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鲁迅批判中国,奥古斯丁践踏自己

yingyinc 2015-3-24 09:28

鲁迅批判中国,奥古斯丁践踏自己

鲁迅批判中国,奥古斯丁践踏自己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1ODI2Mw==&mid=207245417&idx=1&sn=493b5b68a62c104d7a5806b0ba57c1c5#rd[/url]

2015-03-24 刘宝东 OC  

导读


很多中国人对鲁迅非常熟悉,他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和理性对待,奠定了鲁迅终其一生的思想基调。这固然令人尊敬,但与鲁迅不同的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奥古斯丁,他经历许多传奇,在33岁那一年,他归向了上帝,整个人生和思想的角度产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首发OC微信公众平台,作者是政治学学者。


我有一个金色的童年和快乐的少年,无忧无虑的岁月已匆匆离去。16岁的我,再也不愿虚度光阴,读书给了我一种异样的感觉。每本书都为我展开一个陌生的世界,让我急切地想发现背后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被我等待发现的秘密惊呆了。原来,这最后的秘密是如此可怕;知道它比不知道更可怕!带给我这个最后秘密的是鲁迅。


鲁迅告诉我说:我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谎言里,我遇到的人都在骗我,口称爱我,或满是仁义道德,但他们都是“吃人”者!要将我吞噬。更可怕的是,鲁迅说他自己是个狂人,他所告诉我的一切,记录在《狂人日记》中。我是否应该相信这个狂人呢?如果信,我就很难不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彻底怀疑;如果不信,我还有什么可信的吗?


1鲁迅眼中的中国文化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批评是那么无情而彻底!他的影响力是持久的,直到20岁时,我在大学时读到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才忽然发现另一种从未见过的温馨乡情从林语堂潇洒、幽默和自信的故事中娓娓道来。如果林语堂是传佳音的使者,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则如手持手术刀的医生。在林语堂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智者,对于鲁迅,中国却是一个需要医治的病人。


不管鲁迅和林语堂的观点如何分歧,他们二者都心系中国。我常在他们中间徘徊、彷徨。我的这种徘徊和彷徨,有一天忽然被另一种问题代替:在我问我要的是什么祖国之前,我知道我自己是谁吗?与其说我为我的祖国走迷,不如说我其实是在为自己走迷。


鲁迅说:在我所呆的中国,到处是“吃人”的人;那么,我自己是否也“吃人”呢?鲁迅自己呢?狂人是否也吃人呢?我必须首先了解我自己!



2永远生活在“未来”里


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人比奥古斯丁看的更紧迫。如果鲁迅的手术刀对准的是中国的封建礼教,奥古斯丁的手术刀是直对他自己。他说,人们总是对见到的世界评头品足,但他们从来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内心的灵魂。奥古斯丁要挖到他自己心灵的最深处。


在西方哲学史上,奥古斯丁有罕见的魅力。可以说,奥古斯丁的自我意识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他分析自己的一切,包括他自己的想法、意念、伤感、快乐、情欲、恐惧、阴谋、野心、灵魂、梦想、谎言、祈求、祷告、辩论、偷盗、荒淫、逻辑性、荒谬性、历史性、短暂性、以往的经历、此刻的感觉、未来的结局……他的彻底反省远超过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事实上,他对自己的追究可谓分分秒秒,岁岁年年。


奥古斯丁在哲学上的一个公认的独特贡献,是对时间本质的深刻认识。奥古斯丁说,他永远生活在 “未来”里,因为每当他想把握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离开了他,现在已经成为历史。这种对时间的极度敏感,让奥古斯丁有着对生命意义的紧迫追求。他说时间是主观的(subjective time),只属于我们自己。这个时间主观论对康德、海德格尔、罗素等近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肉体享乐的背后


奥古斯丁的一部分记忆,写在他的不朽名著《忏悔录》里。这是一部照耀千古的巨著,通篇是让人惊心动魄的意识流,是思维和情感的海洋和险滩。《忏悔录》首先详细描写奥古斯丁如何从一个远在北非(今天的阿尔吉利亚)的精灵狡诈的少年,苦心经营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辩论大师,修辞教授和皇帝的代言人。他思维敏捷,口若悬河;他更是情场高手,纸醉金迷。


但无论肉体上何等享受,事业上如何发达,都不能给他带来心灵的平静。他说:“I became to myself a wasteland”,意思是他的生活成为一个“荒原”,这个名词也被著名美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的现代诗用了同名,《荒原》。奥古斯丁说,不知为何非法的肉体享乐之后总有内心的苦毒伴随。正如他长期与一位情妇未婚同居,并生下一个私生子,但这种快乐,伴随着的是心灵的孤独和凄苦。


4追寻真理的路


奥古斯丁用心研究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发现,古罗马的西塞罗说的很能打动他:“真理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但是,如何判断什么是真理呢?奥古斯丁加入了一个摩尼教(Manicheans)的组织,企图明白他心里罪恶意念的来源。这个组织强调世界由光明和黑暗势力组成,但黑暗的势力逐渐战胜了光明,人为黑暗完全笼罩,一心从恶,不可救药。摩尼教最终没能给奥古斯丁带来他要的真理和幸福,相反,只是告诉他,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肯定的知识了,他的生活也只能变得更加荒淫。


