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称伪中产者的生活自述 Post By:2009-4-23 13:12:50

一位自称伪中产者的生活自述   Post By:2009-4-23 13:12:50

  自从我贷款在北京四环边上买了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后,我就对自己就有了一个很清醒的定位:伪中产。在我看来,所谓中产应该是那些已经脱离了为基本生计而努力的阶段,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房子、汽车、股票、基金等一些动产和不动产,年薪起码20万。而我这个“伪中产”,曾经这些条件都很符合,更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中产。不过,现在一概与我没有关系。

  32岁的我,曾经在一家跨国电信集团任职,月薪达到三万多!截至2008年,我的薪酬都是以30%递增的,这让我曾经特别骄傲和满足,更对未来有足够的自信。本来,按照原有的速度发展,我觉得在2009年拿到50万年薪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也正为如此,2008年6月,我购买了自己的房产,总价大概200万。当时,除了股票、基金外,我还有80多万的积蓄,贷款140万,心想,这也就是再奋斗四年,甚至三年就能全部还清了。而且每月1万1000元的月供,对我而言并不构成太大压力!没想到,所有的坏消息都赶到一起了!金融危机来了,股票、基金都被深度套牢了,房价居然也跟着跌了!

  这还不算最坏的消息,因为公司业务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我负责的项目,上游公司都倒闭了,我也随之失业了!突然间,我一下子变回了穷人。却还要支撑每月万元的月供开支,只好卖掉了汽车,以应对这段日常的开支!

  本来准备今年办婚礼,也开始推迟了!婚姻在现在似乎变得已经不现实了,出于一个男人的责任,我觉得自己应该选择放弃。当然包括以前的消费,几乎都缩减再缩减。接下来的日子,我的所有心思就放在找工作上,因为房贷的压力,我不得不尽快让自己打起精神做事!

  不到两个月我就找到了新工作!只是薪酬只有原来工资的一半,勉强够还每月的贷款。没办法,在现在这么不景气的环境下,也只好屈从了!至于未来的方向,我现在已经不去想那么多了,只希望在这个公司能够稳定下来,争取到加薪!保持一个好身体,挺过这段日子。当然更希望这轮金融危机早点儿过去,房价也快点儿涨起来!

  FETTLE

  “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

  “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

  “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 ”

  “我的床铺很大,我却从没睡好!”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

  .....。

  这被称为典型的中产心理写照!

  中产宿命:日子并非好过

  Middle-income Earners’Fate

  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的中产阶层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已经脱离了为基本生计而努力的阶段,有一份薪酬丰厚而又很有面子的工作,拥有房子、汽车、股票、基金等一些动产和不动产。他们是有产者,和大多数处在底层的人群比,他们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而这却远远没达到可以随意满足消费欲望的阶段。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诚如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所言,这是一个M形社会,处在两端的极贫和极富人群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中间层开始往下沉沦,变成一个M形。而这,更注定了当今中产们摆脱不了的宿命。

  宿命一:社会转轨期,他们成了仇富替罪羊!

  虽说改革开放30年了,在“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战略下,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过贫富差距也在客观的存在着。贫富阶层的不断分化,让仇富这种偏执的心态在这种不均衡的社会发展土壤中蔓延着。我们看到:每位富豪的倒下,都引来无数 “痛打落水狗”的叫好声。这种社会仇富意识的扩大蔓延,客观上便使得更多的中产者担当保持社会稳定心理的杠杆。曾经,温家宝总理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的要求。有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超过30%,这个社会就会相对稳定;超过40%,构建橄榄型社会架构,社会就达到稳定期。

  遗憾地是,中国目前中产阶层仍是一根脆弱的杠杆。拥有产业和一定财富的中产却也成为了被抢劫、被偷盗等的目标,自然的存在着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恐惧。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经济地位同样具有危机感,由此甚至产生仇富心理。当下,很多中产者都需要在评估自身安全指数中寻找对自我的认同。

  宿命二:职场如战场的晋升压力

  面对竞争压力,中产者时刻要保护自己的地位和薪水不要失去,否则一切风光霁月将成为过去,自己难免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新贫族。这种心理正给中产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根据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列出了一个“职业压力排行榜”,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指数高居榜首。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层为80分,经理层为75分,教职员工为75分,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医务工作者为68分,社区人员为68分,下岗人员为68分,矿工为60分,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其中,中层管理者的社会环境、个人成就和社会支持压力排名并列第一。

  面对各种压力和前途危机,“再学习”成为了很多中产阶层的共识。无数具有危机感的中产阶层选择将MBA、各种培训充电作为自己的职场跳板。更有中产者发出如此感叹: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把自己变成金子!于是,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冲刺,唯有一个目标,从中产迈入上流人群。

