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数码单反像机新手讨论帖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翻出老帖凑热闹

骗人的像素,真实的画质
现在数码相机的像素动辄600万、700万,即使800万的卡片机也不鲜见。为什么还要买单反相机?照片放到7寸足够了(非专业用途),那有了300万像素的手机为什么还要买数码相机?我试着通俗地说说这个问题。
拿一台300万像素的袖珍机和300万摄像头的手机拍同一个画面,输入电脑,他们的画质相差很大;拿一台早期的300万像素袖珍机和稍后出品的300万像素袖珍机拍同一画面,画质相差很大,拿一台600万像素的低端单反和800万像素的卡片机拍同一画面,但凡依然胜出很多,可见像素只是一个指标而已。
决定照片质量的两大因素:感光元件和镜头。
感光元件CCD(部分单反用CMOS元件)的面积对照片的画质影响极大。
CCD上面的感光点对应于像素。早期的数码相机,200万像素的,其CCD面积为1/2.5英寸,300万像素的1/1.8英寸。随着技术的进步,纳米技术的运用,同样面积CCD上可以做更多的像素。现在1000万像素的卡片机,CCD也只用到1/2.5英寸左右,于是问题出现了。像素可以依靠技术坐上去,但感光能力做不上去!
感光能力依靠镜头和CCD的配合。镜头的焦距除以光圈会有一个值,这个要值略大于CCD的对角线。CCD做得大,镜头近要相应做大,但相机的体积不允许。于是采用电子技术以增加感光能力。表现在照片上:
1、损失色彩和亮度的层次。
2、在光线较暗时出现电子噪点。
同样的像素在电脑上有同样的面积,但照片看上去没有“肉”,即没有质感、没有鲜活、生动的感觉。特别是光线稍暗时,画质差别更大。
再用胶片相机做比方。胶卷有120、135、110三种规格。拍结婚照用的是120全画幅相机,底片是6*7厘米的,有效面积是56毫米*66毫米的,135底片时36*24毫米的,相应的,他们都有硕大的镜头,110类似于眼睛盒子一样,不是主流。全画幅的像机和135相机出来的照片,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来看数码单反。35000元的D3用的是全画幅的CCD,基本上是34*24毫米左右。低端数码单反,就是上面提到的两款,感光元件是22.2×14.8mm和23.6×15.8mm,达到了1/2英寸的水平,因此,他们的画质,在同样像素下,自然要比袖珍机好得多(当然,相机的镜头也有很大关系,此问题过于专业,先不谈)。所以,我们看见helenlee前面几张照片会有惊艳的感觉。
至于手机,它的镜头只有火柴头那么一点,可见他的CCD才多大。所谓300万像素,只是灯笼壳子而已。.

TOP

继续

关于除尘
除尘是与数码相机联接的一个概念。并且仅仅与单反联结的一个概念。
相机的光路——由前镜片(含滤镜)到胶片 (现在是感光元件),是很容易沾染灰尘的。
不要以为镜头上有一点灰尘就了不得了。镜头上有一个芝麻大的气泡,对摄影毫无影响,在镜头前放10跟头发,照片上根本看不出。原因是他们都在焦点之外。但是如果底片上有什么异物,就会在照片上形成一个黑点和黑线。不过,胶片是在暗盒里的,并且每拍一张照片,就拉过去一张底片,所以这个问题不存在。
数码相机就不同了,它只有一张底片(CCD或CMOS感光元件),在CCD或CMOS感光元件是容不得任何灰尘的。小型相机只要做得密封,感光元件是不会沾到灰尘的。但是,单反相机是不密封的,灰尘容易进入,特别是换镜头时、在恶劣环境下换镜头时(旅游)。头时,由于CCD面积小,同样一粒微尘,数码相机上,影响要大一倍。
于是,从中端相机起,就要考虑除尘的问题。
常用除尘方法是,自动超声波清洗、CCD抖动清洗。目的是通过振动,把吸附在感光元件表面的灰尘抖落下来,让专用装置吸掉。辅助方法是静电防尘,在感光元件附近设一产生静电的装置,把灰尘吸过去。
有没有除尘装置,正常时在拍摄效果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没有除尘功能的相机,一旦沾上灰尘(因为当时不容易发现),就可能造成遗憾。
除尘这个馅饼是要钱的。所以购买时要权衡:你打算有几个镜头的配置。如果是多镜头配置,并且在摄影时经常要更换镜头,那么除尘功能是必要的。.

