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儿子上课不专心,老师让吃药该怎么办~~~~~

不是替你脸红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5 08:52 发表
你先别急着脸红,也根本用不着脸红,你理直气壮地要求学校老师同学家长都站在统一立场上,宽容包容“多动症”的孩子,而你根本没有理解我对于目前铺天盖地的“多动症”是怎样认识的。
我在前面说过,能称得上“症” ...
  看来,我这种嘻笑怒骂、一半正经一半不正经、一半实一半虚的文风,应该改一改了,至少在网上。如果我一时改不过来,也请各位看客多多原谅!
  不过,多亏你看得仔细,看出我的孩子并不是“多动症患儿”。我孩子的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不但认为自己的孩子正常,同样认为他的所有同班同学正常。这就是我始终给“多动症”这个说法打上引号的原因。我是多么地希望大家不用“多动症”这个误导性极强的称呼啊!医学和心理学上有正规的称呼,从语用的效果上可以预计,正规的称呼可以让许多孩子免受不当、不公之待遇。可是,“多动症”这个糟糕的俗名,太容易被我们这些并不专业的人士误用和滥用了,见稍微好动一些的孩子就怀疑甚至说人家是“多动症”;更可怕的是,有人竟然“显得”非常专业地提出了贻笑大方却让众多家长心惊肉跳的“多动症”识别的十大标准;最可怕的是,有的人还在恶意地使用这个可怕的标签,试图给那些他们排斥、嫌弃的好动孩子贴上这个标签,以实现他们的个人目的。
  你说得完全正确!——我的孩子不是“多动症患儿”,尽管在幼儿园阶段有人说过他是,尽管他在一年级疑似。但他已经度过了因大脑发育稍晚所致的言行难以自制阶段。感觉上,他从二年级下学期就成了一个上课专心听讲的孩子,表现也中规中矩,他的成绩在班级里中等偏上,自我感觉好一些也可以说是优等偏下。这在他们班的男孩子中已经相当难得。事实上,他成了别的调皮孩子骚扰的对象。他跟许多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的好孩子、乖孩子不同的是,他多少能够理解和应付来自同学的骚扰。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就该明白我是站在什么立场上为“多动症患儿”说话、狂批中国式的“多动症丑闻”了吧!我承认,我试图公正发言。这不只是出于做人的良知,也是出于自己及孩子都有过未被贴标签受歧视的幸运,我希望普天之下的“多动症患儿”都有我孩子这样的幸运!
  既然我的孩子都变好了,成了一个专心听讲、学习认真、成绩优良、表现规矩的学生,那么,我为什么不站在乖孩子、好学生的家长那边说话呢?我为什么要当叛徒呢?我为什么不像你想的那样设法让孩子三年级时换一个班或换一所学校呢?因为,我觉得我和我孩子无法逃避。哪一个班、哪一所小学都会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找不到专门为乖孩子、好学生办的小学和初中。现在连重点高中都受到指责,因为这种歧视性的教育安排,有违共和国的宪法,有违民主的精神,有违社会公正的追求。
  好吧,假定你果真找到了这样一所学校,你的孩子像在温室里一样度过了他的少年期、青年期。他工作了、成家了、养儿育女了,他还能继续待在温室里吗?总不至于像某个傲慢而充满无知与偏见的房地产开发商那样,试图去建立一些“富人区”,然后让你孩子呆在这个圈子不出来吧!想玩种族隔离、社群隔离?谁试试看!就算你的孩子果真住在某个“富人区”,他就不跟异类打交道了吗?他不需要工人、农民兄弟以及众多服务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了吗?你别说得太早了,说什么那些有这样那样行为问题的孩子跟你的孩子没有关系。他们双方都别无选择地要打一辈子交道,他们今天是否友好相处,事关他们的未来是否团结、和谐、安宁。想一想吧,你孩子的宝马车是由谁来制造和修理的,你孙子食用的乳制品是由谁来生产、加工、运送、出售的。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中也许就有一个是你兄弟的孩子,或者是我的孩子,这些孩子当年学习和表现可能比较平庸。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受到友好的对待的话,你孙子的乳粉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这样想,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但光我一个人这样想,是无法保障我孩子的现实与未来利益的。所以,我希望你也这样想,大家都这样想。更何况,我们现在无法预料孩子的同学当中将来谁会住在“富人区”(假如有的话)。
  还有一点你说中了。以我儿子为主角的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课间休息的非正式活动,确实是我孩子班级生活秩序最混乱的部分,不守规则、肆意捣乱的情况比语数外课严重得多。我孩子就经常报告说诸如“今天美术课老师又在让我们练坐了”的情况,他还一度抱怨课间游戏做不下去。但接下来的事你就想歪了!我们恰恰就是利用这种机会引导儿子学会宽容和理解,磨炼与同学打交道、团结同学(或者用露骨一些的话说“笼络同学”)的智慧。我们启发他想出各种法子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最近他的总结是:大家更喜欢参加我想出的游戏,因为我更公平。我们问:你怎么公平法?儿子说:我让大家轮流当队长,轮流当“坏蛋”。嘿嘿,没有困难,哪有进步?没有矛盾,哪有智慧?
  最后,我要说你有一个误解。虽然我不赞同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但我不是替你脸红。你再仔细读一读,看看我在说哪种人。不过,我确实是在拿你的跟帖说事,让你产生这种理解,抱歉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5 17:56 编辑 ].

