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考证章没用啦!

本市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新招生政策公立转制学校明年彻底淡出
明年起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http://www.jfdaily.com 2006-12-26 稿件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

   一直以来,本市倡导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但也为民办学校的跨区招生留有余地。不过随着昨天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新招生入学方案的公布,这一现状将被彻底改变。根据新办法,除非有寄宿条件,不然民办学校将只能在本区招生,不得跨区招生。这也意味着,明年21万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新生中将减少大批的“跨区走读生”。
  民办也须遵守“就近入学”
  据了解,2007年本市小学毕业将要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约10.92万人,幼儿园离园将要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约10.13万人。明年本市将进一步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教育,各区县将就近安排学生进入相应学校,保证辖区内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额。
  据记者了解,虽然本市一向倡导“就近入学”,但由于执着的家长都有各自心仪的学校,因此把孩子送至距自家跨几个区县的转制、民办学校的情况每年都十分普遍,由此出现了一群“跨区走读生”,也使得为了解决相伴而来的路程问题,“拼车族”、“赶车族”,甚至“专车族”成为校门口的新现象。“目前个别区确实存在着民办学校招生比例过高的情况。”一位业内人士说。
  但在“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背景下,允许家长可选择民办学校入学的规定明年将有所变化。市教委昨天首次明确表示,民办学校须执行市、区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政策,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区县范围内招生,不得跨区招生。“义务教育法坚持适龄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对民办学校招生的限制是出于这一精神。”对于这一变化,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作出如上解释。
  曲线“择校”者可能增多
  据悉,只有具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宿舍和相应的住宿条件的民办学校,经核准后方可向外区招生。“就是说,要保证每个年级而不仅仅是个别年级有住宿条件。而学校的校舍、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都要向社会公布。”市教委有关人士说。
  记者昨天随机作了个微型采访,大多数家长对此表现平静。“可能今后选择的余地会减少吧,”家长邱先生说,以前一直帮孩子关注附近几个区的好学校,不过今后首选可能会是离家最近的好学校了。
  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会否影响民校生源?采访中,多数民办学校表示并不担心。黄浦区某知名民校的说法颇具代表性。“因为不愁生源,所以不存在影响。”该校校长助理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超过招生计划数3-4倍的家长涌过来,其中近半数来自外区。但她担心,这一变化对那些跨区择校的学生关上了大门的同时,家长通过迁户口或者买房的房子曲线“择校”的人可能会增多。
  转制学校明年彻底淡出
  此外,新入学政策也对转制学校下了“最后通牒”,“明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转制学校将彻底淡出历史舞台,届时未完成办学体制改革的公立转制学校也将停止招收新生。”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对转制学校进行梳理和调整是出于让更多家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由于“公立转制学校”是在公办学校的基础上,在招生、收费、教师聘用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用民办机制进行运作。虽然不少转制学校前身是优质教育资源,但转制后学费往往较高。
  据悉,算上高中学校,本市目前还有48所学校尚未完成转制。
  [其它招生政策]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校,以开展实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并以此为名测试、选拔学生。
  ●普通小学一般不进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普通初中一般不设特色班,经区县审核同意的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招生,可采取小学推荐或进行体育、艺术技能测试的方法进行,但不得以此为名对普通学生进行学科类内容的考试或测试。
  ●民办学校招生,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招生测试和面试,或要求报名者提供学科竞赛成绩;民办小学招生时不得导向学前教育“学科化”,不得要求幼儿园推荐“学科学习特长生”的方式招收新生。
  [小学报名时间]
  ●5月26、27日,全市小学新生报名。6月30日为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受理“就近免试入学”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的截止日期,逾期办理者,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统一安排。
  ●各类学校应在8月15日前向已经报名的适龄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发出该学生的入学通知书。
1  
作者:晨报记者 王婧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6-12-26 14:33 编辑 ].
评论(88)



原则上在所在区县范围内招生
民办学校不得进行入学测试

李爱铭 通讯员 焦苇    2006-12-26      06版:科教卫·长江三角洲·国内新闻

--------------------------------------------------------------------------------
    本报讯 (记者 李爱铭 通讯员 焦苇)市教委昨天召开的2007年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会议传出信息:明年本市初中、小学入学人数预计分别为10.92万和10.13万,基本与今年持平。部分民办学校将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普通初中不准设特色班;残障孩子随班就读。明年5月26、27日,全市小学新生报名。
  民办学校招生不凭等级证书

  本市明年招生政策规定,原则上民办学校在所在区县范围内招生。具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宿舍和相应的住宿条件的民办学校,经核准后可向外区招生。如仅在一二年级提供住宿、高年级改为走读的学校,则取消对外区招生资格。

  目前,部分区县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这些民办学校的招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办法,招收对口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所接纳学生按公办学校实行免学杂费政策,并由政府核拨生均经费。另一部分与一般民办学校同样招生。两类学生在校享同等待遇。

  民办学校招生,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测试和面试。民办初中招生应以《学生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的依据,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普通初中不准设特色班

  市教委规定,各中小学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校,不得以开展实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并以此为名测试、选拔学生。

  对体艺特长生招生也将加强管理。普通小学一般不进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普通初中一般不设特色班。经区县审核同意的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招生,可由小学推荐,或进行体育、艺术技能测试,但不得以此为名对普通学生进行学科类内容的考试或测试。

  未完成办学体制改革的公立转制学校,自2007学年起停止招收新生。

  残障孩子随班就读

  据了解,目前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约1万名残疾儿童,其中一半在特殊辅导学校就读,另外一半经医院鉴定可与正常孩子一起读书的,目前在普通公办中小学随班就读。

  明年招生政策规定,公办学校须按照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安排对口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那些证章之类的没用啦!
民办学校招生,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测试和面试。民办初中招生应以《学生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的依据,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引用:
原帖由 soo-goo 于 2006-12-26 14:32 发表
民办学校招生,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测试和面试。民办初中招生应以《学生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的依据,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



好学区的房子要挤破头了。.



