是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先后次序处理的问题。如果说是时间分配,一定不够分配的,二十四小时也不够分配,但这不是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先后次序处理的问题。例如说,一个人还未结婚的时候,可以工作、消遣、打球、游泳,甚么也做,结了婚以后就不能样样都做,假若是这样,他最好不要结婚。结了婚以后,他会说或许太太不喜欢打球,所以就不打球,还是在家里种种花好一点。有了孩子以后,连花也不种了,照顾小孩子就好了。为甚么你可以作这样的调整呢?因为你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弃,有些事情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当我们想到怎样安排生活的时候,首先安排的不是时间的问题,首先安排的是优先次序的问题。如果你决定了,就会知道要将最好的时间、最要紧的事摆在前面,无论如何这个一定要持守的,其它是次要、第三、第四,或可有可无的。如果你颠倒了优先次序,就很麻烦,变成把很多很重要的事情放下了,好像很多基督徒结了婚、有了小孩以后就不来聚会,因为觉得麻烦:「要小孩子这么早起床很不忍心,他们睡得不够,平常他们睡到十一点。」「小孩子是这样,但你们不要也睡到十一点。」「你不晓得啦,星期一到星期六都工作,没有陪伴他们,只剩下一天,怎么可以不陪伴他们呢?所以就在这一天陪伴他们。」为甚么孩子这么重要?为甚么星期一到星期六不陪伴他们,要到星期日一定要陪他们呢?这个是优先次序的问题。是你看工作比孩子、太太重要,你看小孩子比聚会重要。你有这样的看法,所以工作的时候就可以不照顾孩子,不用工作就先陪伴孩子,再理其它事情。如果你将聚会摆在最前,你的想法就完全不同了。因此这是优先次序的问题,不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不多不少,所以只在乎我们怎样来分配。如果把优先次序弄清楚了,时间怎样少你也会安排到的。不是时间有多少的问题,而是你怎样安排的问题。钱财也是这样,很多人结了婚以后就说:「我现在没有钱奉献,过去一个人可以剩下很多钱,但是现在有妻子、又有孩子,又要供房子、车子,没有钱奉献了。」如果把奉献的钱摆在最后,有剩余才奉献,那就难怪没有钱奉献。如果你将奉献放在第一位,就是没饭吃,你也会考虑需要奉献,因为这个排在第一位。因此这不是有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优先次序的问题。如果你将奉献放在最后,就是有一百万也不一定会奉献;假若把奉献放在最先,十块钱你也会拿去奉献。因此这是优先次序的问题,金钱是这样,时间也是这样,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是在乎我们怎样处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