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7-11-27 06:47
做幼师有多难?再难不能虐孩子——三位幼师的反思
做幼师有多难?再难不能虐孩子——三位幼师的反思
[url]http://mp.weixin.qq.com/s/b8OF_Cr8Pu35DzVg5SezqA[/url]
做幼师有多难?再难不能虐孩子——三位幼师的反思
原创 2017-11-27 EuniceJenny月月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回应】
面对最弱最不讲理的一群,每年我的美国同事有不少离职,因为实在受不了。“我超愤怒,差点抬手打孩子。祷告后爱就回到心里。”为什么要让孩子自我保护,他们都是孤儿吗?性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敢和你说这事吗?他犯错受委屈敢跟你说吗?你接纳自己的孩子吗?
不是谁都适合当幼师
口述/Eunice 美国华裔幼教老师 采访/秋菡
我在美国一所基督教幼儿园做老师三年,之前学习了一年半的蒙特梭利幼教课程并获得资格证后入职。刚工作时,偶尔见到同事们有情绪觉得不能理解,干嘛跟孩子较劲呢?但工作至今,虽然没有在工作场合发过脾气,但内心的确被触怒过。很多时候下班回家就会跟先生诉苦:“今天真是气死我了!”
幼儿园是个封闭的环境,一整天时间老师和孩子都必须面对彼此的情绪变化,尤其是要完成吃饭、睡觉的任务,许多孩子的不配合真地令人很头疼!可能孩子比老师更辛苦,因为他们不懂得表达自己,这些都是客观事实。我觉得幼儿教师的资质和职业素养常被忽略,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不仅需要教育培训,同时对个人稳定成熟的性格、情绪以及道德都有着相当的要求,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这个世界最柔弱、也最不讲理的一群人。社会对这个职业标准的轻忽,直接导致了幼教行业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令许多人不懂得自己其实并不适合这个职业。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有不少老师离职,因为他们发现实在受不了,这是好事。但如果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即便痛苦也不寻求改变,那么工作的状态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除了职业资格,做幼儿老师也需要好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认识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有美好的相处和教导。我自己所学的课程给我很大的帮助。这个课程的创始人玛莉亚·蒙特梭利本人是基督徒,所以许多理念都让我感受到是从神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比如她认为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是宝贵的,他们思维的扩张性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幼儿教育不是要去规定他们的成长,而是观察他们处于哪个成长阶段,然后加入这个成长,去配合他们。
一般老师和孩子发生冲突的原因都是,老师一定要孩子服从自己,孩子不听话,但其实老师所要做的并不是让孩子跟随你成长,而是你负责创造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观察不同的孩子需要什么帮助,然后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我们的课堂有设计各种锻炼动手能力、训练注意力的教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功课,老师在一旁观看,当他/她需要帮助时就上前帮助,不需要则不用硬性要求他们。所以我自己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有些时候就是在旁边观察孩子,并不需要与他们有过多的角力,理念的转变其实令幼儿教育更轻松。我自己很喜欢蒙特梭利早期教育系列中的两本书《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灵》,推荐给大家,认识孩子,也是认识上帝创造生命的奇妙。
另外,关于孩子的早期性教育和自我保护,美国基本上6岁以后会上类似课程,幼儿园还没有具体的教导。但我们会在课下小组时提醒男生女生,穿泳衣的部位不可以随便给人看和碰;有些小男生特别喜欢抱女生,也要让他知道不可以,让他们有性别意识。家长在这方面要多点和孩子沟通,问一些细节问题,吃什么喝什么,有没有人碰你啊等。我自己的女儿上小学后就曾经让我问出一点问题,班里有个男孩总对她有亲密动作,于是我立刻跟老师反映,老师汇报给校长,后来就做出提醒。
但,教小孩保护自己和让孩子离开危险的环境是两回事。即便我们教了,真的有危险他们还是抵挡不了。如何能为学校、幼儿园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才最重要。严格近乎苛刻的法律监管是有效的,这也是美国法律对孩子保护十分严格的原因。19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率先出台了“儿童虐待防止和治疗法”的条款,各州随之制定了相关法律,要求保育员、心理咨询师、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等与儿童相关的职业人员,若是怀疑存在“可能的儿童虐待和忽视”,必须强制上报,若是知情不报会被指控犯罪。
他们认为在和成年人的关系中,孩子永远是弱者,强者不能以任何理由来欺凌弱者,即便是自己的子女,他/她依然是需要被保护的独立个体。所以说实话,在美国做幼儿园老师是比较“忍气吞声”的,因为职业培训中很明确地提到你甚至不能语言威胁孩子做什么事情,类似“如果你不做什么,我就怎么对待你”之类的话,更别提动手了,因为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起诉。
我们并不比最调皮的孩子好多少
文/Jenny 基督教幼儿园老师
