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万国的福音

万国的福音

《万国的福音》(罗16:24-27)
http://www.gongfa.org/blog/html/76/2576-926.html


王怡



感谢邓琳姊妹整理听道笔记,感谢李强弟兄提供听道笔记以作参考 。              

 

前言

16章是整个罗马书的结束,保罗在这里不断问安,最后以对独一全智的神的颂赞,结束了这封书信。当我们读到无数的名字和问安时,是不是感到枯燥?

西方的传统,如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奖人不住地感谢某某、某某。在外国译著中,也有大量致谢,给具体的人。而不是笼统地说“我感谢党和人民”。

保罗在这里对罗马教会的24个弟兄姊妹,不断地问安,又替哥林多教会的8个弟兄姊妹向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问安。他虽然从来没有去过罗马,但是,这24个人每一个都很特别,对他们保罗都有个别的了解和不同的问安。构成了16章的整体内容。也构成了初代教会活泼、真实的一幅素描,和基督徒团契生活的真实画面。

在电视《中国往事》中,天主教的神父在分发食物,有一位女性问:你见过上帝吗?神父反问:你见过你的良心吗?答:没有。神父问:你有良心吗?答:有。神父说:你已经替我回答你的问题了。

在我信主前,我认为这世界没有上帝,但我有良心;信主之后,发生了转变,就是,这世界有上帝,但我里面良心大大的坏了。就像中国人说的:良心被狗吃了。

知识分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自己的良心取代了上帝,以自己为神。

当我们定睛于十字架时,我们就发现,是救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取代和重生了我们自己破碎、亏损甚至污秽的那一颗良心。

 

一、            原来保罗是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

当今社会主流文化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个人主义。但当我读到16章时,不由得问,到底我是个人主义,还是保罗是个人主义?

    我小时候回家,家里来了亲戚,要一个一个地问“大舅好”、“大妈好”。后来,我就抢先说一句“大家好”,就解决了。我们给自己家里写信,可能从来没有一个人一个人的问候。保罗从来没去过罗马,只是听过他们的名字和见证,但是,他却在这里不厌其烦(厌我们的烦)地一一问安。保罗在不同的问候中所反映的对真实生命的关注,令我们惭愧。在对个体生命的关切上,保罗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者”。

    在我们的文化里,强调个体,其实是强调自我。这个时代高度张扬自我,却高度忽略别的个体。所以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越是缺少对个体关注。越是难以把自己的时间、生命,交给另一个鲜活的生命。越是自我中心的人,在本质上就越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因为,除你以外,其他的人都是“人民”,都是“集体”。对人跟人的关系,我们没有关注和委身到那种程度。而保罗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因为真正的个人主义,就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与关切。

    从罗马书全篇来看,我们获得一个印象是,保罗是一个很关心观念、关注神学的人。我们一般会以为,关注神学的人,都不太有趣,不太关注柴米油盐的事。就像希腊哲学家,一面仰望星空,一面摔在臭水沟里。我以前也是很清高的,只对抽象的事物感兴趣,对具体的人和人与人的关系不太关心。

但保罗却有着一种神学与生命的平衡。保罗的神学,与他的亲切,构成了他一个整全的信仰。真正渴慕神的知识,研究神学的人,应该是那个真正愿意为弟兄姊妹洗脚的人,最叫得出来弟兄姊妹的名字的人。  

在城市教会,我们可能比乡村的基督徒更有文化,接受更多的神学思想,了解更多的教会历史。但我们容易忽视属灵生活中活泼的一面,就容易成为一个硬邦邦的知识分子基督徒,甚至一个硬邦邦的改革宗,硬邦邦的加尔文主义者。

但你看保罗对远在天边的罗马教会那么熟悉、关注、充满对肢体的爱,指出每一个人特别的事情。

挑战:我们对教会里,查经班的弟兄姊妹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熟悉、关注和爱?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婚姻等有了解吗?有没有生命的相交?是不是在一个团契查了很久的经,却连对方结婚没有都还不知道?

什么是整全的信仰,就是纯正的教义,与属神的性情、圣洁的生活,和活泼真实的肢体关系的平衡。

 

二、原来《罗马书》也是写给市井小民的

16章的问安,提醒我们一件常常被忽略的事。就是保罗的这封伟大的、似乎也比较难的书信,其实也是写给暗伯利、耳巴奴、士大古这些“无知”的奴隶或市井小民的。在这一章里,我们真正看到了一副【加3:28】说“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的真实的图画。

 

三、初代教会在爱里合一的真实画图

保罗替他们问安的有8个弟兄姊妹:

该犹:罗马贵族,有身望的人;提摩太:青年同工、全职传道人;

以拉都:管银库的相当于财政局长,在后来的考古发现,政府建筑工程的基石上刻有他的名字。

德丢、括土:奴隶,分别是“第三等奴仆”和“第四等奴仆”的意思。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黑人,在圣经中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有很多都叫“以拉都”,但没有人叫“德丢、括土”的,反映了他们当时的梦想。

一次我带着小书亚到街上,有处理的洋娃娃,我给他选了一个很丑的黑孩子,起名叫撒母耳。因为我想告诉他,这也是他的弟兄。

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当选,奴隶的后代,成为白人的统帅;再往前40年,是马丁•路德·金》被刺杀。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再往前,是林肯的废奴运动;再往前,是18世纪英国威伯福斯的废奴运动。最后,我们回到第一世纪,看到在罗马书里描绘的初代教会的团契,一个指向灵魂平等的“废奴”运动,从那时起就开始了。

