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尼哥底母 听道笔记

尼哥底母 听道笔记

这次五一,普安堂有两天的培灵会。“尼哥底母”是5月2日颜敏牧师讲道的题目。
根据录音,把笔记整理了出来,贴出来大家分享。

也和大家一起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

尼哥底母
颜敏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我们先看圣经。今天的圣经有三处。
约翰福音
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犹太人的官。
3: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
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
3:4         尼哥德慕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3: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3: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3:8         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3:9         尼哥德慕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7:50         内中有尼哥德慕,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  
7:51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

19:38         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19:39         又有尼哥德慕,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著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19:40         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今天读的三处经文都是在约翰福音里记载,一个叫尼哥底母的人的所说和所行。尼哥底母的事情只有约翰福音记载了,我们刚才读到的约翰福音三章的内容,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里提到了一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部分,最基本的要义,就是重生表明出来。藉着和尼哥底母的谈道,重生这个真理成为每一个愿意跟随基督的,愿意成为基督门徒的人都必须去了解,去遵循,去经历的一个真理。但是今天我愿意藉着尼哥底母这样的一个人,通过这样一个人,求神帮助我们反省我们每个人的信仰经验,帮助我们反省在属灵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改进的,需要提升的,需要重新思考,重新选择的。这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藉着尼哥底母在约翰福音里的记载,思想作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们应该有什么,我们缺乏什么。

刚才读到的第7章和19章,我们发现尼哥底母,这样一个法利赛人,和福音书里记载的其他法利赛人有明显的不一样。绝大多数的法利赛人都是对耶稣有成见的。7章的时候,当其他法利赛人置疑耶稣,要抓他的时候,尼哥底母站起来为耶稣辩护,他对耶稣有明显好感,他敢于在其他人面前站起来为耶稣说话。另一方面,19章,耶稣被钉之后,他带着一百斤的沉香没药埋葬耶稣,这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但是他为了埋葬耶稣,当时被钉为罪人的耶稣,他愿意带一百斤的沉香没药埋葬耶稣。他是个不同一般的法利赛人,他对耶稣有明显的好感,他愿意为耶稣说话,他愿意在经济上对耶稣慷慨奉献。所以他是一个爱耶稣的人,从一个角度讲。

那么尼哥底母是不是耶稣的门徒呢?大多数的会友愿意说他是。事实上仅在圣经记载考查的范围内,没有说尼哥底母是耶稣的门徒,不是真正意义上基督的门徒。从神的角度看,在圣经的记载范围之内,他还没有成为耶稣的门徒。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不否认也许在历史中他是一个耶稣的门徒,但是我们没有其他的记载,我们有的只有圣经对尼哥底母的记载。就这些已有的记载,我们必须接受,尼哥底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的门徒。

我们对耶稣有明显的好感,不等于我们是耶稣的门徒;我们在经济上慷慨大方,对教会,对他人,不等于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的门徒。做耶稣的门徒,必须有一些基本条件必须去遵守。比方说重生,比方说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不是说我做好人,但是如果你不愿意重生,不愿意遵照耶稣的命令悔改,无论你在经济上对教会多么慷慨,无论你在经济上对人多么有爱心,从真正意义上讲,我们仍然都不能算是基督的门徒。

尼哥底母不能算是真正的耶稣的门徒非但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去推理,圣经所记载的,给我们看见明显的事实,圣经没有称他为耶稣的门徒。19章38节中提到另一个埋葬耶稣的人的时候特别注明了是耶稣的门徒,而提到尼哥底母的时候没有讲。圣经对尼哥底母的解释是,有个尼哥底母,他只是在夜里去见过耶稣。他不是耶稣的门徒,他甚至暗暗地都不是耶稣的门徒。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他不是耶稣的门徒。我们不否定,有一天在圣经记载以外的历史之中,他可能成为耶稣的门徒。

我们现在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尼哥底母这样一个对耶稣有明显的好感,在经济上慷慨大方,如此有爱心的人,没有成为耶稣真正的门徒?什么东西拦阻了他?他一路走了,走到哪一步,让他没有成为耶稣的门徒?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基于约翰福音三章1-9节的信息思考刚才提的问题,为什么尼哥底母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耶稣的门徒?什么东西拦阻了他?我们分两点来思想。