我小时就梦想过做幼儿园老师,后来读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这个想法就被搁浅了,当然我的梦想也曾遭遇家人的强烈反对。后来作了全职妈妈,孩子开始上半天幼儿园,仍然需要我的照顾,所以在幼儿园工作成了我能兼顾家庭的最好选择。今年我已经在这家基督教幼儿园执教第三年。
我们是小班制教育,每个班配有三位老师。我一直在3-4岁的小班工作。孩子不听话或是动作慢,老师当然会烦躁,没有耐心。老师也是普通人,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也会烦躁和不耐烦。
一般来说,我还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如果孩子确实有行为问题,我也会按照学校的管教流程实施管教:请不守规矩的孩子坐在特别的椅子上,与群体区别,使用黄牌或红牌警告。如果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自己的状态不好,耐心不足,我会让其他老师帮助我,暂时由他/她来面对和帮助这个孩子。
调整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祷告和默想上帝的话语以及上帝的爱。我记得有一次全班排队上厕所,一个小女孩在地上撒泼打滚,我去拉她,她伸手打我被我抓住了手,抬腿踢我被我躲开了,接着她猛地用头撞我的脸,一下子撞在眼镜上,鼻子一酸,眼泪就出来了。当时超级愤怒,差一点抬手给她一巴掌。
感恩的是,我的搭档立刻接手照看她,另一个老师带着其他孩子回班级了。我就自己躲在一个角落去祷告,跪下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愤怒,但刚一开始祷告立刻就有了平安,也有了对她的爱。所以过了几分钟,另一个老师带着她来跟我道歉时,我已经完全恢复平静了,虽然她出于心虚还是有点怕我,但我已经可以屈身和她一个高度拥抱她,并且告诉她我原谅她了。
我所在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做法:如果孩子确实有行为问题,实施必要管教的同时和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孩子纠正;老师也藉着祷告和上帝的话语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同样是罪人,并不比最调皮的孩子好到哪里去。
体罚是绝对不允许的。我第一年当老师时,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小朋友,总是去抠不许她碰的东西,譬如电源保护扣,站在椅子上去拿老师柜子里的图钉,真的是屡教不改。有一次,我跟她说,“你再拿我就要打手了。”她拿了,我就轻轻打了一下她的手——我训练我儿子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后来跟校长汇报班级情况时我说了这件事,校长用从未有过的严肃语气告诉我,“在学校绝对不可以有体罚。”并清楚说明,如果再有第二次,哪怕是轻轻打手,我就不可以在这里当老师了。
经过提醒我也明白了,这是清楚划分家长和老师的职责权限。所以后来,我也跟这个孩子的家长道歉并取得谅解。同时,这位家长以前在家是不太管教孩子的,后来他们开始了在家比较严格的管教。
学校里比较常见的管教方式就是黄牌警告(老师会口头告知家长,孩子今天具体哪里表现不好)以及红牌警告(孩子要去校长办公室面谈,之后回到班级,校长会发送邮件告知家长孩子今天的表现);一些班级也采用坐反省椅,暂时把孩子从集体活动中隔离出来三五分钟,让他/她坐在旁边观察,随后老师会跟他确认:“你要回来上课吗?你准备好上课了吗?”或是取消一些权利,譬如玩玩具的时间推迟三五分钟;或是帮助孩子多次练习他做不好的事情,譬如他总是在上课的时候摇摇晃晃不能坐好,一位老师会带着他多次练习上课的标准坐姿。
我们小班没有开展性教育,一方面我们认为这更多是家长的责任,另一方面3-4岁的孩子还是有点太小了。但我们会提醒孩子们保护自己的身体,譬如不要把衣服拉起来,穿裙子的女生活动时要注意不要露出底裤。
对于预防性侵学校有一套规定,主要是避免一个老师和一个孩子单独呆在一个封闭空间,以及使用洗手间等规定,再有就是孩子需要更换衣服时,尽量有两位老师同时在场。如果不同性别的老师带领孩子上厕所,老师也会站在厕所门外。如果孩子需要帮助,我们也会保持厕所的门虚掩,不会锁上。
我很感恩这所幼儿园学校和家长彼此之间有很多信任和支持。家长们都很清楚,在孩子的教育职责上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最终的责任是家长的,而且老师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施加一定影响,一定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我觉得幼师这个职业现在的处境很悲哀和无奈。一方面,这是一份有着深远影响和价值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份在体力、情绪和心智上都有巨大挑战的工作,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生活还不能自理,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健全,心智尚未开发完全的孩子。
大多数的幼师工作时间很长,除了在心智上教育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还要在这个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信任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维持家长的信任,更不要说学校的其他行政性事务了。与此同时,幼师又是不被尊重的,具体表现就是当我告诉我的老朋友们我作了幼师时,大家都是一副“那你读大学干吗?!”的表情,更别说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所以从业者本身也没有受过好的教育——或者说真正尊重人性和人格的教育。我觉得屡次出现幼儿园的恶性事件,和现在这个职业内部巨大的落差和张力不无关系。
同时,我深深为受到伤害的孩子感到悲伤,身体的创伤是暂时的,但是心理和灵魂的创伤可能会伴随一生。
为何虐童都不是第一时间被发现?
