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是如何挣脱好莱坞魔掌的

yingyinc 2017-11-16 06:36

上海是如何挣脱好莱坞魔掌的

上海是如何挣脱好莱坞魔掌的
[url]http://mp.weixin.qq.com/s/jzOpgJqAO6Rewg0LXcT9Jw[/url]

上海是如何挣脱好莱坞魔掌的|大象公会
原创 2017-11-15 黄睿 大象公会
1946-1950,好莱坞电影在上海。

文|黄睿

解放后,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仍被允许在大陆上映,其片源之新、数量之巨甚至远超当下。

但仅仅一年时间,随着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迅速变化,好莱坞电影逐步被清理出户。

昔日荣光(1946-1949.05)

尽管好莱坞电影作为大片的代名词近二十年来才为时人所知晓,但文明的断层并没有消解掉一代人的记忆,在 1949 年前,大陆人民也曾有过一段拥抱好莱坞电影的时光。

一战后不久,好莱坞电影便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从 20 年代到 30 年代,好莱坞出品的百分之八九十的影片都会在大陆得到放映。

二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等大陆重要城市卷土重来。从 1945 年抗战胜利到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这不到四年时间里,在上海发行放映的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西方电影达到了惊人的 1800 多部,其票房占据了当时全国的一半,是美国电影在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市场,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华纳兄弟等好莱坞巨头均抢滩上海。


▍民国时上海的好莱坞电影海报

好莱坞的意义从来都不限于文化消费领域,三十多年的好莱坞电影放映和上海特殊的城市属性互为相长,培养了以外国侨民、洋行白领、院校学生为代表的稳定的城市中产观影人群。

而影院这个公共空间,也成了上海市民进行社交训练、尝试新生活方式的场所,时有记载,上海专门放映美英电影的影院要求员工「必须穿着整齐,容貌整洁,忠于职守,会用英文,甚至不能吃带味的东西,不能喝酒等等」。

战后随着电影票价的下降,观影的阶层更为宽泛,1948 年上海的观影人次达到了 3897 万人次,比 1946 年翻了一番。就像一位美国人韦尔伯·伯顿说的那样,好莱坞电影已经「取代了传教士、教育家、炮舰、商人和英语文学,成为中国学习西方工业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南京大戏院,兰心大戏院,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泰大戏院
      
侥幸与意外(1949.05-1949.09)

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市民一觉醒来,看见共产党年轻的士兵在马路上「随意端着卡宾枪,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很明显对这座城市华丽而宏伟的建筑十分好奇」。

同样未做好准备的,还有共产党的接管干部。大城市管理经验的匮乏,加之最高决策者对处理外国在华文化事业持慎重态度,使好莱坞电影赢得了苟延残喘的时间。

接管之初,上海电影行业从业人员数千人,每天的电影观众有数万人,他们的动向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这期间官方只是规定不再进口新的电影,在国家与革命强力书写的历史进程中,现代上海的生活并未断裂。


▍上海进口美国影片数量表,据《上海电影志》整理

在管理政策尚处于摸索阶段时,接管上海高层领导的态度便成了关键因素。

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素有开明之名,其副手常务副市长潘汉年和市委宣传部长兼文化局长夏衍更是熟稔西方文化。

夏衍在《懒寻旧梦》中曾提到,当时有人提出要禁映《出水芙蓉》时,潘汉年说,《出水芙蓉》我在香港看过,不能算是黄色影片,我们中国不是也有杨秀琼这样的美人鱼么?陈毅更痛快,说不要禁,让那些道学家去吼一阵吧。


▍夏衍一身戎装(戴墨镜者)随军管会入城车队进入上海

因此,上海被接管的四个月内,摩登依旧在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片仍占排片的 64.6%,其中不乏《美人计》、《卡萨布兰卡》、《郎心似铁》、《出水芙蓉》这样的经典影片。

魏斐德就曾在书中描述的「在早上唱国际歌,到了晚上便去看贝蒂·赫顿」,就是上海影迷往来于「红」「黑」之间的生动写照。

1998 年的两会上,时任最高领导人在与广东代表团讨论时就曾提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我在上海看了不少好莱坞的片子,好的片子有《乱世佳人》、《一曲难忘》、《魂断蓝桥》。」


▍上海街头的好莱坞电影海报


▍部分电影票

政策渐紧(1949.10-1950.05)

新政权建立后,局势逐渐稳定,对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渐成为面临的棘手问题。

尽管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天然和新生政权发生龃龉,但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城市管理者对待好莱坞电影依旧延续着解放前的暧昧。但态度的暧昧和手脚的动作可以并行不悖,新政权开始尝试在行政层面予以靶向限制。

很快,针对库存旧片的审查制度建立,好莱坞电影为主的旧片被要求获得《电影旧片上演执照》才能继续上映。1949 年 11 月,主管部门完成了对旧片的登记,有 800 多部旧片被允许继续上映。但即使旧片登记在案,也将面临每半月一次的抽查,其中「毒素」严重的将被劝告停映。

调控很快直接开始干预到影院的排片,翌年 4 月,主管部门规定专映美英影片的影院,每 4 周放映美英片不得超过 2 周,其他影院不得超过 1 周,并保证放映苏联影片不得少于 1 周。不遵守规定的影院将被视情给予口头劝告、书面警告、停映三天至七天直至长期停映等处罚规则。

在税率上,美国影片被课以 30% 的税,是国营片的两倍。同时,美国电影在报纸上的广告不得超过 8 行,预告不得超过 12 行,并被禁止作路牌、海报及广播宣传。

在限制美国电影放映的同时,主管部门也在争取和扩大国产、苏联等「进步片」的观众,每个影院都指定人员与各工厂、学校、机关保持联系,宣传影片,组织观众。

在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组合拳之下,1950 年 5 月,国产片和苏联片的上映数首次超过了好莱坞为主的西方影片。