TOP

继续

关于防抖
拍照都要防抖,对少数训练有素的摄影者(比如20年前的我),绝大部分人在摄影时都不能持稳相机。圈友可能有不服气的,那么请做一个实验:用800万像素的相机,在100mm的焦距,以1/125秒的速度,手持拍一张、放在三角架上拍一张,在电脑上放大200倍(结婚照尺码),一看便知。如果是300mm焦距,在一般彩扩的尺寸上也能看到明显的差别。
有一个一般的规定:手持的稳定能力是焦距与速度的倒数。即:50mm的镜头,使用不低于1/60秒的速度,200mm 的镜头,使用不低于1/250秒的速度。(这里的焦距,在数码相机上,是换算为135底片的焦距)。这个规定是可以接受的下限。如果现场光线不允许你使用这个速度,你必须使用更低的速度时,抖动就会被肉眼所见。
于是,大约5年前发明了一项新的技术——防抖。有三种类型:
1、电子防抖:牺牲画质以提高感光度。这是骗人的。
2、光学防抖:在镜头内设置浮动镜片组,感知手的抖动方向,作反向补偿;
3、机身(CCD)防抖:感光元件可浮动,感知手的抖动方向,作反向补偿。
2、3两种防抖方法,据称可以提高2-4级的速度。200mm 的镜头,从使用不低于1/250秒的速度降到1/30秒以下。
2与3的差别,在于光学防抖需要每个镜头都要有此功能,而机身防抖,不论使用什么镜头,都具有防抖功能。
防抖这个馅饼是要钱的。所以购买时要权衡:你打算有长焦镜头的配置吗。如果是,并且在摄影时经常拍人像特写、拍动物、抓拍动态物体如体育,那么防抖功能是必要的。.

TOP

上半年我发过的帖子,现在移过来,供参考。.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8-8-27 08:30 发表
知道经典的《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就不要自谦为新手了
我是三十年前就买了《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上下册)的,现在连新手都够不上,因为没有单反相机。.

TOP

补充说明,关于“放大200倍”,是相对于CCD或CMOS的面积说的。.

TOP

回复 151#小猪爸爸 的帖子

三脚架防抖最有效,即使是卡片机。.

TOP

加大光圈,限制了景深,提高感光度,影响了画资。买了防抖的,有三脚架在身边时,可以关闭防抖功能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8-8-28 13:42 发表


是这本... 我是下载的PDF版。不要被雷到哦~
看见这本,很亲切的。当年的纽摄,才29元一本,下策被人劫走,从此一去不返.

TOP

回复 182#GerryBB 的帖子

我没有数码单反,胶片年代是用手动头的。现在都是自动对焦同时可以切换到手动的。全程手动比较好,切换的话,变焦环旋转角度大的比较好。.

TOP

回复 185#小猪爸爸 的帖子

就用包围曝光法,一次自动拍三张,简单多了——如果有这个功能的话。.

TOP

回复 199#阿迪妈妈 的帖子

这种事情不是可以轻易动心的。其实,素质很高的便携式数码相机也很不错的,损失了换镜头的乐趣,但体积小多了,MM带着爬山不累,也方便腾出手来照顾宝宝。.

TOP

摄影有很多流派,器械发烧属于硬件派。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yiyilaoba 于 2008-9-14 10:16 发表

第三张小孩子的光位感觉有点问题。
好像光位太正、光比太大。
光位太正,蝴蝶光没有出来,东方人鼻子不太挺,主光要侧一点。
光比太大,显得比较硬,不太适合儿童。.

TOP

回复 484#家有考王 的帖子

另外,主光位比较高,眼神光的落点不太自然。.

TOP

回复 477#塑料玫瑰花 的帖子

这张照片是下雨天?MS光线不弱。
如果有顶棚的话,外口和内里光线强度相差很大,稍后一排可能会减少光强差,不过,此处是浅色衣服,拍摄时很难处理的。.

TOP

回复 483#pooh 的帖子

加一点点光可以压暗背景,使主体和背景分离得清楚一点。有一点眼神、头发有一点质感,也容易将视线引向画面中心——面部。不过,浅色衣服不太讨巧的。.

TOP

半夜三更说胡话,说得不对请原谅。.

TOP

回复 492#yiyilaoba 的帖子

还有一个问题,机位太高。
你怎么躲到这里来了?.

TOP

回复 494#grant 的帖子

你也是。.

TOP

无缝背景纸、小光圈,2:1光比、重视暗部细节,体现滋润度。类似于人的头部——球体的处理。
现在数码相机方便了,不行再拍。.

TOP

拍紫砂壶切忌上油、打蜡,毁了了宝物。.

TOP

奖品,好羡慕!.

