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7-8-5 18:23
钟情坏人格鲁,讨厌好人奶爸?——观《神偷奶爸3》
钟情坏人格鲁,讨厌好人奶爸?——观《神偷奶爸3》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A2MTMzMA==&mid=2652595474&idx=1&sn=5fdcea7a2d65b5584048e99b95c84b86&chksm=8413fa2fb36473394669fb2cae4dd9be96a40da78895345a8686eb91a186ac82ad1d1a955ee2&scene=0&pass_ticket=Zwdkb0U44WE6SnwzBD0C7fBwLR8jKkpBEOU%2B8VFR9jo1nfNPW14J3XZJrQpYWn5B#rd[/url]
钟情坏人格鲁,讨厌好人奶爸?——观《神偷奶爸3》
原创 2017-08-03 刘超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 【热点影评】
文 | 刘超
你喜欢偷月大盗格鲁,还是后来的好人奶爸?看到小黄人冲破规矩,你觉得舒坦吗?为什么“坏人”总是生动鲜活,好人却看得令人缺氧?魔鬼的谎言就是要你相信,好人的日子千篇一律、不值得过。你的信仰是否已经被信条所绑架并囚禁,以至于你想像小黄人一样越狱?
2017年7月,《神偷奶爸3》强势登陆国内暑期档,刚一上映就占据票房榜首,累计票房金额甚至高于国内同期上映的其它电影票房总和。在电影上映的同时,小黄人这一“超级IP”也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从购物中心、户外广告栏到快餐店、饮料瓶、手机APP……无论影院内外,都成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卖萌浪潮。
自从2010年《神偷奶爸》上映以来,这群爱吃香蕉、满口怪异语言、全身胖乎乎圆滚滚的黄色胶囊型小人便立即受到人们的追捧。该系列电影,以一股另类潮流突破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传统套路,成功塑造格鲁与小黄人的反英雄形象,成为当年一匹风靡全球的“黑马”。
为何坏人迷人,好人乏味?
《神偷奶爸》系列电影的英文名“DespicableMe”,翻译出来实际是“卑鄙的我”。讲述的是一个坏蛋神偷如何变成暖男奶爸的故事:影片主人公格鲁是一个集天才、自私、邪恶、不择手段于一身的资深盗贼。为了引起全世界注意,他带领由一群神秘小黄人组成的另类盗窃团伙,准备偷盗月亮。没想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波折重重,格鲁不得不收养三个孤女,利用女孩曲折完成目标。孩子们的到来,融化了格鲁长期冰冷自闭的内心。格鲁在邪恶掩盖之下的善良被激发,人物形象发生反转。最终,他为了保护三个女孩不惜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月亮。没错,正是他——“来自山川湖海,却甘愿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摇身一变成为善良奶爸。
格鲁在《神偷奶爸2》(2013年)中遇见了自己的爱情,与特工露西成为夫妻,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神偷奶爸3》继续打搞笑温情牌——亲情、友情、爱情一个不落,热情影迷却大呼审美疲劳。在他们看来,主角格鲁本是一个自私、大胆、嚣张的坏蛋,奇思妙想不断且魅力十足。现在坏人不见了,改邪归正的格鲁彻底沦落为一个庸人,一个工作中战战兢兢,丢掉工作患得患失的中年危机男。
很多影迷钟情那个坏人格鲁,讨厌好人奶爸,甚至呼唤偷月大盗的回归,令人始料未及。其实在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往往是那些叛逆乖张的坏人最受观众喜爱:《X战警》系列电影中的万磁王,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瑟曦王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韦小宝……究竟是什么令这些经典的坏人角色这么迷人,为什么纯粹的好人却不受欢迎呢?
没有人喜欢纯粹的邪恶。恐怖片充其量只能以扭曲与残暴恐吓人,却无法令人心生爱意。人们的内心深处无法接受赤裸裸的邪恶。我们喜爱坏人,首先因为坏人身上所展现的人性挣扎,使他们看起来更真实。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太符号化,他们仿佛是正气的化身,只为了集体利益而活,全然没有私心杂念。人看后只觉得空气稀薄,这太不像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个体!
