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去美国上中学吗?

想昨天趁儿子在黄浦区学奥数,自己去上海书城逛了下。看到一本书《去美国读中学》觉得非常有用,就买了下来。朋友当中,送孩子去国外读中学的人不少。比如薛大姐,还有梁老师,她们的女儿都是在高中时代就去了澳洲。当时我听说这消息,就觉得不错,但还没有很深刻地理解到底不错在哪里。现在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中学就去发达国家读书,对孩子的未来将起很大的作用。(当年本人在高中读书时,同班同学戴俊就是高二时候作为交换生去美国读中学的,后来她回来后就铁了心再出国了,如今在美国养育了2个孩子。如今,听说复旦附中的交换生活动已经在全国有名了。)

美国的私立寄宿学校真的很好啊!这是我看了这本书的感受。我小时候,家长没有能力送我出去读书,如今,我想,我应该有能力将来送儿子出国读书了。看价格,每年乱七八糟加起来5万美金总要的吧?(中学),经济压力是够大的。为了让孩子多一点人生经历,我决定,有机会,再等他大2岁,就让他出去参加国外的夏令营或者游学什么的,让他自己决定去国外还是在中国读书。邻居山人的女儿初三了,去年去澳洲游学回来,一门心思想出国读书了。山人如今也决定全家移民加拿大,让女儿实现她的愿望。对我们来说,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机会是应该的。

昨天翻了不少国外教育的书很有感想。一个是说到家长会,当中国的家长会,都在比较孩子的成绩排名的时候,美国的家长会却是孩子们的图画作品展。有的画孩子要画2天。因为艺术可以让孩子们心灵更加纯美。中国式的灌输式教育,和美国式的启发、激发式、开放式教学,你的孩子更加适合哪个?

以下节选此书的部分内容:

