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6-5-27 09:03
零距离观察牧师生活(牧师日记摘抄)
零距离观察牧师生活(牧师日记摘抄)
[url]http://weibo.com/p/2304186992ad5b0102wekr#!/p/2304186992ad5b0102wekr[/url]
生命季刊
牧师日记摘抄
文/李道宏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牧师日记之一:特别的奉献
教会秘书寄来电邮,附件是一份扫描文件。
“附加档是他老人家寄来的支票。要做为常捐还是特别奉献?”
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弟兄,已经三年多不能参加教会崇拜,家人也认为带他到教会太麻烦。尽管这样,从他刚健有力、棱角分明的笔迹与文字看来,他的精神应该不差,且常常惦念着教会。
与支票附在一起的小卡片上写着:
“谢谢每周寄给我周报,那是我热切期待的。知道神一直在我们教会动工,让我十分兴奋。我每天都为教会、牧师和聘牧之事祷告。请笑纳我小小的奉献。”
“周报是你寄给他的吗?”秘书问我。
“不是我,是我们的执事!他每周一都把周报连同几句问候和祝福的话语寄给老弟兄。”我有点尴尬地回答,因为这似乎应是我该做的事。不过,话也说回来,难道关心教会年长、有需要的肢体,只是牧者或教会领袖的责任?如果大家的答案是“对呀”,那就错失许多祝福了。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我们能给主什么“特别奉献”呢?就是做在“不体面”肢体身上的平凡小事!
牧师日记之二:忧伤的妻子
“牧师,你能为我从外地来的朋友祷告吗?”聚会结束,一位姐妹把我拉到一旁。
“她的丈夫刚离开她。她还未信耶稣。”她低声说。
“可是我现在得去开会……”我一说出这些话马上觉得不太恰当,于是又说:“我请另一位牧师为她祷告好吗?他非常乐意为这样的朋友祷告,你也陪他们一起,好吗?”她很满意这个安排。
就在我转身几步后,又有人抓着我的手腕。
“牧师,你能为我的侄女祷告吗?她刚发现老公有外遇!她从小就是基督徒,现在挣扎着是否要离婚。”一位年长的姐妹央求。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家庭问题?”我心里嘀咕着。
我是应该牧心的牧师,我心里有这样的嘀咕,可主耶稣从没有这样的埋怨。
“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我若打发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为其中有从远处来的。”(可八2-3)
遇到难处的人视我为牧者,我怎能如此冷漠!无庸置疑,人的需要绝对比会议更重要。
“我很乐意为她和她的孩子祷告!她叫什么名字?”我拉了一把椅子坐定,准备和有需要的人一起到主的面前。
牧师日记之三:窑匠的手
他在餐厅桌前沮丧地说:“不瞒你说,年半以来,在事工的进展上我毫无成就感。没有人回应我的异象,也没有人投入我推动的事工。我原先认为可以成为同工的人,也毫无委身的感动。我很怀疑……也许,我对教会的事工期望过高了;又或许,我根本不是合适人选。”他满脸阴霾。
“你是信心动摇?还是呼召模糊?或者两种危机都有?”我问他。沉默了一会,我再开口:“我可以问一个尖锐的问题吗?”
“当然!”他点点头。
“你和我都是窑匠手中的泥土,按着祂自己的意思塑造成为祂合用的器皿,不是吗?”我说。他再一次点点头,表明理解我的思路。
“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赛六十四8)
“你能告诉我,在你的生命、你的性格和脾气上,你能看到窑匠的手吗?”我小心翼翼地说。
“一位老牧者曾经严肃地对我说:‘神重视祂的工人,过于重视祂的工作。’这话给我很大的提醒,让我一直铭记在心。”我再补充。
真心希望他看见了窑匠的手。
牧师日记之四:教会恐惧症
“你知道吗?秃头恐惧症的英文是Peladophobia。”在房间另一角的妻子埋头喃喃自语。
“你为什么特别提这个字?”我立刻回问。
“我在填写一个各样恐惧症的英文单字游戏。”她回答。
“你知道吗?Ecclesiophobia就是恐惧上教会。这样的人大抵曾有不愉快的经历,或是只看到教会不完美的一面。”过一会儿,妻子又说。
“有人怕被爱,你知道是哪个单字吗?”这次,妻子是在考我。
“Philophobia!Philo是希腊文的爱,phobia是恐惧。这不难!”我用一副难不倒我的态度回答。
“那么Syngenesophobia是怕什么?”妻子微笑地再挑战我。
“嗯……”
“终于考倒你了!那是对亲戚的恐惧。但是,怎么会有这样的恐惧?”
“我想是怕亲戚好友造访,太多接触、需要谈话、影响作息、嫌麻烦、不想失去个人隐私、花费时间,还要破费招待……”我边说妻子边点头。
“教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来聚会,却怕与弟兄姐妹亲近,不容易打开心扉,不想去爱,也怕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大家都是主内肢体,但相互之间只有肤浅的互动。”我说。
“哈哈,只有做牧师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妻子苦笑地“回敬”我。
牧师日记之五:明天到上海
按照计划我们明天就会抵达上海,老朋友都联络好了,要去品尝的餐馆、路线和时间也都拟定妥当。
“规划”令人兴奋又焦虑,因为不论我们如何周详,“明天”毕竟是未知数。那么,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明天,如何筹算未来呢?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雅四13-15)
圣经教导的人生观并不悲观或被动,而是要我们从神的角度筹划未来,不自夸,也不倚靠自己的聪明与能力,认定神的主权,然后在祂的恩典中度过每一天。
“各位乘客请注意,很遗憾通知大家,因为长江大雾不散,港口关闭,我们取消进入上海码头!”第二天一早,扩音器里传来船长清晰但无可挑战的权威宣布。果然,一切都在“主若愿意……”之下。
李道弘 来自台湾,医生,提前退休事奉神,现为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