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外语] 上海英语水平全亚洲最高! [打印本页]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8-30 20:29     标题: 上海英语水平全亚洲最高!

上海英语水平全亚洲最高!
zt: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40901011_0_2.html

    每次来上海,都被上海普通老百姓的英语水平所折服。



    今天,我去浦东办事,竟然在百货大楼门口卖假手表的人也和我讲英语(大概把我当成美籍华人了)。



    在一个普通的报摊上,竟然有《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出售!



    在日本餐厅,一般的服务员都能流利地用英语和日语服务。我调查了三家餐厅,几乎所有的服务员都在业余时间交数千元学费在学习外语,而这些服务员一般都来自江苏和安徽。



    在上海,“The more foreign languages you learn, the more you earn.”(学习的外语越多,赚钱越多!)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它的威力。



    在我下榻的酒店,从入住到酒店的各个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用流利的英语提供服务。

   

Enjoy your stay!

    Can I help you?

    Thank you for staying with us.

    If you need anything, just let us know.

    Is this your first trip to Shanghai?

    How is your stay so far?

    Is everything satisfactory?

    We appreciate your suggestion.

    Our internet service is free of charge.



    服务员可以脱口而出这些国际酒店常用的句子,就像母语一样。



What I appreciate most about the English level in Shanghai

is that people are so comfortable speaking English.



No one giggles or puts their hands over their mouths

when speaking English.



Even shop assistants freely switch back and forth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English spoken here is not perfect,

but it is so natural that it really facilitates communication.

这里的英语并不完美,

但却非常自然,

这就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流。

[ 本帖最后由 郝老妈 于 2008-8-30 20:31 编辑 ].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8-30 21:14

引用:
原帖由 郝老妈 于 2008-8-30 20:29 发表
上海英语水平全亚洲最高!
zt: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40901011_0_2.html

    每次来上海,都被上海普通老百姓的英语水平所折服。



    今天,我去浦东办事,竟然在百货大楼门口卖假手 ...
有点嘲.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8-30 21:22

不可能的。香港和新加坡就比上海英文水平高得多。.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8-30 21:39

感到李阳好象说过了,但上海英文水平在全国是高的..
作者: yoyopapa    时间: 2008-8-30 21:56

上海英文水平又以城隍庙的小贩子为最高,上次我们在一个小摊上淘东西,正跟摊主问话,忽然摊主不理我们了,用英语招呼后面走过的外国人.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8-30 22:02

绝.
作者: H爸    时间: 2008-8-30 22:26     标题: 回复 5#yoyopapa 的帖子

地铁二号线,亚太盛汇。.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8-8-30 23:49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8-30 22:26 发表
地铁二号线,亚太盛汇。
同意!.
作者: 宝贝猪猪妈妈    时间: 2008-8-31 10:19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8-8-30 21:14 发表

有点嘲
.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8-31 10:24

有道理的,中国人的英语考试水平很高的..
作者: 娇娇妈    时间: 2008-8-31 10:33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小狮子他妈    时间: 2008-8-31 10:34     标题: 回复 2#william@2000 的帖子

还有点冷!

.
作者: oldmacbuyer    时间: 2008-8-31 11:46

忽悠。
不可能比得上新加坡菲律宾印度
其实中国托福成绩在亚洲排名中等
刚好等于全球平均分 78.

图片附件: [亚洲托福排名] f_124709_1.jpg (2008-8-31 11:46, 47.1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
http://ww123.net/attachment.php?aid=180648


作者: Thomas    时间: 2008-8-31 12:19

.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8-31 12:22

引用:
原帖由 oldmacbuyer 于 2008-8-31 11:46 发表
忽悠。
不可能比得上新加坡菲律宾印度
其实中国托福成绩在亚洲排名中等
刚好等于全球平均分 78
文章说的是上海, 不是全国, 上海应该在国内城市中水准算高的--不过托福成绩我不知道哈, 但是lz的文章提及的内容很嘲,.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8-31 12:45

看李阳的疯狂话语也许会不习惯,一般的套路是,到哪里把那里人死命夸,
夸得人头晕脑涨,经常是马p拍过了.
作者: zhengmaomao    时间: 2008-8-31 17:21

引用:
原帖由 soo-goo 于 2008-8-30 23:49 发表

同意!
英语说得比普通话溜!还有说俄语的。.
作者: LUCK    时间: 2008-8-31 20:02

应该是上海人说的英语是最好听的。.
作者: j0annadai    时间: 2008-8-31 23:06

看现在幼儿园小朋友学英语的架势,将来我们下一代的英语水平肯定比美国人还要强。.
作者: pipi9623    时间: 2008-9-1 09:29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杏仁饼    时间: 2008-9-1 10:07     标题: 回复 1#郝老妈 的帖子

不可能的!香港人的英语非常好,只是口音太重,不好听,但是很流利。
新加坡英语也好,地铁里只报一遍英语的。但是也是口音重,不好听。

上海人的英语看来要赶上还是很累的。大多数人讲得都是中文化的英语。老外能听懂,但是不符合文法的。.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1 10:24

引用:
原帖由 杏仁饼 于 2008-9-1 10:07 发表
不可能的!香港人的英语非常好,只是口音太重,不好听,但是很流利。
新加坡英语也好,地铁里只报一遍英语的。但是也是口音重,不好听。

