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小儿郎 加国-中国 读书札记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1-26 16:52 发表

也许是我们的标准太势力, 对于生活的理解太功利。
 
我忽然疑惑与我们所谓的生活的追求。 我们是不是要的太多了?
(我认识的中国人不多,主要是通过网上论坛认识这个国家的文化的,所以可能不正确。)

我觉得:不是追求太多,而是追求的东西太一致,追求的标准太绝对。

.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3 13:30 发表
加拿大的环境和这里很不相同的, 小时候只是成绩上混, 到了大一点, 中学里面, 那些混混实在太多了, 打架帮派大麻等 ...
加拿大的大城市其实是在急速转型中。2006年人口调查显示,在多伦多和温哥华,有近半人口不是在加拿大出生的。

而新移民的背景,又是南辕北撤,有些是战乱国家逃难来的,有些是像WW上的爸爸妈妈们。新移民要适应主流的文化,主流文化也因移民文化的进入而转变。

文化是影响深远而又难以捉摸的东西,好像水;移民,就像离开水的鱼,离水后才醒觉以前自己是如鱼得水啊!在大人的工作方面,小孩的教养方面,都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在家乡,遇到问题,还有亲友的开导和支援,在异乡,有些人只觉得非常窘困,却连问题出在哪里都道不出,又哪能好好处理呢?

因为文化方面存在的变数,我对加拿大大城市抱着忐忑和观望的态度。.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6 21:09 发表
文化这个东西, 离开了自己的土地, 就变得如此脆弱。 要想去苦心维护是多么辛苦。

唉, 这个话题太大, 不说也罢。
为什么不谈呢?

我觉得人在异乡,因为有了对比,对自己的文化,反而可以有更深的体悟。

对我来说,语文只是文化的一部分,lg和我的生活哲学,待人处事的原则,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都是可以传给孩子的东西。有些东西是普世性的,好像善恶,只是应对的方法不同,回教和基督教相信天堂和地狱,我们相信轮回。儿子喜欢看Star Wars,jedi的哲学蛮接近佛教的,所以我有时通过这个来和他讨论生活哲理。

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的文化课题,是每天要带去学校的午餐盒。他们的饮食和别人的明显不同,但是因为学校老师非常强调健康饮食,又常常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比如在社会课上给全班同学吃某种文化的食物),所以我们通过凸现中餐的健康价值,来回答他“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吃pizza pop?”的提问。我也很感谢学校里的老师,lunchroom supervisor(午餐时间的保姆),和after school care的老师们,他们时常称赞儿子们的午餐营养均匀,很健康,所以儿子们虽然羡慕别人的食物好吃,倒还没有因而排斥我准备的中饭。

你是觉得哪一方面的文化难以维持呢?.

TOP

回复 806#DXMOM 的帖子

在外国,你是边缘人,你儿子去了一趟又回来,在国内,他也是边缘人。

往好的一面看,边缘人看到的东西比较全面,体悟比较深刻。现在全球化得这么厉害,好多人都成了世界人,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这些边缘人的人数应该相当可观了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7 16:35 发表
如果能做到宽容的open mind地接纳新事物, 不卑不亢地汲取好的或者说适合的, 去除糟粕, 才是我 ...
不卑不亢,我努力要达到的境界,我儿子也需要。我常常给自己和家人打气,打到飘飘然了,就赶快来WW受刺激,一惊之下坠落地上,就刚好脚踏实地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8 14:51 发表

呵呵, 那我也就放心, 我火气上来打孩子也算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吧。

国外法律是不允许打孩子的, 有时候会想: 打孩子是不是一种很暴力的不良的教育方法? 但有时候火气上来,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啊。 我承 ...
打不打,好像跟家长自己的成长经验有关系的。我爸爸妈妈没打过我,我在一个很大的家庭里,跟两个哥哥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他们也很少被打。

我同意你说的,大人会情绪失控,很大原因是处理不来而气恼。我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可是我的自然反应不是打,而是用语言来发泄我的怒气。我通过语言和情绪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实在是不少,过后懊悔的程度大概也不比你低。

成长在大家庭有一些好处,监督的责任分散给几个大人,大人的心态比较放松,父母非常气愤的时候,总有其他大人在旁舒缓,或让父母到一边消气,让比较冷静的旁人来教训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不需要外人来监督打孩子的行为。可是如果社会发展到核心家庭这种小组合,大人如果情绪失控,孩子是完全没有缓冲的保护网的,所以监督的角色只好转由外界扛起。

这里年轻或单身的父母很多,吸毒酗酒的也有孩子,这些孩子都让我很担心。极大部分父母都是没有接受过当父母的教育就当上父母的,处理不好,应该是极为平常的事,可是平常,就应该容忍吗?从西方管理层的角度看,小孩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不能够逃避这个责任,所以介入,让父母接受辅导,学习更好的处理方式。

每一条法律都是因应社会需求,根据当时的价值观慢慢发展出来的,我们冒失的跳进来,当然要大受冲击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9 15:23 发表
试了很多办法很多书籍, 终于算是找到了和他胃口的中文书。 再次感受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真好!孩子一定很高兴吧?