《忏悔录》里,还描述了另外两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奥古斯丁的妈妈莫妮卡,她是一个虔诚善良的天主教徒,为了让儿子从荒淫空虚的生活里早日脱离,她昼夜祷告,还亲自来到奥古斯丁所在的米兰,催促儿子归回伴随他童年生活的天主教。但是心高气傲的奥古斯丁,将天主教看为愚弄弱者的谎言,他不仅当面嘲笑母亲的信仰,而且参与罗马政府残酷迫害基督徒。母亲一如既往为儿子祷告,并怒斥他的罪行;滔滔不绝的奥古斯丁越发发现他自己攻击基督的言语在母亲坚定的信仰前,是那么苍白无力。


第二位重要人物叫阿穆布斯(Ambrose)。他是米兰的主教,这位天主教的领袖有着难言的气魄。他抛弃自己的功名利禄,著书传道。奥古斯丁在阿穆布斯的布道中发现一种莫名的力量,阿穆布斯那种对真理的绝对肯定和对复活的耶稣战胜所有罪恶的绝对把握,让奥古斯丁心灵震颤。与此同时,柏拉图的肉体灵魂理论,也逐渐给予奥古斯丁直面自我黑暗的新视角,他发现真理可能会通过他所不能见到的灵魂表明出来。但是,此时的肉体情欲的力量,毕竟对奥古斯丁来说还是尾大不掉,他觉得新柏拉图主义仍然不能让他轻松摆脱肉欲的牢笼。



5改变的瞬间


公元 386年一个夏日,32岁的奥古斯丁进入了深思,他的罪恶感像是铁抓紧紧地抓住他的灵魂,失望和绝望笼罩他的心,泪水如暴雨一般遮盖他的脸。他跌倒在米兰花园的一颗无花果树下,他呼喊,“上帝啊,难道你要永远记住我的过犯吗?为何不此时此刻就除去我所有的肮脏和污秽”?忽然之间,有一个孩子的声音从附近的房间传出:“拿起来,读”。奥古斯丁分不清到底是一个男孩,还是一个女孩的声音,只是这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止住眼泪,站了起来,心里想着这一定是上帝对他说话,此时他还想起安东尼的故事,那是一位在教堂里听了一段《圣经》的话,就相信耶稣是在亲自对他说话,且立刻成为全身奉献基督的人。


奥古斯丁立刻跑回到花园的一张凳子旁,那儿放着保罗的书信,他急忙翻开,眼光首先落在《罗马书》13章的13和14节上:“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读到这儿,一种神奇的感觉出现了,奥古斯丁的所有疑惑顷刻之间烟消云散,他心中充满对绝对的体会,感受到无限的光明。他的生命从此彻底的改变了。


这段《忏悔录》有关米兰花园奥古斯丁异象的描写,对世界文学、哲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数的剧本、绘画、歌曲、学术论文将焦点集中在米兰花园的奥古斯丁,无数人在问是什么力量改变了他。耶鲁大学的弗里曼教授(Paul Freedman)认为,《忏悔录》和奥古斯丁的思想是理解整个西方历史的关键之一。


6世界之城与上帝之城


要全面认识奥古斯丁的影响,我们必须将视线放到突变以后的奥古斯丁和公元5世纪的罗马帝国。奥古斯丁在米兰花园的经历以后,毅然抛弃了所有的政治资本,他从此告别罗马的上层社会,由阿穆布斯施洗成为一名教徒,不久,他带着他的母亲和儿子奔向返回非洲的旅程。艰苦的旅程夺走了母亲和孩子的生命,奥古斯丁写下感人肺腑的纪念,但此时的他,已成为一个充满喜乐和盼望的人。回到非洲以后,他潜心研究神学,提出许多天主教经典的神学理论,比如他的原罪说既将亚当夏娃的背叛所造成的原罪作为我们此生做恶的源头,又将罪恶解释成为对美好的丢失。所有人的灵魂因为罪的缘故,都丢失了上帝所赐予的美好;而唯一的拯救是上帝自己的救恩,而不是人自己的努力。


在北非的奥古斯丁,著书100多册,超过500万字。他的最后一本书名叫《上帝之城》,是神学史和哲学史上的必读之书,其中将人类的历史比喻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一个属于上帝的,一个属于世界的。《上帝之城》写于古罗马危在旦夕的时刻,野蛮的东日耳曼人的一支(Vandals)兵临城下,帝国奄奄一息。很多人将对罗马灭亡的恐惧转为对基督徒的仇恨,针对这种仇恨,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书中,描绘了上帝之城和世界之城的必经之路,提出为什么上帝之城必然战胜世界之城的历史和神学依据。


公元430年春,东日耳曼人围攻北非的西波(Hippo),奥古斯丁主教用他在《上帝之城》中所写下的雄壮的人类胜利凯歌来激励西波的基督徒们。当年的8月,就在东日耳曼人即将破城之前,76岁的奥古斯丁死于他热爱的西波。入城后的东日耳曼人火烧全城,但他们留下了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和其他书稿。


古罗马这个世界之城确实灭亡了,但是日耳曼人和其他的欧洲人都先后成为基督徒,恐怕很少有人在欧洲的基督化过程中比奥古斯丁的影响更大;就连新教的马丁路德,加尔文都深受奥古斯丁的原罪和拣选论的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迅批判中国,奥古斯丁践踏自己

Processed in 2 queries