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死于保守的吴用

yingyinc 2016-11-6 21:32

死于保守的吴用

死于保守的吴用
[url]http://dajia.qq.com/original/shuihuyishuo/wl161104.html[/url]

王路

死于保守的吴用
2016-11-04


导读
在忠义堂上当了那么多年二把手,再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创业,他是不干的。一个人一无所有时,什么都敢拼,有了很多之后,就不敢拼了。


宋江打方腊时,吴用出了条计策:让李俊带着水军头领诈降,里应外合,攻破方腊。
表面上看,是诈降。实际上,是一条毒计。诈降没有风险吗?万一被识破,李俊和所有水军头领的脑袋,都要掉。
但吴用不在乎。这个时候,不仅方腊是对手,李俊也是对手。朝廷让宋江打方腊,是把宋江当枪使,死了不可惜;吴用让李俊诈降,也是把李俊当枪使,死了也不可惜。
为什么?因为打方腊之前,在东京城外,李俊造反的心就表现出来了。
当时,朝廷招了安,梁山大军开到了东京城外,朝廷顾忌,不让进城,梁山很不满。人心惶惶,看见前途凄凉无望,很多人有劫掠了东京,重新落草的想法。书上是这么写的:
“众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
但是,兵权不在他们手里。
梁山的人分两拨。一拨儿是体制派,一拨儿是江湖派。晁盖死后,宋江对梁山军马进行了一番整编,正因为这次整编,后来许多江湖派反对招安,甚至招安之后还想造反,却造不起来。
宋江怎么整的?分六个寨。山上五个,山下一个。忠义堂是个大寨,宋江为首,吴用其次,当时卢俊义还没上山。忠义堂前后左右是四个旱寨,只有一个水寨,在山下。五个旱寨的头领是谁?宋江、林冲、呼延灼、李应、柴进。这五个老大,都是体制派。所以江湖派闹不起来。唯有山下水寨,八个头目都是江湖派,为首是李俊。水寨离忠义堂远,算是梁山的小朝廷,李俊一开始就是小朝廷的老大。

所以,招安之后,在东京城外人心惶惶时,李俊先动起来了。李俊想造反。但光靠一个水寨,是造不起来的。水寨内部也有派系。主要是两派:石碣村派、浔阳江派。水军老大李俊,是浔阳江派;老二老三老四,是阮氏三雄,石碣村派。宋江之所以这样安排水军,不仅因为李俊两次救过宋江性命,还因为阮氏三雄是晁盖的人。他想让石碣村派和浔阳江派相互制约。
阮氏三雄虽然爱造反,但如果李俊出事了,童威童猛自然跟着完,他俩打一开始就是李俊的跟班,张横张顺也会被疏远,那么梁山水军就会变成阮氏水军。所以,虽然两边都想造反,但李俊造反,阮氏三雄未必配合。水军内部的矛盾解决不了,造反肯定是要黄的。
那怎么办?阮氏三雄有个老领导——吴用,是中军帐里的二号人物。卢俊义虽然排名在吴用之上,但并不直接领导他,吴用是向宋江汇报的。如果能把吴用拉拢过来,造反的事就能成一半。
吴用这个人心机很深。他不懂武术,但是江湖上的事,他在行,人心的险恶,他熟悉。劫生辰纲时,主要是吴用起作用。晁盖一行上梁山,要被王伦赶,也正是吴用使出离间计,夜访林冲,挑拨他和王伦的关系,让山寨自行火并。后来征辽国,吴用又有心投降,做辽国的官,宋江不允,只好作罢。因为吴用有这些前科,李俊就把宝押在他身上,想先策反了他。


李俊不敢亲自去找吴用。造反的事,耳目众多,一旦被人听去,就完了。李俊把吴用请到水军寨里,坐上船,才开始说话。水军头领八个人,商议造反,船上只坐了六个,童威童猛不在。
为什么童威童猛不在?书上没明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外面把守望风。另一种是,根本没叫他二人知道。如果他二人在,浔阳江派会占上风,九个人里浔阳江派占五个,会对吴用、三阮造成压力。那就不像大家一起商量造反,更像浔阳江派逼三阮吴用造反了。
吴用当即觉得不可行。他反对:
“你众人枉费了力。箭头不发,努折箭杆。自古蛇无头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张。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才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
连吴用都拉拢不来,李俊就不敢造次了。不过,吴用回中军帐时,应该出了一身冷汗。
吴用不敢直接向宋江汇报,万一宋江不信任他,怎么办?宋江了解吴用,他知道吴用是谁给饭吃,他就跟谁的人。吴用表面上看是儒生,实际上是典型的“小人喻于义”。
但吴用又不能不让宋江知道,万一真造起反来,宋江手足无措管不了,怎么办?所以,回到中军帐,吴用装作跟宋江闲聊,闲聊中,放出一点口风,让宋江好有准备。吴用说:
“仁兄,往常千自由,百自在。众多弟兄亦皆快活。今来受了招安,为国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弟兄们都有怨心。”
宋江一听,果然失惊:“莫不谁在你行说甚来?”
这时候,吴用没把李俊供出来。如果供出李俊,在梁山弟兄面前,吴用会威望尽失。但他又不能不给个解释,吴用道:
“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古人云:富与贵,人之所欲,贫与贱,人之所恶。观形察色,见貌知情。”
这么敷衍,这事就算过去了,也没有追究李俊的责任。但吴用心里已经埋下一颗种子,他知道李俊有可能随时反。之所以没反,是因为条件不足。但李俊今后再反,决计不会再信赖吴用。这时,方腊造反了,梁山兵马被安排去打方腊,进东京城的问题暂时化解了。