高兴太早啦!
    看看清楚:民办学校招生有"门槛",
   如果民办学校不具备符合标准的住宿条件,原则上是不能跨区县招生..



偶本来也 ,但是给几位前辈冷水一泼,脑袋清醒许多,年年喊减负,减了吗?.



都是原则上的,实际上都不是那样的,所以还是老样子。.



引用:
原帖由 jwwu 于 2006-12-26 15:07 发表
都是原则上的,实际上都不是那样的,所以还是老样子。
是啊,再仔细通读了边,还是有猫腻啊.



每年都会有政策,但实际上照做,没什么大变化呀!.



就看学校校长花头浓不浓勒!.



引用:
原帖由 soo-goo 于 2006-12-26 14:32 发表
民办学校招生,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测试和面试。民办初中招生应以《学生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的依据,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只是不得要求提供证书喽,不防碍报考者自愿提供吧?
不得跨区的区是什么区?是学区还是行政区?搞搞清楚才乐不迟。
这种新闻,看到当没看到。.



没用的,每年都说招生不能采取面试等测试手段的,但是好的学校哪个不考试的?形式主义!.



其实不考孩子,就是考家长,家长负担更重。.



引用:
原帖由 babyjason 于 2006-12-26 15:15 发表
没用的,每年都说招生不能采取面试等测试手段的,但是好的学校哪个不考试的?形式主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回复 #14巧克力 的帖子
.



偶搞不清上海市教委的这种决定其目的和出发点是什么.这种决定只是推动了部分房价上涨,此外就是推动花钱走后门,因在当前,学校与学校间的不均衡是明摆着的.让家长们不择校,似乎有悖常理.



引用:
原帖由 巧克力 于 2006-12-26 15:28 发表
其实不考孩子,就是考家长,家长负担更重。

个人觉得还不如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凭考试入学,至少还比较公平。
现在又说不要证书,那就看家长的门道了。.



引用:
原帖由 maomaom6 于 2006-12-26 16:22 发表

  
个人觉得还不如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凭考试入学,至少还比较公平。
现在又说不要证书,那就看家长的门道了。
.



不得跨区招生,和考证章有什么关系?证章还是要考的,否则民办学校如何选择学生?只是可能跨区的话,后门要硬点,不象以前是理所当然的..



引用:
原帖由 巧克力 于 2006-12-26 15:28 发表
其实不考孩子,就是考家长,家长负担更重。
.



同意,年年叫的东西没有一个搞的好
房子,教育,医疗,那个搞好了.



减负减负,谁减了谁负责.



回复 #12温度计 的帖子
晕,不过讲的有点道理,学校择生总有办法的。.



这种文件看了太累了.



引用:
原帖由 赵蒙蒙妈 于 2006-12-26 21:24 发表
这种文件看了太累了
.



.



政策年年都一样
事情照样年年做.



谁相信报上的话,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该干吗干吗,比赛还是得进行。.



引用:
原帖由 yoyobaba 于 2006-12-26 22:34 发表
政策年年都一样
事情照样年年做
.



!医疗、教育、房子改革的失败每个人都看得见.



回复 #18maomaom6 的帖子
就是,象我们这种没门路的,现在连考个证章都没用了,以后就没方向了.



lz,没有说不要考证章啊.只说不要求提供各类竞赛成绩.本来就没有提供.
如果学生主动在升学资料里提供,他不看啊.否则,凭什么录取呢?
这样一想,更不好了,我们没有门路,寒 .



这样,只有不公平了。
就比谁有钱,谁后台硬了。.



能不能把这个论坛转给市府领导看?.



引用:
原帖由 lilyma 于 2006-12-26 22:52 发表
谁相信报上的话,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该干吗干吗,比赛还是得进行。
.



考证还是凭孩子的能力,如果不看证,而是凭家长的门路,这就更不公平了,难以想像呀,我们没门路的就只能跟孩子说声对不起了。.



就是,如果真按此规定执行,那么有钱人尽可以在名校旁买房以获取所谓对口的户口身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能听天由命,公平在哪里?
引用:
原帖由 南书房行走 于 2006-12-26 15:33 发表
偶搞不清上海市教委的这种决定其目的和出发点是什么.这种决定只是推动了部分房价上涨,此外就是推动花钱走后门,因在当前,学校与学校间的不均衡是明摆着的.让家长们不择校,似乎有悖常理
.



这社会比的是谁的路子粗,已经完全畸形了,那些当官的只是嘴巴上说的头头是道,哪有啥公平!.



不过,不管怎样,小孩读书还得抓,如果实在孩子没有实力,即使有再大的后门,只有使小孩作凤尾,未必对孩子好..



形式化罢了!好比戴了漂亮的帽子:有头发没头发啥人晓得呢?.



每年都有新政策,就是么新花头。各位BBMM不要高兴得太早。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式只有比以前更严峻。本来凭孩子本事还能考个好学校,现在好了,就比谁路道粗了, 跌种有名的初中(小学也一样)么路道,送钱也么人要啊。.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我 才不信ZF这一套呢,该考的还是要考的。.



该干嘛干嘛.



.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今后还是一样的。.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该学的还得学,该考的还得考,能开得后门还得开。
总之,该干啥的还得干。.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