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明年上海将诞生17.5万"奥运宝宝"

明年上海将诞生17.5万"奥运宝宝"

昨天,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预计2007年全年本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超过16万人,刷新历史纪录;同时2008年这一纪录可能进一步被刷新,人口计生委预测,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到17.5万人左右,这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最高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喜得“金猪宝宝”的年轻父母却尚未形成科学生养观。

今年预计诞生16万“金猪宝宝”

    据市人口计生委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7.6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万人,增长21.2%;预计至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超 过16万人,与2006年13.42万人相比,增加2.5万人,增幅达到20%左右。
   
    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指出,本市今年出生人数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十一五”期间本市已进入新一轮结婚和生育小高峰期,2007年又是民间所谓的“金猪年”,不少新婚夫妻选择在“金猪年”生育;二是两地婚姻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两地婚姻数量占全市登记结婚的比例已占1/3以上,导致户籍人口出生增加;三是来沪流动人口持续增长,在沪生育数量增长较快。
   
    据了解,2006年民间就有“灵狗年”之说,从当年10月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长宁妇幼保健院等各大妇产科专科医院已经面临生育高峰。而这一波的生育高峰在今年的“金猪年”和明年的“金鼠年”持续看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说:“从去年10月起,医院里每个产科病房的床位从原来的4张增至6张,这一临时性的所有产科病房加床措施如今已成‘常态’。”这也使得本市各大妇产科专科医院普遍“行情看涨”,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红房子医院等,产妇登记分娩都已“爆满”。

明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17.5万

    家住闵行、怀孕5个月的李小姐一心想到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个“金鼠宝宝”。可是昨天上午8点多,她费了近两个小时来到医院后却被告知,医院产科门诊初诊建卡每天接收25人。记者了解到,像类似的情况现在已十分普遍,在上海每家妇产科医院,几乎每项检查都排着长队。2008年尚未来临,准备生“金鼠宝宝”的孕妇就已经开始忙着在医院里排队。
   
    明年不仅是民间所谓的“金鼠年”,又恰逢2008年奥运会,不少新婚夫妻想借机生个“奥运宝宝”。不过,人口计生委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生“奥运宝宝”将会更加拥挤。2008年度本市常住人口出生预测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本市2006年、2007年实际出生情况,经预测,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到17.5万人左右。
   
    市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发布人口预报,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市民能够知情并选择适宜的生育时间。有关专家人士提醒,生育最好还是避开高峰,不要盲目为了所谓的“吉祥生肖”扎堆生孩子,这样今后可能给孩子将来入园、上学、就业等,都带来一系列不便。

近半数母亲“剖腹产子”

    “自己生太痛苦了,如果疼半天生不出来再剖,还不如直接剖来得合算。”这是目前许多年轻女性的想法。“本市正值出生高峰年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市分娩手术中剖腹产比例偏高,占46.6%。”谢玲丽主任说,“事实上,顺产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宝宝都好。”
   
    尽管,“金猪宝宝”是妈妈的宝贝,但调查却显示本市母婴之间的交流正在变少:首先是纯母乳喂养时间过短,添加辅食过早。54.5%的对象纯母乳喂养时间少于3个月,34.1%的对象在3个月以内便过早地添加了辅食;二是母亲日常带养婴幼儿时间偏短,母婴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调查表明,母亲和小孩在一起的时间平均每天为13.2小时,44.1%的母亲每天和小孩在一起的时间少于12小时,和小孩在一起小于8小时的比例为26.7%。62.8%家庭婴幼儿的日常照看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担当,61.3%的看护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2.7%。
   
    “妈妈为了保持体形,为了时尚,不愿意母乳喂养或喂养过短,不仅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对母亲自己的健康也极为不利;而工薪阶层由于工作,与宝宝接触时间过短则很可能让孩子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同时缺乏母爱,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年轻的母亲还是应该尽量想办法多和孩子在一起。”市人口计生委规统处长徐晋勋解释说。

普遍重视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

    不过,总体来说,在本市科学孕产、科学育儿的观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0-3岁婴幼儿的科学养育尤受上海家庭普遍重视。记者昨天从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了解到,超过93.7%的申城家庭认识到,“3岁之前是儿童感知、语言、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需加倍呵护。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家庭中的年轻父母主要通过社区、网络、书籍、医院、亲朋等多种途径获得孕产和婴幼儿喂养知识,86.7%的父母收到过社区发放的婴幼儿保健宣传材料,73.4%的对象接受过社区的咨询服务。
   
    市人口计生委表示,0-3岁婴幼儿养育服务的社会需求也意味着较大的市场潜力。近九成的家庭表示,他们希望孩子在3岁之前就能接受教育培养。而家庭每月愿意支出和承担300元及以上费用的比例则高达44.3%。

●新闻背景

2005年起上海常住人口出现“正增长”

    2005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出生12.39万人,死亡10.7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96‰,是1994年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据悉,本市常住人口的正增长趋势预计将持续至2009年,生育小高峰则将持续至2015年。
   
    “其实早在2003年,我们就已预测到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从2005年至2009年持续出现正增长。”市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这波生育高峰将一直持续至2015年。
   
    另据透露,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266万人,占19.6%,比2004年上升0.32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0.13岁。而本市常住人口正增长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速度.