我也有类似的烦恼呢,可以分享你的中文书单吗?

我孩子也喜欢哈里波德的书,最近迷上:
1。Artemis Fowl系列(这个系列比较接近哈里波德,主角也是十多岁的少年),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内容蛮沉重的。
2。Guardians of Ga'hoole系列(他说这个系列的故事比较短,看起来不过瘾,可是文字很风趣。)

孩子爱看英文书,肯定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极想紧紧跟随他的成长过程,可是实在是跟不上他的阅读速度。他最近显得多愁善感,动不动就说这样那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可以哭诉一个小时,还说“我需要的只是一丁点的关心和同情”,爸爸气得要命,我啼笑皆非。绝对的大题小作,可是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大概是悲剧,讲述人生无奈的故事看多了,正尝试着消化,以及在生活中验证的表现吧?

英文书到了青少年这个阶段,就开始探讨人生的各种难题,把主角抛进残酷的环境,让他们跟绝望作战。我稍微瞄了一下他看的“Supernaturalist",开头真是蛮沉重的。孩子如果用心领略,情绪肯定受影响。可是我不想剥夺这个让他感受沉重的机会,因为他的生活太轻松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14 09:43 发表
孩子们之间以成绩取人, 成绩好的同学不愿意和差生玩。 
我觉得儿子回来, 也开始说那个不及格同学的坏话, 也看不起人家。 我跟他教育老半天好似都没什么成效。
DXMOM放心啦,我相信你的话肯定有影响的。

我孩子也常会说些让我 的话,我自己最常做的是:

1。身教,在日常生活中一看到别人各种各样小小的优点,就告诉他,让他的思想比较多元一些。

2。我也会分析负面行为背后可能的导因;比如,爱欺负人的孩子,可能有个具暴力倾向的父母。同时想想自己的机遇,引导他感恩。

3。引用孩子自己的经验来跟他讲。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他在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表现不如人的时候,应该可以理解每个人天生的起点不一样,用这个来评价人是非常不公平的。自己只和昨天的自己比,不跟别人比。

这时候你可能会怀念加拿大了,孩子没提过谁是班上第一名,倒是说过谁得了“进步最多”的奖。.

TOP

回复 1134#DXMOM 的帖子

我明白我明白,哈哈,perfeiti的孩子大概还没玩电脑游戏吧?

我孩子也喜欢在纸上画战斗游戏,不过没有你儿子的这么全面哦!他肯定会对你儿子的游戏感兴趣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1-1-24 13:38 发表
如果以前的课本内容只有这些,那么我猜测那个时候的老师一定是把这些文章精讲给孩子听的,八本书的内容可能就跟我家孩子一年级的内容差不多的量,...
哈哈,我一年级读的课本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不记得老师有讲什么好听的故事,好像就是老师照着书读一遍,全班同学一起读三几遍,过后每天重复读,有时点名叫某同学读。

不过,那是我们打出世以来第一次看到书,看到有颜色的图画,一页一幅图,一两个短句,好漂亮,好喜欢啊!

饥渴了6年的头脑,碰上这样漂亮的书,当然喜欢得不得了!进度慢,可是到了小学毕业时,不管家境如何,同学们至少都看得懂报纸了。

现在的情形当然大不同了,没跟这本书的讨论,不知道为什么你们会把它挖出来读?.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2-2-4 10:35 发表
国内很多家长羡慕国外的教育。 其实国外的华人家长也有很多困惑。 贴一个讨论帖子, 和大家分享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532815
谢谢DXMOM分享好贴,有很多引我深思的论点,比如贴中tanghan的一番话。
引用:
孩子教育是华人永恒的话题。咱讲讲自己的经验教训吧。
(1)汉语拼音很重要。
这里的中文学校学中文,通常最高水平也不及中国小学4年级。我儿子7岁过来的,小学一年级上了一半儿,汉语拼音没过关,后来在9岁的时候遇到一个移民前是教师的朋友,帮孩子不上了这一课。现在孩子有时对中国感兴趣的时候,可以自己打字上网查;写作文时也是自己打字,我帮着纠正同音字。
(2)父母英文雅思6分的水准也不及这里小学6年级英文
想靠父母学好英文后帮孩子补习课程,是impossiblemission,您就别想了!我儿子小学5年级时开始疯狂阅读,每次到图书馆借书我们两个人背才能拿得动。到7年级就正常了,也就看看感兴趣的。那三年他看的英文书比我10辈子看得都多,加上英文水平是和词汇量正比的,所以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和他英文沟通,特别是高中时聊政治经济历史,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如果是名词,都要在google出图像后才恍然大悟。
(3)中加教育理念很多不同各有优劣
中国教育强调熟能生巧,加国重视兴趣引导。如果父母强行灌输中式教育,会煮夹生饭。所以家长们碰壁之后,都非常明智地放弃了中式教育,最多就是靠威逼来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而已。