  在今天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中最具抱负与雄心的群体,也是社会中最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的群体,除非他们真正能够跻身于社会上层,否则那种内在的焦虑将无处排遣,甚至将迅速走入滑坡阶段。

  宿命三:工作狂变成了过劳死

  “一天不工作,我觉得就会被世界抛弃。”中国式的中产阶层薪水不断升级,却没时间享受生活。他们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肌劳损等等如家常便饭。“30岁的脖子60岁的颈椎”成为中产阶层工作狂的写照。包括教师、记者、研究人员等职业的中产者总有职业病,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每况愈下。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令部分中产阶层的压力无法排遣,造成了严重的心力枯竭,抑郁症、自杀早就不是新闻,自我期许与竞争意识到头来反刃自伤。中产阶层总是感觉没有人分担他们的所思所虑。

  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工作、家庭的重重压力下,最不幸的结果是,一个中产者先是变成了一个工作狂,然后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一个“过劳死”。

  宿命四:从情调小资跌入机械奴隶

  当匀称体形发福变成中产后,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失去和“飞”有关的小资情调。现在,他们已经炼就成了企业坚实的螺丝钉,当然更是可替换的零件。因此,中产阶层为了防止自己在社会流动中滑落下层,不得不用炫耀性的消费维护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名誉地位。他们在不断努力工作中得到所需,然后再炫耀他们的优越感,接下来又为之而努力工作的循环下,很多人内心的空虚和焦虑已然吞没了他们人生出发的原点。渐渐的,失去理想的他们,白天为劳动契约而高效勤奋工作,但他们却自私冷漠,缺失社会关怀和道德激情;晚上,更多的他们则成为寻求感官刺激的城市动物。

  宿命五:奢侈消费成为阶层压迫

  学者郁方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与他们的消费文化》一文中写道:奢侈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享乐主义文化已经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中蔓延。而奢侈消费与优越感连在一起,就变成一种文化。这种奢侈是时装、珠宝、豪宅、私家车等奢侈消费品构成的一个光彩夺目的表象。中产者们的文化会涉猎艺术、文学、咖啡馆、境外旅游、烛光晚餐、各类俱乐部。他们甚至认为,能否在自家客厅放一架钢琴,或在书架上摆满各类艺术品,都事关自己的荣誉。

  于是,在这一文化消费需求下,中国中产阶层群体开始关注流行时尚、品牌、品位,并让这种消费观念最后形成了一种物质和地位的攀比。只是不知不觉中,这种时尚的攀比,渐渐改变了中产者原本的面目。为了比别人有更加光鲜的脸面,他们对物质产生了更迫切的渴求,花掉了更多的心思,也因此换来了更大的焦虑。

  宿命六:“弯腰抓雪”远比不上“滚雪球”的速度

  其实,就财富积累的方式而言,中产一族和中下层人群没有本质的差距。毕竟大多数中产阶层也都是给别人打工,靠着薪酬度日的人,只是能力大小甚至机遇不同而已。简单而言,如同在打雪仗中,只是他们抓雪的速度会更快,但本质上都是“弯腰抓雪”积累财富。在他们之上的富豪一层则不同,相比“弯腰抓雪”式的财富积累,“滚雪球”的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

  于是,很多中产阶层看到了上层人士财富积累的本质:“钱生钱”!他们在闲暇之余,将自己积累的有限财富主要集中到股票、房地产等投资上。但是,他们比富豪们更难贷到银行的钱,只能用他们有限的原始积累来投资,要么慢慢增值,要么血本无归。不巧的是, 这轮经济危机,却大大挫败了中产投资的信心!

  股市由攀高的6000点之上急转直下,至今都一直盘浮在2000点左右。这让曾经高点进入的很多中产们进退两难,股票资产大幅缩水。而楼市却也不景气,尽管楼市的财富缩水不如股市那么直观,但是会有一个很清晰的分界线,就是当房价的市值低于银行的房贷,导致住房成为负资产,这将给购房者带来很大的冲击。对于一个经济人而言,理性的选择可能是放弃住房,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美国的购房者如果沦为负资产,或者负担不起还贷压力,还可以比较轻松地做出断供的选择,因为他们的首付款很低甚至零首付。但是中国的购房者不得不面临痛苦的选择:如果断供,意味着放弃至少20万元的首付款,或许还有不菲的装修费用以及已经还款的费用。如果维持还贷,则不得不生活在负资产的阴影之下。

  对大部分中产阶层而言,股市和楼市的资产可能占据了家庭资产的一半甚至更多,这两项资产的大幅缩水,意味着很多家庭退出中产阶层队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中产输不起。因此,他们发现,理财比投资更适合他们保守的风格和脆弱的资本,买保险和债券,以房养房之类的理财更安全。滚雪球,对他们而言确实是很遥远的事情!