▍苏联电影《瓦良格巡洋舰》海报

群众运动的登场(1950.06-1950.10)

历史进程的履带从不怜悯任何人,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新政权加速了限制好莱坞电影的步伐,限制直至完全停止美国电影的放映,已经成为政府公开政策的宣示。

7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旋即出台了《电影业登记暂行办法》、《电影旧片清理暂行办法》、《国外影片输入暂行办法》等行政规章,其中《电影旧片清理暂行办法》规定:旧片内容如有反世界和平、反人民民主、违反中国民族利益,或宣传淫狠色情迷信恐怖等足以妨碍新社会秩序者,视其情节轻重,得加以删剪或禁止映演。

到 8 月份,美片已由 140 部减至 63 部,观众人数由 76 万减至 32 万。

面对犹如瓮中之鳖的好莱坞电影,官方已不满足单纯以行政手段进行限制,从思想上舆论上将其彻底批倒批臭成为新的方向,于是南下的解放区干部信手拈来的「群众运动」便被派上用场。

这期间创刊的《大众电影》及《文汇报》充当了声讨好莱坞电影的先锋。《大众电影》的主编是 30 年代左翼人士中对好莱坞电影批评的最激烈、否定得最彻底的梅朵,创刊号中便带着宣教口吻指出:「回顾一年前,除了极少数的进步影片外,每月有两百多万的上海电影观众,被大量乌烟瘴气的毒素影片窒息着。头脑清醒的人,固然可以用批判的方法来御毒,用写电影批评的文章来帮助消毒,但是中毒的人仍然很多。」


▍《大众电影》创刊号封面苏联电影《团的儿子》

这期间,除了传统的批评手段外,以革命化的语境展现「影迷」的忏悔录成为新的文宣体裁。

《文汇报》就曾刊登过《美帝影片浪费了我的少年时光》、《我曾经疯狂的迷过贝蒂葛兰宝,现在挣脱了美帝影片的魔掌》、《纯艺术观害了我》等文,而《美帝电影给我的恋爱观》中,一位叫王瑞云的家庭妇女控诉美帝电影扭曲了她的恋爱观:

要不是美帝电影的毒害,我不会解决这我的婚姻问题。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嗜好,除了电影(认为中国电影技术差,一向不看,专门看美国的文艺片)。我炫耀着自己知趣的高尚,英语的流利。我沉醉在电影中魅人的对白,我常常爱读《乱世佳人》、《蝴蝶梦》、《再生缘》中美丽的句子。

......后来,在大学的时代,居然有不少男同学追求我,可是,我就看不起,我想:这些男孩子懂得些什么?我怎么能嫁给这些人中的一个呢?

......解放后,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家庭妇联,在不断的政治学习中,我才明白我是这般糊涂,我是受了美帝电影多大的毒害,美帝电影害了我,我要控告。

——1957 年 11 月 17 日《文汇报》,《美帝电影给我的恋爱观》



除了「规定动作」外,「枪口主动放低一寸」的《文汇报》还在每一期推出小测验栏目,比如针对影片《魂断蓝桥》出了道归纳中心思想的题目,并给出三个选项:1)魂断蓝桥暴露不合理的婚姻制度;2)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黑幕;3)以寻找不出真实根源的悲剧来曲解生活真相,答案是 3。

还有一期要求列举五个美国反动的电影工作者的名字,参考答案是山姆伍德(《乱世佳人》导演)、罗伯特·泰勒(《魂断蓝桥》主演)、平·克劳斯贝(第 17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爱琳·邓(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约翰·维恩(《关山飞渡》主演)。


▍愤怒声讨美帝电影的《文汇报》

最后一根稻草(1950.10-1950.11)

1950 年 10 月,新中国出兵朝鲜,为了迅速统一国内思想,引导舆论,好莱坞电影的彻底清除已进入倒计时。

10 月 17 日,在上海拥有米高梅公司电影独家发行权的大华影院决定停映美国电影。随后,巴黎影院的职工挂出「拒映美片」横幅,要求院方支持他们的行动,并且鼓动其他影院参与联合抵制行动,而 11 月放映的美国影片已不到 10 部。11 月 12 日上海电影院同业公会宣布全市 40 多家电影院的劳资一致决议,接受广大群众的正义要求,决定属下所有的电影院从 11 月 14 日开始停映美国电影。

至此,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告一段落。

好莱坞电影全面禁映后,舆论并未就此罢休,意识形态管理部门继续组织了几轮批判,进一步清理好莱坞电影的「流毒」。

此后直到文革,大陆仅仅公开上映过一部从第三国进口的美国影片《社会中坚》,表现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锌矿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劳资斗争。

而文革中,由于中央文革小组个别领导同志的喜好,一些美国影片以译制片的形式在内部放映,包括《魂断蓝桥》、《鸳梦重温》、《音乐之声》、《美人计》等一批名片。


▍《社会中坚》海报

1979 年,坚冰融化,中影集团首次开始购买《罗马假日》等影片在大陆供应。1994 年,好莱坞拍出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狮子王》等经典,而在大陆,在最高层的首肯下,中国允许按照分账发型的方式进口美国大片。

四年后,那位旧上海好莱坞的忠实影迷,要求政治局成员都去看看热片《泰坦尼克号》,这也成为重新归来的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官方收获的最高肯定。他看过大海,他没有假装不曾见过。


▍1998 年,大陆部分地区对《泰坦尼克号》的宣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是如何挣脱好莱坞魔掌的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