TOP

回复 240#琪琪妈 的帖子

看到贴子里有人质疑琪琪妈,真的觉得有点心寒呀!琪琪妈也许不记得我了,但我认识她,她是个很热心的妈妈,脾气也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能在这里把自已了解的有关多动症的常识贴出来给大家参考,我相信是因为她不希望大家进入误区,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呀.我几年前曾经是做儿童早教的,看到过不少有或多或少行为障碍的孩子来进行体能运动方面的训练,早期干预是很重要的,不要以为每个孩子都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治好了行为障碍.父母都爱自已的孩子,总觉得自已的孩子很好很正常很棒,但是面对问题最好还是正视,不要自欺欺人..

TOP

回复 222#hxy007 的帖子

支持你的!家长和教师应该更宽容更积极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

TOP

回复 251#hxy007 的帖子

说到底你还是纠结在:好动自制力差------学习成绩-------未来前途,这样一个环节上。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认为孩子自制力差,对学习没兴趣,成绩差,和他将来从事何种事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自制力差,故意骚扰他人,损害他人利益。。。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去重视纠正,将来不一定如你所说可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受人尊敬的普通劳动者。因为这些缺点会导致将来的路越走越歪,会引起他人和社会的敌视(已经不是歧视那么简单)。
上课没兴趣,可以发呆睡觉,但是扰乱课堂纪律骚扰其他同学就要受到约束管制,考试成绩差,可能在其它方面有其专长,家长善于发现帮助其发展,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
前面有老师说过,老师针对的并非成绩,而是这些孩子的破坏性。
作为家长,不应该和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而要寻找毛病的根源,在家里把规矩做好。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像你一样有耐心进行家庭指导,寻访专家借助医学手段未尝不可,只要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有一点问题,而不是一味推卸逃避,这个孩子就有救。
你太主观武断,什么富人区,富人区难道不会出现家教欠缺的孩子?富人区难道不会有先天欠缺的孩子?我毫无将孩子隔离与世的想法,因为哪里都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但这个调皮捣蛋,与多动症患儿有本质区别,如果人家的孩子真的有多动症,你也不让家长寻找医学干预,是否太不负责任。我的观点就是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应该及早确认孩子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你不能以个人经历来反对现有科学。.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5 15:20 发表
说到底你还是纠结在:好动自制力差------学习成绩-------未来前途,这样一个环节上。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认为孩子自制力差,对学习没兴趣,成绩差,和他将来从事何种事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自制力差,故意骚扰他 ...
耐心指导和求医问药等同起来考虑,有点欠思量。
如果对自己孩子要耐心指导,对别人孩子就劝其求医问药,是不是问心有亏?

有个期末,进老师教室,看到一个小二的学生低头站在那里,一边是老师板着面孔训斥,一边是妈妈手拿卷子也在骂孩子。只觉得的非常心痛,替这孩子心痛。要是边上再窜出一妈妈,再数落这孩子这不好,那不好。那孩子怕是死了的心都有了。

我想,要是老师骂我孩子,当时我只能是护着他了,因为孩子再没别的依靠了,哪怕是回来再拍他屁股。

难怪孔圣人要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8-12-15 16:02 编辑 ].

TOP

我们大家都不懂,我有个朋友他儿子老师说他是多动症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不是,是缺锌,补了锌以后就好了,医生一般不会乱说的,我们都不专业,不听医生的那听谁的?但是家里的教育还是重要的,家长也要帮助他一起克服,一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8-12-10 13:43 发表
这个老师是混蛋!你们BBMM也混!
同意!孩子是自己的,你不保护他,谁保护他?动不动就多动!真是可恶!不动还是孩子吗?.

TOP

这药不能吃的,对脑神经发育有影响的,痴痴呆呆的

习惯没培养好,唉,害己啊.

TOP

回复 251#hxy007 的帖子

.

TOP

对确实有多动症的孩子一定要去检查,但是希望老师现在不用把多动症的帽子随便给孩子带.