那末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什麽呢?
(1)给孩子找几个好的学习伙伴比送进名校重要
加国教育是精英制,就是对大多数孩子在学业上要求不高,但是拥有很好的引导机制,以利于发现突出的学生,并且给这些精英提供各种深入学习的机会。小孩子的潜质无人知道,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显露,而尝试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在周围孩子的影响。
(2)树立高人一等的目标和众人平等的心态
没有远大的目标,将来必然懒惰;没有众生平等的心态,将来为社会不容。
加国教育强调平等,平庸的老师容易抹杀出人头地的念头。树立争第一的理念,这个是中国家长不二的责任;但是中式教育中的等级观念,是和加国文化格格不入的。尤其在孩子teenage阶段,这种冲突在每一个移民家庭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解决是不可能的,能缓和就不错了。
(3)控制欲望是孩子基本功
家长要从小事做起,锻炼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加国教育是放得开,收要靠自己。诱惑多,能不能抵御老师才懒得管,只要不犯法,老师都是谨小慎微地。有些生活上的事儿,只有家长才有权控制有机会教育。我发现学业优异的孩子,自我规范做的都很好。比如守时整理内务管理金钱等生活细节,都优于常人。

我觉得加国子女教育,在学业上靠学校多一些,在树人上靠家长多一些。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对了,我当年有个法西斯规定,实行到小孩儿上7年级结束。虽然怨声载道,但效果很好。就是:进了家门不准说一个英文词儿。现在他说中文虽然常闹笑话,但生活沟通没问题,一般的民俗和社会热点也能侃几句。
.

TOP

真正困扰我的,是移民后父母和孩子的归属感。

对rainbow2009说的深有同感。。。
引用:
这边长大的孩子,不管家长愿不愿意,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加拿大人,家长方法得法,孩子还能接受自己是华裔的事实,如果家长过于强迫孩子学中文,中国文化,也许事与愿违,孩子在心中会非常抵制中国元素。
但有一点,这样的孩子起码他们还是很有归属感的,这就是他们心中对自己是加拿大人的认可。
高中和高中以后来的孩子,他们更认可自己是中国人,在加拿大发展时,碰到困惑,相当一部分想要选择回国。这样的孩子在加国很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很困惑,其实不如国内毕业国外镀金,再回国发展,更适合他们。
不过,在国外找不到归属感,回国后难道就不必面对同样的困扰吗?他们在成长期间被移植了两次,根在哪里?心灵上的游离失所,最是难受。

[ 本帖最后由 sask 于 2012-2-4 23: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00后 于 2012-2-6 17:08 发表


对这个感兴趣,请问一下,两边的行为规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能具体讲讲吗?
嗯,我对这个也很有兴趣,DXMOM和其他有经验的bbmm快来谈谈。。。

我孩子自小在加国长大,所以只能够提供单方面的体验。我刚开始送他们去参加课外活动时,非常担心他们在社交方面面对问题,因为所住的城市很小,他们往往是那儿唯一的华人学生。担心孩子跟其他同学没有共同话题,担心被歧视。。。还好几年下来,每一次的活动都愉快收场。

把十多二十个陌生小孩丢在一起,他们是怎样交起朋友的呢?这是我非常好奇的,可惜孩子不爱讲故事,我只能从他们的只字片言推测:他们是从共同兴趣的话题开始的,而小学男孩的最大兴趣,毫无疑问是电脑游戏!我孩子不算特别开朗热情,甚至有点腼腆,可是每次参加活动,都能够跟几个孩子混得特别好,我猜跟他讲起游戏来头头是道极有关系。

所以,社交游戏规则一:跟别人有共同话题。

根据我的观察,孩子对“友善”也很敏感,虽然他们不能够明确的说出来。比如,我孩子就曾经称赞过他的一个朋友是每个人的好朋友,经我观察,这个孩子性格温和,不跟人斗强争第一,能够当听众,欣赏别人,会称赞朋友:Good job! It's awesome。

社交规则二:入乡随俗,用他们沟通的方法来沟通。多多赞扬,批评要用人家能够接受的方式,经过包装才推出来。。。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哦,有一次我离职前夕,上司问我对接班人的意见,我说他有点lazy,上司看我一眼,说:他有时候的确会wondering around。我马上意识到说错了。负面的东西,要非常婉转的表达。对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这是相当大的挑战。

文中的那个孩子,虽然英文程度可能不错,可是对话时用的词汇,跟阅读,考试时学到的词汇不太一样,闲聊,尤其是开玩笑时,用的地方词汇更是非常偏僻,连来自外地的洋人也难以体会的。

入乡随俗,说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我在加国生活近十年了,同事们的笑话还是不能完全明白。

再来就是,年龄的因素。越小的孩子对交朋友越开放,圈子也还没有成型;十岁前后,他们开始有了固定的老友圈,比较喜欢跟熟悉的朋友混,这时候新人要加入需要多一点时间,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成熟到会去体谅新人的文化背景。到了高中,大学,情况又好一些,有些孩子已经成熟到能够欣赏文化的差异。.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