美式教育理念
(一)教育目标起到了决定作用
美国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中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异,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结果的差异。总的来说,中国采用灌输式教育,在知识方面是非常严谨、系统的。这种教育的结果保证了大批中等和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按部就班地成长,但缺乏对创造力和探索知识自觉性的保护和激发,缺乏对开启智慧的重视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一直被奉为素质教育楷模的美国,基础教育首先教的是一些最基本的通识、可以训练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中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采取启发、激发和开放式教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学习方法论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和创新精神,基础知识的积累完全靠学生自己。这种方式使聪明的、悟性强的孩子越来越拔尖,天资弱一些的孩子越来越落后。这种教育实际是一种精英教育,使顶尖人才有发挥才能的余地和可能。
(二)灌输还是启发——启发的是什么?怎样启发?
西方教育理念认为,孩子通过平衡的工作和系统的生活,从中得到的学习经验会建立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其本质是反功利的,是追求人的潜能在更高层次上的自由发展。
很多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后会发生这样的困惑:这所学校是不是有问题呀?怎么这么浪费时间?一周三天出去打比赛呀!更有不少开始了解美国学校的学生会问:这学校是不是体育学校、艺校呀?没看他们怎么介绍自己的学业,就看它介绍学校的运动了。
其实刚接触美国中学教育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困惑:美国学校对绘画的重视同中国对学术、分数的重视可有一比。中国学校里开家长会是分数名次展,美国学校是艺术作品展——题材、体裁、风格多样,也具备相当水准。终究真正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少之又少,而要成为艺术家更是非常稀有,但学校对艺术重视到如此程度,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西方教育理论渐渐体会到,教育只有灌输非功利性的创造精神,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而艺术是独特的、美丽的、富有创造性的,能以准确、生动、鲜明和优美的形象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境界。受到艺术熏陶的孩子,心里多的是爱与美。所以他们学习的并不仅仅是艺术理论、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带给他们的延伸了的想象空间和启发。这种熏陶,暂时是看不到效力的,但影响深远,潜移默化,渐渐表现在他们的学习中和思想上。通过美国学校对艺术的视角,不同文化背景的我们可以更直观理解发生在美国教育体系里的目标和思路之间的关系——美国整体基础教育思路重视公民素质,追求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发展人的想象力、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手段是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以丰富思想、锻炼思维、发展表达能力,培养是以整个人为核心的。当一个人作为个体,他的整体层次提高了,就可以做好很多事情。
另一个惊奇的发现是,在中国科学课只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一个知识点,在美国竟是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的第一个反应当然是惊愕——浪费时间!再细观察,发现他们学习的是方法,比如实验推导结论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的方法;而我们学习的是结论。我再次震惊:中国的课程几乎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美国的科学课有很多实验时间,在照着书上的程序做的时候,学生学着遭遇困难、解决问题,习惯于尝试成功同时也体验失败;在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学会思考、选择,寻找失败的原因,克服种种困难。如此学到的原理,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道理。
还有就是,文史课的作业题目也能让我们国内的研究生咋舌。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写论文、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美国学校更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认为人文素质是构建创造能力的总支撑,更重视交流、互动、表达与方法。
但最让我惊奇的是,有些美国中学生连拼写都搞不清楚,而且不是一两个,而是一批,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三)差距就这样拉大了
美国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精英,美国学校实行精英教育,所以整个教育系统为那些有非凡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一整套的特殊教育管道。这种管道就被称为“天才教育”。其具体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让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在一周中从正常上课时间中抽出几次,参加内容较深的课程,这种做法在小学阶段较普遍。另一种是以艺术、数学或自然科学为特色的知名特长学校,向学生传授相应科目更深入的知识。所有州都要求开设天才教育项目,大部分还提供资金支持。被纳入这种“天才”计划的学生数目因州而异,从5%到12%不等。大学也在不同程度对此有一定的扶持作用。
美国中学生存在两大分化现象: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美国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世界排名并不靠前,但同时美国为世界培养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在美国,最优秀的学校表现非常突出,而差学区的学校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值不高,使学生和学校都缺少要求与压力,水平非常有限。再加上从法律和文化上,老师对学生过分“尊重”。正是针对这种巨大的差异问题,布什政府2002年联邦教育法案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
美国重精英、重天分的教育体制,深具优越性的同时弊端也暴露无遗。美国是个金钱万能、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和家长还往往抱了消费者一样的心态:我付出了就该收获到高分;同时美国崇尚自由、尊重个体,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中国的“师道尊严”,老师难以“管”学生。而大量的普通学生由于社会资源的丰富,生活优裕,本身缺乏危机意识、学习动力。
从整个社会氛围来讲,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社会生活、文体娱乐不可或缺,可以说不会比学习更不重要。而学校老师呢?是不会去逼学生的。美国社会是一个过分强调自由和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社会,所以这一路下来,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的,在高中已经进入科学领域的最前沿去遨游;弱的,连本国语言的简单句都可能搞不清楚。修够学分毕业很容易,但同是高中毕业,所学课程的深度、广度完全不同。不想挑战自己的学生修够简单的学分,在学校互联网上度过大把剩余时间;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从10年级已经修习大学AP课程和荣誉课程。
美国学生里的精英,或者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很高自我约束力的那部分人,同时保存了真挚的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最后有机会发展成为才华横溢、能文能武、广博多闻、有才干、有道德、有雄心的顶尖人才。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美国在研究生阶段支付奖学金从海外招收大批工匠型的高级人才,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才需要填补中间力量的不足。
在世界上,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难有匹敌的,这种大环境加上小环境,使得在美国的华裔后代经常会有突出表现。在美国中学享有最高声誉的英特尔(Inte1)科学天才竞赛中,2005年度华裔学生获奖者占到27.5%,其他年度,华裔也总是能占到10%以上的比例,而华裔学生只占学生总人数的1%!
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学生提供自由自主设计的空间,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或社会机构来组织的,如参加学生会、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童子军,当图书馆助理员,到政府部门、公司、医院、慈善机构去打短工、当临时工或义工。除了学校的鼓励和推动,大学录取学生时也从这些方而衡量——学生有没有很好的活动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心,是不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增长了社会经验和组织才干,同时也能得到推荐信,这会为他们以后进入大学,尤其是名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琼(Joan)是ABC,家住纽约,今年被包括科奈尔在内的9所大学录取,最后选择去麻省理工。琼就读的高中是一所很好的公立中学,在家附近,她的父母都是早些年到美国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11年级时,琼选的6门课都是大学AP课程,父母对琼的选课不太满意,因为琼计划11年级把所有的“高考”考完,那么重的AP课就挤占了琼复习考试的时间。美国长大的琼却不这么认为,她的概念比较“美国”,不像在中国受教育的父母的考试观念。琼喜欢学习深具挑战性的课程,她还考上了哥伦比亚的生物课,每周六上课。琼有很多业余爱好,周六下了哥伦比亚的课还经常有田径、游泳比赛或者划船活动。周日去教堂学《圣经》,晚上参加救护培训。因为都是琼的爱好,自己的选择,琼的生活忙碌有趣,她不会觉得有压力,也没有觉得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虽然琼在一些比赛中拿到过不错的名次,但像她考SAT的态度一样,有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自然展现。
琼所在学校11年级有200名学生,琼的年级排名大概是前10名左右。结果正如琼的父母所料,琼的“高考”——SAT成绩不是最好,不论SAT I 还是SAT 11都是每门700多分,算是过得去,但还是有很大上升空间。
琼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追求的、感兴趣的,所以效果很好,如果琼不去做那么多事情,也不会有谁逼她、压她,那么比现在少做90%的事情,她也仍旧可以毕业、上大学。
中美教育目标的巨大差异,是与中美两国国民产业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不同息息相关的。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工作机会来自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人才要求注重自发自主的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而对纪律的要求不是很高。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到2010年,中国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评论(142)