TOP

真晕啊,看了有的家长言辞那么激烈的发言,像我这种反应比较慢的人头都晕了。不再跟贴了,大家“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5 20:06 发表
这个话题对我到此为止了
是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琪琪妈妈,我也认识你啊, ,还和你打过电话呢,很热心的妈妈。
btw:儿子是个书迷,我在你那个阅读论坛里获益良多,.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不要轻易下结论,现通过运动,感觉统合训练按摩,同时家长要和老师沟通,有足够的耐心,只要孩子进步哪怕一点点,就鼓励他,让孩子觉得每天都在进步,不要让孩子潜意识里有自己多动症,低人一等的感觉,让孩子快乐起来,告诉他我们遇到了一些小困难,相信通过爸爸妈妈和你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的,先别把学业放第一位,精神集中了,学习自然能补上去,家长也要有思想准备,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TOP

回复 251#hxy007 的帖子

支持和理解007,不过其他人好象没理解您帖子要表达的意思呢,呵呵。.

TOP

好好的帖子,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不要弄到最后变成大人之间争论了.  最怕在旺旺上看到这种情况..

TOP

引用:
原帖由 shxuco 于 2008-12-16 11:18 发表
好好的帖子,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不要弄到最后变成大人之间争论了.  最怕在旺旺上看到这种情况.
争论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就行了,道理是越讲越明的,呵呵.要知道说服一个人是相当难的.大家就在别人的观点里面汲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吧.
因为每种方法都不是适合所有的人的,适合张三的,未必适合李四,但是也许其中的某一点对双方都有作用的.
所以争论本身并没有问题的.千万不要认为只有自己对就行了.每个说出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想法,以及采取的方法,最后达到的结果,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值得别人去思考的.
有则改正,无则加勉..

TOP

hxp007的贴子,有些方面写的还是中肯的。孩子的确应该让他们了解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处世能力,成年后踏入社会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最讨厌别人,把多动的孩子,统统归为缺乏家教。.

TOP

引用:
原帖由 enjoy_lu68 于 2008-12-16 11:54 发表
hxp007的贴子,有些方面写的还是中肯的。孩子的确应该让他们了解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处世能力,成年后踏入社会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最讨厌别人,把多动的孩子,统统归为缺乏家教。

有些问题是由家教引起的, 毋庸置疑,但也绝非唯一的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

TOP

感谢理解和批评

引用:
原帖由 子馨妈妈 于 2008-12-16 08:06 发表
支持和理解007,不过其他人好象没理解您帖子要表达的意思呢,呵呵。
谢谢你看懂了我要说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意思很简单:坚决反对用敌对的、排他的方式,尽可能不用孤军奋战的方式,坚决用友好、合作的方式,解决我们的孩子在上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困难。
  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表达了类似的主张,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age=5(第221楼《快乐不私藏》)
  但是,如果仅仅上面简单几句话,可能就不痛不痒了。现在这种表述虽然引起了争论,却是非常值得的。这个社会如果缺乏了理性、血性、公正,烂掉、跨掉就活该!我们都过着人人自危的日子,也活该!只是通过这么长的帖子,我又非常悲哀地发现:有与我相近想法的人自然容易理解,有不同看法的人似乎永远只能误解或曲解。我悲哀的不是自己未获许多理解,而是我想表述的那种思想竟然变成了少数派的思想。.

TOP

回复 271#hxy007 的帖子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兄为什么总是觉得多动儿是被“敌对的、排他的”?
如果老师投诉孩子成绩不好,这是老师的责任,他们难道不应该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问题吗?至于家长该怎么做,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本帐,每个孩子习性不同,自己的孩子该怎样教自己做家长的最该清楚,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应该有个心理价位,不能好高骛远,这样就没有那么多困惑烦恼了。至于老师的急躁和措辞问题,大人应该包容,可以反过来想,孩子又不是老师的,人家关注了,花口舌了,就够不错的了,自己孩子好不好和老师没有什么关系的。
在同学们之间,我没见过哪个学习不好的孩子被“敌对、排他”,倒是那些喜欢动手的小孩子比较遭人反感,让别人受伤挂彩,把别人的东西弄坏搞丢,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会恼火啊。
另外,为什么你们觉得“多动症”三个字是了不得的侮辱性的名词呢,这在我眼里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啊,这个词我最早听说是在80年左右,当时我上高中了,听说一个低年级的女生被父母送去住院,治疗多动症,是个成绩中上的孩子,我们全家听说这个名词后都很新奇,父母和我自己都开始审视我是不是也属于此症,而且知道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居然可以治疗,我心里还大松一口气,为自己很多时候的不专心找好一条后路。(那个被送去住院的女生我不太熟悉,不知道治疗情况,但知道后来考上重点大学,发展正常)
所以,多动症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始终是个挺可爱的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的东西。
儿子三年级时,有一次和我说,他们班上一个成绩很差的女生周末去上一种课程,培养注意力的,他很感兴趣,询问人家具体地址和收费情况,可那个女孩惊讶的答他“你学习这么好了怎么还想去上呢?”。听完他的讲述我心里挺高兴的,知道他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专心,那段时间他上课注意容易分散,成绩在下降,说明他自己心里挺着急,有这份心就不错。我认为专业医学心理学训练并非一定针对成绩差的孩子,想要更好的孩子照样可以去尝试。
所以,没有谁会对接受训练接受治疗这件事情产生排斥和敌对,因为人人都想变得更好。
我实在不明白007为什么想象出一群假想敌,然后敌对、排他。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5:13 编辑 ].

