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状态: 当前离线
毛豆他妈
修身养性
日历
« 2024-04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回复
    收藏的版块
      文集
      影视戏剧 | 2012-6-2
      下午偶然看到了电影《柳如是》,查了相关资料,柳如是的名字出自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就立刻想起青山兄,青山兄拍摄的照片右下角都加着“我见青山多妩媚”的字样。导演: 高厂 吴琦主演: 万茜 秦汉 冯绍峰发行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大概因为是纪录电影制片厂拍的,所以本片很像纪录片,唯美的讲述一个奇女子的一生。我知道柳如是是在大学时老师推荐我们读《柳如是别传》,我就到图书馆找到陈寅恪先生的这套书,可惜他坚持竖排、繁体,我只能一知半解。[ 本帖最后由 毛豆他妈 于 2012-6-2 23:32 编辑 ]. ...
      查看(7666) | 评论(15) | 收藏
      教育杂谈 | 2012-5-31
      我是想说,既然您教书的口碑那么好,不知道您有没有开暑期辅导班?孔子先生:您好!很不好意思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我是您的崇拜者,现在在做家庭主妇,我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有一个老公。实在是很不得已的啦,我也不知道您家电话(查号台没有登记),只好写信;那我也没有念很多书(因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只有念到小学三年级就完毕了),如果讲得不清楚,请您不要见笑。我不是有三个小孩吗?生也是我,养也是我,教也是我,我那个老公只管赚钱,只会“呷得肥肥,装得锤锤”什么都不管,他连小孩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现在大的念高二,老二升国三,最小的小学六年级;功课都在四十名左右,反正不要“ ...
      查看(2572) | 评论(11) | 收藏
      诗词 | 2012-5-10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美人芳草——《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四陈友冰  汉语的修辞格中有借代,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美人芳草”就是借代修辞格中的“借体”。  古典诗词中用以借代的香草有芰荷、芙蓉、薜荔、蕙、茞、兰、梅、菊等,咏歌的美人称谓则有美女、佳人、蛾眉、倾国、倾城、秀色等,有时干脆以织女、王啬、嫦娥借代。还有一些诗词,将美女芳草混而为一,共同咏歌,交相辉映。. ...
      查看(6202) | 评论(16) | 收藏
      教育杂谈 | 2012-5-8
      腾讯娱乐讯(文/方芳)在2012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北京卫视整合频道优势资源,精心打造特别节目《十八而志:五四成人礼》于5月4日晚间21:28重磅推出,为全国观众献上一场视觉文化盛宴。5月1日,北京台进行特别节目《十八而志:五四成人礼》录制,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杨海滨以及李亚鹏、王学兵、罗海琼等明星也到场助阵,作为“证礼嘉宾”,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自己的“十八岁故事”,并激情发表励志宣言。曾经“青春叛逆”如今“成年英才” 90后嘉宾家庭讲述成长故事拜伦曾说:青春少年是天然的诗,这诗有温暖、有残酷。特别节目中,北京卫视邀请了 ...
      查看(3101) | 评论(8) | 收藏
      闲情逸致 | 2012-5-2
      【先秦】周 (郑国) 踏青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高亨 ...
      查看(11483) | 评论(128) | 收藏
      教育杂谈 | 2012-4-26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 ...
      查看(5127) | 评论(24) | 收藏
      教育杂谈 | 2012-4-24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 忍让不争不适应激烈竞争?连惠玲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山东省、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复旦教授钱文忠则称,按国学经典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  虽然后来钱文忠说他被误读,其原意是吃亏是因为社会面临严重问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然而,孩子学国学到底吃亏不吃亏?记者就此采访部分家长,不少家长有“按经典培养,孩子一到社会上就被摆平”的担忧,有家长说,让孩子学所谓的经典,还不如让他联系实 ...
      查看(4345) | 评论(19) | 收藏
      教育杂谈 | 2012-4-24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古代“蒙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 ...
      查看(2814) | 评论(11) | 收藏
      诗词 | 2012-4-20
      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一个学校,经常听到里面传出孩子们齐声朗读的声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 我想所有的中国人都熟悉这种声音,这就是我们读书的声音。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这种一字一顿的读法,是从哪里来的?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小学课本使用白话文,这是白话文教育之始。但是白话文要怎么读?谁也不知道,那时候白话文还没有写出多少呢。于是在教学大纲中出现了“两字一顿读法”的字样。到现在,很多学校诵读白话文,还是两字一顿的。当时有很多老师、学者撰文反 ...
      查看(6387) | 评论(18) | 收藏
      诗词 | 2012-4-20
      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
      查看(3812) | 评论(32) | 收藏
      主题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