回复 1#soo-goo 的帖子
中国教育之畸形发展,生育政策(国情)及传统观念(文化)也是重要的原因。.



回复 1#soo-goo 的帖子
不能光看书的,书上尽挑好的说,不是人人适合高中出国的。在传统的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高中出国也是有风险的,文化冲击很厉害的。小留学生有的学出来不是父母要的结果。不仅仅指学业上。反正我知道,高中被他们教,就当我没养过这个孩子。。。
父母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后,就可以任孩子去读了,他随便End up在哪里都和父母没有关系了。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2-23 17:42 编辑 ].



偶同学在纽约, 她告诫我, 如果不是全家移民的话, 还是让孩子读完本科去美国, 美国的硕士教育比较好
其实她的教育方式比我还东方化, 很中国化, 她儿子赶的场子比我儿子多多了.



工匠型的高级人才的第二代,ABC,同学朋友的孩子,印象中见过的几个12,3岁男孩子,个性一点也不张扬,即便将来上了长春藤出来估计还当高级工匠,女孩子倒好像没这个问题。。.



看来不去读书为好?还省钱了。.



我有个朋友移民去澳洲,女儿去上高中的第一天,老师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个安全套并进行安全教育,我朋友一家吓得逃回来了,她说“我不能让他们把我女儿给毁了。”.



这本书我也在书店翻过,类似一本到美国读中学的指导手册,从私立学校的介绍, 到怎么申请,办手续. 作者再三强调并不是出国读中学比不出国读中学好, 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出国目标明确,独立性,自控力强的孩子比较适合. 反之不适合。书里列举了3类出国读中学后孩子的变化,无外乎就是更好, 一般, 更糟. 我感觉出去机会比国内多, 风险也比国内大。所以如果到时孩子没有强烈的意愿, 或者不够成熟独立,我是不敢放她出去冒险的,还是等高中毕业再说..



回复 7#Sally妈妈 的帖子
发个安全套,就吓回来了?.