TOP

公众对正义、公平冷漠的可怕

  我们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都会有社会正义的诉求。可是,当别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保持沉默。虽然我们也有是非标准,但都在盼望别人出来主持正义。不曾想“公正”从来就是对所有的人公正,失去了公正,倒霉的是全体公众,发生恰似如下碑文的悲剧。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死难纪念碑碑文

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屠杀基督徒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基督徒;
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Pastor Mantion Niemoller).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5:08 发表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兄为什么总是觉得多动儿是被“敌对的、排他的”?
多动症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始终是个挺可爱的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的东西
   但愿所有的人都像您这样使用这个俗称!如果这个世界在最近一个月确实发生了如此可喜的变化,我收回我的批评。
  至于那些被贴上这种标签的孩子是什么感受?我现在没有发言权了,好像您也没有。让孩子们自己说吧,或者让某些真正理解他们的父母说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8-12-16 15:26 发表

   但愿所有的人都像您这样使用这个俗称!如果这个世界在最近一个月确实发生了如此可喜的变化,我收回我的批评。
  至于那些被贴上这种标签的孩子是什么感受?我现在没有发言权了,好像您也没有。让孩子 ...
我觉得你指的是家长的感受而非孩子的感受,但是家长的负面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感受,是家长觉得被排斥而非孩子这样感觉。
家长往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这是不对的,而应该首先着手要求孩子减少攻击性和破坏性,要知道很多时候老师告状是因为其他家长的投诉引起,孩子在班上受到伤害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是老师失职,所以一些老师的过激言行是不难理解的。
我告诉过很多孩子刚上学或将要上学的家长朋友,不要希望你孩子的老师是教育家,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劳动者,教师仅仅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有幸碰到一位把当教师作为个人兴趣的老师已经是万幸了。家长一定要把对教师和学校教育的期望值降低,很多事情是做父母的才能教出来的。
家长最应该重视纠正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听课、读书都是次要的,孩子的行为规范正常了,才会受人欢迎。
现在但凡脑子清醒的成年人都明白学习成绩和以后的个人成就并不完全成正比,只要智商正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而且,读书好的人,基本上就是打工的命,智商高,从小听话乖巧,循规蹈矩,长大后就给一些考试不及格但财商高胆子大,或者成绩平平但情商高人缘好的家伙们打下手,这是老规矩了。
所以我始终认为孩子的行为规范和是非观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至于那些并非某症而纯属家教失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并不重视孩子的行为问题,打伤了人损坏了东西大不了赔钱。。。对这种父母和孩子,我不知道007持何种态度?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6:48 编辑 ].