美国灵修作家毕德生说:“要以一种动人的方式来刻画好的事物是相当困难的,但要把一个无赖描绘得有趣就容易多了。我们经历过的恶事要比善事来得多,以至于作家描写坏人的题材远超过描述好人。在小说、诗歌和戏剧中,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角色通常不是坏蛋就是受害者,好人则较为枯燥乏味。”
但《圣经》却提供了一组有声有色的人物群像,其中任何一个信心的故事都是独特的,蕴含着复杂的人性和深度,没有雷同的批量产品。亚伯拉罕撒谎、雅各欺骗争竞、大卫奸淫又杀人、彼得三次不认主……我们找不出贫血的道德典范和带着小红花的笑脸。《圣经》一面记录下人类对完美的渴望,一面又打碎人对英雄崇拜的幼稚迷恋。
真实的人性必然存在挣扎,《神偷奶爸》中的格鲁,本是为了获得成功不守信用、不择手段的怪盗神偷。收养三个小萝莉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利用她们去偷取可以把月亮缩小的射线枪。结果三个小女孩用自己的天真、可爱不断改变着他,格鲁惊奇地发现“亲情”已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虽然倍感尴尬与无奈,此时格鲁却可以选择在一群妇女大妈围绕下,陪同“女儿们”练习芭蕾舞,成为她们的“英雄”。
规矩破坏了,你觉得舒坦吗?
格鲁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在一个法律至上、道德有序的社会中突破各种规则,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他那一群呆萌小黄人部下,更是毫无规则意识可言,总是一窝蜂地闹出各种乌龙。
小黄人的卖萌却也充满新奇,观众大呼脑洞大开。例如在《神偷奶爸3》中,以梅尔为首的小黄人们厌倦了正面角色的平淡生活,集体叛变离开格鲁。为了追随披萨外卖,误闯选秀舞台现场,临场发挥献唱“好声音”,被抓入狱后又以独特的方式“称霸监狱”,最后组装飞行器集体成功越狱……
是的,我们喜欢坏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规则又有序的世界中,每天循规蹈矩,不断重复相同的事务,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在这种重复中,生命力被消耗,想象力被磨平。更关键的,我们所遵循的规则,所服膺的秩序,在表面正确得不容置疑背后,似乎常常露出不那么合理的马脚。
《神偷奶爸3》中,反派是一个过气的童星巴萨扎·布莱德,他的破坏行为指向的是好莱坞惟利是图的丑陋制度。坏人的破坏力能无所顾忌地打破我们因为有所顾忌而不得不委屈求全的各样秩序,让我们得以爽爽地呼吸一口不受束缚的空气。
人们喜欢坏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喜欢“坏人”的天然纯真。鲜活的个人依据不同身份与地位被抽象为符号,人们带着假面具度过每一天,最终忘记了天然与本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格鲁与小黄人真情真性,对于格鲁而言,反正我是一个恶人,不用虚伪地纠缠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带着假面具生活。小黄人干脆不知虚伪为何物,喜怒哀乐一目了然。
然而,讨论对“坏人”的喜爱,离不开两个重要前设:第一,坏人是由社会规则与文化习俗所界定的;第二,所有人都生活在有罪的人所创造的有罪的社会文化中。各样的制度与规则不一定就代表着正义与善良,所以破坏之后人们才觉得舒坦。充满虚荣与伪善的文化与习俗扭曲了人的生活,蒙蔽了人的天性,所以打破之后,人们才会欢呼。
电影中各样坏人所嘲讽破坏的,其实是一个有罪的文化所构建起来的规范标准。人们喜欢坏人,并非真的心向邪恶,实际上是在用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呼唤和拥抱美好。
正如在《神偷奶爸3》中的三条隐含线索:第一条是格鲁与德鲁双胞胎如何建立信任,第二条是格鲁妻子露西如何保护女孩以至最后被接纳与信任,第三条是小黄人的出走以及回归。三条线索分别展示了格鲁与双胞胎兄弟德鲁的兄弟情,露西与三个女孩的母女情,格鲁与小黄人的友情。亲情、爱情、友情是《神偷奶爸3》最吸引人的地方。坏人的坏事属于猎奇,是吸引人的噱头,美好的情感才是打动人心、赚取票房的终极武器。
怀赤子之心,奔放而活
在人类历史中,同样真实存在着一个,被他那个时代的人们唾弃的“坏人”:耶稣。当时的犹太祭司、律法师、法利赛人是社会道德标准的制定者、诠释者和维护者,在他们的眼中,耶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小子,让他们恼火得撕裂衣服。