回复 6#soo-goo 的帖子
还是看孩子个体而定。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多了解西方的文化,语言读好点是很有必要的。其实,最有效果的是让孩子和同龄的native speakers交流,不是因为要学英语,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理解文化。但是中国孩子这样的机会太少,就是参加ESL夏令营也都是非母语的。要让老外孩子和中国孩子交朋友本身就存在一个文化的不同。孩子成熟点进入就会好点,理解但不盲从。小学4年级以下是很快的,高中确实是个比较尴尬的时间。我目睹了太多,所以头晕,如果修炼得比较好就会去。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2-23 21:51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2-23 21:34 发表
还是看孩子个体而定。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多了解西方的文化,语言读好点是很有必要的。
是的 ,好像现在看儿子的 个性,挺适合出国发展的。.



回复 11#soo-goo 的帖子
到初中再说,初中孩子的叛逆和独立性一下子增强好多,这还是在本地学校。试想到国际学校或者国外去就更独立了,虽然没啥不好,但家长的感觉就是再也不听话了,接下去就是对着干了。举个列子,进孩子的房门忘了敲门,有可能他会说:请你出去。因为他觉得你不尊重他,这就是西方的教育,没错,但中国的父母会觉得不可理喻。.



引用:
原帖由 Sally妈妈 于 2009-2-23 19:51 发表
我有个朋友移民去澳洲,女儿去上高中的第一天,老师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个安全套并进行安全教育,我朋友一家吓得逃回来了,她说“我不能让他们把我女儿给毁了。”
是的,他们就怕孩子出事,所以准备工作在先。有父母一起跟去还好点,澳洲亲戚房子的地下室就借给一对国内去的高中小情侣,我看着就心痛:远在中国的父母知道出了那么多钱孩子在好好学吗?
索性像我年轻的表嫂,台湾去的,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家政倒是一把手,读了三个月就嫁我哥,一切都搞定,不劳而获,现在又跟着我哥混到美国做太太去了,情商高也是优势啊, 。.



觉得一方土养一方人,太热衷于出国也不是什么好事情。还是顺其自然。.



回复 13#不二周助 的帖子
是的是的,有时候的确是读得好不如嫁得好。
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关注.



回复 7#Sally妈妈 的帖子
我弟弟的女儿2月6日去了澳洲,开学第一天就发了TT.



引用:
原帖由 william@2000 于 2009-2-23 18:28 发表
偶同学在纽约, 她告诫我, 如果不是全家移民的话, 还是让孩子读完本科去美国, 美国的硕士教育比较好
美国的本科教育也是世界一流的。你同学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因为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心智还不够成熟,本科毕业后再出去相对好些。但也因人而异,硕士毕业后才出去的朱海洋不一样杀了人。什么时候出去要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还有家庭的经济能力来决定.



回复 7#Sally妈妈 的帖子
这个在北美也很正常,很多高中还有安全套的自动贩卖机。欧美人人种跟我们不一样,十三四岁的孩子都发育得跟大人一样。而且因为宗教等原因,很多地方是不能流产的。以前一个朋友女儿的高中就有女孩子挺着大肚子去上学 。这个文化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孩子年龄小要出去的话最好家长陪着,要不就上比较好的私立住宿学校,出问题的几率会小很多.



以前听说个例子。一重点中学的一个老师对儿子很严格,盯孩子学习很紧,终于把儿子送去了美国读高中连大学。18岁前,儿子与她的交流就是要钱。等18岁以后,音信全无。真的是教育失败!.



女儿的同学初一,还有一个初三的姐姐,当初父母在澳洲留学结婚,所以姐妹俩都是澳洲国籍,在孩子小的时候夫妻回国发展,澳洲有叔叔、姨妈很多亲戚在。两个孩子现在上海的民办中学读书,在把孩子送出去还是不送出去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在国内读书,觉得孩子太受罪。送出去,觉得年龄太小,怕学坏。.



