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他已汇入海洋 —观《使徒保罗》

yingyinc 2018-7-19 07:34

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他已汇入海洋 —观《使徒保罗》

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他已汇入海洋 ——观《使徒保罗》
[url]https://mp.weixin.qq.com/s/nWCpgwojTiAJnywvy8P-QA[/url]

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他已汇入海洋 ——观《使徒保罗》

原创: 境界君  ijingjie  今天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 影评】
文 | 慕溪
播音| 豫东
观《使徒保罗》
来自ijingjie
00:0025:56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境界电台”,有全部音频节目更新。

临刑前保罗对监狱长说,“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人为指缝里一直流失的水、一直流逝的生命而活,而跟随耶稣的人是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而活;“你会知道,你被神完全了解,被神完全爱着”。保罗结束了从基督教最热心的迫害者,转变为最坚实的拥护者的一生。

有什么可以让一个四处迫害人的人,甘心乐意变成一个替人舍命的人?有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什么可以让一个人找到人生的命定,虽九死而无悔?

一个抽象的答案,在这个后现代主义盛行的时代,会显得苍白无力;一个活出来的生命,却会让回答变得真实而厚重,让人无从反驳。今年上半年在北美上映的电影《使徒保罗》,导演是执导过多部福音电影的安德鲁·海特。他用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中世纪油画般的色调,还原了世界上第一批基督徒在罗马遭受严酷逼迫的情形,和保罗在罗马监狱里的最后时光。导演用近100分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命被彻底反转的真实故事。

海特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从没想过要做圣经电影,但神让我吃惊了。我会为放在我生命中的东西做好准备。”饰演路加的吉姆也是《耶稣受难记》里耶稣的饰演者,他在演出期间多有感触,“原来饶恕一个人所需的不仅仅是爱,并且是‘热切的爱’。”饰演保罗的69岁的詹姆斯更是直言,电影“改变了我的生命。”



从逼迫者到九死无悔的跟随者,180度转变

电影一开头就交代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公元67 年,罗马城的一场大火,将一半的城市化为废墟。暴君尼禄归罪于无辜的基督徒,于是作为基督徒最重要领袖的保罗就成了替罪羊,被下在监狱里。罗马的基督徒们面对迫害如惊弓之鸟,一时间人心惶惶。一旦身份被发现,他们就会被扔进斗兽场成为狮子的口中餐,或被挂在街边的柱子上活活焚烧,当做照亮罗马大街小巷的路灯。百基拉和亚居拉带领的基督徒群体,却坚守此地,立志要成为这黑暗城市残存的光。

通过路加的几次冒险探访,保罗传奇的一生被铺展在观众面前。他从基督教最热心的迫害者转变为最坚实的拥护者,从自己将基督徒捉拿下监到自己为基督宁愿坐监,这种180度的转变在崇尚权势的罗马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公元5年,保罗出生在一个叫大数的城市(在今日土耳其境内),那时他叫扫罗。他虽然是尊贵的罗马公民(因为出生在罗马帝国的直属领地),但却是犹太血统。双重身份使这个男孩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大数这座繁华之城,是罗马帝国最大的贸易和学术中心之一。他是一个法利赛人的儿子,有着非常敬虔的家庭传统。年少的保罗热爱学习,不仅修习了希伯来文,接受了完备的犹太教育,业余时间他还学过做帐篷的手艺。年轻时他又前往耶路撒冷,在杰出的犹太教拉比(老师)迦马列的指导下潜心苦读摩西律法和旧约传统,成为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好学、聪明、敬虔,所有这些标签都一一贴在了这个优秀的青年人身上。他是一个行走都带着光环的人。他年纪轻轻,就熟悉各种犹太律历,恪守摩西律法,自认为无可指摘——“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对上帝大发热心的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

多年之后,在罗马面临逼迫的保罗忘不了那一天,他亲眼目睹一个叫司提反的基督徒殉道,这成了影片中他常常午夜梦回的回忆。 那个叫司提反的人在被众人用石头打死时,最后一刻竟然还在为他们祷告,“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那年他约二十岁,目睹这样的惨剧,不仅没有丝毫被触动,反而内心充满欢喜,甚至为那些打死司提反的人看守衣服。从此他更是变本加厉逼迫那些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进入各人的家中,将他们逮捕、拘禁,甚至杀害。到什么程度呢?他自己坦白,“极力地逼迫、残害神的教会”。

保罗不是为神热心的人吗?怎么会逼迫神的教会?原来,按照保罗所受严格的旧约律法训练,他心目中盼望的弥赛亚是犹太人的救赎主,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要救他们脱离罗马人压迫的君王,带领他们再次“出埃及”脱离外邦辖制。绝不可能是木匠的儿子,绝不可能是宣称“拆毁圣殿,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的先生,绝不可能是那个“进入税吏的家,与罪人同坐”的拉比,绝不可能是那个“骑着毛驴谦谦和和地进入圣城”的卑微人,绝不可能是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被人羞辱至死的拿撒勒人耶稣!