第一点,寻求的心志是成为耶稣门徒的一个开始,但这不够。
尼哥底母是个有寻求心志的人,这一点通过圣经,我们无可怀疑的接受这一点。他是真心寻求者,是个从心里面寻找耶稣,希望从耶稣那里得到指示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两点。第一点,因为他是一个法利赛人。当时法利赛人是犹太社会的主流的宗教势力,是强势的。当时社会有各种阶层,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奋锐党人,爱色尼人。法利赛人是主流强势的,耶稣和他门徒所代表的另外一群人是弱势群体。尼哥底母作为一个强势群体的人愿意在夜里去找耶稣,说明他是一个真心寻求耶稣的人。否则作为主流社会的人,他为什么要找耶稣呢?他如果看不起耶稣他不可能采取这样的行动。第二点尼哥底母是犹太公会的一员,是个官,是精英,管理犹太人的,是权力阶层。耶稣和他代表的那群人在权力阶层看来是危险因素。权力阶层的一员去找耶稣是很冒险的。但是他真心寻求耶稣,愿意冒这个险。从这两点分析,尼哥底母是个真心实意的寻求者,为了冒这个险,他甚至选择了夜里去找,但是他就是要去找耶稣,他心里有需要,他寻求什么。

第二点,寻求是一个开始,但是这不够。如果我们只有寻求,而不愿意选择,不愿意改变,就成为我们成为耶稣门徒的拦阻。仅有寻求的心志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没有选择的心志,愿意被改变的愿望,我们不可能成为耶稣的门徒。所以不做选择,不做改变,会拦阻我们成为主的门徒。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从经文本身来看。尼哥底母夜里去找耶稣,说了一句话,“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这是他冒着风险,跑去见耶稣说的一句话。当时他对耶稣所说的话并没有显出他需要什么。他是一个真心寻求耶稣的人,但当他跑去见耶稣的时候,通过他的话他好像没有什么需要,他只是去告诉耶稣一件事,他很认同耶稣,他告诉耶稣这样一句话。换句话说,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找耶稣,可是他并不知道要和耶稣说什么。他仿佛是说了一句毫无意义的话,就是告诉耶稣,我接受你是一个有神迹,有神同在的人,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们通常千辛万苦地去找别人,我们总是有需要。尼哥底母也有需要,但是他的第一句话不知道如何表达。人都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我们寻求,但可悲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在选择,我们去尝试,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仿佛尼哥底母,当他找到了耶稣,但是他不知道可以从耶稣那里得到什么帮助,他不知道他的生命中需要耶稣怎样的帮助。

但是没有问题,圣经给我们看见,虽然尼哥底母自己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但是耶稣已经洞察,他知道我们真实的需要,体恤我们的需要,看中我们的需要,非常乐意帮助我们这种需要。所以耶稣直接地把基督信仰,上帝福音真道直言相告,你需要什么,你需要重生。耶稣基于对尼哥底母的了解,对尼哥底母做了最好的回答。你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耶稣直接把这样的回应告诉他。耶稣说到了神的国。

这一节经文里有两个概念,我们一一地分析。首先是神的国,这是约翰福音第一次提到这个词。为什么耶稣在这里提到了神的国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耶稣知道尼哥底母是个敬虔的法利赛人,他是犹太公会的一员,是犹太人的上层阶级。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尼哥底母关心的是神的主权,神的权能。通过他自己的话说,“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换句话说,尼哥底母在耶稣所做所行的当中,他特别关心的是耶稣所行的神迹。这一点,耶稣洞察了,所以耶稣直接把神的国提出来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疑惑,为什么神的国会称为神迹?有关系吗?尼哥底母关心的是耶稣的神迹,但是耶稣直接把神的国提出来了。这二者之间必然有联系,在联系在于如果说神迹是上帝主权的一种表象,上帝主权是使这个神迹发生的内在原因。神迹是神的主权的一种表现。上帝是无所不能的,我们所居住地球的定律,自然规则,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上帝所定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些自然规律被改变,太阳不从东方升起,水不往低处流,我们称之为神迹。这样一些被改变的自然规律,这样的一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设定这些规律的神所运作的。所以神迹是神的主权,神的权能表现的一种形式。尼哥底母对神迹的关心,其实他心里在关注说这个能行神迹的人一定是很有能力的人。而神的主权在哪里可以通行无阻?主祷文怎么教导我们的?愿人都尊父的名为圣,愿父的国降临,愿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句祷文告诉我们什么?神的旨意在神的国里面可以畅通无阻。当神的国降在地上的时候,神的旨意在地上行走如同在天上行走。所以对神的国的了解,就是看神的旨意通行程度如何。当神的旨意在你生命中畅通无阻的时候,当你愿意顺服神的每一个旨意,每一个命令的时候,这就是耶稣说的,神的国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的心里。神的国不是权力,金钱堆砌起来的,神的国在于神的旨意有没有被完全执行。当我们的生命呈现出对上帝旨意的完全顺服,我们的生命就已经见证神的国在我的心中;当我们的家对神的旨意完全顺服,我们的家庭就见证神的国在我家中建立起来。神的国不完全是世界消灭,从天上降临下来的,不完全是。神的国在今生,在今世,对于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关系是密切的。这种密切藉着我们对上帝旨意的一种顺服,这种密切在于我们对上帝命令,上帝主权的一种回应,来表现出我们到底有没有看见上帝的国。所以尼哥底母对神迹的关注,所以他去找耶稣,说“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但是耶稣洞察尼哥底母的内心,知道他对上帝主权,上帝能力的一种寻求。