TOP

我到底替谁脸红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5:08 发表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兄为什么总是觉得多动儿是被“敌对的、排他的”?
如果老师投诉孩子成绩不好,这是老师的责任,他们难道不应该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问题吗?至于家长该怎么做,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本帐 ...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哥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在跟老师作对?我可是一直在感谢我自己的老师、孩子学校里的老师,我也一直在钦佩本帖提及的那些非常专业地处理问题行为多的学生的老师。我没有说过这些老师一句不是。我唯一批评的是贴主一开始提及的那位混蛋“老师”,以及之后不断涌现的为之辩护的“老师”(家长出于体谅老师,说类似的话可以除外)。我也是个老师,我也不时遇到心下不喜甚至讨厌之至的学生,我也时常有不理他、不教他这种冲动。但我只能仅仅这么想却不能这么做,我的专业训练告诉我,必须排除个人好恶开展工作(正如一个医生不能因为看不惯某个求医者,就拒绝给人家看病,或者故意让他吃错药),尽可能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所以,我对各位同行振振有词、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辩护词,深感不安,深感惭愧。我是替这种“老师”脸红,实际上他们已经不配称“老师”这个称号!工作做得这么失败,作为教师的良知和基本操又丧失殆尽,可以改行了!!
  有些孩子学习专心,老实本分,经常受到调皮同伴的侵扰,他们的家长有忧虑和不满,我十分理解,因为我的孩子现在也处于这种境地。可是,在这个被“老师”逼着吃药的调皮孩子的家长的求助帖里,还喋喋不休地指责这类孩子,是不是有失厚道呀?在这个帖里,说这种淡话,是不是在助长那个不良“老师”的嚣张气焰啊?!尤其是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家长,一个劲地控诉“多动症孩子”的种种劣迹,一个劲地起哄让他们吃药。真是令人心寒不安!当年鲁迅描述的那些看客围观同胞被杀头、等着吃人血馒头的场景,仿佛又在眼前。所以,我从美国弄了块墓碑贴在上面。各位看客,当你的孩子遭遇不公正待遇时,谁来替你的孩子主持正义呢?
  这位老哥,我也不明白,您为什么总是觉得我仅仅是在要求全社会都来宽容和理解那些言行难以自制时常闯祸的孩子?您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在反对积极、科学、合理训练这些孩子以帮助他们逐渐度过难关?您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在为这些孩子的家长推卸责任?请您仔细看一看,我写有故事的每个跟贴里给各位家长推荐了多少积极而证明有效的训练与指导方式。我不过是反对动辄说某某某是“多动症”,反对动辄就让人家吃药,我只不过是看不惯那么武断而傲慢地认定这些孩子就缺乏家教。这些孩子纵然有万般过错,都是孩子的过错,不懂事的过错,无知的过错,不能跟成人的罪错比。他们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们的监护人要承担责任。但求您原谅孩子吧!您对孩子的宽恕,不仅会使您更像一位长辈,也会使您内心更加平和。您的善良和友好,会传递给您的孩子,以及那个妨害过你孩子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6 22:49 编辑 ].

TOP

抱歉!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6:46 发表
至于那些并非某症而纯属家教失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并不重视孩子的行为问题,打伤了人损坏了东西大不了赔钱。。。对这种父母和孩子,我不知道007持何种态度?
  我无法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我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我们遇到的几乎都是讲道理的家长。
  我家孩子一年级参加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被另外一个班的孩子推倒在地,牙齿磕穿下嘴唇,鲜血直流。我们夫妻心痛万分,不过看成是一个倒霉的意外事故。闯祸孩子的家长特意带他来看望,并且道歉。我们接受了慰问品,也接受了道歉。我们劝那位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同时也耐心地启发自己的孩子不要记恨:因为人家也是像你一样想赢,人家也像你一样小,还不知道推别人一下,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他不是故意要让你受伤。
  我孩子听了这种解释,好受多了!.

TOP

现在的很多医生都不可信,所以还是多看几家,即使孩子真的有多动的倾向,肯定有物理的方法可以纠正,为什么动不动就建议吃药呢?这种医生也是庸医!
另外,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医学发达了?不见得吧,我认为孩子很多是因为平时没怎么注意给孩子培养习惯,或者心理上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罢了,很多可能是心理原因,这个吃药能管用吗?
曾经女儿学校公开课上发现一个现象,好动的孩子,上课不怎么安静的孩子都被安排在一,二排,而且孩子回家经常说,“老师说他们每个人都很棒”,跟老师打电话交流孩子的情况时老师也专门提醒我: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孩子的弱点,会给孩子心理暗示的,应该只讲正面的,提示孩子该怎样做,这样是正面的心里暗示,真庆幸碰到了这么好的班主任老师!.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6:46 发表

我觉得你指的是家长的感受而非孩子的感受,但是家长的负面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感受,是家长觉得被排斥而非孩子这样感觉。
家长往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这是不对的,而应该首先着手要求孩子减少攻击性和破 ...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8-12-13 20:42 发表
儿子4-5岁的时候,有一次扁桃体发炎,白血球20多,去附近的XX医院看。

一个男医生上来一看白血球,就说,建议孩子住院治疗。可是,我们想孩子还小,住院2头跑也不是办法,只是要打针,不要住院。结果那男医生看劝 ...
在当下我们社会的这个状况,就是要什么事都得自己成为专家,或者说是什么都懂一点的准专家,否则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害,人吃五谷杂粮都得生病,所以每个人至少是为人父母的都得是半个医生,否则,花点冤枉钱倒是小事,就怕庸医和那些没良心的所谓专业人士没病诊出病来,小病看成大病。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千万个病人中的一个而已,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还好现在有了网络,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各种的信息,就是看你有没有甄别能力了。.