上海人的英语看来要赶上还是很累的。大多数人讲得都是中文化的英语。老外 ...
碰巧这俩地方偶都有所了解, 香港未必英文水准非常好, 10年前我去参加培训的, 就我一个内地的, 其他学员还申请粤语授课, 教员说因为课程设置是英文的如果我去投诉的话就不好办了, 粤语俺也不懂, 所以大家还是只好听英文的;我去购物因为当地人还是不太能讲国语, 我就只能讲英文, 他们似乎也不完全能接受似的
--还是得看圈子, 某些圈子一定英文很溜
新加坡的英文口音着实难听, 而且语法什么的也讲不通的, 他们就知道学校这么教的; 而且上点年纪的也不会英文的.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1 11:20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8-9-1 10:24 发表


碰巧这俩地方偶都有所了解, 香港未必英文水准非常好, 10年前我去参加培训的, 就我一个内地的, 其他学员还申请粤语授课, 教员说因为课程设置是英文的如果我去投诉的话就不好办了, 粤语俺也不懂, 所以大家还 ...
新加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校里也是用英语授课,我们怎么能与他比。

口音不重要的,关键是要条理通畅。口音差,但条理清楚,交流没有问题。

我们的英语教学习惯把中文翻成英语,英语学不好的。语法学得越多越不敢讲英语,因为语言是活的。

[ 本帖最后由 PUPPET 于 2008-9-1 11:22 编辑 ].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1 11:41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9-1 11:20 发表


新加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校里也是用英语授课,我们怎么能与他比。

口音不重要的,关键是要条理通畅。口音差,但条理清楚,交流没有问题。

我们的英语教学习惯把中文翻成英语,英语学不好的。语法学得越 ...
别说口音不重要, 以前公司的新加坡人去美国要杯水都让美国人困惑了老半天--water, 发的音很怪, 对方就是听不懂; 新加坡人的母语是家族方言。。。偶曾在新加坡生活几年的.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1 12:42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8-9-1 11:41 发表


别说口音不重要, 以前公司的新加坡人去美国要杯水都让美国人困惑了老半天--water, 发的音很怪, 对方就是听不懂; 新加坡人的母语是家族方言。。。偶曾在新加坡生活几年的
主要是不习惯吧。

以前新加坡人给咱培训。

第一天,两眼一抹黑,

第二天,习惯听了,

第三天,惊奇的发现自己说的英语带Singlish了,one,two,dhree...

[ 本帖最后由 PUPPET 于 2008-9-1 12:44 编辑 ].
作者: oldmacbuyer    时间: 2008-9-1 13:53

谁有阿三口音重?但是老米还是听得懂,因为他的语法和英文的一些特定用法是正确的。他的规律老米熟悉
印度人的书面英文也经常是文绉绉的,毕竟被人殖民了几百年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8-31 22:42 发表


主要是不习惯吧。

以前新加坡人给咱培训。

第一天,两眼一抹黑,

第二天,习惯听了,

第三天,惊奇的发现自己说的英语带Singlish了,one,two,dhree...
.
作者: 年初五    时间: 2008-9-1 13:57

呵呵,咱中国人听到什么水平全...最高是最开心的,或许血压也是全亚洲最高?

英语全亚洲最高不稀奇,啥时候整出来在全北美也是最高,I 服了 YOU!.
作者: oldmacbuyer    时间: 2008-9-1 13:58

不否认上海的英文水准是全国最高,但又能高多少呢?
有高到全亚洲最高水准吗?
至少给点数据吧
show me the proof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8-8-30 22:22 发表



文章说的是上海, 不是全国, 上海应该在国内城市中水准算高的--不过托福成绩我不知道哈, 但是lz的文章提及的内容很嘲,
.
作者: kqciq    时间: 2008-9-1 14:10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8-8-30 01:14 发表

有点嘲
同感呵呵.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9-1 14:18     标题: 回复 23#PUPPET 的帖子

新加坡母语是马来语,官方用语是英语,汉语没有地位,靠自学成才,李一世10年前下令关闭了所有华文学校。因此在对华经济交往中失利。.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1 14:19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9-1 12:42 发表


主要是不习惯吧。

以前新加坡人给咱培训。

第一天,两眼一抹黑,

第二天,,

第三天,惊奇的发现自己说的英语带Singlish了,one,two,dhree...
哈哈, 你还真习惯了, 连中文也是‘新’式的了--习惯听了, 嘻嘻, 再来一个--你走先.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1 14:22

引用:
原帖由 郝老妈 于 2008-9-1 14:18 发表
新加坡母语是马来语,官方用语是英语,汉语没有地位,靠自学成才,李一世10年前下令关闭了所有华文学校。因此在对华经济交往中失利。
关闭中文学校是6、70年代啊(政治因素啊, 咱不谈这个), 当时的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只好开德士, 现在么老早已经要全民学中文了呀, 为了经济利益哈.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1 14:26

引用:
原帖由 oldmacbuyer 于 2008-9-1 13:58 发表
不否认上海的英文水准是全国最高,但又能高多少呢?
有高到全亚洲最高水准吗?
至少给点数据吧
show me the proof

哈哈, data proof, 典型的工程师用语, 不过我根本没说过上海的英文水准是全国最高,只是说算高, data? sorry, i don't have.
对本文的论点我深表质疑, 而且说提及的例子是很嘲的--卖假货的, 餐馆的, 找lz 拿 data吧.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1 14:27