犹太人的弥赛亚观,是一个荣耀的,满有能力的,带着众天使从天降临,审判外邦的,这样的一个 全能者,这是犹太人心中的弥赛亚。所以对于尼哥底母这样一个法利赛人,他看见耶稣身上的全能。但是他这种认识和上帝藉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所要成就在世人面前的那个受苦的弥赛亚,那个用生命在十字架上倾倒来成就救恩的这样的一个上帝,受苦的上帝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耶稣所成就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因为顺服上帝的命令,就愿意用生命,用宝血倾倒在十字架上,这样的一种顺服就成就上帝的国在人子耶稣身上畅通无阻。这就是神的国。

所以耶稣告诉尼哥底母,要看见神的国,神的主权,你必须要重生,这样才能看到。为什么要重生才能看到?我们反过来思想一下,对于一个没有重生的人如何理解神的国,神的统治,神的权力呢?用世俗的想法,神的国是有力量的,有经济,有武力,这才是神的国。一个强盛的国家,必须在经济上,军事上强盛,这是一个世人对于一个国家的定义。一个没有重生的人如何理解神的国?他觉得神的国就是一个乌托邦,神的国就是脑子里想的极乐世界,不是真的。但是耶稣基督用自己的生命顺服上帝的旨意彰显出神的国就在他身上成就出来。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看见神的国就在地上被建立出来。所以耶稣告诉尼哥底母,你要看神的国吗?你要重生的。

面对重生这样一个要求,这是我们接下去要讲的第二点,在耶稣的话里面。尼哥底母面对“重生”这个词显然很困惑。新约是用希腊文写的。重生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字面上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从上面生的,另一个意思是指再生一次。尼哥底母显然取了第二个意思。因为接下去他问如何能再生一次呢?接下去耶稣回答,“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回答的时候,提到了另外的两个概念灵和水。换句话说耶稣用了另外的旧约的概念回答了尼哥底母。尼哥底母是法利赛人,法利赛人精通律法,也就是旧约。耶稣在这里的回答其实是用了旧约以西结先知的一句预言。在以西结书36:25-27:
36:25         我必用清水洒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洁净了。我要洁净你们,使你们脱离一切的污秽,弃掉一切的偶像。
36:26         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
36:27         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

耶和华藉以西结说预言,以色列全家要洁净,真正的洁净不是外面,不是通过水来洁净。真正的洁净是藉着上帝的灵,在人内心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洁净。耶稣从旧约的背景里面告诉尼哥底母,重生不是外面的,不是形式的,重生是上帝的灵在人心里工作的结果,重生是心灵的改变,思想的改变,看不见东西的改变。耶稣这样的解释,对于尼哥底母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耶稣关注生命,关注人心灵的改变超过了对人外在的形式的关注。对尼哥底母是很大的挑战,对当时整个的犹太宗教都是个挑战。事实上耶稣要尼哥底母做一个选择,你必须在你原有的传统里面,愿有的对外在的关注,跟如今耶稣教导的要关注内在,必须在这二者作一个选择。但是圣经给我们看见,尼哥底母没有做。