保罗问安的24个人:

非比:教会的女执事,长途跋涉地把保罗的书信带到罗马。可能像吕底亚一样,是做生意的尊贵的妇人;

土大古、希罗天、亚比利:这些都是奴隶的名字

百基拉、亚居拉:夫妇,【徒18:3】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

亚利多比:希律王的孙子,皇族血统;彼息氏:波斯的女子;

鲁孚和他的母亲:鲁孚可能就是替主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可15:21】【路23:26】

土非拿氏、土富撒氏:是皇室的亲族;尼利亚:是95年为主殉道的一个罗马家族的管家。他的女主人有皇室血统。

我们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在第一世纪的罗马城内,某个阁楼内,外面是逼迫的风声,基督徒们秘密地聚会,一起掰饼、敬拜。而这群人里面,居然有皇族血统的人,有尊贵的妇女,有高官、有罗马的公民、也有不同等级的奴隶或被释放的奴隶,还有来自波斯、西亚、北非的各种人。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那时希腊文明里最伟大的哲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说,“奴隶与自由人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但是,保罗在这里却称他们是“我亲爱的同工”。我们看到了信仰所带来的一幅万国的福音的图画。看到了超越种族、贫富、阶级,而在基督里成为一的一个梦想。就算在今天,你也可能会说,这简直是做梦,是不切实际的童话。但在基督的教会中,从2000年前开始,这一幕就在基督复活升天之后,已经开始了。

反思:当城市教会越来越变成大致相同的受教育水平、经历、兴趣、收入的人群,所组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丧失了基督的福音和恩惠,丧失了在耶稣基督里那个真实的盼望。上帝创造了什么人,教会里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人,街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教会里就应该有形形色色的人。这才是教会,是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所展开一个新的国度。

 

四、传向万国的福音,是真正的“废奴运动”

耶稣基督的救恩,没有指向对制度的反抗,而是一个一个地,在我们内心废掉了奴隶制,让我们不再作心里的罪的奴仆。基督的宝血解救了我们,不再作奴隶,而作神的儿女与奴仆。这个真正的“废奴运动”是从灵魂的得救开始的,从灵魂的地震开始的。是从两千年前,在罗马城某个阁楼里、初代教会的那一幕,就开始有了盼望的。

在今天这个社会,各种冲突、断裂、怨恨中,真正的和谐在哪里?只有在基督里,同一位圣父、圣子和圣灵,我们同一的敬拜、归荣耀与他,一同被称为神的儿女,一起被他得着。向祂悔改、回转,突破虚假的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的捆绑。我们真正的和谐,真正的梦想和盼望就在这里。

罗马书16章最后的颂赞,对应着罗马书的开篇:

【罗1:5】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

【罗16:26】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借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在万国之中,传讲他的福音。

万国:当时,罗马是世界的中心;保罗的心中所怀的是万国的福音。

想像一下,在2000多年前,哥林多城内的一个叫“括土”的第四等奴隶,托保罗向大洋那边,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那些有着罗马公民权的人问安。这个人跟他天壤之别,他怎么能从内心里发出来,愿意表达他的爱与关切呢?况且这不是一份电子邮件,是非比带着信,踏上了航海之路,坐船,要经过很久时间和艰难路途才能传递到的。

我们看见,个体的意义,恰恰是在团契和国度中才真正得以体现。

我们说,每一间教会都是有问题的。当你看见不完美,就恰恰体现了你的价值。你作为肢体,看到教会的残缺,比如少了胳膊、少了腿,有缺陷,你就问,我来到这里,主的心意是不是就叫我做这个。因为你就是来作肢体的。教会如果完美了,你就是多余的,这间教会就跟你没关系了。这个世界如果完美,你生下来也是多余的。就是因为不完美,上帝才创造了你。你在神的眼里是如此宝贵。没有你,这个世界、这个教会就有缺陷。所以,你没来这个教会之前,这个教会一定不完美。每一个弟兄姊妹都为着这个不完美而被神创造、被神救赎,被神引领的。你的个体意义,恰恰在基督的团契与国度里得到了彰显,所以你真是宝贵,所以保罗才要不厌其烦的、一个一个问安。

 

我们直到清末,1911年以前还持续着奴隶制。在欧洲,从初代教会开始,一个人心中的“废奴运动”就慢慢扩展到整个世界。到了2世纪初,有被释放的奴隶成为主教;6世纪,一个被释放的奴隶成为早期的教宗。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的基督徒们,用自己的奉献把为奴的弟兄姊妹,一个一个地赎买回来,直到欧洲没有了奴隶制。到了16世纪,非洲人被贩卖到欧洲,奴隶制死灰复燃,欧洲再一次陷入堕落、败坏中,不承认黑人跟他们也是一样的。然后福音的复兴,再次拉开了一个从英美开始的废奴运动。尤其是那些弟兄会的基督徒们,他们为了向奴隶传福音,甚至自愿把自己卖为奴隶。进入他们中间服侍。

基督从来不把关注力放在制度的改变上,而是放在人心的悔改、扭转上。但福音传到哪个民族,哪个民族就开始获得真正的尊严、自由和灵魂的平等。这就是两千年的福音历史,和两千年的世界历史。尽管这世界永远不可能完美,不然基督就不用再来了。但只要福音一天还在继续传向万国,人心中的“废奴运动”和基督国度的扩展,就永不止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