引用:
原帖由 郝老妈 于 2008-9-1 14:18 发表
新加坡母语是马来语,官方用语是英语,汉语没有地位,靠自学成才,李一世10年前下令关闭了所有华文学校。因此在对华经济交往中失利。
不过很多新加坡人都是语言天才,我认识的一位新加坡人懂英语,日语,中文和广东话,而且不是一点点懂,交流没有问题。.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1 14:29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8-9-1 14:19 发表


哈哈, 你还真习惯了, 连中文也是‘新’式的了--习惯听了, 嘻嘻, 再来一个--你走先
我还听到西班牙人讲英语,把找Manager读成“玛拿基”,我还认为他想要“玛莎基”。.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9-1 14:32     标题: 回复 34#PUPPET 的帖子

的确是这样的,偶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特别感受他们的语言天才,也许跟旅游需要和促进有关。.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1 14:37

引用:
原帖由 郝老妈 于 2008-9-1 14:32 发表
的确是这样的,偶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特别感受他们的语言天才,也许跟旅游需要和促进有关。
他问我懂那些语言,惭愧啊,Mandarin,Shanghai dialect, English is so so..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9-1 14:41     标题: 回复 37#PUPPET 的帖子

现在他一定要恶补上海话啦.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1 14:54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9-1 14:29 发表


我还听到西班牙人讲英语,把找Manager读成“玛拿基”,我还认为他想要“玛莎基”。
呵呵, 我还接触过菲律宾人 哥斯达黎加人, 他们之间可以用西班牙语交流的, 不过他们的英文, 嘿嘿, 俺就只能擦擦汗再来听了, 累啊.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9-1 15:50     标题: 回复 35#PUPPET 的帖子

曾经碰到一个希腊人,他说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洋泾浜英语他倒是能听懂。没办法,找来他的助手,一个菲律宾人,替我们做翻译。事情谈完,菲律宾人问我:“你们2个人都在说英语,为什么还要我翻译?”.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9-1 16:17     标题: 回复 40#shumi1 的帖子

是的,要好好找找原因。哈哈。
我女儿暑假上西班牙课,她老师西班牙语8级专业,英语8级专业。她说,学门语言2年时间基本就可以了。我女儿同学混血儿,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中文听和说都很溜。唉,我们花了十几年在读英语,结果用起来还是不顺手。.
作者: ostrichbaby    时间: 2008-9-1 16:27

以前上海学生的发音是很好的。现在天南地北的人在上海学习,条件比当初要好。可能在全国是比较领先的。.
作者: joicexie    时间: 2008-9-1 16:29

上海孩子的英语是哈灵, 我的上初一的孩子的英语成绩一般般, 也没有参加什么比赛, 就正常跟班读加新概念二册. 每次有国外客户来的时候, 我们会带她出去趁饭吃(我们掏钱),让她跟老外多交流交流. 老外对她的英语表达能力很是惊讶,说这样的英语水平到国外去读书,能直接跟班, 而不用读什么语言学校.

现在的孩子在上海学习语言的环境很好, 不用出国门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应该不成问题. 他们的发音很准.只是要用英语思考还需要多多练习..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1 16:55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9-1 16:17 发表
是的,要好好找找原因。哈哈。
我女儿暑假上西班牙课,她老师西班牙语8级专业,英语8级专业。她说,学门语言2年时间基本就可以了。我女儿同学混血儿,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中文听和说都很溜。唉,我们花了十几年在 ...
问题在于读得多用得少。

如果夫妇二人都会讲英语,那就在家多讲讲英语。.
作者: doudouma0809    时间: 2008-9-1 17:04     标题: 回复 7#H爸 的帖子

亚太盛汇里卖什么东西啊?好像还没去那里逛过。.
作者: Sally妈妈    时间: 2008-9-1 17:32

听过印度英语之后,我觉得新加坡英语简直是小菜一碟。我以前有个印度同事来家里,我问她喝什么,她说“la te”(类似的发音),我以为她要latte咖啡,于是跟她说抱歉我家没latte,结果她又重复了N次我才发现她说的是“nothing”。.
作者: 橙色阳光    时间: 2008-9-1 20:05

其实,等出了国,才知道英语有多差。NATIVE SPEAKER宁愿听印度人口音重的英语,也不喜欢中国人的英语。因为印度人虽然有口音,但用词的习惯是对的,而中国人用词的习惯是不对的。加油吧,多补补文化差异的课,多学点地道的英语吧。正如上面那个排名(其他几个国家英语都是官方语言),中国人学英语的路还长着呢,主要是说和听。.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9-1 20:53

如果我说香港,新加坡,印度人的英文都比上海人好得多,你们肯定不相信。但这是事实。

口音不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人和美国人说话,一开始美国人也会不习惯,而且不断地叫人家pardon,英国有的地方口音很重的。

你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听到一口标准的British or American English,如果你只听得懂标准的,也不能说明你英语好。