大家都能谈很多教育弊端,但是大家是否也可以畅谈理想的教育是怎样呢?
学校离家近
不要作业太多,也不能没有
要有兴趣,还不能太多
要有玩的时间,不能沉溺电脑游戏或网络
要有远大理想,又不能不切实际
要自信,又不能自满
要有性教育,但不要来不来就发TT
...
大家再补充点吧?.



儿子已经上初一了,在是否出去上中学的问题上,和很多朋友讨论过,周围也有不少朋友是把孩子送出去的,但上的都是顶尖的私立学校,申请也很难。我们最后的决定是还是等基本人格形成以后,申请大学,未来的五十年,教育还是美国好,事业的发展肯定还是在中国,用不着成为美国人.



回复 23#牧童 的帖子
去了不一定肯回来,习惯了就不会回来了。到时就叫你们去帮他带孩子。.



现在国内,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很好。
如果在国外,我同样会觉得那里的教育很好。
因为我对教育的心态很好。
教育都是为了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好。

过去不识字的人很多,会写字的人很少,会写字就可以赚钱。
现在识字的人很多,字写得好的人也很多,但是相对于识字的人来说,字写得好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有了电脑打字以后,我们不再重视书写。不是我们的教学不好,而是重点转移,蟹爬的字不再是一种压力了。

[ 本帖最后由 heart 于 2009-2-24 09:45 编辑 ].



回复 24#不二周助 的帖子
回不回来是他的事,不过他很清楚,我们在国内的日子比姑姑小姨在美国舒服
带小人我是不干的,我们家没请老人帮过忙,他也不能指望我们.



回复 23#牧童 的帖子
赞成
非常好的理念。.



前几天,刚刚看了个美国大片《保姆日记》,有个心理学大学生在曼哈顿精英家做保姆的故事。 精英家的小孩子小学一定要读名校,为了读名校,还留级一年。.



回复 28#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留级在美国很正常的,特别是小学里,有些家长主动要求留级,就为了给孩子信心。.



回复 29#不二周助 的帖子
那个家庭一定要让孩子读名校,不惜一切代价。名小学,名中学,哈佛。.



回复 30#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我相信有这种人,我看到现实生活中也有的,所谓人生设计在童年,确实有人不断设计,不断努力也成功地进了名校。虽然不是人人都能追到梦。.



我们高中不发安全套,我们的高中就都纯净了?.



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了.当然出国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知道,只有自己来承当.不要无视大环境的影响,同样也不要高估环境的影响.国内的学校也不见得就纯洁到哪里去..



其实发与不发安全套,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对待性的不同态度,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发了安全套就是在鼓励高中生开始性生活,是这样吗?.



平时一直在看CSI,其实,这部片子不仅是断案扣人心弦,所反映的美国社会问题也很突出,有些案子就是反映美国的青少年犯罪和家庭教育的.不过有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刻,不知道CSI迷们有注意到吗?JIM探长的女儿由于父亲工作的繁忙忽略了她,从小没有家庭温暖,导致成年后个性非常叛逆,流落街头,做小混混,有一次,JIM到络杉机去办案,偶然发现,自己女儿竟然在络杉机街头做起了街女接客的勾当,而且还做得不亦乐乎...到这里,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家长会怎么做?.



JIM去了女儿住的地方看了她,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女儿对她还是很抵触的,JIM很无奈,最后,临离开前,在女儿门前留下了张小纸条,大致意思是向她道歉并,随时等候女儿回来,随时愿意给她温暖.....也许这就是美国的教育,美国人对"人"这个独立个体的态度,哪怕是自己的女儿,她也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无论他选择走怎样的人生道路,要经历怎样的人生坎坷,因为,他就是他自己..



说到CSI, 扯一句,LV版本真是很经典啊!里面的角色个个都喜欢..