面对耶稣的教导和尼哥底母原来的观念,尼哥底母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问了一句话,“怎能有这事呢?”他很怀疑。对他的怀疑,耶稣的回应是“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在这样的一个回应之中,耶稣讲了几点。

首先一点就是,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经文给我看见,肉身和灵这是两个对生命本质的解释。我们对生命本质到底是如何理解的?我们认为生命到底是一堆物质组成的还是觉得生命这样一堆物质的后面,物质的里面有一个永恒的存在,有一个永恒的价值,那就是灵。那是从上帝而来的灵。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到底如何去认识你的生命,生命本质是什么?我知道今天社会上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今天很多人来到教会只是觉得教堂挺好的,挺安静的,坐在里面觉得心里很平安。在这个社会,很少有人认真负责地去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到底选择灵做我们生命的源头还是肉身是生命的源头?没有几个人愿意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耶稣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们对生命本质的了解,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决定了我们本身的存在。如果我们觉得生命是一堆物质,一堆肉之类的物质组成的,那我们就会相信人死了就了了。因为当人死的时候,所有的物质行动都要停止了,人身上所有的物质都停止了,就结束了。这就是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你的生命形态,你的表现就是属肉体的。使徒保罗教导我们的,我们如此思考生命的话,我们就只能思想地上的事。我们在世界上活着的岁月里面,我们可能关注的就是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再高尚一点,好像有点理想的就是在单位上,在事业上做出什么成绩来。再高尚一点,可能是我要坐上什么位置,做什么长。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的生命,当一切的外在东西退去后,我们的生命还剩下什么?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我们的生活选择,生活方式就表现出来你所关注的是什么。这是教不会的。这就是耶稣说的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你选择你的生命本质是肉身的,是物质的,你的具体生活方式,生活选择,每一个细节都表明你对生命的解释,你对生命本质的解释是肉身的。

反过来,如果你是从灵生的,也就是说,你相信生命的本质不仅仅是一堆物质。如果你相信上帝赐给我们肉身,乃是要在我们的里面中彰显上帝的道的荣耀来。就仿佛耶稣当初承载着上帝的道,成为我们当中的一个肉身,他不仅仅是活过33年的岁月,乃是要在地上,在人间显出一个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所以当我们真的能够接受生命的本质是在物质后面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确实永恒的圣灵的话,我们就不会接受说死了就了了的理论。我们不会相信死了就一了百了,我们就会顾惜我们这个看不见的存在。当物质不在的时候,那个存在怎么办?我们就愿意今生花一点时间,花一点精力做一点投资,在那个看不见的生命的本质上面。是不是?你否认他的存在就不会对他做任何的投资。当你接受我们是从灵生的,我们是上帝之灵所生就出来的一个活在世界上的物质的形式的存在。我们就是耶稣所说的,我们是从灵生的,就是灵。我们的生活选择,生活方式就会表现出我们不止思考地上的事,我们也思考天上的事。我们的思考可能要在天上,地上做一些选择,有一些挣扎,但是作为一个从灵生的人,我们一定会提醒自己,我的物质得以饱足,我的肉身得以满足的时候,我心灵的骚动,我心灵的不安不满是什么?我们要寻求,要寻求使我们骚动的心灵安静下来的那个生命本质。奥古斯丁说过一句话,在我的心里面总是有一个缺口,什么东西也填不满,唯有上帝的形象正好。当上帝的形象放在我心灵的缺口的时候,那个拼图就完完整整了。从灵生的人,你会发现当你在世界上寻寻觅觅,尝试努力之后,不要像尼哥底母那样,听到耶稣基督的福音不要止步不前,要去选择。