所以要适应不同的口音,一般来说,英语越好适应越快。

翻翻你们孩子的原版书,是否觉得有很多单词,短语和说法都从来没看到过?这就是中国人学英语的弊病,没有阅读积累的考试式

英语,中式英语。可以说,香港,新加坡,包括印度,都不是这么读的。

英语好不仅要口语,最重要是写。有英国人和我聊两小时天南海北,说我英语好,我没有误解或听不懂她的话,包括很多含有西方文化的

口语,比如:说1500元,人家在快速和你说的时候,不是说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也不是说 fifteen hundred, 就是简略

地说 one and a half. 这就是习惯说法,这个时候就表示1500元。说别人生病不舒服,不说sick or ill, 说 poorly,还有很多

很多。

有个同事想和外国人说自己“好傻,做了件傻事。”她居然说:I am so stupid" 自己骂自己,弄得外国人瞠目结舌。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9-1 20:57 编辑 ].
作者: Sally妈妈    时间: 2008-9-1 21:16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9-1 20:53 发表
翻翻你们孩子的原版书,是否觉得有很多单词,短语和说法都从来没看到过?这就是中国人学英语的弊病,没有阅读积累的考试式

英语,中式英语。可以说,香港,新加坡,包括印度,都不是这么读的。
...
你说得对,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很不错的,属于你说的跟人聊几个小时不会词穷的那种。但是今年暑假开始每天陪孩子读了大量的原版故事书,也越来越觉得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是文绉绉的英语,陪她读的过程中我自己同样受益匪浅。
另:新马印的确从英语普及程度上来说比我们要甩开几条马路了,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的口音实在不大入耳,就在公司里同等职位的员工来说,中国人的口音要比他们好听得多。

[ 本帖最后由 Sally妈妈 于 2008-9-1 21:17 编辑 ].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9-1 22:40     标题: 回复 48#不二周助 的帖子

完全同意。香港、印度的英文看看考分没比我们高多少,但他们用得灵活、用得多,真的到国外,他们融入外国人世界很快,虽然印度人的英语我们经常是听了半天,才发觉他们在讲英语。.
作者: 一只美美羊    时间: 2008-9-1 22:45     标题: 回复 48#不二周助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9-1 22:52

我又想起另外一个真实的笑话,曾经面试过一个女孩,不过不是上海人,在介绍她自己的时候,她是从小学时代开始说的。

她说:I studied in the xxx small school. 。。

我很想笑,中学叫 middle school, 小学就应该叫 small school 吗?按这个逻辑,大学就可以称 large school 了。又不是买衣服 S,M,L .

她还做过外地的小学英语老师呢,会误人子弟。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9-1 22:54 编辑 ].
作者: hml    时间: 2008-9-2 05:32

被殖民过的国家,语言肯定是受到影响的.好比韩国超过70多岁的人会讲日文,我姥爷至今仍能知道一些日文语句,非常标准.

英语到底好不好,还要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判断.我想可能还是印度好一些?因为如果是在美国的白天,花旗银行对方接电话的是美国人.等到美国的晚上,打电话过去,那个电话接听人就变成印度人了.印度的时区可能跟我们比较近吧..
作者: oldmacbuyer    时间: 2008-9-2 05:46

印度为全球很多公司提供call center outsourcing services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08-9-1 15:32 发表
被殖民过的国家,语言肯定是受到影响的.好比韩国超过70多岁的人会讲日文,我姥爷至今仍能知道一些日文语句,非常标准.

英语到底好不好,还要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判断.我想可能还是印度好一些?因为如果是在美国的白天 ...
.
作者: ljj    时间: 2008-9-2 06:18     标题: 上海英语水平全亚洲最高,功不可没的《新概念》。

曲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6b4860100056y.html
    佛教里有一个词,叫“所知障”,意思是人们太过于熟悉了一件事情,就再也不去思考这件事情的真相了,结果就永远也难以知道这件事情真正的真相,使得认识这件事情的真相反而成了一件极困难的事。英语究竟该怎么去学,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正因为大家都在学英语,都在不假思索地按照学校布置的方式去学英语,都在按照越来越流行的教材去学英语,反而学英语的觉醒者极难找到。《新概念英语》,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流行了多年的并一统天下的巨无霸型的英语教材。我敢说,中国人近百年来花时间最多去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毛泽东选集》,另一本就是著名的《新概念英语》 。这两本书一本是中国人写的,一本是外国人写的,一本是改革开放前最常读的,一本是改革开放后最常读的,这两本书绝对代表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几十年来,由于中国的学英语人对《新概念英语》太熟悉和对它太顶礼膜拜了,反而产生了“所知障”,导致没人敢评价这套教材的优劣,甚至无人能觉悟出这套教材的优劣。其实英语是一个汪洋大海,任何一种英语教材都不足以包罗万象地包括全部英语的内容,不同的作者会站在不同的视点上以不同的感觉来写一本英语教材,而学习者则应该在各种教材之间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若对一本教材几十年过于顶礼膜拜而对其优缺点视而不见,则必然带来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和误区,影响我们的正常进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对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的并一直处于神坛位置上的《新概念英语》阐述一些它的不足之处,供大家参考,为中国的英语教学界早日走进百花齐放的时代做一点努力。请大家不要以为我不喜欢这套教材,请大家不要以为我不熟悉这套教材,我对这套教材曾倒背如流,它给我学英语带来过很大的好处,是我的英语“老师”,我至今珍藏着恐怕是中国最古老的《新概念英语》教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的学习笔记,但在20多年后的今天,望着我这套古老的《新概念英语》和学生们书包里印刷变化很大但内容却几乎没什么变化的最新版本的《新概念英语》,我确实觉得中国的英语教学有停止不前的感觉了,让我们呼唤进步,发现不足吧!