TOP

回复 276#hxy007 的帖子

我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也欣赏你对儿子的EQ教育,但是,你提到的宽容,就是这段话“这些孩子纵然有万般过错,都是孩子的过错,不懂事的过错,无知的过错,不能跟成人的罪错比。他们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们的监护人要承担责任。但求您原谅孩子吧!您对孩子的宽恕。。。。。。”我不赞成!
这其实就是那句谬论,孩子还小,以后就好了,这种论调害了多少家长和孩子啊。你总是例举自身的经历,可是你这样的成功例子,有,但绝对不多,能成功改变的必须有一个条件“自身善良”。你可能会说人之初性本善,是的,但是一个五六七八岁的孩子自私狭隘善妒并不鲜见,你不要告诉我这也无关家教。
对孩子,宽容、喜爱是一种本能,我就特别喜欢儿子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他们热情善谈,脏兮兮的好玩极了,连他们班主任也说,只要不谈读书学习,她也特别喜欢这几个孩子,个个能干,而且豪爽大度。。。。。。做了父母的成年人往往都有爱护孩子的本能。。。。。。可是,和你说的相反,对孩子的错误,不应该无原则地原谅宽容,理性的做法是“严格”。这个严格,只有孩子的父母能够执行,旁观者干着急使不上劲。从小就以应该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的,做家长的不能永远大包大揽,决不能一味纵容,我看到过太多大大小小的实例,由于家长无原则的包容溺爱,毁掉了孩子和家长自己的人生。
关于你提到的LZ孩子的班主任,我理解LZ的窝囊心情,班主任这种过分直白的表达其实是越权越界的,该怎样解决孩子的问题决定权完全在家长手里,网友们的意见也是仅供参考的,多听听各方意见不是坏事,家长必须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路,人家家长又不是傻子,老师说什么就干什么,别人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大家热心出主意,你却看到了人血馒头。.

TOP

回复 231#hxy007 的帖子

讲得满有道理的!很理解你表达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理解偏了。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个多元化的环境,如果小学阶段,一个班所有的孩子都是端端正正的乖巧的所谓好孩子,那几乎是百年也不可能遇到一个的,除非人为将他们分开,但是即使是分开了就是好事情吗?那些所谓好孩子呆在一起也许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考试成绩都会名列前茅,也许能凭成绩考上名校,那又怎么样?不还是得跟那些被隔离的孩子处在同一个社会吗?你就不需要面对了吗?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教会孩子怎样跟这样的人相处,怎样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老师教给她们的办法是遇到同学调皮骚扰,首先拿眼睛瞪她,学老师的样子,呵呵,然后就是不理他。
虽然我的孩子是乖巧的孩子,但我并不希望她周围没有调皮的孩子,听到她们刚开学阶段老师也许为了培养他们守纪律下课都不让随便玩,觉得非常不能接受,这不是泯灭孩子的天性吗?不调皮捣蛋,不多动,那还是孩子吗?尤其是男孩子,一天让他们闷在那里上六到七节课,甚至下课了不让去操场疯,不让在教室里乱动,就让坐在座位上,才六七岁的孩子而已!尽管孩子自己接受了还照着老师的要求做了,因为她是个女孩子,但我并不能认同这种做法,后来偶然一次听说班里两个男孩子闹着打了一架,我听了非常高兴,哈哈,孩子们终于有机会疯一下了!
做老师的同样得懂得教育各种各样的孩子,教给他们好的上课习惯,教给他们如何跟同伴相处,这些在家里教远没有老师教得快,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已,几乎没有群体生活,如果连这些也要家长来做了,那老师们还教什么?要知道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尤其是小学阶段,育人远比教书重要吧,虽说现在教学任务重,可是不是也有很多的任务已经转嫁到家长头上了吗?如果育人不好,教书能好吗?

更鄙视的是,很多孩子的标签都是老师给贴上的,或者是某些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的家长们给贴上的,还毫不在意的教给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这些来自成人世界的标签,孩子们本可以相处得很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菡儿mami 于 2008-12-16 23:44 编辑 ].

TOP

楼上说得好, 给了好评!.