他认为当时的基督徒,口称耶稣为主,是僭越妄称神的名。因此他领着大祭司的手谕,四处拘捕基督徒,极力逼迫基督徒。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想将耶稣的名字,从历史上涂抹。他如此行,是为了讨他心中的神的喜悦。要犹太人相信他们的弥赛亚是被钉死的这位,实在是令他们非常懊恼。

然后,他遇到了主。当他行走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奔走往来逼迫基督徒的时候,一道光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声音,熟悉而陌生。“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他震惊地问道:“主啊,你是谁?”多么奇怪的问句啊,“主啊”——“你是谁?”既然知道是神,为什么还会问呢?神亲自启示了他,“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什么?我毕生所追求的神,竟然就是我此刻正在逼迫的对象!保罗睁开了眼睛,却什么都看不到。正如他以前睁着眼睛,却什么都看不清一样。不过,从此刻起,他有了约伯所说的“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的属灵经历。他亲自被福音触摸到,它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美好。原来耶稣就是他日夜期盼的弥赛亚,就是他每日穷研的律法中的义的实体,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他的生命经历了一个转向。

那一天,扫罗成为了保罗(保罗是“微小”的意思),从此为主的福音九死无悔,帮助外邦人“从黑暗中转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



恩典的瞬间,不断发生着

保罗的转变是福音大能的见证。《罗马书》的开篇,保罗如此安慰众弟兄姊妹,“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毫无疑问,保罗的转变充满了戏剧性。但是保罗式的见证并非绝无仅有,亦非陈年旧事,福音仍然以持久不断的大能和活力呼召着世人悔改,回转到神面前,体会神的大能和爱。

笔者在7G视频上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见证:一天晚上,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了一起血腥的凶杀案,一个中年男人身中数刀,倒在了血泊中。他就是段惠来——一位在匈牙利呼风唤雨、黑白通吃的中国商人,人称“段王爷”。那时他已经有了十三家中国商店和一个中餐馆,每天拿着一个大纸箱装钱,往地上一倒,坐在地毯上,一捆一捆地数钱。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在匈牙利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段王爷经常去赌场,吃喝嫖赌全沾,也因为爱财如命而结下不少仇家。

当时他刚出车门,被人连砍数刀。送入医院时,身上十三处刀伤血流如注,惨不忍睹。他的妻子赶到医院时,病房里的人都说他没救了。半年前,有人曾给段惠来讲过关于基督教的事,他随即接受了福音。但信仰对他来说有名无实,信上帝如求财拜佛一般。然而,在濒死的一刻,他的灵魂却清晰地感受到了上帝同在的真实。

教会的人来探望段惠来,很多弟兄姊妹为他禁食祷告,相信上帝能够拯救段惠来。在大家的祷告声中,第四天的清晨,段惠来醒过来了!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跟神祷告说,“我跟神有个约,我说上帝呀,既然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说我要在万人面前为你做见证”。康复后的段惠来在上帝面前悔改认罪,并从金钱诱惑中彻底抽身,开始服侍教会。从昔日的段王爷到如今的段牧师,福音反转的力量今日依然如此。

《好人难寻》的作者奥康纳说,“每个人生故事都有这样的瞬间,你可以感觉到,从天而来的恩典就在眼前,它在等待被人接受或者拒绝。”除了神的恩典,没有人能如此翻转式地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改变一个人刚硬的心。

被改变后的保罗,从此确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席纳博(Eckhard J.Schnabel)博士在他的名著《宣教士保罗》中概括说——“叫犹太人和外邦人相信弥赛亚耶稣,改变他们传统上承袭的宗教、伦理和社会行为,并且把他们聚集成为信徒的群体”。



从逼迫中相信,同死必同活

影片中,一个浑身溅满鲜血的女子被带入基督徒的庇护所,她哭着说身上所溅的是自己刚刚被害死的儿子的鲜血。目睹这样的惨剧,在场的基督徒的心受到极大冲击。

电影由此演绎出保罗写作《罗马书》之前与路加的一场对话。路加去看望保罗,让他激发众人的信心,正如他的书信经常带来的效果一样。保罗却说,基督应许了这个,基督徒会遇到受苦的时候。路加说,你知道你会死在罗马吗?保罗平静地说,我相信我所信的耶稣基督,而且我相信末后的喜乐。路加说,你有坚固的信心,但这些被吓坏的人却没有。保罗说,我不能修复他们的信心。路加却说,但你可以启发他们的信心。保罗说,你想让我再写一封信。于是就有了震惊世界的《罗马书》。

