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嘻哈爸爸——家长互动学校(第二期)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我不是这个圈子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加入讨论

我非常赞同文中这句话:
德国哲学家尼采就专门批评过这种现代主义的学科方式,说它只着重知识而不是人格,把人变成会“走动的百科全书”,从而把现代人给毁坏了。
太多的科技手段,抑止了人类想象的翅膀,以至于我们再也写不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诗句。
我们的思维越来越钝化了。
孩子们热衷于熟记动物的分类、星星的名字、地壳的构造,搞得自己跟小科学家似的
其实,你觉得他真的对这个感兴趣么?未必,家长的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而已。

关于教育的信仰
我觉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父母,首先应该了解被教育者(我们的孩子)在现阶段的信仰(belief)是什么,因他的belief而动。
例如:一般男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belief是奥特曼,那是他的全部
接下来是悠悠球、奥迪赛车
再下来是冒险小虎队、神探柯南
再下来是自行车,电脑游戏
……
我想我们得服从从他的belief,但要不断引导,让他在享受自己的belief的过程中学到什么,从而去寻找下一个belief
哈佛能够顺应学生的兴趣而改变课程,正有力说明了我的上述论点.

TOP

也就是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传统教育并不是去重复古代的教义和仪式,而是获得一种具有根源性的选择力量——通过那种力量去倾听一种呼唤——一种对他们时代和生命所需要的呼唤。.

TOP

回复 38#嘻哈爸爸 的帖子

太 不 同意您这句话了“物质之上或者低层次的虚拟世界里(比如游戏机,网络),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价值引导和兴趣培养。”

何谓“低层次”?街舞之于肖邦?还是叫卖声之于音乐?

我觉得应鼓励孩子专注于正在belief的东西,并享受其中
当他成人了,自然也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享受其中的乐趣,而非功利地为了什么而去做什么

现在造假成风,其实就是源于太多人接受了老师家长的教育,他们不断告诉我们“这样才是对的”“这件事应该这样的”“这才是高层次的”“那是不入流的”“这是复合什么什么精神的”,当事实一旦发生偏差,很多人便采取了造假,其实实在迎合自己曾经被赋予的信仰——他想做的让别人满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