又到大哥哥大姐姐的圈子里添乱来了, 真不好意思...上次跟H爸爸论这论那的,现在又老叨扰妈妈们了,我闪.



回复 35#派大星 的帖子
我女儿是CSI迷。其中有个警察过去还做过舞女。所以我女儿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
想想即使在眼皮底下,小孩子还是会有一些理念不清。那么到了国外,估计更会混淆的厉害。除非你的孩子从小是在一个很开放的环境长大,那我觉得去国外还OK。越是小时候管教严格,青春期到国外越会叛逆的严重。因为他会发现父母的谎言还不少。呵呵。.



我觉得在美国读书应该满好的.他们的教育是很有一套的.我在美国的日子里看到的很多,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的来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教育能好好的干点实事..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2-24 10:54 发表
我女儿是CSI迷。其中有个警察过去还做过舞女。所以我女儿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
想想即使在眼皮底下,小孩子还是会有一些理念不清。那么到了国外,估计更会混淆的厉害。除非你的孩子从小是在一个很开 ...
我觉得你女儿理念没有不清啊.后半句我非常同意,可能真的是越压制越叛逆..



回复 41#派大星 的帖子
你也是CSI迷,你不觉得CSI中的性的问题很多嘛?我女儿现在算是见怪不怪了。我觉得自己也算蛮开放的,她好像更开放。她看的是拉斯维加斯版的。反正看完就不给她看了,我是汗哒哒滴。.



现在一些商业性机构一直在鼓吹出国读高中。
我老单位一个同事,女儿出国读高中,带回来一个外籍男友。.



回复 35#派大星 的帖子
偷偷溜进来,继续跑题,嘿嘿。我也一直在看csi。lv现在换了个男主角,感觉还不错,有点学识派的腔调,但还是不如grissom啊,555555555..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2-24 11:10 发表
你也是CSI迷,你不觉得CSI中的性的问题很多嘛?我女儿现在算是见怪不怪了。我觉得自己也算蛮开放的,她好像更开放。她看的是拉斯维加斯版的。反正看完就不给她看了,我是汗哒哒滴。
性问题回避不了的呀.你女儿如果能正视这个问题,不是说明她开放,而是说明她看法成熟啊.你女儿多大了?.



引用:
原帖由 joyhong 于 2009-2-24 11:26 发表
偷偷溜进来,继续跑题,嘿嘿。我也一直在看csi。lv现在换了个男主角,感觉还不错,有点学识派的腔调,但还是不如grissom啊,555555555.
我们偷偷溜到一边去交流,不然,大哥哥大姐姐爸爸妈妈会笑咱们不严肃的咯..



回复 1#soo-goo 的帖子
统计了!    统计了!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3D1%26cycleid%3D17.



回复 45#派大星 的帖子
初三,九年级。性虐待啊、不同方式的性交啊等等,CSI很多。.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2-23 17:35 发表
不能光看书的,书上尽挑好的说,不是人人适合高中出国的。在传统的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高中出国也是有风险的,文化冲击很厉害的。小留学生有的学出来不是父母要的结果。不仅仅指学业上。反正我知 ...
强烈同意!高中阶段,孩子还不适合离开父母,独自去面对这样强的文化冲击,很多人会变得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作为中国的孩子,要么从小跟父母移民,要么到大学毕业后再去读研,成功的把握会大些。.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2-24 11:47 发表
初三,九年级。性虐待啊、不同方式的性交啊等等,CSI很多。
我看了觉得没你说得那么多吧.那照这样说是不是生活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小孩不是遭殃了?.



引用:
原帖由 宇泽妈 于 2009-2-24 12:05 发表

强烈同意!高中阶段,孩子还不适合离开父母,独自去面对这样强的文化冲击,很多人会变得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作为中国的孩子,要么从小跟父母移民,要么到大学毕业后再去读研,成功的把握会大些。
这个我也赞成的,倒不是说成功的把握大,人生可以少走些弯路..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