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和孩子谈性,又不止于性?

yingyinc 2017-9-21 07:42

如何和孩子谈性,又不止于性?

如何和孩子谈性,又不止于性?
[url]http://mp.weixin.qq.com/s/wsZ3RP_mwBIXwkQmpEzWyQ[/url]

如何和孩子谈性,又不止于性?
原创 2017-09-21 李晋 马丽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 【亲子时间】
文| 马丽 李晋

面对频频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你放心让孩子和谁一起谈性?父母“失语”让孩子把性看成禁区,增加孩子从其他来源获取信息的几率,将其置于更危险的境地。当我们成为父母,就忘了自己也曾经历同样的挣扎。父母摆出完美形象,孩子怕被指责拒绝,就关闭了交谈通道。

中国父母近来好像很为如何跟孩子谈性,而陷入了尴尬和忧虑之中。原本父母不觉得这是问题,大多采用回避的方式,不愿意主动与孩子谈“性”。因为孩子还小、太单纯,或者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让孩子顺其自然就好了;或者认为这事归学校负责,不是有生理卫生课嘛。

类似的心态频频遭遇挑战,除了成为热点的台湾房思琪自杀事件,还有许多儿童性侵案接连被媒体曝光。有一些发生在特别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群体中。这些案例让中国父母的焦虑感骤然提高,不和孩子谈性,好像可能的危险就埋伏在家门外,等着没有警觉的孩子;和孩子谈吧,自己还没预备好,谈成什么样心里没底,除了简单的生理构造之外,父母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的。

危险甚至不是埋伏在家门外,而是就在家门里——为了让十七岁的女儿预备高考,父亲高薪聘请了一位有“优秀教师”称号的男家教老师,怎知这位数学老师在一年多时间里,多次猥亵女孩,甚至包括四次强奸行为。当女儿第一次被强奸后情绪化地拒绝补课,父母仍以信任的态度继续请这位老师来家里。直到家中的摄像头录下了猥亵画面,父母才认识到女儿长期所受的伤害。

我们和孩子一样都曾经历性的挣扎

对基督徒父母来说,我们相信上帝在创造人类的一开始就设计了性,这一点带出非常丰富的含义。首先,性是我们作为人而存在的一个核心维度之一,是人身份认同不可忽略的指标。儿童的性意识很早就会萌发出来,早于生理机制上的成熟。两岁的孩子就会分辨自己和玩伴是男孩还是女孩,而且会为自己的性别身份辩护。

上帝设计了性,让它成为男女婚姻委身相爱的一个重要部分,性行为是上帝唯独赐给在婚姻之内的男女的。正因为上帝的“原始”设计,男孩或女孩天生就会有一种对性和异性的好奇以及憧憬,是挥之不去的,仿佛又一种力量,总让他/她去渴望一个异性,喜欢认识异性,这是正常的,是上帝设计、看为好的欲望。但是它也需要符合上帝所设立的界限。

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在幼年或青春期对异性的萌动,不至于斥责或干涉一些“早恋”情绪,而是温柔地引导。温和的态度会让孩子愿意主动敞开心扉,与你分享他/她的心事和秘密。

一个妈妈分享她的女儿媛媛十岁了,最近在校车上和同班一个男生总坐在一起谈笑。两个孩子的友谊常被其他孩子嬉笑成早恋的一对,但有一次终于在孩子们的起哄下,两人接吻,然后又在同辈压力下,不再理对方了。媛媛的妈妈知道此事十分恼火,但又不知道是否该严肃地教训或约束女儿。想到自己青春期时母亲过度苛刻的管理两性界限,让她不想又把一种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教育方式强加在女儿身上。

人的可悲在于,当我们自己经历青春期时,我们怪父母不能与我们平等地做朋友、耐心聆听;但当我们自己成了父母,我们又仿佛忘记了自己也曾经萌动过,以一副大人的面孔粗暴管教孩子。其实,我们的生命只是与孩子的生命发生在不同时段,比他们年长几十载而已。我们生命中大多挣扎都是相同的。

如果你的初恋曾经对你留下很深的影响,那么就不要轻视孩子现在正在经历的。当青春期的女儿在暗恋中挣扎时,母亲是否能回忆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陪伴孩子走过这样一段重要的情感成熟期?父母如果可以与孩子坦诚分享自己青春期的挣扎,这能让孩子认识到你生命和信仰的真实性,也更加看重你所教导的原则,体认你对他/她的爱,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你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和谁一起谈性?