  宿命七:最辛苦的家庭顶梁柱

  中产要供房,“每月固定的月供支出,让你在工作中不得不保持足够的谨慎”。中产要养车,“每次在加油站,看着显示屏上跳动的钱数,我的心跳也随之加速”成了中产者的流行语。中产更要抚养孩子:连续数年,多项关于城乡居民储蓄目的的调查中,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与住房。有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到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很多中产阶层都已经步入中年,还要负担家庭医疗、饮食、娱乐等各种不断上升的成本。

  和草根阶层不同,中产阶层在住房、汽车、生活方面追求更为舒适和精致。在子女教育方面更为苛求完美,恨不得子女一出生就通晓8国语言,两岁就送到双语幼儿园,5岁就要进入全市重点小学,未来更要选择国外留学生活。而中产阶层上涨的工资永远追不及中产生活上涨的价格。其在家庭中位置又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没有足够充裕的资金储备,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中产又怎能长久?

  宿命八:利益集团霸王条款的受害者

  1960年,科斯写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他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把社会成本定义为“一切涉及社会个别成员和集团的负担、损失、痛苦、牺牲或辛苦的现象”。额外社会成本体现在中产阶层家庭的方方面面。相信,中产阶层中不少人都经历过部分权力部门行政垄断、权力寻租或非法行为的侵害。有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通过“走后门”来获得某些机会与方便,通过非正当的途径来获得发展的机会。由于社会体制上的漏洞或行政上的监督不力,造成了他们在办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在程序之外,付出更多额外的社会成本。尽管他们可能由此获得财富,但部分额外社会成本也对他们得到的财富进行了消解。

  除此之外,在中产阶层的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汽车路桥费、房产交易中的霸王条款、旅游过程中的合同陷阱,由于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违规操作,额外的社会成本很容易落在他们头上。要知道,这些落在中国中产阶层肩膀上的额外负担,或许单项数额不多,而总量之和落到个体之上的分量可是一点儿都不轻。

  伴随着华贸中心的兴建,国际500强公司以及国际高端品牌汇聚其间。这一地标更成为中产者们典型的工作消费地。

  保持一种状态向上就好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中产阶层的生活状态可用“悠闲”来描绘:在物质上,中产阶层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有能力支付各种费用并过上安稳的生活;在精神上,中产阶层是自由的,除了工作之外,他们有自己充裕的闲暇时光。  

  其实,这是中等收入阶层心态不平和所产生的幻想。 即使在中产阶级号称最为强大的美国也不存在“悠闲”的中产阶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占美国人口80%的中产阶级正在远离悠闲状态,而在这轮经济危机中,很多中产更是直接的受害者。全球竞争使他们无法拥有安全感,买房、供子女上大学、过体面的退休生活三件大事成为了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长征”。而在俄罗斯,统计结果也显示,虽然最近5年俄罗斯中产阶级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但是心理学家和医生们提供的情况使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带来的喜悦大打折扣。他们认为,中产阶级受到种种恐惧的困扰,严重损害着他们的健康。

  由此可见,要做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精神上自由的悠闲中产阶层并非易事,这不是中国的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我们从内心勾勒一个悠闲的中产状态,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梦幻状态。而这种梦幻,其实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内心的不安定感与疲惫感的一种折射,是一种对安稳而悠闲的生活的期待。

  不过,现实社会中,我们确实发现中国的中产阶层在迅速的壮大着。无论自己属于哪个阶层,多一份平和的心态,增加自我认同感,那么生活的回赠自然是无穷的!无论怎么说,当经济学家正在研究中产阶层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中产也好、草根底层也罢,只要向上就好!悠闲、品质、财富,自然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何苦要被外界所累!.
评论(6)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全世界都一样。。。
很多国家贷款购房者变成了负资产,永世不得翻身了。.



要寻找符合中国特色的中产道路,不能盲目学发达国家的。

我主张保持低消费,尤其是房屋上的消费,既环保又减少生活压力。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9-4-23 18:40 编辑 ].



如果只有一套房产,且还贷着大部分房款,也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或存款,光有一份好象还不错的年薪,这不能算得上是中产吧!这种状况就真象他说的,失去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不堪一击!

[ 本帖最后由 家成妈妈 于 2009-4-23 19:21 编辑 ].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我是无产阶级 ,似乎冲击没这么大.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