TOP

拍的还是不错的。 要求高一点的话,有一下不足:
1、视点太高。尽管目的可能是为了把上部的结构表现出来。但紫砂壶一般采用平视或小俯角,画面比较稳定。试想一想,一把壶第一次上手,你是以什么角度去端详的?
2、背景还不简洁。木纹毕竟分散了少许实视线。
3、光圈稍大了一点。但光圈再收细地板的细节会更多。

521楼提出在阳台上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阳台的光线是带方向的漫射光,移动物品或加反光板,很容易调节光比。.

TOP

回复 528#yiyilaoba 的帖子

人造水晶吧。剔透有余,晶莹不足,这个物件确实很难表现。压过偏振光吗?.

TOP

回复 526#yiyilaoba 的帖子

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地板的斜向线条。.

TOP

回复 532#yiyilaoba 的帖子

1、玻璃体的拍摄,要晶莹剔透兼而有之,此照片剔透有余,晶莹不足。六面体至少要有一个面显出玻璃的质感。以晶莹衬出剔透。
2、背景不要杂。.

TOP

回复 536#grant 的帖子

当年拿85元工资,花45元买一块偏振镜,现在便宜多了。.

TOP

回复 546#yiyilaoba 的帖子

1、背景的线条由节奏和韵律之美,有点抢眼了。
2、形有了,韵缺了点——桩头的细节没有表现出来,缺少遒劲之态,而那个盆景应该有这个韵味的。
3、上面那个片子还有点稀,衬在纯白的背景上愈加暴露其不足。
多余的话:左下角那个枝是不是应该修掉的?比如修掉后把上面一片压下来?.

TOP

回复 551#grant 的帖子

现在手头没有任何可以使用的相机,只好在这里胡诌,惭愧!.

TOP

回复 555#grant 的帖子

有一台雅西卡,28mm\50mm\70-210mm。半尸的说。.

TOP

回复 559#grant 的帖子

Y/ C康泰克斯卡口,霉斑很多的了。.

TOP

回复 560#小猪爸爸 的帖子

我经常半夜2、3点钟还在WW上,其实不是为了逛WW,而是刚干完活上来溜达一下。工作太忙了,“有闲”、“有钱”两条都不具备 .

TOP

回复 560#小猪爸爸 的帖子

90年代开始玩那个了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id%3D642&page=2
64楼。.

TOP

回复 564#yiyilaoba 的帖子

穷人穷玩法 .

TOP

回复 555#grant 的帖子

海鸥标头开始是58mm的吧。后来出了50mm/1.4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8-9-23 22:12 发表
你可是资深烧钱佬,我光一套日本JVC从90年的古典听到现在的爵士,只要音质不变,喇叭不颤,我是坚决不换,管他中置前置低音炮,我就两个喇叭两个环绕,听了 全世界美妙的音乐。摄影也如此,当初从海鸥205起步,到现在 ...
我是“虎丘”135起步的,比205便宜。
JVC是买的大件吧,是模拟环绕。
去年十月W友聚会,见过你的风采的。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帅乐乐的爸 于 2008-9-23 17:26 发表
考王不要上当啊, 这群人想毒你啊,挺住挺住啊
.

TOP

回复 572#小猪爸爸 的帖子

一只脚已经入水,控制不住另一只脚的话,就会全身下水。
但从水上上来的人则不然。.

TOP

回复 574#小猪爸爸 的帖子

有道理,不过下了另一趟水就又当别论了。.

TOP

回复 576#小猪爸爸 的帖子

谢谢理解。.

TOP

回复 593#yiyilaoba 的帖子

如果是想拍高调照片,也是要设法使主体与背景有所区分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8-9-24 11:55 发表


其实胶片机的宽容度要远大于数码机。投入嘛,似乎差不多。
当然如果要玩到后期暗房的话,胶片机就比较累了...
想起了几努尼、米吐尔和弥漫着冰醋酸味道的地下室。。。。。。。。。。。.

TOP

回复 597#yiyilaoba 的帖子

把顶上和左边剪裁掉一点,不知效果如何。.

TOP

回复 601#yiyilaoba 的帖子

原来那只狗狗姓“汤”。.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8-9-26 10:57 发表


对了,我想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还是前辈专业~
今天溜出去过了吧,大厅蛮热闹,但也吓牢牢地。.

TOP

回复 608#grant 的帖子

好像没看见什么五毛。.

TOP

回复 608#grant 的帖子

胡佳那个帖子更热闹。.

TOP

回复 609#帅乐乐的爸 的帖子

.

TOP

引用:
原帖由 yiyilaoba 于 2008-8-27 17:25 发表

最喜欢第三张,人再往左一点可能会更好
人要往右一点,使花枝从左上角斜插进来,定位于黄金分割的视觉中心。.

TOP

 6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