父母在这个问题上的普遍“失语”会让孩子把性看成一个话语禁区,同时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和他/她从其他来源获取信息的几率。

有研究机构对2014到2015年被媒体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儿童遭到性侵,甚至侵害他人,主要有三个原因:父母监护职责的缺位、受害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性教育的缺失。

其实与世俗教育者相比,基督徒父母多了一项谈话优势,就是我们知道是上帝让儿女因父母的性结合而降生在世上。上帝是性的设计者,这可以消除我们谈论时的尴尬。作为基督徒父母,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的文化禁忌。 但现实是在教会中做父母的,大约只有20%在与孩子谈性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不回避并有意识引导。坦率讲,对于华人教会来说,这仍是一个刚刚突破文化禁忌的话题。

父母可以把性教育的责任转让给别人吗?一些学校里的生理卫生课会请专业护士来给孩子们讲解,甚至也会带出一些伦理教导。但是,父母的角色仍是最重要、最佳的教导者。家庭也是孩子学习性知识最安全的场所,因为这是最私密的话题,而父母本应是最关爱孩子的人。

父母甚至要让孩子明白,当一个陌生人要谈此类话题或跨越性接触界限时,应该作为一个危险信号。这种意识是对防范性侵的第一步保护。回到谈与不谈的心态上,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如果回避谈性的问题,其实会把孩子让度给一种更危险的境地。如果孩子在受父母保护的情况下了解性知识和伦理,会让他/她不容易落入一些试探中。

有些父母会提出质疑说,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谈这些,是否剥夺了孩子的天真,让孩子心态变得不再单纯,反而开始在性方面发展出早熟或越界的倾向?这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但要认识到的是,“天真”是关乎态度的,而不是信息。一个年幼的孩子可以理解性方面的生理构造知识,仍保持他/她在态度上的单纯。而同时,一个不太了解性知识的孩子,他/她的心态可能早已受到一些扭曲和污染而不再单纯。


如果父母自己就是“颜值协会”的会员

我们生活在一个性暗示泛滥的消费社会,你是否能帮助孩子分辨并抵御上帝所不喜悦但世上很流行的风俗?这些包括电视节目或广告中的不宜、暴露画面,学校同学们之间的性暗示,媒体中示范的同性恋婚姻、非婚同居和离婚现象,等等。

电视节目或网络资源从未像今天一样塑造着青少年的价值观,特别是性别观念和伦理规范。孩子所看的节目,就像他/她吸收的食物一样,如果从小帮助他建立起健康的胃口,用营养丰富的图书和影视节目培养他/她的兴趣和品位,他/她就可以多一些分辨力,愿意吸收更有营养的节目。不管在电视节目不分级的中国,还是有分级制度而且家长可以管制看电视时段的美国,你该怎样帮孩子分辨一些世俗价值观,例如电视节目中以搞笑出现的“异装癖”,或明星娱乐节目传递的“颜值”标准?

从语言层面看,社会风气中总会流行一些含有性暧昧的词语。你会提醒孩子分辨,用“美女”“帅哥”来称呼别人,为什么是一种低俗、不尊重的做法吗?在学校里,很多性暗示、性暧昧或校园凌霸都是借着同辈的语言戏谑传递出来的,例如有的孩子会因为外貌受到别人语言上的嘲笑。

曾有一位基督徒妈妈在朋友圈里让大家参与她女儿参加的宝宝选美的投票。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价值观传递暗含着令人担忧的因素。甚至有时候,对外表的过度关注会成为一种病态的自恋,让人不再看重美德和属灵品格,也无法与他人真诚交往。可以说,虚荣是一种空心病,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眼目的情欲”。如果父母自己已身陷其中,我们拿什么保护孩子?

由于人的堕落,上帝原本对性的设计在各个层面都被罪扭曲,从情感到伦理,审美到话语,从意念到行为。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太多选择,以为用物质丰富、各种舞台经历就等于是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但却少了对简朴的品格、谦卑不张扬的态度的培养。

在一次教育子女的分享会上,有妈妈提出女儿经常为出门之前穿什么与妈妈发生争论。另一位妈妈分享说,在我家,只有三条裤子,一般没什么可挑的。另一位妈妈苦恼的是,十六岁的女儿平时装扮在妈妈看来还比较保守,但一到了假期去海边,就非要穿三点式的泳衣,秀出青春期的美好身材。妈妈担心女儿身边那些也是青春期的男孩子会荷尔蒙高涨,但又不知道是否该限制女儿不穿那样的泳衣,因为也有其他很多人在穿。

有人可能觉得有些小题大做,谁不觉得自己的孩子好看,多夸几句?但实际上,审美作为一种性价值观的传递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青少年在择偶过程中最受影响的一个维度。讽刺的是,教会中青年人的择偶标准,很多时候与世俗无异,只是还要在“白富美”的标准上再多加一个“敬虔”。这些现象更值得做父母的反思。

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符合圣经价值观的审美趣味,抵御世俗风气的影响,帮助孩子从小就理解什么是“美”。如果父母自己的价值观是与“外貌协会”相近的,会很快鼓励一种对外貌的过度关注,或总带上外表美不美的“有色”眼镜来看待身边的人。

