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湄公河行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电影

yingyinc 2016-10-4 17:55

《湄公河行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电影

《湄公河行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电影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c5MTU3NTYyMQ==&mid=2650616295&idx=1&sn=94ed3ea4776eda156ce9886dbb3acb9e&chksm=5aff20cd6d88a9dbc33406b6f84114fe910e676be8c62c7c500b70da0918e733df5bc8ddf588&scene=0#wechat_redirect[/url]

《湄公河行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电影
原创 2016-10-04 宋诗婷 三联生活周刊
2011年10月5日,中国商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遇袭,13名船员全部遇难。泰国军方称,在两艘船上查获92万粒冰毒,并将遇袭事件定义为“武装贩毒”。中国警方认为此案疑点重重,随即着手展开调查,经过近八个月的卧底、暗访、追捕,终于将罪魁祸首糯康绳之以法。


《湄公河行动》剧照

正在上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就是改编自这桩著名的“湄公河‘10.5’血案”。在此之前,这桩震惊中外的案件曾被改编为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但电视剧版本的完成度一般,正面人物有过分脸谱化之嫌。香港导演林超贤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在《湄公河行动》中,他把整部电影拉到了境外拍摄,尽量避免警服和军装的出现,以“香港警匪片+好莱坞特工片”的方式讲述了这场中国警察与“金三角”毒枭之间的斗争。

我相信,博纳影业找林超贤来拍摄这个故事,看中的正是他对于警匪题材的熟稔和对于动作场面的把控力。在此之前,林超贤的电影作品主要集中于两个题材——警匪片和运动竞技题材。在他的警匪片里,警察和罪犯的个性都倾向于复杂,警察大多不是纯粹的正义者(如《证人》《魔警》),他们也有阴暗、懦弱的一面,这种善恶并非绝对对立的人设也是香港警匪片的传统。而在林超贤的运动竞技类电影中,他做了很多模仿好莱坞类型片的尝试。《激战》中,他塑造了落魄拳王程辉,这一类形象早已是好莱坞运动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人设。而在《破风》中,他使用了大量航拍全景镜头和跟拍镜头,自行车赛场上的竞争场面也倾向于用激烈的中近景呈现,营造了恰如其分的紧张感。


导演林超贤

在《湄公河行动》中,林超贤几乎把自己的看家本事全数用上。与其说这是一部大陆制片的港式警匪片,不如说,这是香港、大陆分别贡献软硬件,联合向好莱坞主旋律电影学习的一次积极尝试。

在剧情设置上,林超贤多次与中国公安部门沟通,放弃了大陆刑侦片惯有的花费大量篇幅请示、铺垫、绕圈圈,最终“一举擒获”的套路,着重展现最具商业价值的抓捕过程和刑侦细节。电影一开始,画外音简单地陈述了案件背景,紧接着,张涵予饰演的“倔驴”队长高刚出场。林超贤仅仅用了办公室内请示上级,汽车里交代任务两场戏,就设立了整部电影的矛盾点,快速将镜头从公安大楼切换到了“金三角”。


《湄公河行动》剧照

在大多数国产刑侦片中,或因保密需求,或因导演、编剧的个人偏好,警察办案的具体手法很少通过细节展示,这类电影一直缺乏高科技和有说服力的细节,警务人员的职业特色很模糊。在这方面,林超贤显示了他的优势。他在《湄公河行动》中的人物塑造以“职业性”为基础,这点与好莱坞特工电影的人物塑造方式颇为相像。

《湄公河行动》里有高科技宅,有爆破专家,有高能翻译,还有业务精干的警犬“啸天”。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每个人都有职业性的癖好和绰号。基于职业特性的分工合作在赌场救人和商场谈判两场戏中展现得尤为突出。在赌场救人中,无人机驾驶员二郎掌控全局,主导了整场救人行动。在商场谈判中,追踪器、高科技窃听设备轮番发挥作用,各个位置的成员相互配合掩护。乍看起来,这场戏很像TVB的警匪片,但在科技指数和紧张氛围的控制上,林超贤都技高一筹。虽然在科技感上与不久前上映的《谍影重重》还差距很大,但人物分工上已经全部准备就绪。