口述/月月 基督教幼教培训师、亲子教育专家、在家教育者
采访/郭颜
国际幼教组织关于幼教的时长和跟进,中国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整个幼教的工作环境是反人性的,按师生比率而言,一个老师面对4-10个孩子,这些孩子是哭闹、无纪律的,每天有各种意外可能发生;老师还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家长。幼教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但事实上老师备课和预备材料、行政事务和培训若都算上,工作强度超负荷,人的心理迟早会变异。
幼师面对一个个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时,要么缩短工作时长(比如出于人性上的考量,每工作4小时休息一下,有一段安静和离开工作现场的时间,然后再重新工作);或者给予老师心理疏导、情绪宣泄。如果这些都没有,人就靠血气死撑,早晚人会耗尽,撑不住的。幼师要面对三方面的压力:工作本身、幼儿园的要求(比如写教案)、家长的压力。幼师因着每日面对一堆孩子,得抑郁症的可能已超过全职妈妈。幼师还要面对无论在学历、知识、见识、经验等方面可能都远超自己的家长,其压力不可想象。
对年轻的幼师而言,她在各个方面可能都无法达到家长的期待和要求。家长面对一个熊孩子,还能大吼大叫,责罚孩子,但每天面对一堆熊孩子,幼教的生活都在忍耐,积压到一定程度,无法再忍耐时,就会躲过监控出现虐童现象。用电熨斗熨孩子脸、给孩子吃芥末……幼师难道不知道这会对孩子造成终生伤害吗?这本身就不是常态下的冲动反应,而是有预谋的,因为电熨斗和芥末本不应该出现在幼儿园教室中。有的幼师长期受压抑,心理出现变异,就会向弱者发泄。
虐童事件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技术层面(比如老师资质学历等),因为虐童事件不是扬手一巴掌的冲动行为,而是有预谋的。短时间靠整个社会(比如法律、经济、教育等)来解决问题很难。如果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可能是我们要对教育降低一些期待。对家长而言,你不能按照自己的学历、学识、经验去期待老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为孩童教育付上相应代价。幼儿园很难做,因为需求大,成本高。没发生事情时,大家都心存侥幸。
性安全教育一定要做,但也不要过于期待它的作用。性安全教育是孩子对于自我认知、上帝创造和今后两性关系的基础。关于性保护的常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性侵犯问题。即便妈妈遇到强奸,可能也会大脑一片空白,有常识也未必有用。孩子说到底是弱势群体,不可能反抗成人。不要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假象,好像你知道了常识就可以避免性侵。这些东西一定要教导给孩子,但不是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人必须要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自我保护?难道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孤儿吗?这是我在虐童事件中备感忧虑的地方。孩子是要学着自我保护,但孩子不可能完成自我保护,这是大人在推卸责任。大人很深的问题在于:所有这些虐童事件的发生,都是别人的错,不是我的错。大人不断把责任推给别人,比如:国家不重视学前教育,学校师资不行,从业人员各方面素质差,国家法律不健全,社会不公而且黑暗。所有问题都指向外部,而没有反省自己。但我们不要忘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现在的父母都在把孩子托管给幼儿园、阿姨和保姆,把落在自己身上的责任往外推。
中国人习惯给老师戴上光环,认为他们是天使,是伟大的。西方文化却主张人生来就是罪人,人的恶需要被约束。我们谈论学校如何帮助孩子防范性侵,不如教导家长如何防范。我们不是教孩子如何在陌生人面前保护自己,而是让家长多留心不要让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里。
胡适曾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考察三件事,其中之一是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子。孩童是社会最弱势的一群,他们无法为自己代言发声。谁来帮助和拯救他们?从信仰角度,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神形象、合神心意的父母。