在教育男孩时,要特别教导他以尊重的眼光和言辞对待女孩,帮助他分辨世俗风气中将女性当作消费品一样看待是不合圣经价值观的,因为男人女人都是平等按上帝形象所造的。学校环境中的同侪压力常是影响孩子价值观的一个因素。父母应帮助孩子省察,不让其他人的言语来“定义”他/她的价值。


父母是否胜过性的试探

上帝将他的子民比作新妇,把悖逆他的做法称为奸淫。这让我们知道,婚姻中的委身、骨肉的结合(包括性),具有重大的属灵意义。所以,性伦理和规范是关乎人与上帝之关系的问题。

因此基督徒父母的婚姻应该在孩子面前示范一种委身的亲密和圣洁。性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导一样,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意味着父母自己要除去言语行为上的性暧昧、性暗示、性乱倾向。反过来就是说,如果你自己的婚姻在亲密感和忠诚度上出了问题,你就很难合宜地有效地教导孩子。

因为世界的败坏和罪的试探,很多基督徒家庭也无法免疫,两性关系中的暴力、不公正、背叛和羞耻也会体现在一段婚姻关系中,例如分居、性暴力、家中藏有色情杂志或网络色情等。基督徒父母怎样在这些方面靠主胜过罪,也是对孩子教导的一部分。

上帝拯救人脱离罪,也拯救人进入生命的团契。笔者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很珍视自己的家庭史,给孩子讲上帝是怎样把父母带到一起、进入婚姻,以及如何克服婚姻中的困难。在儿女十岁的时候,父母带全家旅行重回到他们相识、相爱、结婚的地方,欢庆各个历史时间点,向上帝献上感恩,给孩子们留下一段共同的美好记忆。一家人在基督里经历生命的联合,不就该这么美好吗?

在言语教导方面,父母应让孩子熟悉上帝的话语,要给孩子讲解圣经人物在性方面失败的例子(如大卫、参孙的故事),解释十诫中“不可奸淫”的意义和在今天可能的应用范围。如果父母在家中一直有规律地和孩子一起学习圣经,性应该是一个很常见、不难教导的话题,因为圣经其实并不回避这个话题,例如创1:24-27,28-31;创2:18-25;出20:14;撒下13:1-14;诗139:13-18;林前6:18-20。父母帮助孩子从心里体认,人不可能自救,在面对性的试探上同样要依靠神。最终,只有上帝才能翻转人在性方面的败坏。

无论是旧约圣经中参孙的例子,还是今天从同性恋到牧师的袁幼轩博士的见证,这样的故事都有一个相同之处:亲子关系不通畅。很多时候,发生在基督徒家庭的悲剧往往是,因为孩子太了解父母的信仰立场,同时怕被指责或拒绝,就封闭了交谈的通道。父母很容易作出一副“属灵完人”的形象,让孩子不敢透露心里的挣扎。

如果你在属灵生命上真实经历过上帝救赎的大能,就应愿意谦卑承认自己的罪,视自己和孩子为同样的罪人。父母需要用同理心来看待孩子在性问题上的挣扎,作为一个“过来人”,父母是否真正被福音得着,被福音得着有多深,还是转头就以一副新的律法主义标准要求家人,孩子其实最清楚。有牧者直言,所谓青春期子女的问题,反映的其实是成年信徒牧养最薄弱的地方。


从婚礼开始,以婚宴结束

世俗价值观常常是体系化的,如物质主义、女权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所以基督徒父母也要进行体系化的反思,才能化解同等当量的谬误冲击。我们要更好地辅导孩子的性教育,不仅需要讨论具体问题上怎样做,更需要从一开始就建立一套伦理实践原则,这就是圣经世界观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的。

上帝看中的是生命的圣洁。如果我们相信,作为属耶稣基督的人,我们将来复活的身体要能承载上帝的国,就要保守自己不沾染污秽。基督徒在世上的呼召,就是预备自己成圣,得以进入那永恒的城。加尔文认为,思考我们在完全的状态与基督联合、与肢体合一的美好,对我们如何在此世上生活具有很大塑造力,会让我们更喜乐感恩地领受上帝所造的一切,也激励我们保守自己的圣洁。

奇妙的是,圣经的叙事从一场婚礼开始(创2:22-25),到另一场婚筵结束(启21:2),婚姻指向的对象、真正的新郎来到了,最大的奥秘解开了。 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最困扰人类社会的“围城”之问,终于答案揭晓——就是人要享受在基督里完全的生命。

当我们品尝到完全之爱时,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预尝到世上委身爱情的美好,就像基督永恒之爱的一刻一滴。或者有人会认识到,他/她在世上经历的婚姻的残缺之痛,都在基督永恒之爱中得到了补偿。我们身体在世上的情欲试探也不见了,彼此可以真诚切实地相爱,而且我们爱的是对方真实整全的自我。三一上帝之爱、婚姻之爱、团契之爱彼此充满、彼此激发。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和孩子谈性,又不止于性?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