当耶稣告诉我们,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耶稣提供我们两个对生命本质源头的选择。我们要做肉身,还是要做有灵的人,耶稣给我们两个源头的选择。这是要选择的,不是生命走到哪里算哪里。否则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你想选择的时候发现来不及了。面对这样的选择,圣经给我们看到尼哥底母的反应。尼哥底母没有在此表现出他听不懂,他不理解,他的反应只是很怀疑的口气说“怎能有这样的事呢?”换句话说,尼哥底母听到耶稣所提供的选择,耶稣要求他选择。作为一个犹太人对重生的理解不是律法上所写的,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你要选择。你要选择能够改变你的思想,打开你的思想,打开你的心胸,接受耶稣所说的,这要求尼哥底母选择如何理解重生。第二个要去选择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灵还是肉身?面对这两个选择,尼哥底母裹步不前,除了口头上表示怀疑,他放弃做任何尝试,他放弃任何的意愿说告诉我怎么做?我怎么做从灵生的人呢?圣经中这样的例子。当我们不知道,不明白,但是我们愿意选择的时候,我们的表现会不一样。福音书里记载说,耶稣告诫人说“不要怕,只有信”。但是那个人说“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这样的人是愿意尝试,愿意选择,愿意开放心胸,尝试新的东西的一种表现。耶稣没有要求每个人一下子就像完人一样。但是寻求是一个开始,仅有一个寻求是不够的,当我们寻求中间,走到一个地步,我们面临选择的。你必须在肉身和灵之间做个选择,你必须在讨上帝喜欢和讨人喜欢做个选择,你必须在用神的方法来工作还是用人的方法来工作之间做一个选择。做一个基督徒,我们面临选择。因为上帝的要求和世界的要求总是不一样,上帝对这个世界的心意跟我们希望上帝对这个世界的心意总是有点偏差,我们总是面临选择。但是如果我们愿意选择,愿意尝试,我们可以像那个百夫长说,“主啊,我信,但是信不足”,好过尼哥底母所说的“怎能有这样的事呢?”。我为什么要这样选呢?谁知道以后怎么样?但是现在的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我想说,怀疑,不信是万恶之根。当我们挪开怀疑,像那个百夫长说,“主啊,我信,但是信不足”,“主啊,我愿意改,但还是犯错了。”这是一个愿意尝试的心理,这是一个在寻求之后失败的呼吁。神会纪念我们的呼吁,神不会轻看我们的呼吁。想想大卫是怎样的失败,但是他在上帝面前回转再重新呼吁的时候,上帝看见他愿意回转的心,愿意悔改,愿意选择的心志,上帝就使他洁白,比雪更白。

所以对于尼哥底母这样的一个人,我们通过今天的分享,我希望给大家留下的思考是:尼哥底母这样的人,或是尼哥底母这类人,对我们今天的教会有怎样的意义?他能不能帮助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有怎样的思考,怎样的启发呢?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在上帝面前扪心自问,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耶稣的门徒吗?面对所有圣经上所呈现出来的要求和世界上,社会上,跟人的做法不同的时候,我有选择吗?我做过选择吗?在生命本质的思考上,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上,我有选择吗?我选择灵来作为我生命的本质吗?我还是什么都不想,随便,有病的时候才来找耶稣,有需要的时候才来找耶稣。至于我的生命到底是什么,谁知道,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做过选择吗?在所有这些选择项,选择题面前,我们选择过了吗?对于那些在经济上慷慨,在爱心上仿佛充足的,我们的弟兄姐妹,尼哥底母也给了我们提醒,我们除了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的生命的流露之外,我们里面有没有与耶稣基督建立关系?有没有在所有的耶稣的命令面前完全顺服,让神的国建立在我的生命上?有没有在每一次需要悔改的时候,顺服在上帝面前?在这一切的反省面前,尼哥底母带给我们的思考面前,我想圣经还带给我们的好消息就是,耶稣珍惜每一颗真心寻求的心灵,就像当年珍惜尼哥底母一样,愿意讲他的福音,重生的道理,生命本质的真理指示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勇气来选择,靠着上帝的怜悯,对上帝说“主啊,我愿意,但是我软弱。帮助我,我信但是信不足。”上帝帮助我们,如同圣经所记载每一个时代,所有走在这条路上的寻求者,就像当年尼哥底母留给我们的,这是一个好的福音,给我们看见耶稣对这样一群人的爱心,爱惜。这同样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让我们晓得,我们若不做选择会怎么样?我们若只是在爱心上奉献会怎么样?若只是在经济上奉献会怎么样?所以求上帝能够怜悯我们,因为上帝的爱不改变,上帝的能力不改变,上帝的心意不改变。要改变的是我们和上帝这样不改变心意面前,我们的回应如何?互动如何?我们更上帝的关系也要互动,不要说怎么可能呢?谁知道真的假的?我愿意上帝帮助我们说,主啊,我愿意。我们一起低头祷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