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1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平行志愿方案出台—风险为0?(129楼更新)

回复 27#家有考王 的帖子

有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去考美国高考了,所以复旦交大要面临真正的国际竞争了.这远比平行志愿的影响大.
不管什么填法,成绩的稳定性越来越重要..

TOP

回复 37#爸爸猴子 的帖子

这个建议好的.
其实没必要填4*6那么多.这完全是扩招后遗症.一个学生真有这么多志愿,平时一定被师长斥责为"心思太活"或"没有脑袋"  有个3*3的志愿,绰绰有余了.也可以减少点计算量哟..

TOP

ZT: 人大校长纪宝成抨击高考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教育部提出今年高考将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昨日明确表示,平行志愿强化了分数,是一分一分地在竞争,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同时,该项改革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完全流于形式。

  平行志愿改革未广泛征意见

  纪宝成表示,教育部推出此项制度,意在保护一些高分考生,避免其志愿填报不合理导致分数很高也落榜。他介绍说,保护高分段学生的利益很重要,但这些学生所占群体数量较少,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

  纪宝成说,目前不少学校在录取时,对不报本校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不予录取,从而体现一种“学校荣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高校应该尽量扭转这种观点。

  纪宝成认为,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仓促出台并全面推广是不够谨慎的,至少应该先在部分高校试点几年后再全面实施;同时,涉及高考的相关改革应当慎重,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高分段不宜采用平行志愿

  纪宝成认为,平行志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完全是一分一分地竞争。此外,平行志愿把每所高等学校划在一个分数段之内,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也剥夺了很多学生的自由发展。此前同一所高校所录取的学生,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分数段之内,最高分与最低分可能相差好几十分;而平行志愿推行后,则可能集中在一个分数段,这样就造成学生考取大学由高考成绩一锤定音的局面,剥夺了一些高考成绩不算很高,但通过努力也能出类拔萃的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权利。

  他认为,如果第一批录取学生不采用平行志愿,而在第二批第三批录取时采取,可能更合适一些。

(人大,应该算是平行志愿的"受害者"吧?).

TOP

回复 84#爸爸猴子 的帖子

火气这么大?

这位纪校长,就是"七月流火"笑话的那位吧..

TOP

回复 86#爸爸猴子 的帖子

这个消息,请分析分析:

在京高校纷纷表态:今年尽量不让河南孩子“吃亏”
 
 利好消息一:

  3月3日下午,省政府与在京高校座谈会在北京河南饭店举行。这是继去年和前年后,省政府领导第三次率省教育厅、省招办工作人员来京推介河南考生。

  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学生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大学等70多所在京高校招生负责人到会。

  今年我省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将超过95万人,逼近百万大关。我省高招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招生情况来看,2007年全国平均录取率56.4%,河南不到50%,重点高校的录取率仅为3%,是全国比例最低的省份之一。从招生结构看,全国本专科学生比例大体是1∶1,河南仅为0.7∶1。考生上本科尤其是重点院校的难度更大。

  去年和前年,省政府领导两次率团进京与高校沟通,效果很明显。去年河南扩招增长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增长比例为5%,我省为6.1%。

  省政府领导连续三年率团进京为考生鼓与呼的做法感动了很多高校招生人员。北大、中国政法大学、北师大、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的招生老师均明确表示,今年学校将重点考虑河南,尽最大努力为河南考生投放招生指标,尽量不让河南学子吃亏。

  利好消息二:

  从2008年起,教育部开展“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给东部和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由其所属高校定向到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招生。2008年“协作计划”安排3.5万人,全部为本科计划,确定天津、辽宁、上海等11个省份承担任务,对口支援贵州、甘肃、内蒙古、安徽、河南,并要求把招生计划全部安排到公办本科院校。据测算,2008年受援省份的普通高考升学率可望普遍提高1~3个百分点。

  利好消息三:

  2008年,教育部还将加大对生源计划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如所有省份地方所属高校跨省生源计划总量(不含“协作计划”)不得低于2007年水平;录取率较高的地方所属高校跨省生源计划(不含“协作计划”)应比2007年明显增加,并将生源计划主要增投到5个“协作计划”输入地以及山西、云南、宁夏、新疆4个预计录取率较低的地方。

  利好消息四:

  教育部还要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年度招生计划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数量不得低于2007年,增量全部投放到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中央部委所属的“985”、“211”高校在属地招生比例原则上不高于30%。6

  (据大河报).

TOP

回复 91#子纯 的帖子

要涉及人命啦? 可以说来听听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