TOP

80年代中期,出现过23万/年的生育高峰,今明两年又是高峰。金猪宝宝和奥运宝宝注定一生拥挤!.

TOP

17.5万,好厉害!就是因为爸爸妈妈(80年代),也是在高峰期出生,所以宝宝也一样。80年代人的就业压力也大。.

TOP

世纪宝宝后面是奥运宝宝,不知道2010年会产生多少世博宝宝?。
问一下“家有考王”世纪宝宝有多少?.

TOP

千禧龙年有多少我不知道。
说点过去的事。
过去有一分《小伙伴报》,号称“我们一百万”。在校小学生100万,意味着平均每个年级20万人。
1985年有一个生育高峰,我们下属三大医院每个病床睡两个产妇;1988年1月上海爆发“甲肝”,当年生育是低峰,次年回弹后一路走低。有一段时间好像只有12万甚至不到一点。
奥运宝宝如果比较地集中在8月31如前,那么金猪与奥运宝宝在学年上交叉会比较多。
每年防台防汛,我们最担心的是台风与天文大潮回合。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7-12-28 14:24 编辑 ].

TOP

教育产业要井喷了。
其实,最近两年高考的专业设置,“学前教育”的招收比例已经扩大了。.

TOP

回复 4#lsh419 的帖子

千禧宝宝那年是龙年,好像是13万不到。这些宝宝是今年和去年读1年级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_JJ 于 2007-12-28 14:38 发表
千禧宝宝那年是龙年,好像是13万不到。这些宝宝是今年和去年读1年级的。
偶家东就是龙年生的,那时候这些医院的生意远远没现在好,订单人单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现在生个孩子订单人间那个难啊!.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我家洋葱头是03年的羊宝宝,听说那年上海出生人口是8万左右,我在红房子是生孩子当天联系的特需房,可空了,医生说要在前两年根本订不到。还是错峰好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洋葱头妈 于 2007-12-29 11:02 发表
我家洋葱头是03年的羊宝宝,听说那年上海出生人口是8万左右,我在红房子是生孩子当天联系的特需房,可空了,医生说要在前两年根本订不到。还是错峰好啊!
这是户籍人口吧。应该是11万。.

TOP

朋友刚生下宝宝,想去看她,还好不知道床号,打了个电话问,本来理所当然地认为在离她家几分钟路程的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谁知却是在长中心,因为那儿人实在太多。金猪宝宝和奥运宝宝撞在一起,以后有得好竞争了。.

TOP

回复 10#洋葱头妈 的帖子

我97年生女儿时,妇产科护士的对话:
甲:这个月奖金拿多少?
乙:啥人晓得。没人生小人,一天一个也没有。
甲:哎,看来最多只有50块了。.

TOP

我家的是千禧龙, 当年生完孩子第一晚睡在走廊里的, 第二天等人家出院才住进房间, 每次检查也排队挺久。。。.

TOP

出生人口不需要猜,上海统计年鉴一查便知

1、每年的出生人口在上海统计局网站的"统计年鉴"上一查便知

2、龙年不算多的

[ 本帖最后由 爱在盛夏之后 于 2008-1-10 10:33 编辑 ].

附件

未命名1.jpg (78.01 KB)

2008-1-10 10:28

2000年与之前的比较

未命名1.jpg

未命名.jpg (86.52 KB)

2008-1-10 10:28

2000年之后的出生情况

未命名.jpg

TOP

谢谢!
我们是1987的,是出生人数做多的一年——峰值——19.03
2004年出生人口开始上升,真正参与教育资源竞争的不仅是上述数据,还有很多的非本地户籍人口。.

TOP

回复 16#家有考王 的帖子

hoho,奥运宝宝其实也直逼1987的高峰了

本市户籍的还是主流吧,外来人口或者流动人员总是有一个比例的,而且与本市户籍应该同比增长的。

再说,中考高考什么的,应该主要还是户籍生之间的竞争吧。

总的来说,近几年是一年比一年人多。

另一方面,还可以纠正一个深植人心的观点,2000年的千禧宝宝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多。

我女儿学校,2006入学的这届,比前两届还少一个班呢

[ 本帖最后由 爱在盛夏之后 于 2008-1-11 08:27 编辑 ].

TOP

外来人口到时候大部分会有上海户籍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