我非常赞同李英强在一篇文章里的观点:教育不是没有出路,只是父母太懒惰、太懦弱,所以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亲手交在那些毫无心肝、唯利是图、又蠢又坏的人手里。家长不为孩子争战,反而让幼童自我保护。一方面我们要手撕严惩虐童者,另一方面不要继续不负责任地把幼儿交出去。
所有虐童事件都不是第一时间被发现,而是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这说明家长已不再是孩子的第一信任人,为孩子的牺牲也不够,家长有时看重自己的事大过孩子的。不过,持续发酵的虐童事件,我觉得是给家长敲的一次警钟,再次让家长警醒:所谓好幼儿园,也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如何让孩子避免伤害这个命题,重新抛回给了家长。在残酷的现实下,唯有家长自己才能让孩子避免受到伤害。我们给孩子的不是物质金钱、良好的教育,而是回归和重建家庭。
那么,孩子受到伤害前后,家长要做什么?我的建议是:
1、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妈妈听到孩子哭,不用抬头就知道孩子是疼了,还是生气愤怒。有的妈妈能在众多孩子中,一下子听出是不是自己孩子的哭声。
2、性安全教育一定要做,但是防性侵不能靠教育。
3、做孩子信任的那个人。性教育中,所谓哪儿不能碰等早已被刷屏。但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是,孩子一定要跟家长说这件事。我们不妨想一下,孩子做错事敢不敢跟你说?孩子被人欺负或受了委屈敢不敢跟你说?不敢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我们来判断,到底是孩子需要被教育,还是我们需要被教育!孩子最信任的人是你吗?最了解孩子的人、最先发现孩子异常的人是你吗?孩子在任何时候都相信你会接纳他吗?如果不是,我们如何要求孩子出了事之后能跟你倾诉呢?
4、不要跟孩子说,XX一定会帮助你。这不是要孩子养成对人的防范,而是调查数据显明,性侵70%-80%都是熟人作案。你跟孩子说“老师、叔叔、爸爸、妈妈”等一定会帮助你,可能对孩子来说是更绝望的答案。因为侵犯他的就是老师、叔叔、亲戚、继父……这不是说你一定要告诉孩子谁也别相信,这不利于孩子的正向社会交往的建立。但至少话别说的那么绝对,比如,你可以问,在某种情况下,你觉得可以寻求谁的帮助?或者,妈妈遇见什么什么事情,你觉得妈妈要怎么办呢?
5、关心整体就是关心自己。如果爸爸妈妈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那么孩子就不会告诉你别的小朋友被怎么样了,因为他已经学会了 “不关我的事儿,所以不要管那么多”,所以你就更少知道幼儿园的情况。
6、多一些精力在家庭上。父母需要省察,真正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的时间每周每天到底有多少?家庭跟工作、家人跟事业,始终是某种意义上的鱼和熊掌,没有牺牲的陪伴,可能算不得陪伴。
7、你就是孩子的世界,先等等孩子。最近不断有声音说,我们教育的技术走得太快,社会发展太快,所以人跟不上,呼吁等等我们的灵魂,等等我们的孩子。然而,做父母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等等自己的孩子?等他慢慢穿鞋,慢慢吃饭,慢慢长大,慢慢跟上同伴的脚步,慢慢融入一个新环境……父母不曾等着孩子,反而是催促孩子最频繁的那根鞭子,那父母又怎么要求这个世界等等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啊。
8、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接纳孩子。我们看到很多新闻,比如父母选择搬家或闭口不提这件事,比如父母顾忌孩子的“名誉”不去做一些当做的事,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接纳孩子生命中发生的事,看似保护其实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伤害。这不是说我们不要保护孩子的隐私,而是说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痛苦的回忆。这也是解决问题、修复心理的第一步。听他哭诉,接纳他的恐惧、烦躁、他所有的非正常反应,这需要极强大的心理,但所谓“为父母则强”,不就应该体现在那些我们原本做不到的事上吗?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