       首先,新概念英语已的确是一部“老”概念英语了。不仅其中的单词有的已不在使用或不常用,其中的国家的名称很多都不存在了(比如苏联)。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也正因为如此,它是一种快速流动变化的语言,用英国人自己的话说,他们的英语每一代人都不一样(British English language changes by a generation)。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和高速发展,美国英语的变化速度就更快,平均每十年就可看出大变化(American English language changes by a decade),很多老的词语已不再用,而新的词语诞生了。二战结束后,英国人亚力山大要写一本给德国人学英语的教材,由于他感叹英语词汇的变化之快,便搜集了当时最时兴的语言和词汇编写了这本英语教材,并给他的书取了名字《新概念英语》,意思是说,这本书里的词汇都是最新的词汇,都是最新的概念。然而这本教材问世后,英语世界的变化之快是《新概念》作者本人也始料未及的,特别是冷战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使英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大变化。这种变化使新概念英语很快又成了旧概念英语,成了一本“老概念”英语了,就连《新概念英语》的作者本人都表达过一定要更新《新概念英语》。但是,〈新概念英语〉的更新却特别难,尤其是在中国就更难,这是因为多年来中国的英语老师们和无数的英语培训机构已花了很大精力来熟悉这套教材,并已太熟悉和习惯这套教材了,他们会极力依赖这套教材,改变了他们会跟不上,会不适应,会觉得不安全。

     第二,新概念英语仅是提供了“英语”,却没有指导“怎样学英语”,是只有一条腿的英语。请大家想一想,中国人现在缺英语吗?一点都不缺,不仅不缺,甚至已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书店里的黄金位置全被英语书抢走了,以至于中国的每个书店都几乎成了半个英语书店。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英语书大家还是学不会英语?答案是中国人缺“怎样学英语”的书,没有了“怎样学英语”而只有“英语”,就好像只有饭菜而没有筷子,怎么吃进去呢?因此浩如烟海的英语书其实都是吃不进去的山珍海味,白闲着,干看着。其中也包括《新概念英语》。什么叫“怎样学英语”的书呢,具体地说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学会英语“基本功”的书,指导学会发音、语法、语音认字、语言风格等重要语言基础能力和认识的书,有了这些基础能力和认识,中国人才能吃进和消化浩如烟海的英语教材,才能消化吸收英语,才能学会英语。而关于这类急待提高的英语基础能力的教材,别说是没有,连基础理论还尚为空白。中国人学英语的理想教材,不仅应该包括“英语”,更应该包括“怎样学英语”,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尚没有一本理想的英语教材,应该早日填补这个空白。

       第三,新概念英语里面的语言文化距离中国人十万八千里,这是最要命的。学一样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怎么可能引起自己的兴趣?语言说到底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中国人也是为了生存的实用性才学习英语,脱离了生活是难以学会语言的。旅游区的小商小贩们为什么人人都能学会一点基本的英语,因为他所学的英语是接近他们生活的最实用的英语,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英语,感兴趣就会喜爱,就会有动力学好它。而新概念英语里所讲的人和事都好像和中国人的生活毫无关系,叫人怎么学下去?怎么会卖力气地死记硬背那些和自己无关的东西,这虽然是个心理感觉问题,但也是个大问题,是关系到成败的大问题。中国人学新概念英语最困难最枯燥的就是第三册,一般人学到第三册也就停止不前了,能学下去者绝对都是些咬牙切齿的有毅力者。因为第三册的文章开始复杂,开始进入文化生活,而第三册的内容离中国人的生活实在是太远了,无论人名、地名、事物名都是陌生的,文化背景更陌生,就像里面的一篇文章所讲的那样,在一个国家好笑的事情拿到另一个国家有可能不好笑。《新概念英语》是二战之后英国人写给德国人看的英语教材,由于英国和德国都在欧洲,两国是文化上的近邻,因此德国人对《新概念英语》里的文章内容都很熟悉,因此这套教材在德国很成功。而中国人看《新概念英语》,则完全不熟悉里面的场景内容,笑不起来,也不好玩,特别是看《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时,其中的内容不仅不熟悉,而且基本全部陌生,这给学习和讲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使《新概念英语》成了人人知道、人人在吃、可人人吃不下、消化不下的一道菜。中国人学英语,需要有一套专门为中国人写的、与中国的文化环境有亲近感的英语教材,这在目前是个急需填补的空白。

       第四,新概念英语的编写气氛太沉重。说实话,我本人不太喜欢英国文化那种深沉厚重的严肃风格,中国人学英语本来就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因此中国人的英语教材,应该尽量增加轻松的成分,淡化严肃的部分,应该是流行的“轻音乐”,可看《新概念英语》时总有一种沉甸甸的“严肃音乐”的感觉,就像看到了头戴高高礼帽、身穿黑色长衣、手拄文明棍的绅士,有想轻松又不敢轻松,想幽默又幽默不起来的感觉,不像美国的英语教材那么生动随和和平易近人,若新概念英语可以多一点美国式的轻松,则肯定会比现在更成功。