《湄公河行动》剧照

对于一部大陆制片的“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来说,最难把控的部分在于正面人物的形象设定。内地不像香港、韩国一样频繁拍摄案件改编电影,主要障碍也在于此。审查制度对于公安、刑警形象的塑造有严格把控,而这些限制都与电影的戏剧性相矛盾。《湄公河行动》对于两位主角的形象塑造算是有所突破。中国公安在电影中的形象不再是高大全,在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张涵予饰演的“倔驴”高刚会偶尔不守规矩,彭于晏饰演的情报员方新武会用极端手段逼供,在为女友报仇和维护司法正义之间犹豫不决,并最终射杀了仇人。这些情节和基于真实人性的人物瑕疵被允许展现,也算是审查机制上的难得进步。

《湄公河行动》能够赢得如此暴涨的口碑,主要得益于电影中那些激烈的动作场面。毕竟,最近几年的国内院线片整体阴柔,此前几部口碑不错的犯罪题材电影也主要诉诸逻辑和心理,鲜少有激烈的大场面。而《湄公河行动》里的大场面不止一场,从赌场救人、商场谈判、公路追逐到山林野战,再到最终的快艇追击,从追逐、近距离肉搏、短兵相接、爆破到重武器火拼,动作场面覆盖海陆空,一场比一场激烈。除了这些激烈的对战场面,林超贤也把有限的文戏镜头分给了在肮脏的房间里注射毒品的瘾君子,在基地玩俄罗斯轮盘游戏的亡命童子军,被毒枭裹挟着种植罂粟的“金三角”地区的残疾村民。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枪战场面一样,善于调动观众的情绪。


《湄公河行动》剧照

但电影的主要败笔也出现在那些激战场面。朋友的比喻我觉得尤为贴切:“看这片感觉像是你本来打算吃兰州牛肉面,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碗台湾牛肉面,你本想质疑,却发现里头牛肉塞得比面还多,满嘴塞得都是牛肉也就不好意思说啥了。”(影评人悉尼卡通语)

之前的高口碑港片《寒战》以文戏取胜,节制和低成本的动作场面曾被人诟病。与《寒战》相反,《湄公河行动》的文戏、武戏比例大概三七开,文戏大多是走个过场,过多的对战场面让观众始终处于紧张的情绪中,整部电影看下来,难免觉得累人。

尤其是最后的丛林激战和水上追逐戏,过于密集和冗长。整部电影都是高潮就相当于没有高潮,经典的警匪片能被观众记住的恰恰不是大场面,而是电影中那几场精巧文戏。


《湄公河行动》剧照

显然,《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不是传统的内地主旋律电影,它更像是《逃出德黑兰》《独立日》模式的主旋律——有一件商业性强,符合戏剧规律的外衣。无论怎样,这都是内地主旋律电影的一次突破。

相较于拍出《杀人回忆》的韩国,《踏雪寻梅》的香港,内地有改编潜力的案件资源更为丰富,只是长久以来,由于政策等因素的限制,这些优质资源都没有被合理利用。目前,“太平洋杀人事件”的电影改编版权已经卖出,据说,“白银案”也已进入剧本筹备阶段。有了《湄公河行动》的口碑和票房,可以想象,内地的案件改编电影将会迎来一个小高潮。

(图片来自网络)

vivian2006 2016-10-5 11:19

一片叫好声中,很多细节的粗陋被忽视了。尤其最后在河上追击时,任由悍匪去扫射往直升机上升的主人公,那个警犬哮天,聪明勇敢的怎么就排雷死翘翘了?冤死了!还有很多的细节不一而足。都是这几个的单打独斗,后备的队伍一直没看到真正的作用。盛名之下,有些经不起推敲。而且电影的展示和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看过美国片逃离德黑兰,那种作为美国佬的骄傲和自豪爬满银幕。这部片子有些这个意思了,是目前国内同类型里最好的水平。

悠优 2016-10-8 19:36

回复 2楼vivian2006 的帖子

逃离德黑兰这部影片节奏感,张力,都掌握得很好

妙妙云 2016-10-9 14:09

好看,国庆档最好看的电影,在影院观影后,还有人鼓掌的:lovelines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湄公河行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电影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