深受《罗马书》启发的改教家马丁路德在他的讲道中指出,基督徒就是要背负十字架的一群人,要为基督的缘故受苦:“尽管我们不应该高举我们的痛苦和十字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受苦获得拯救,或者至少通过受苦获得一些功德,但是我们应该跟随基督受苦,这样才能效法他的样式。因为神已命定,我们不但要信钉十字架的基督,而且要和他同钉十字架。”

逼迫是真实、血腥、骇人听闻的。面对越来越严酷的逼迫,亚居拉和百基拉也起了分歧,一个决定带大家走,一个决定留下来。去与留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智慧。如此激烈的逼迫中,人的信心如何才能坚守住呢?面对逼迫如何才能胜过呢?有人按耐不住,选择了血气的做法。

一个叫卡西乌斯的年轻人煽动大家说,我们可以利用家庭结成同盟,推翻尼禄的政权,给罗马带来和平。有人反驳,基督让我们去关怀这个世界,而不是用刀剑统治它。亚居拉也警告说,如果有人选择用武器,就没有资格在这个社区中生活。

然而,仍然有人将希望寄托在可见的兵器上。他们跟随卡西乌斯一路杀到保罗的监狱,要救保罗。保罗和路加却拒绝出去,因为他们相信,“爱是唯一的出路”。不只是因为暴力会让尼禄相信基督徒才是社会动乱的罪魁祸首,反而加剧逼迫,更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仇恨、暴力和邪恶的世界,只有基督的爱能真正救赎人,叫人离开罪根,得以迁入光明的国度。暴力和仇恨,只会衍生出更多的同类。

“如果罪孽深重,那么恩典就会比它还多。”保罗坚定地对路加说。他一生为福音遭受了不知多少的苦,“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如今,他还被关在监牢里,成为尼禄的替罪羊,受尽鞭打和羞辱。但他仍然坚信并传讲神的恩典和爱。

“爱是唯一的出路”,靠着这份信心他能忍受一切的苦难,在最艰难之中写出爱的颂歌。“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基督的爱拯救了我们,释放了我们,并给我们与人和好的力量。爱是门徒的标志。因为这份爱,路加在他的同胞被扔进狮子坑时还在为监狱长濒死的女儿治病;因为这份爱,他甚至告诉了监狱长基督徒的藏身地点,让他去取药。这无疑是引狼入室。然而,他的爱和信任唤醒了监狱长的良知,他并没有因此逮捕基督徒,反而为那些因劫狱而被扔在狮子坑中的人感到惋惜。之前那个崇尚权势、崇拜诸神,却没办法救好自己女儿病的男人,开始渐渐地被保罗和路加背后的力量唤醒。



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而活

影片最后,监狱长的女儿被医好了。监狱长跟保罗在花园中坐着聊天,他讲述着自己被路加的信任所感动,以及向那些被扔进竞技场的基督徒表示惋惜。

保罗却对他说道:想象你在大海中,用手舀上一点水,水会从指缝中快速地流失。而那些流失的水,又会回到大海之中。人都是为那些指缝里一直在流失的水、那些一直在流逝的生命而活,而跟随耶稣基督的人是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而活。那个大海就是天国,那里水不会流逝,众人都在一起享受永生。

监狱长笑道:“如果经历了这么多,我还是不信你们的主耶稣怎么办?”保罗笑着回应:“我不是要说服你。”停顿了一下,然后他非常郑重地说:“听我说,有那么一个瞬间,不是我,是基督自己看穿了你、粉碎了你的防御。在那个时刻,你会了解,你被神完全地了解,被神完全地爱着。”

监狱长哭了。

让监狱长这样一群人相信一个被他们钉十字架的犹太人的死能赦免他们一切的罪,并且相信祂从死里复活,简直是无稽之谈。这样的归信,完全是“圣灵和大能的明证”。保罗蒙召戳破他们的自满自足,因为他们没有以将来的审判衡量自己的行为;当他们看到危机之后,带他们在基督里找到唯一的保障。

这个“恩典时刻”,保罗经历了,从此生命被彻底反转,“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正因为这样的时刻,他才能为这样真实的信仰坦然赴死。“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的。”保罗在狱中对监狱长淡淡说到。

在刑场上,保罗侧身,看到了那些以前被自己迫害至死的基督徒还有殉道的司提反,表情是那么开心和平静。那当跑的路他已经跑尽了,他知道,他将要汇入海洋,他将要与众圣徒同在乐园里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不会为怀疑的事情而死,他已汇入海洋 —观《使徒保罗》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