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光与盐系列]这是个敢想也敢行的女人--石美玉

yingyinc 2018-1-30 22:14

[光与盐系列]这是个敢想也敢行的女人--石美玉

[光与盐系列]这是个敢想也敢行的女人--石美玉
[url]http://mp.weixin.qq.com/s/_0Y-UXP1sHIhzbZVuAbwkg[/url]

[光与盐系列]这是个敢想也敢行的女人--石美玉
2018-01-30 李静 基督徒阅读空间

石美玉留下的遗产是丰富的。
作为第一批接受西方培训的中国女医生之一,
她激励更多的中国女子进入西医领域。
她是中国西医中最早制定计划
把现代医疗服务送到农村的人。



[作者:施康妮  整理:李静]


出生
石宅嵎是江西九江美国美以美会(Ame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的第一位中国牧师,他与该会的关系开始于向传教土教授中文。他的家庭曾是当地大户人家,不幸家产在太平天国的动乱中丧失殆尽。后来,他信了基督教,并成为一名牧师,他的妻子则开办了一所教会女校。

1869年,美国女传教士昊格矩(Gertude Howe)第一次来到中国,她是新创立的海外妇女宣教会(Woman’s Foreign Mission Society)派出的第一批传教士中的一员。来到中国后,她与石家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昊格矩经常回忆说,石家的长女石美玉出生时,她是第一个抱起美玉的人。差不多就在美玉出生的同时,昊格矩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婴,起名叫康爱德。这两个女孩子后来称她们从襁褓之中起就是伙伴。


  前人未走过的路
这两个女孩子都没有缠足,这在19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是相当罕见的。美玉出生时,她的父母就告诉昊格矩他们不会给美玉缠足,但当他们顶着家族的巨大压力真的这样做的时候,昊格矩还是感到很惊讶。

美玉七八岁的时候,石家向昊格矩提出的一个请求,更是让她惊喜不已。美玉的父亲竟然请求昊格矩给美玉授课,期望她长大后有资格进入美国的医学院,将来回国为中国妇女治病。

昊格矩有些犹豫,但终于同意了美玉父亲的请求。第二年,她开始为八岁的美玉,还有她的养女康爱德以及三个中国男孩进行特殊教育,讲授英文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她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孩子进入美国的医学院学习。她的决定在九江美以美会的传教士中引起一阵轰动。虽然20年后,到19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女孩子在教会学校通常都能学到这些课程,但在70年代,让女孩子受这样的教育,还是一种激进的创新。

当时美以美会还没有计划着手训练中国人接管教会机构,但社会上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中国妇女虽然接受西医,却不让男大夫看病。这样的观念给美国和中国的女医生开辟了空间。

1892年,昊格矩陪同康爱德和石美玉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现在,医学院有关她们两人的记录不多,能够查到的资料都说明两人在学校学业优秀。平时,为了不引人注目,她们在美国一直穿西式服装,但在毕业典礼上,她们换上了传统的中式服装,接受学校的表彰。

对于“石美玉”这一中文名字来说,美国人更熟悉她的英文名字玛丽·斯通(Mary Stone)。她成为任何基督教(新教)宣教会都乐于委派的宣教士,这在中国的基督徒中是屈指可数的。石美玉所做的另外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是,从1896年起就自行管理她自己的教会医院。在当时的中国,教会创办的医院、学校等组织的财务大权都在美国传教士的掌管下,大多数中国人仍处于从属的地位。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下令教会创办的医院和学校必须由中国人领导,中国基督徒的地位才得以改善。

  前人未走过的路
石美玉和康爱德一回国,立刻被当地社区所接纳,这一情况是九江的美国传教士们没有料到的。两人回到家的第一天就被请去处理一宗难产,她们保住了母子两人的性命,这成为她们事业的良好开端。这两个女子坚持要开办自己的诊所,美玉和爱德使传教士认识到她们有独立行医的能力,尽管她们必须从一个小规模的诊所开始。

美玉和爱德很快证明了她们并非盲目自信。她们的事业迅速发展。1897年,来就诊的病人有2000多人;次年,这一数目不止翻了一番,超过了5000人。在就诊人数增加的同时,她们开办了一所小型的护士学校,培训中国女子做助手。1900年,美玉和爱德在但福德(I.N. Danforth)医生资助下开设了一所小医院——但福德是美玉在美国念书时结识的一位医生。为了纪念但福德的太太,医院取名伊丽莎自·斯凯尔顿·但福德医院(今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译注)。这所医院的开办获得了传教士的支持和当地乡绅的热烈响应,他们在医院的开业典礼上致辞,等于是给了医院正式的认可。