从《圣经》四卷福音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耶稣短短三十三年的生涯中,他并非一个符号化的“良善的夫子”,或是道德的楷模。与此恰好相反,作为人子的耶稣一出道就要经历魔鬼的试探,连闯三关。魔鬼失败后也只是暂时退去,之后在耶稣的侍奉生涯中这种交战随处可见。耶稣比我们面对更多矛盾与挣扎,在上十字架前,他向上帝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他真实地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在那个时代各种观念、习俗的文化处境中,却能勇敢地打破各种不符合上帝心意的规矩教条,丝毫不屑于扮演大众心目中的“好人”:他与妓女、税吏、乞丐为友,跟他们吃吃喝喝;他破坏圣殿的商业规则,“赶出殿里一切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他无视犹太人的习俗,在安息日医病赶鬼,称神是自己的父亲;他不尊重宗教权威,总喜欢与祭司作对……
耶稣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直面当时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他毫不留情地责备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却非常喜爱孩童。他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象小孩子,断不能进去。”他喜爱孩子,是因为孩子不会虚伪,不善假装,不会一边侵吞寡妇的财产,一边假意作很长的祷告。
作为世上最大的破坏者,耶稣要在人的灵魂里做最彻底的颠覆,所以他最终被施加酷刑,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耶稣的死却唤起了人类最广泛的共鸣。千千万万的人因为耶稣打破罪恶辖制的牺牲,以及牺牲换来的终极救赎而喜欢他、跟随他、效法他。
如果我们选择跟随耶稣,成为耶稣的门徒,也必然要面对耶稣所面对的挑战。使徒约翰告诉我们:“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希奇。”耶稣告诉我们,世人不是恨我们,乃是恨他自己,“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耶稣挑战整个罪恶世界的规则与文化。今天耶稣的跟随者也要与他一同去挑战这个世界,按照上帝的心意活出丰盛的生命。“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
因为上帝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渴望为上帝而活的人,将上帝的话、上帝的作为全然融入自己生活的细节,就能活出最有人性最具生命力的人生。就像耶稣一样,他凡事以父神为念。跟随耶稣,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破这个罪恶辖制下的社会窠臼,去过一种奔放的生活,使枯干的人生重新充满生趣。“我们不必以这种垂死的样子过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毕德生说。
魔鬼是谎言之父,谎言表面很生动,骨子里却是最缺乏创意的。当下魔鬼的工作就包括,制造虚伪的善良和贫血的道德榜样,然后告诉我们,跟随耶稣的日子就是把自己活成这些人的翻版,你愿意吗?这个时代魔鬼最畅销的谎言之一,就是跟随神的日子乏味得不值得度过,而它投放的最鲜活刺激的享受,不外乎色情、酒精、毒品,让人充满激情的开始,然后就迅速在上瘾中被吸干活力。
今天,也许教会面对的最大挑战正是没有人恨教会,因为教会的规则与世界的规则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你在教会里不敢再“童言无忌”地讲出真话已经有多久了?你在服侍中还有提出创意的冲动和热情吗?当初你信主时感受到福音所带来的释放,是否早已成为重重规条之下越来越遥远的记忆?你的信仰是否已经被信条所绑架并囚禁,以至于你想像小黄人一样越狱?
任何一种世间的体制都带着神化自身、压抑人性的倾向,包括作为地上建制的教会。耶稣来,因为“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教会需要新的破坏者,需要格鲁与小黄人,打破我们奉为遗传的文化,其实这文化并不在福音里。历史上当社会完全对信仰开放之时,就是信仰内部的热情与活力几乎丧尽之时。我们准备好避免陷入这样的悲剧了吗?我们准备好跟随耶稣,迎接挑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