       尽管我对新概念英语挑出了以上几大缺点,但如果让我把中国的英语教材排个序,我还是要把新概念英语排第一,因为它是不理想中的最理想的,不能更新内容和文化离我们太远不怪外国人,而要怪我们自己,谁让我们硬是习惯了老教材而不准人家更新?谁让我们开发不出贴近自己生活的教材,我们总不能逼迫亚力山大在中国住上十年再写一本中国版的《新新概念英语》吧。《新概念英语》在中国人学英语的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资料很有限甚至奇缺,这给《新概念英语》的流行创造了历史条件。而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在历史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在互联网上的英语信息已经唾手可得甚至大量涌入的今天,在外国人已经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和我们一起在超市里排队买东西的今天,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英语教材是应该更进步了,那种一本教材一统天下的时代是应该过去了,各种理念更先进、教法更科学、内容更亲切的“现代版”的英语教材是应该呼之欲出了。祝愿中国的英语教学早日走入百花齐放、与时俱进的新时代。

《新概念英语》真的就那么完美无缺吗? (2006-10-09 10:24:06)
走下神坛的《新概念英语》
(本博客荣登新浪博客首页、教育博客同时推荐).
作者: tracy2006    时间: 2008-9-2 08:56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8-9-2 10:33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08-9-2 06:18 发表
曲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6b4860100056y.html
    佛教里有一个词,叫“所知障”,意思是人们太过于熟悉了一件事情,就再也不去思考这件事情的真相了,结果就永远也难以知道这件事情真正的真相,使得 ...
我过去的英语老师说书本是“死”的英语,报刊杂志才是“活”的英语,她推荐我们看Newsweek,times,不过当时是很难买得到。

这位老太太一头花白的头发,但打扮却得很时髦,上课的时候把书本仍在一边,开始讲她在欧美的经历,所以我们很喜欢上她的英语课。

其实孩子了解一点英语知识后,通过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好的途径。.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9-2 12:10     标题: 回复 55#ljj 的帖子

赞成,新概念很多地方确实老化啦,需要改进。.
作者: kim_baby    时间: 2008-9-2 12:16

上海的英语水平,最多在国内算高的,在亚洲?瞎刚有啥刚头!新加坡,菲律宾,印度,香港...都比我们强!即使口音不准,但普通人都能够拉来就说,英语原版片随便看,我们差得远了!.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9-2 12:31

现在还有很多小学生在学新概念,准确地说是在背新概念,即枯燥又过时。我专门就这个问题问过英国的老师,有20多岁的,有50多岁的,他们没人知道有“新概念英语”这本教材,更不知道这书在中国流行了那么多年。.
作者: oldmacbuyer    时间: 2008-9-2 12:49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8-9-1 20:33 发表


我过去的英语老师说书本是“死”的英语,报刊杂志才是“活”的英语,她推荐我们看Newsweek,times,不过当时是很难买得到。

其实孩子了解一点英语知识后,通过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好的途径。
嗯,美国的小学生都会遇到STAR reading test, 基本上是阅读水平的一种电脑测试. 我女儿平时很喜欢阅读,每年回来我都要到图书馆给她借几十本书整天看。在三年级时,她的阅读水平,根据STAR, 相当于8年纪学生,而且她的分数在全国范围内99%以上。回国两年,她从几乎不会说中文,变成中文流利,作文得奖的学生,虽然还经常会犯同音异意字的错误。这两年,她基本没上啥英文课,因为程度比国内同龄人高,她和一个美国同学跳两级上课,但其实老师也没教她,让她们两个自己上课爱看啥看啥。因为和美国同学还是英文交流,所以口语暂时没问题,但我认为她的阅读进展不如以往。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明显.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9-2 14:13

引用:
原帖由 pipi9623 于 2008-9-1 09:29 发表

嘲的一塌糊涂!.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9-2 14:23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08-9-2 06:18 发表
曲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6b4860100056y.html
    佛教里有一个词,叫“所知障”,意思是人们太过于熟悉了一件事情,就再也不去思考这件事情的真相了,结果就永远也难以知道这件事情真正的真相,使得 ...
这篇文章对新概念的评价基本上是中肯的,准确的,当然有些points不一定能算缺点,例如第三、四点,恰恰是有别于其他教材的特别之处。Anyway,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各类不同风格的英语教材了,家长和孩子们尽可各取所需。.
作者: 童心未泯    时间: 2008-9-2 18:05

不要比来比去了,最主要的是我们已经重视英语了,而且我们的下一代一定比我们强!
继续加油!.
作者: 征征爸    时间: 2008-9-2 18:05

补充

新加坡那里的英语甚至有时候还夹杂着马来土著单词发音。

呵呵,做同事的话只能尽量领会其主要精神.
作者: william@2000    时间: 2008-9-2 18:39     标题: 回复 65#征征爸 的帖子

哈哈, 他们服兵役的时候口令都是马来文的, 大家可以学着娱乐一下哈
giri, giri,giri  galang giri。。。。。。
左, 左, 左右左.
作者: fangyuan    时间: 2008-9-2 20:29

引用:
原帖由 pipi9623 于 2008-9-1 09:29 发表

.
作者: deluxe    时间: 2008-9-2 22:46

大家真的这样感觉吗?
为啥我听这几年几个上海科普英语竞赛一等奖的口语,发音在我以前高中班里都进不了前三的...倒是有些浓妆艳抹陪老外的女人语音还不错。.
作者: deluxe    时间: 2008-9-2 22:52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9-2 12:31 发表
现在还有很多小学生在学新概念,准确地说是在背新概念,即枯燥又过时。我专门就这个问题问过英国的老师,有20多岁的,有50多岁的,他们没人知道有“新概念英语”这本教材,更不知道这书在中国流行了那么多年。
背新概念的作用在于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这点来说,其它的教材太注重生活化,口语化。这些东西根本没什么用,因为都是短期就可以掌握的。

[ 本帖最后由 deluxe 于 2008-9-2 23:04 编辑 ].
作者: joicexie    时间: 2008-9-3 10:19

与老外交流时候, 不要先用中文想, 然后再翻译成英语, 那就是上了很高的层次了.