确实,不仅在江西省,而且在全国,中国的民族主义改革者都对石美玉和康爱德创办的医院抱有极大的热情。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总督张之洞也很赏识她们的能力,并请她们负责管理他想要筹办的一所女子学校。尽管康爱德和石美玉最后还是决定继续自己的医疗事业,这位朝廷重臣的关注却提高了她们在当地乡绅眼中的地位。更引人注目的是,大名鼎鼎的革新派人物梁启超在1897年撰文介绍康爱德,文中也提到了石美玉。梁启超和九江的许多革新派人士一样,认同康爱德和石美玉为改善中国妇女的健康所作的努力,因为他们都坚信中国的强大离不开受过教有的中国妇女。

虽然义和团的行动主要发生在北方,但当时石美玉的父亲正在外地传教,不幸遇害了。石美玉后来称父亲是“殉道者”。康爱德和石美玉关闭了自己的医院,带着护士,和美国传教士一起前往日本。

义和团运动后,石美玉回到九江继续发展医院事业。1903年,但福德医院的就诊病人超过1万人。美玉的护士学校和美国女传教士胡遵理的圣经学校相互支持,协助运行。美玉和胡遵理也成为陪伴一生的伙伴。

  在自治和依赖之间保持平衡
1906年,石美玉到美国做手术治疗,并开展募捐活动。1909年,石美玉返回中国。她将募捐到的钱一部分用于医院的扩建,一部分为她自己和胡遵理盖了一所房子,还为护士们建造了新宿舍。提高护士们的待遇对她的医院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在资金上寻求外国人的支持似乎与她坚持中国人自治的主张相矛盾。但是,即使石美玉的医院主要依靠美国的资助,医院的业务全部由中国妇女掌管。她认为,具有献身精神的工作人员比资金更重要。1913年,她在一篇文章中说,资金和设备是重要的,但是,任何教会机构能否高效运作,吸引训练有素的同工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是更关键的问题。她以自己的护士举例说明。她婉转地指出,如果没有富于奉献精神的中国人的工作,金钱和设备毫无用处。


1909年石美玉和护士在江西九江但福德医院进行手术

“福音护士”计划
1909年石美玉返回中国后,她的医院一直在不断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后,医院进一步迅速扩张。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医和西学在中国的城市中被广泛接受。同时,中国基督徒也感到他们更容易被社会所接纳。也许这些因素使得人们对石美玉的医院和护士的需求大增。1912年,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增加到15000人,1915年则接近25000人。

尽管西医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主流,但在农村,人们还无法得到西医治疗。虽然中医通常也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但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石美玉意识到中国农村的需要,她开始了一项向农村派遣“福音护士”的计划。191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在中国推广西医,他们将重点放在培养高水平的医生上,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城市服务。石美玉则向完全接触不到西医的农村派送护士,为农民提供简单的,有时却能够拯救生命的小手术,施舍药品,接种疫苗,处理难产。


中国女医生的基石
1937年,就在石美玉和胡遵理在海外筹款的时候,上海的伯特利宣教会在日军袭击中被摧毁了。此后,石美玉和胡遵理定居美国,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石美玉仍然致力于传播福音的工作,她在加州的帕萨蒂那和香港分别建立了伯特利教会,专门培养福音传教士(这些教会今天仍然存在)。胡遵理一直帮助推动这些事工,直至1951年去世。两年后,石美玉辞世。

石美玉留下的遗产是丰富的。作为第一批接受西方培训的中国女医生之一,她激励了更多的中国女子进入西医领域。(事实上,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中国女医生在西医从业者中所占的比例比美国的还要高。)她是中国西医中最早制定计划把现代医疗服务送到农村的人。对今天的人来说,她也许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力主中国教会自立,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在美国募捐;一方面她努力地吸收最先进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认同基督教基要派,而不是现代派;一方面她是民族主义者,另一方面又为了坚持宗教必修课而拒绝向中国的新政府注册她的护校。然而,对她个人而言,她的目标是始终如一的,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教会,既由中国基督徒领导,同时又要积极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与盐系列]这是个敢想也敢行的女人--石美玉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