打方腊,每一仗都死人。头领越来越少,慢慢地,李俊造反的机缘就越来越成熟。一旦李俊造反,把水寨军马带走,旱寨头领也会走不少。人都走了,方腊就打不下来了,宋江吴用要么死在打方腊的路上,要么被朝廷拿回治罪。
怎么办?趁早把李俊献出去。所以,吴用才向宋江提里应外合的计。宋江听了说,好计,问题是,让谁去呢?
宋江也阴险。他知道,无论让谁去,都是九死一生。之前柴进、燕青扮作闲人去了,至今不知生死。所以,宋江想等吴用点名。吴用就说:“只除非叫水军头领李俊等。”
当时宋江带的是步兵,粮草都在李俊船上。李俊要造反,人够不够不好说,粮食肯定够。宋江大概也有顾虑,一听吴用说出李俊名字,就说“军师高见极明”。
李俊运气好,没被方腊杀掉。他对方腊手下说:“宋江犹自不知进退,威逼小人等水军向前。因此受辱不过。”这些都是实情,方腊信了,李俊活了,但一起诈降的阮小五死了。
捉住方腊之后,李俊知道宋江、吴用不能一起共事,路上装作中风,要童威童猛留下陪他,他说:“待病体痊可,随后赶来朝觐。”宋江知道是假的,“心虽不然,倒不疑虑”,自己上马赴京去了。
李俊藏的有钱,事先还约了费保四人,宋江一走,他们立马汇合,把藏的钱都拿出来打造船只出海,成了暹罗国主。一般人看《水浒》,都以为李俊到了后来无路可走,才出海打拼。其实李俊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了,只是一直在等待时机。
等待时机的过程中谁吃亏了?阮氏三雄吃亏了。阮小二、阮小五都战死了,阮小七没战死,却因为穿方腊龙袍,差点被朝廷杀掉,后来革为庶人。二张也吃亏了。张顺战死,张横病死。但李俊、童威、童猛活得好好的。为什么活得好好的?因为提前留了后路。
还有一个吃亏的人,就是吴用。李俊第一次请他,他如果来,虽然有很大风险,往后可能会一步步走高。但他没来,而是站在了宋江一边,后来又让李俊诈降,等于堵死了自己的后路。
吴用颇有些小聪明,但不是帅才。他只能依附别人成事。招安之后的梁山,不算宋江,帅才几乎没有,李俊是唯一的例外:江湖出身,一直都是水寨兵马一把手,又有和李逵搭伙的旱寨经验。要找后路,很难找到比投靠李俊更明智的选择了。


但李俊当时只算创业公司,内忧外患,形势很不被看好。在梁山,比李俊有名望的人多了去,把宝押在李俊身上有风险。李俊在水寨当了那么久一把手,到底有多少资源和能量,吴用也不清楚。
相比未来的预期,吴用更看重眼前的实惠。其实,吴用的问题不在于预测失算,低估了李俊的价值,而在于年纪大了。如果早二十年,他敢赌。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但人一旦屁股坐稳了高位,就会越来越保守。在忠义堂上当了那么多年二把手,再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创业,他是不干的。一个人一无所有时,什么都敢拼,有了很多之后,就不敢拼了。
《周易》里的《否》卦,是形势一点点变坏,不是像《困》卦陡然陷入困境,也不是像《坎》卦突然面临危险,只是从最初的一点点不通开始,最终到无路可走。方腊打下之后,宋江一死,吴用只能等死,庙堂上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只好跑到蓼儿洼自尽。看起来是康庄大道,转眼就到了头。吴学究自尽时,不知有没有后悔错过了当初李俊摆在他面前的机会。


【责任编辑:陈小远】

fablestory 2016-11-8 10:54

点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死于保守的吴用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