TOP

善待每个孩子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23:31 发表
我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也欣赏你对儿子的EQ教育,但是,你提到的宽容,就是这段话“这些孩子纵然有万般过错,都是孩子的过错,不懂事的过错,无知的过错,不能跟成人的罪错比。他们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们 ...
  我也注意到了我们其实有许多共识,这得益于争论中的认真倾听(阅读)、相互理解。即使我们还有严重分歧,通过理性的辩论和真诚的交流,也会使我们各自的思想和主张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明白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是非标准、价值取向,同时明白自己哪些观点会被人误解。
  我现在就发现您有一个误解。我说“某个孩子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的监护人要负责任”,并不仅仅指监护人要对自己的孩子造成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赔偿,要为自己孩子造成的伤害感到欠疚并作出对方愿意接受的道歉,还包括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合理的管教(很抱歉,我没有用“严格管教”这种说法)。作为家长不但要“管”,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大错;更要“教”,指引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向,指导孩子正确可行的方法。这是那个学生的家长的责任。至于我说的“宽容那个孩子或那种孩子”,那是对“您”的请求。
  很高兴您也使用“孩子”去称呼那些调皮捣蛋鬼。当我们使用这个称呼时,那就表示我们是他们的“长辈”。我们就不能像计较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过失那样,去计较孩子的过失;计较的话,那也顶多是跟他们的监护人计较。总之,不能针对孩子,他们还不懂事。虽然他们应该并且能够在错误中逐渐学会负责,但在法理和道理上,他们还没有行为责任能力。我们不可能像要求一个成年那样要求一个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是如此,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如此。表面上,有的孩子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有的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这全是行为表现,而不是内在品质。少儿的品德还在形成之中,尚不稳定。因此,说一个孩子品德良好,另一个孩子品德恶劣,为时尚早。正因为少儿的品德有这种特点,他们的行为表现有着明显的情境性。就是说,一个孩子在一种情境中的行为方式,通常仅预示在相似的情境中会出现,而不预示在别的不同情境中也会出现。换一种环境,他的行为表现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之一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孩子,与其说比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孩子更有道德,不如说是比他们更加谨慎小心。正如我小时候练就一套不让老师发现我不专心听讲的本事,这只表明我更谨慎,更“狡猾”,而不表明我更专心。因此,把孩子看死,断定某些六七八岁的孩子“自私狭隘善妒”,过于武断。这是戴着成年人的眼镜,使用成年人的标准,审视孩子身上发生的行为问题。如果他们的环境发生改变的话,他们身上所谓“自私狭隘善妒”的行为又会消退。
  作为他们的长辈,我们应该有这种信心,也应该给他们这种希望。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任何重要他人,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有一种自我实现的神奇的功效——你认为他会变好,他就果真变好;你认为他没救,他就果真沉沦下去。发现并研究这神奇现象的是两位心理学家,其中一个叫罗森塔尔。人们把这种“教师期望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却给这种效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王子,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创作的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他真诚地祈祷上天赋予雕像以生命,他的真爱和虔诚打动了爱神。爱神让雕像成为一个活人,并且跟痴迷她的皮格马利翁结为了夫妻。萧伯纳曾经利用这个神话故事的深意创作了一部小说,说的是:有个绅士娶了一个形象邋遢、缺乏教养、言行不入流的妓女为妻,但他没有嫌弃。他把妻子当作一个淑女加以呵护、尊重和对待,日久天长,这个女子果真成了一个有教养的、举止高雅、风度迷人的贵妇人。这位绅士就是现代版的“皮格马利翁”!老师和家长也是“皮格马利翁”,是学校和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是家里的“皮格马利翁”!“孩子还小,以后就好了”也许不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它也不是谬论。准确地说,这是我们长辈对晚辈应有的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会使我们对所有的孩子变得更加慈爱,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变得更加宽容,对孩子的未来更有信心,对孩子的管教更为温和合理。诚然,采取刚性教育,对孩子实施严格管教,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刚毅坚强、具有攻击性的个性,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遭到孩子的抵抗,也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极端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当年,这两个国家都选择了严格管教的刚性教育模式,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纳粹分子、法西斯分子。基于这种历史教训,现代各国普遍选择了合理管教的软性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可以培养亲善友好、民主平等、内心充满阳光的个性。美国有个普通教师写过一首诗,非常全面而直观地展示了选择软性教育模式的理由。这位老师在她去世时,已经享誉全球,成为当代教师的良心。我把它译出来,供您及其他BBMM还有中小学的老师们欣赏。

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诺尔特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们就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们就学会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里,他们就学会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可怜里,他们就学会自怜。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里,他们就学会畏缩。
如果孩子生活在嫉妒里,他们就学会妒忌。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里,他们就学会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们就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们就学会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们就学会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们就学会爱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就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们就学会立志是好事。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就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就学会真诚。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就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善与体谅中,他们就学会尊重。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们就学会信赖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们就学会世界是一块生活的乐土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7 03:32 编辑 ].

TOP

回复 272#Jupiter 的帖子

可是现实中确实有太多人排斥多动症的孩子了,孩子也以自己有多动症为耻,并在老师和其他孩子的言语行为中受到伤害.当然如果家长能适当引导的话是可以避免一些伤害的,可是却有太多家长不懂得引导、帮孩子减压,只是苦了我们无辜的孩子。.

TOP

小儿多动症是需要医生来下判断的,好动并不是多动,如果确实是,那的确需要药物治疗,大家也不要混淆视听的说吃了药会变木血血,不了解真实情况,不要随便乱说,药的确有副作用,但是如果医生建议需要吃,就是有必要,而且好的多动症的药副作用并不是所谓的人会变笨,这位妈妈,如果杨森的专注达不合适,可以选择其他医药公司的。不要随便接受乱七八糟的意见,先去医院做合适的判断最关键。.