但是, 我觉得英语就是一个工具, 只能是一个交流的工具, 专业知识很重要,如果你想拿高工资, 还是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 一个再好的翻译, 当他/她不懂专业的时候, 是怎么也不会翻译出来的.(那些桥梁建造, 机械, 无损探伤的术语他们简直是如听天书啊). 所以如果你本身是一个高级工程师 , 加上你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美语或英语,与对方交流时候就毫无障碍了.

印度人, 新加坡人,他们的英语听起来实在吃力, 如果你第一次与他们交流, 一开始是很难听懂的, 慢慢的习惯了就要好些. 但是如果碰到脾气不好的American,British/Australia,听到这么难听的英语他们会很反感的. 其实每个人一听到流利的英语的都会比听到难懂的阿三英语愉悦的.

所以孩子从小学英语口语还是很重要的,到了初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成绩更重要..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9-3 22:42

徐小平:我是怎样学习英语的
   分类:【C】【徐小平专栏】

  我对英语的终生兴趣和菲薄功底,是在中学时代开始的。我的中学时代,是“文盲加流氓”横行校园的时代,但就在我读中学的1972年前后,周恩来总理抓了一下基础教育,使得我有机会和可能,给自己建立了勉强及格的教育基础。

    那时候,任何课程都要扛着领袖大旗做虎皮,于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成为我本人至今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头禅:外国语是人生奋斗的一门武器!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英语,是全球化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通话。对任何一个志存高远的青年学生,它如同数学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

    高考恢复后我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我用很多时间学习英语。如果说中学期间,学英语只是一种自发的对知识的兴趣,而到了大学期间,学英语就有了“考研究生”、“出国留学”、“读英文原著”、“国际交流”等实用目的。中华文明对外封闭了几千年,恰恰就在我成长的年代开始了历史性的对外交往,东西沟通,中外交融,互通有无,现在想起来,赶上这个时代的我们真是幸运啊。

    我在大学期间学过最难忘的一本英语教材,英文原文叫Essential English。这四本教材让我读得如痴如醉。我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在铁路岗位忠心耿耿工作一生的列车员,退休后公司赠送他一节列车车厢留作纪念。一天下大雨,他的侄儿看见他坐在后院的车厢外抽烟,浑身淋得湿漉漉的。侄儿问:叔叔你为什么不到车厢里面避雨呢?叔叔说:你没看见,车内写着“禁止抽烟”吗?

    学习英语对我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语言,还更在于文化。通过对这类故事的阅读,中国教育的许多缺陷,在这里得到了弥补。我这里回忆的这个小小的故事,把西方文化中提倡的敬业、纪律、秩序、规则,包括幽默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我在将近三十年之后,依然想访问这个叔叔的禁烟小屋……

    这本叫Essential English的教材,直译就是《基础英语》。这个名字反过来正好表达了我的一个思想,Englishis Essential!英语是基础——这句话,和马克思那句“武器说”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今日大、中学生必须学习英语的哲学基础。.
作者: heart    时间: 2008-9-4 10:41

引用:
原帖由 deluxe 于 2008-9-2 22:46 发表
大家真的这样感觉吗?
为啥我听这几年几个上海科普英语竞赛一等奖的口语,发音在我以前高中班里都进不了前三的...倒是有些浓妆艳抹陪老外的女人语音还不错。
以前的高中班?口音早发展了,一个时期或一个地方或一个场所流行一种口音。.
作者: 郝老妈    时间: 2008-9-4 12:18

优秀是一种习惯:几个英语学习习惯的介绍和实施   

[来源:新东方 作者:陈国辉]


  亚里士多德云: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被新东方的高中低层人员不断的引用和使用着,不断地在新东方的舞台上重复着,也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真理:习惯改变人生。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习惯也意味着分数的区别,意味着能否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下面和大家介绍几个有用的习惯,还有就是要改掉的一些习惯,分成英语学习的背单词,阅读,听写还有写作的习惯。


1、背单词的习惯


  似乎背单词永远是中国学生英语好坏的标准,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那么我首先要和大家谈这个问题,就是背单词的习惯问题。


  首先,重复次数不是越多越好。同次背诵的时候,抄写或者朗读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72小时内进行有效的重复,基本上我们喜欢做的抄10次就够了,再多的次数其实在不久之后就会很容易忘记,还有就是不要担心一次背太多会忘得太多。关键在于,3天之内重复一次,过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这个时间最好在一个月以内。那么有两样东西是帮助我们的利器,一个是单词卡,按照周或月份的顺序去排列,抄写10次正好用来写单词卡的内容,其次是一块白板或者小黑板,简单的话还可以用挂历的背面,用宽面胶纸贴上一层,也可起到白板的作用,每晚睡觉之前和每天起来的时候就重复自己要背的一部分词汇。这样一个循环之后,就会很容易的记住不少词汇。一个循环可以是7天,不断的复习前面忘记的东西,第七天就复习前面忘记的单词。还有就是用mp3把自己朗读单词的声音录下来听,这样初次可能会容易不习惯,但是习惯了自己的读音之后我们可以很有效的在坐车和等车乃至起来刷牙的时候,都可以学习。现在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放进自己的手机里,那么不管有没有耳机,我们都可以随时学习。请记住,优秀是一种习惯!


2、阅读的习惯


  阅读分考试阅读和知识获取的阅读。


  考试类阅读的通则是题目比文章重要,文章内容的阅读必须服从于题目类型的需要。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考试的要求和文化内容,例如GRE/SAT这样的学术阅读要求的核心首先是快速的判断和逻辑思维,所以很多题目必须反向思考,很多同义词必须学会找等效的词乃至句子,很多的极端的说法都可能是不对的。以上其实就是一个考试的特点,这个考试的内容就是来自于这个考试设计的目的和需要的效果:筛选或者是标准化一种能力的考察。阅读题的设计正是英语考试非常注重的部分。所以一下阅读习惯各位必须知道:文章不是用来读懂的,而是帮助你选择正确答案的部分依据;有些题目没有文章也可以选是因为我们有其他的选择依据,这些依据来自于对考试本身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很多的所谓长难句教程不要盲目的看,分类的去读文章,例如分主题和分文体,会成为我们进步重要的阶梯。


  获取知识的阅读必须学会分类,学会按主题去阅读。


  首先,很多的书不需要我们字字都看,拿起一本我们感兴趣的书,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本普及知识的书还是一本专门的学术著作,如果有很多插图,插图甚至不太合题目相关,就很可能只是一种学术的卖弄,我们可以很快的看完。如果出版社很出名,作者或者译者很出名,或者题目本身很震撼,我们就应该去好好的把它带着,随时有时间就看。其次是学会去分主题分细节的看。我的阅读兴趣很广,乃至有时略显杂乱,但是我很清楚那些书使我内心振奋,乃至有些初恋时候的脸红心跳的感觉,那种兴奋,就可以判断我们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学科。以下是我最近的读书题目:中西官僚制度和政制比较;夏商周分封制度和欧洲分封制度比较;广东和云南的方言和语言;印度种姓制度;希伯来和希腊文化和语言;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这些题目我至少读了2年以上,脑子里时刻存着它们内容,也时刻会搜集有关系的题目。


  不过,不管是考试类阅读或获取知识的阅读,我们都需要去矫正两种习惯:用物体指着书去看,以及内心默念着读。它们都会影响我们的速度,都会使得我们无法快速获取信息。内心默念着读尤其在外语阅读中很常见,最近我的感受就是在学习古希腊语典籍的时候,由于呼唱法的不熟练而不自主的出声,后来我有意识的去矫正这习惯。


  我们要把书页看成一种图像来寻找有用的内容。


  另外一个有用的办法可以和下面的朗读习惯一起练习。


3、朗读的习惯


  学会大声朗读外文,内心同时理解其内容乃至做相关的思考。比如英语新闻,很多人在读出声的时候就无法理解其意思,可以按照以下不走来练习:


  朗读自己修习过的熟悉的文章,如有录音模仿录音,尽量读出声也读懂,也复习语法点,并模仿录音。


  朗读自己不甚熟悉之文章,但没有生词,模仿此前的录音语调和重音。争取完全读懂。


  朗读自己有生词的文章,并同时读懂。


  最后一个境界,我多次在GRE/SAT班试过,就是当着全体同学,让他们随意拿任何学科的英语文章给我当场大声朗读,语速均匀,仍然保持磁带式的发音,之后马上告诉学生其内容是什么。


  至此,英语是我们思考的自然的语言,不需通过语音系统进入大脑再思考,而是直接进入思考,直接进行表达。


4、听写、交互传译


  听写是最综合的练习。


  每天听写200字左右的文章,语速120-160字/分,听3遍,标点符号也不能错。


  这就是我大学一二年级每天做的事情,但是错一个扣0.5分,很多同学错50处以上,惨不忍睹。我只是在二年级,才有一次满分,还记得那是一篇讲银河系的文章,此前我一般是8-9分(满分10分)。这个功夫,给我们下来的交互传译很有帮助。真的就拿一份外刊,或者人民日报和China Daily和同学进行相互的朗读和翻译。这种过程又持续了一年左右。


5、写作的习惯


  写作的目的在于清楚,在于让读者容易读懂。博客那种自我发泄的文章不属于此类,那些自己看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在乎什么。


  考试类写作一定要注意字体和空行,每句话后面还要空一格。不追求美观,但是一定要清楚。主题句和重大的逻辑关系一定要有清楚的路标词表示出来。好的句子可以用从句的引导词来吸引考官,这通常是一种语法复杂的体现。


  小说的写作可以用关键词的重复来埋下脉络和线索,使得读者容易回忆起来你的打算并拍案说:好!


  总之,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非常重要。


  优秀是很多种习惯!.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