TOP

推荐一本书<贴错标签的孩子>, 我正在看,觉得很好。.

TOP

帖子提上来

这个帖子很好,再翻出来晒晒,给自己看,给学校看,给教育体系看,给社会看。。。。。.

TOP

孩子是自己的,别让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死。.

TOP

说到底,还是太急功尽利了,可是孩子不是其他的,所以还是要求妈妈们心平气和..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8-12-10 14:10 发表

虽然你说的比较粗,不过我也赞同.
我也同感.
我们家已经去看过了,智商正常,没有问题,老师还要问我们要正式的报告,还要去教导处备案什么的就是明摆着让孩子往多动症这条路上走.唉.现在的老师!!!.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8-12-17 03:27 发表


  我也注意到了我们其实有许多共识,这得益于争论中的认真倾听(阅读)、相互理解。即使我们还有严重分歧,通过理性的辩论和真诚的交流,也会使我们各自的思想和主张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明白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 ...
收藏您最后的那段话,每个家长都应该这样善待自己的孩子.就算老师都这样批评自己的孩子,我们还不好好全心地爱他,怎么才能让他健康地成长..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8-12-10 13:23 发表
试问一下,你的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能不能专心?做他喜欢的事情是不是专业?答案是肯定的话,就不用担心.
多动症的孩子肯定是有的,但不会普遍的,不觉得现在是孩子活动的太少了吗?
请问是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能专心,就是没有多动症吗?
谢谢啦.

TOP

回复 34#hxy007 的帖子

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多好啊.在中国有几个这样的老师?.

TOP

好像大家都忘了形容孩子的一个词语“活泼好动”,自从“多动症”被发明以来,孩子好动就变成了病态的多动,我看不是病态多动的孩子多了,而是病态的成年人越来越多了。.

TOP

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我的儿子在学校里招惹同学,有位老师要我们去医院看看。我们去看了心理医生,说孩子没问题。建议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灵,在学校里受批评,在家里要把他的自信心竖起来。
    现在的小学体制学生老师压力太大,孩子又多,老师只能喜欢规矩的孩子,互相理解。.

TOP

有些家长太过溺爱自己的孩子,而无法正视自己孩子的缺点。

这是悲哀的。.

TOP

不知道LZ看过《绝望的主妇》没有?

里面的一位主妇——丽奈特,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就是典型的多动症,她很爱他们,也做了许多努力。
比方说,她很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进到一所好的小学就读,可是自己孩子的调皮捣蛋又让她很担心无法通过面试和考核。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在面试的当天,她很早就把两个孩子叫醒,然后陪他们“疯”玩,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总之她要在面试前把孩子们的力气给消磨掉大部分。
果然,后来的面试,包括做小游戏,玩拼图等环节,双胞胎们显得特别的安静,甚至被老师评价为“孩子很聪明,但有些过于不好动” ,于是,顺利的进入了这所学校。(当然,后来老师们再大呼“上当”也是来不及了~~~

看,办法还是能想出来的!

像LZ孩子的老师那样只知道让孩子吃药也是不对的!光吃药只是治标,同时还要辅以行为治疗和必要的注意力训练。
有时间的话,LZ夫妻俩也应该读一些关于多动症的专业书充充电,多了解这个病症,免得“人云亦云”的把自己搞糊涂了。
孩子只有一个,无法冒险去等待他生理上的发育可能会带来的行为上的改善!

我很佩服剧中丽奈特的态度,首先她清楚自己的孩子的确是有问题的,不会“讳疾忌医”;同时她也从来不轻言放弃,总是想很多的办法来帮助她的孩子们。
她很痛苦,但她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妈妈!.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8-12-17 03:27 发表


  我也注意到了我们其实有许多共识,这得益于争论中的认真倾听(阅读)、相互理解。即使我们还有严重分歧,通过理性的辩论和真诚的交流,也会使我们各自的思想和主张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明白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 ...
同道中人,hxy007,我记住你了。Jupiter也不错,代表大多数普通妈妈的想法吧。曲高和寡,很正常——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因为大多数妈妈都不可能修炼到你的境界。对孩子“严格”的根本来自于他们对儿童的不信任,来自于他们对儿童的不了解,从而对自己所担当的教育责任的焦虑(Jupiter说的没错,不可能每个妈妈都是专家)。不管怎么说,你的言论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这样就很好了,社会就是这样不断进步的。.

TOP

大概20年前就有一部关于多动症的国产儿童故事片,小主人公名字叫马波动(音),是MBD(儿童多动症MBD--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的缩写音。中年教师应该看过这部电影的。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